为什么自古中国忠孝两难全

作者&投稿:弋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说自古忠孝两难全?~

之所以说自古忠孝两难全,是源自汉代的李密不愿为官,写《陈情表》上书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说自己是老祖母抚养长大的,现在老祖母老了,需要自己在身边孝顺、赡养。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忠地君主也代表忠于这个国家,侍奉双亲也就是要侍奉老爸妈。在封建社会,忠和孝是社会的或者说社会维持的两大基石,少了任何一个不可,以前的君主提倡以孝治天下就是这个原因。
孔子也说过:一个人孝顺而喜欢违法乱纪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守法安 已,而喜欢叛乱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的这一主张就成了封建社会比较实用的以孝治国的政策,被历代君主所沿用。 但在有些时候,比如战争或其它的大事发生的时候。
那么侍奉结双亲 (以前侍奉双亲要求在双亲身边照顾他们的所有事,不能离开双亲,而且由于孝 道长时间沿用也变的有死板和保守更加剧了这一现象)就会和尽忠于国家产生冲突。孝是治国之本,一个不尽孝的人是会被所有人骂的,而且会受当时的法律严惩。
所以孝早已深入人心,但国家有事,个人也要尽其之能,就要离开双亲,将尽心于国家之事。人们将国事放在重要位置,所谓无国便无家就是由此而来。所以说忠孝不能两全,在以前在有选择的时候选择任何一个都可以为人接受,但现在的社会怕只能选择忠了,这也是社会发展产生的结果。

扩展资料:
自古成大事者,都难免要经受忠孝难两全的考验,其实对父母的“孝”和对祖国的“忠”并不矛盾,这种“忠”是更大程度上的“孝”。但“孝”有多种表达方式,并不是一定要守在父母身边才算是“孝”。
可是,如今再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心中难免不生疑窦:忠于事业,恪尽职守,理当如此。但当它与父母亲人特需亲情关照产生矛盾时,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可孰急孰缓呢?在单位,无论你肩负何种职责,离了你单位不会就此瘫痪,不会因你没上班而消亡。
而父母关键时刻没了亲情,并就此撒手西去,你难道不后悔一辈子,忏悔一辈子?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他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吗?一个不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他拿什么来报答自己的父母? 天下父母心都是希望自己孩子事业有成。
有时为了事业少了对父母的关心是不对的,父母需要关怀。工作是多和父母联系让他知道自己的子女的情况。要知道自己事业的成果是为了什么。赚钱是为了养活家人,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国家也希望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家庭幸福美满。所以对事业热爱的同时应该关心家人。

孝是孝敬父母,如果人要孝敬父母就不可离开家,去报效国家,要是去报效国家就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道,因此说忠孝两难全。

古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意思是:一个人活在世上,或者为国家尽忠,或者为父母尽孝,二者只能选其一,无法兼顾。“忠”和“孝”都是为人处世的优良品德,却必须选择一个、舍弃一个,真是让人头疼的两难抉择。
四川邛崃山有条山路叫“九折阪”,回曲九折,崎岖险峻,经常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西汉年间,有个叫王阳的官员,经过“九折阪”时,异常恐惧,不禁感叹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怎么能在这样危险的地方行走呢?”当即称病辞官。西汉末年,有个叫王尊的官员,也经过“九折阪”,他看到地势险峻,就问随行的下属:“这是不是王阳畏惧的那条路?”下属说:“正是。”王尊告诉驾车的人:“走快点!王阳是孝子,我王尊却要做忠臣!”于是,后人把王阳、王尊的故事称作“阳孝尊忠”。
在这里,“忠”和“孝”(或者说“忠臣”和“孝子”)似乎成了互相对立、不可调和的两个极端。其实,“忠”和“孝”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古人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就是这个道理。选择“忠”,或者选择“孝”,都不能算错误。忠臣可敬,孝子也同样可敬。究竟选择什么、舍弃什么,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目中“忠”和“孝”哪一个置于首位。
儒家经典《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王阳选择了“孝”。
《孝经》又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就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事父母之“孝”应该转化为事君之“忠”。这是在提倡“移孝于忠”,“忠”成为政治化的道德。在家尽孝,事君尽忠,是士大夫立身的道德准则。所以王尊选择了“忠”。
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历代帝王都会要求臣下选择“忠”。他们经常自我标榜“以孝治天下”,那是说给别人听的,他们最希望的是臣下的“忠”。唐玄宗亲自为《孝经》作注,他说:“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士大夫不能只在家尽孝,更应该事君尽忠,“忠”成为衡量政治化道德的尺度。危难关头,当“忠”和“孝”无法兼顾时,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忠”而不是“孝”,“孝于家”应该让位于“忠于国”。
颜真卿也特别强调“忠”。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议东都留守韦陟谥号,太常博士程皓谥为“忠孝”。时任刑部尚书的颜真卿,立即反驳说:“出处事殊,忠孝难并。已为孝子,不得为忠臣;已为忠臣,不得为孝子。故求忠于孝,岂先亲而后君;移孝于忠,则出身而事主。”(《驳吏部尚书韦陟谥忠孝议》)在颜真卿看来,忠孝不能两全。孝则在家养亲,问寝问膳;忠则出仕事君,以身许国,势必无暇顾及养亲,所以说心可并存忠孝,而实际上难以两全。作为士大夫,既然出仕,理当以天下为己任,以忠为念,则已无暇孝亲,所以说忠臣就不能做孝子。颜真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计个人安危,忠而殉难,堪称忠君报国的千古楷模。
东汉时,鲜卑族进犯边境,辽西太守赵苞率兵迎敌。不料,他的母亲被对方劫持为人质,并以此逼迫赵苞退兵。在战场上,赵苞强忍悲痛对母亲说:“儿子乃国之官员,守土有责,不敢因私恩而废大义。”一面哭,一面下令进攻。赵苞是把“忠”置于首位,而他的母亲却惨遭杀害。后人把这段故事,称作“赵苞弃母”。
鲜卑军队被击溃后,赵苞含泪将母亲安葬。他对父老乡亲说:“吃着朝廷的俸禄而逃避灾难,不是忠臣;杀了自己的母亲而保全忠义,不是孝子。如此,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人世?”他竟日郁郁寡欢,最终吐血而死。他是夹在“忠”“孝”两难抉择中间的牺牲品。
这当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例。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官员所面临的难题是:自己外出做官(尽忠),却难以侍奉家中父母(尽孝)。有人试图调和二者之间的对立。元代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高堂称寿》说:“人生须要忠孝两全,方是个丈夫。”这番话,听上去很美,实际上很难做到。
不过,还真就有人做到了。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山东费县人王雅量考中进士,做了山西阳城县令。俗话说“夫贵妻荣”,他的妻子孙氏,完全可以跟着他一起出门,去做官太太享享清福。可是,王雅量并没有带妻子一起出门,而是把她留在家里,替他侍奉父母。此后几十年间,王雅量去过很多地方做官,他宁肯自己过得清苦一点,也始终没有携带家眷。他本人在外面为国尽忠,他的妻儿替他在家尽孝,用这种方式做到了“忠孝两全”。

忠孝即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忠是忠于国家,孝是孝敬父母,如果人要孝敬父母就不可离开家,去报效国家,要是去报效国家就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道,因此说忠孝两难全。

这里,忠和孝似乎成了互相对立、不可调和的两个极端。其实,忠和孝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古人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就是这个道理。选择忠,或者选择孝,都是正确的。

忠臣可敬,孝子也同样可敬。究竟选择什么、舍弃什么,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目中忠和孝哪一个置于首位。儒家经典《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王阳选择了孝。

《孝经》上又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也就是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事父母之“孝”应该转化为事君之忠。这是在提倡“移孝于忠”,忠成为政治化的道德。在家尽孝,事君尽忠,是士大夫立身的道德准则,所以王尊选择了忠。



之所以说自古忠孝两难全,是源自汉代的李密不愿为官,写《陈情表》上书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说自己是老祖母抚养长大的,现在老祖母老了,需要自己在身边孝顺、赡养。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忠地君主也代表忠于这个国家,侍奉双亲也就是要侍奉老爸妈。在封建社会,忠和孝是社会的或者说社会维持的两大基石,少了任何一个不可,以前的君主提倡以孝治

古代的官员为朝廷效忠一般就会离开家乡要到朝廷需要的地方去任职或者去京城赴任,这样的话远离家乡没办法照顾老人,特别是古代旅途遥远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所以不能再身边尽孝,所以忠孝不能两全。

孝是孝敬父母,如果人要孝敬父母就不可离开家,去报效国家,要是去报效国家就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道,因此说忠孝两难全.


中国自古有哪些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的名字
中国自古有哪些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的名字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可乐树,是什么树? 雅士文苑 2012-04-30 · TA获得超过4.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万 采纳率:18% 帮助的人:390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古人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

关于忠孝节的诗句
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扩展资料: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

《诗经·周南·汝坟》:忠乎,孝乎,忠孝乎
两三千年前,中国的女子教育有那么发达吗?说到底都是活着的女子躺枪而已。比如这首《诗经·周南·汝坟》,读来分明就是一个在家守活寡的现役军人妻子的口吻,问题是认真琢磨其中的“王室如毁”、“父母孔迩”,前者在说为国尽忠,后者在谈父母之孝。哪里有一点思妇、怨妇的味道?一、忠乎 诗歌第...

关于忠孝难难两全的诗句
{l流泪} 楼上说的那么全,我还能说什么啊!!! 不过应该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啊! 对父母孝,对国君忠 但有首歌唱得好 有国才有家 忠更重要 当国家需要你效忠时 你就没法在父母前尽孝了 所以叫忠孝不能两全 自古忠孝难两全, 精忠报国效岳飞。 胸襟坦荡豪气壮, 献身报国忠国家。 岳母刺字表忠心, 千古流...

如何看待“忠孝不能两全”这一说法的?
古人说,忠孝不能两全,是古代词语,就应该按古代词语来解释它的意思,现代书中,根本没有忠孝不能两全这个词语,不可按现代解释,忠,是忠于国家,尽忠报国,听从圣命,有时出征一去几载,难以在家孝顺父母。孝,是孝顺父母养育之恩,为国尽忠听从皇命,孝顺父母养育之恩。今古一样,国家为重,忠在...

你咋看待忠孝不能全的说法?
其实并不存在忠孝两难全的问题,任何事都存在一个平衡点。忠孝之间也不存在直接矛盾,要懂得权衡。另外做任何事都要本着自己心去做,就算忠孝之间的矛盾已经变得不可调和,只要本着自己的良心,责任心,轻重必定能得到把握。做任何事都要灵活去做,不要困死在自己的泥潭中。

忠孝两全什么意思
忠孝两全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同时忠诚和孝顺,兼顾国家和家庭的责任。1. 基本解释:忠孝两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个人在忠诚于国家、尽职于工作之外,还需在家庭中尽到孝道。这一理念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个体行为的双重期望和标准。其中的“忠”多指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工作的敬业;“孝”则...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范文
这些都说明了木兰做到了忠孝两全。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忠孝不能两全,可是木兰一个柔弱女子却做到了,不能不叫人敬佩。 2、木兰聪明机智。试想,一个女子要去沙场厮杀,又要不被同行的战友发现,需要克服多少生活上的难题,然而,木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荣立战功,骄傲地凯旋了! 3、木兰功...

三十年回趟家忠与孝难两全代表什么数字?
“三十年回趟家忠与孝难两全”所代表的数字为:3、9、2。理由:1、依题目字面意思“三”“两”所对应的数字为:3、2。2、“忠与孝”代表是中国的社会道德标准,中国在以前可以用“九州”来代指。所以代表的数字为:9。

古人为何说“多寿则辱”?这是什么意思
多寿则辱的意思是寿命多了之后容易受到很多的屈辱。人生过于长寿,由于种种原因,难免蒙受病痛之辱、无用之辱、不敬之辱,失去人生尊严,长寿实在是一种痛苦。尽管中国自古倡导忠孝仁义,但不孝的现象屡见不鲜。老来确实挺容易不受人待见。出自《庄子·外篇》——战国·庄子。尧观乎华,华封人曰:“...

崇明县15294895047: 为什么说自古忠孝两难全? -
甄炎归脾:[答案] 孝是孝敬父母,如果人要孝敬父母就不可离开家,去报效国家,要是去报效国家就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道,因此说忠孝两难全.

崇明县15294895047: 为什么说古代说忠孝两难全呢 -
甄炎归脾: 比如 一个士兵战场上当了逃兵,理由是他家中有病重的老母.孔子对此认为是大孝子,韩非却认为是不忠与皇帝 请你判断判断就知道有时候忠孝难两全了 补充: 忠就是 忠于帝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军为臣钢 孝就是 孝顺父母 父为子钢 补充...

崇明县15294895047: 人们都说、人生自古以来忠孝两难全、为什么呀! -
甄炎归脾: 孝是孝敬父母,如果人要孝敬父母就不可离开家,去报效国家,要是去报效国家就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道,因此说忠孝两难全.

崇明县15294895047: 为什么都说忠孝难两全
甄炎归脾: 忠孝两难全是对于古代的将军来说的,忠于帝王,孝于父母.忠于帝王必然要为其战,就会有死亡.常年不在父母身边侍奉或战死沙场无法为父母养老送终,都是大不孝的行为,所以忠孝两难全. 唯一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江山稳定,做个平凡的人,孝敬父母,疼爱妻儿,过一生.

崇明县15294895047: 为什么说忠孝两难全 -
甄炎归脾: 其实这个问题要说清楚还真不容易,不过我想试试看你是不是能够认同. 忠,在我国古代的人们多把它看作是对君王、对国家的忠心、忠诚.然而,在今天,忠,应该有其更丰富听内涵:除了对祖国的对事业的忠诚,还有对朋友的忠恳,更少不...

崇明县15294895047: 忠孝为何不能全 -
甄炎归脾: 忠孝本是两难全的,忠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上的.这就是国和家的关系啊!对于国家我们要尽忠,对于家庭我们要尽孝,当两者有冲突的时候,只有牺牲孝道而去尽对国家的忠诚.如果你不是站在很特殊的岗位上的话,这个很好解决啊!平时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国家作贡献,也就是对国家的忠诚啊,体现了忠;对于父母你找出时间多陪陪他们,尽到做小辈的孝道啊!矛盾不就解决了吗?

崇明县15294895047: 为什么说忠孝两难全?
甄炎归脾: 有时是有规则的,按着去做,其实很奇怪,因为你不想放弃任何一个,那样你会不快乐!那就做你认为值得的,可是你都觉得很值得,做的值得就是为了快乐,可是你已经不快乐了,还谈什么值得呢!是不是很矛盾,人是这样,事也是这样!因为社会就这样!如果“忠孝两难全”是个事实,那么不要苛求完美,你要这样认为,“忠”要求你对其忠,是关心你,因为你人生路要走很长——前途!“孝”要求你对其孝,是爱护你,因为你们相依为伴——天伦!别人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当自己遇上了,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个好答案!不论你选择什么,没有人会说你不对!我可能答非所问了!仅供参考!

崇明县15294895047: 自古以来中国都讲着忠和孝那为什么忠孝就不能两全呢
甄炎归脾:那个时代交通技术是那么的落后,所以没办法两全.总不能今天在西北用兵,明天回东北老家照顾老妈

崇明县15294895047: 为什么说自古英雄忠孝两难全? -
甄炎归脾: 这是古代忠孝人士的烦恼!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 交通工具 的发达,这个让忠孝之人烦恼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了吧! 但是没有,依然在困恼着这些人! 也许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不同意我这样的说法!那是他能够 忠孝两全 ,那是因为他运气好,那是因为他能够比别人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社会角落!可事实上,有多人在自己飘忽的人生旅途上去寻找自己的社会安置自己的小窝呢!这些人在怀着一个美好的梦去为自己的理想与自己以后的生活去付出,去追求,去面对多少的风雨与坎坷!

崇明县15294895047: 从古到今为什么都是忠义两难全? -
甄炎归脾: 要明断是非,不能“愚忠”. 你为何“忠”?因为你认为“忠”的人“义”,如果“不义”了,那你还“忠”么? 天下之中“义”最大,人间正道是沧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