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不重用李广?

作者&投稿:葛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武帝为什么不重用李广?~

第一,他运气不好,当然运气不好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原因,《汉武大帝》中“七国之乱”时,本来他有机会立功,可他和老在周亚夫面前帮梁王说话,周又不喜欢梁王,当然不给他立功的机会,本来可以派他去杀掉楚王,结果却派了游侠,等真正的匈奴开战以后,因为李广的名声太大,结果匈奴都来打他,他又战败。前几次战役,汉武帝都是拿他来牵制匈奴主力,让卫青带兵去打,结果功劳都被别人拿走了。等卫青当了大将军,他又和卫青搞不好关系,当然主帅不可能拿不听将令的人来用了,又没了机会,一直等到自杀,都没能力大功。

第二,他性格太直了,有点傲气,心胸有点狭窄,性格直,又自恃有点名气,和任何主将都搞不好关系,谁都不重用他,而自己又不是帅才,只是一介武夫,这样,皇帝也不会给全机会了。心胸狭窄,一个小小的灞陵都尉他都容不下,其实人家只不过口头上得罪了他一下,而却是按规定办事的人,这样的人也杀,心胸肯定是太小了。

不过,即使不能封侯,飞将军依然是个大英雄,依然是我汉民族的骄傲,这样的人应该是越多越好。

李广是秦朝将领李信之后,家族世代传习箭术,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个朝代,作战勇猛,斩杀首级颇多。可惜,文帝和景帝时期,汉朝与匈奴主张和平政策,李广没有立功的机会,文帝曾感叹说: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如果是高帝的时候,封个万户侯是不在话下。(史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后来汉武帝上位,改变了对匈奴的政策,按理说,李广获取战功的机会来了。事实上也如此,汉武帝即位之初,就将李广调任做未央宫的卫尉,这可是位高权重的职务,表示李广受到汉武帝信赖。可是在对匈奴的多次战争中,李广的运气太差了,他参加了四次打仗,却都不能封侯~
纵观始末,可以推断出汉武帝开始是信任李广的,李广的能力也无需质疑,虽然大兵团作战能力欠佳,但是统帅一支队伍是合格的。之所以屡次不得封侯,只是运气太背了。为什么李广难封成为千年来经久不息的话题?这就要说到太史公司马迁了。
众所皆知,司马迁因为替李广之孙李陵说情,被汉武帝阉了。还有一点许多人不知道,司马迁曾是李广的下属。因此,司马迁在写《李将军列传》时,加入了许多个人感情。再加上后世文人的渲染,于是李广难封渐渐成为怀才不遇的代名词~

汉初对匈奴采取战略守势,军队也被塑造成一支战略防御型部队。要消灭匈奴,显然要对其进行彻底改造,打造成一支战略进攻型部队。这,需要汉武帝进行方向性根本性军事改革。

一是抓“权”。

皇帝是全国的老板,什么都得听他的,还需要集权吗?需要。权力是个好东西,可治理一个国家,乱七八糟的事情实在太多,皇帝一个人不可能管得过来。所以,他需要有人“分忧”,得将部分权力下放。

影视剧中汉武帝的形象

汉初搞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不主动求战。因此,相当长的时期内,军队居然没有常设的专职最高首长,军务由丞相兼管。只有打仗的时候,太尉(名义上的最高军事首长)才出来混几天,打完仗又把军权还给丞相。丞相一系的文官,不喜欢打仗,除非对方要自己的命,否则绝不主动开战。所以,汉初的战事,多是被动防御型的。

汉武帝要对匈奴用兵,不管是决策还是执行,都得绕开丞相这个障碍,这就意味着得把军权从丞相手中拽出来。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汉武帝任母舅田?为太尉。没有战事却恢复太尉一职,不寻常,目的就是要丞相交出军权。这只是第一步,过渡一年后,汉武帝迈出了第二步:撤销田?的“太尉”职,从此不再设置。不过,军权并没还给丞相。那么谁来管呢?汉武帝自己。

这样一来,汉武帝想升谁的官,升多高,完全自己说了算,随心所欲,不需要先经过丞相点头。现在,将军们只需要对皇帝负责,政府被晾在一边。也就是说,汉武帝可以甩开膀子干一票了。

二是“换将”。

汉武帝从父亲景帝那里继承了一批将军,知名的如韩安国、李广、公孙敖、公孙贺。但他们几乎都有一个致命缺陷――只愿意也只会打战略防御战,不擅长主动进攻。

汉武帝并非完全不信任父亲留给自己的军事人才,也给了他们机会,但发现不堪所望。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王恢等率领30万大军,准备在马邑(山西朔县,当时属雁门郡)诱歼匈奴军臣单于(冒顿之孙)。不料,单于看出破绽,还没到伏击区就撤了。匈奴没有进入伏击圈,但负责断其后路的王恢一路还是有机会截击,竟未敢出击。马邑伏击战,汉军出动30万,对付单于率领的10万人,是个很好的机会,居然无功而返,还暴露了战略企图。汉武帝非常恼怒,把王恢给杀了解气。

还有一个名气比王恢大得多的名将,汉武帝没有用起来――李广。这又是为什么?

文景两帝时代,李广在北部边境7个地方任过太守,“飞将军”名号就是那时候挣来的。当时,汉军对匈奴取战略守势,往往依托关塞亭障抵御敌军。在居高临下的阵地战中,李广充分发挥箭术高超的特长,射杀了一些靠近亭障的匈奴骑兵,故匈奴送其“飞将军”之誉。到了武帝时期,对匈奴改取战略攻势,“运动战”取代了“阵地战”。汉武帝是听着李广的大名长大的,上台后也给了“飞将军”表现机会,可惜李广基本上都没有抓住,还在野战中有过被俘记录。渐渐地,汉武帝就把他晾在一边了。漠北决战,李广执意请战,汉武帝拗不过,同意了,但私下又悄悄交代卫青只给李广一支偏师??由于本文主题是汉武帝军事改革,李广的事扯太多就喧宾夺主了。

总之,汉武帝得出结论――老将们不中用了,必须从青年才俊中选拔新生代将帅。问题是:如何观察和发现人才呢?

汉武帝决定亲力亲为,办法是在宫廷和宫城近卫军中新建几支部队,并且多从“名将多出焉”的北部边郡挑人。若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大多具有相似身份――宫廷侍卫武官出身。最典型的莫过于卫青与霍去病:卫青――出身羽林(增设的宫廷近卫军,约2000人),选任车骑大将军、大将军;霍去病,侍中出身,选任骠姚校尉、骠骑将军。




李广难封,是运气,还是武帝的原因
李广难封主要是个人原因。运气、武帝都在其次。1、政策的原因,他军功不够。飞将军李广在文景两朝抗击匈战争中,主要做防守工作,难建军功。2.李广作战知识老化。李广不愿意服从统帅的指挥。作战观念老化,总想单打独斗彰显能力,获功封侯,3.李广的性格存在 严重缺陷。严重的公报私仇之嫌,说明了他...

李广为汉朝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汉文武帝为何一直没有给李广封侯呢?
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勇冠三军夺大纛,将军金印换封侯汉景帝即位后,急于削藩,七国联合向汉朝廷发动叛变。当时的李广在太尉周亚夫旗下,任骁骑都尉。在昌邑城下迎战吴楚联军时,李广勇夺对方军旗,立下大功。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授予他将军印,也就是这颗...

飞将军文言文翻译广居右北平
武帝时,大规模出征匈奴,按理说,李广可以大有作为,但武帝重用外戚,别的将领威名再高也不被信。何况李广性格正直刚强,汉武帝和卫青都不喜欢他。 再加上李广为人忠厚,每次战胜,他都功归部下;每次战败,又主动承担罪责,论功行赏,自然显不着他。李广搏战一生,未得封候,是各种因素造成的。汉武帝说他“数奇”,不过...

李广,冯唐连遇三代明君,为何都不得重用?问题到底出在哪
李广前面遇到的两个皇帝,当时国家还比较弱,主要是休养生息阶段,所以用不上他,到武帝的时候他又已经老了,不过别看司马迁把他说的跟什么一样,但仔细看他的传记也没看的打过什么漂亮的经典战役,业只是说个人武力水平很高,军师指挥真实水平其实也未可知,就从他主帅去追敌方的几个射雕人,莽撞、...

李广的成就明明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诗人却更加推崇李广呢?
事后,卫青询问李广迷路经过,以便些战后总结,呈报汉武帝,可是李广三缄其口,卫青无奈便要拿李广的部下前去问罪,被李广阻拦,李广答应会亲自去受审。李广对自己的部下们说,自年少时起便与匈奴对战七十余次,好不容易能与单于交战,却被大将军卫青故意调我走迂回绕远的路,而我又偏偏迷了路,这难...

文言文《飞将军》的翻译
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

功勋颇著的李广为什么终身没有被封侯?
李广当时比较的不幸,文帝在位时期比较信赖老臣。李广属于新的臣子,所以没有得到重视。李广在年轻的时候,景帝那个时期,并不重视武将。景帝当时对文臣比较的偏爱,武帝喜欢青年的武将时,李广已经年事已高。李广一次次错过最佳的时机,不被重用有的时候机会比较重要。李广在年轻的时候,不被重视,他一直在...

李广人称飞将军。因为什么原因始终没有封侯呢?
汉武帝即位之后,一反前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任命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率大军征讨匈奴。这个时候李广慨然请命,要跟随大军建功立业。然而此时的他已经年逾古稀,须发尽白,武帝原不想让他再动刀兵,可是耐不住他苦苦请求。于是拨给他一万军马,跟随大军北征。刚开始的时候,李广被当成汉军主将,匈奴兵马听说李广...

惜乎子不遇时的意思是什么?
李广一生经历了文、景、武三朝。文帝时就因为与匈奴力战有功,迁中郎。文帝务在与民休息,不愿轻动干戈,因此虽然称赞其才干,却又惋惜他“不遇时”。景帝时,参加平吴楚七国之乱,屡建战功,但因曾受了梁王将军印,战功被取消了。武帝时,大规模出征匈奴,按理说,李广可以大有作为,但武帝重用...

飞将军 李广 为什么失宠?
当时诸王势力危及皇权,李广身为朝廷军人,不辨形势,接受诸王号令,无疑犯了朝廷的大忌,汉景帝凯能重用梁孝王拉拢的军人?四,当时国家赏罚不合理,尤其是受到武帝偏见和卫青的压制。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用人风尚不同,文帝、景帝时用老臣,李广当时年轻而不被重用;至武帝时任用年轻人,李广已老从而...

侯马市17091227305: 也谈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
璩秀安体:[答案] 作为一名正处大汉王朝对匈奴用兵的伟大时代的军人,建功封侯是李广最重要的人生目标.但是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实现封侯的目标,最后因行军迷路,导致作战失利,在大将军卫青的责问下,竟然英雄气短,挥刀自尽.李广一生历经七十余战,连对...

侯马市17091227305: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 -
璩秀安体:[答案]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释义 形容老来难以得志,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汉文帝时年龄已经较大了,但官职卑微,不受重用.到景帝时,略有...

侯马市17091227305: 飞将军李广 -
璩秀安体: 你好!因为李广多次深入匈奴,很多时候都是凭借自己的勇猛才能脱险,并且在多年戍边中,匈奴不敢侵犯,但是他也不敢侵犯匈奴,因为兵力不够.所以正如你所说,他的功绩平平.他一生都没有封侯,但和他差不多的都封侯了,只因为皇帝不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他有将才,但是皇帝不赏识,有什么办法.所以很多怀才不遇的人就以李广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所以才能流传这么多.

侯马市17091227305: 西汉名将李广为何难封侯 李广下场是怎么死的 -
璩秀安体: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李广难封侯的原因: 一说为“杀已降”.李广在世的时候,就对他自己没能封侯疑惑不懈,曾请教一位操望气之业(相面)的王朔.王朔针对李广自悔...

侯马市17091227305: 飞将军李广死的冤不冤? -
璩秀安体: 汉文帝好用老臣,但李广那时正执少年年华; 汉景帝重文轻武,依旧不得重用; 汉武帝用人为亲,且不喜老臣,更重要的是武帝采取的是激进型的进攻战略.而文景时期西汉是以防守反击为主,李广无法适用新战略,毕竟是老将了,汉武帝自...

侯马市17091227305: 为什么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璩秀安体: 冯唐很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直到汉武帝即位后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有飞将军之称,但因时运不济,至死没被封侯. 王勃写这句是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侯马市17091227305: 读《李将军列传》有感1500字作文 -
璩秀安体: 读《李将军列传》有感 读罢《李将军列传》 ,在敬佩李广将军的才学、为人之余,更为他抱憾终 生的悲剧命运而叹惋. 李广将军骁勇善战,临危不惧,颇有大将之风,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善于险中取胜、以少胜多,令匈奴人胆寒而“避...

侯马市17091227305: 西汉初期,始终未能被文帝、景帝、武帝重用的人 -
璩秀安体: 颜驷.《汉武故事》中记载:一日,汉武帝辇过郎署,见颜驷龙眉皓发.问道:“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颜驷答道:“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论衡》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位白发老者哭于道,他年轻时文才品德出众,而当时的君主却喜欢用老人;中年时,继位的君主喜欢用武士,而他则是文人,弃文习武已不行了;如今已老,可新即位的天子则喜欢用年轻人

侯马市17091227305: 《李广智退匈奴》译文 -
璩秀安体: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

侯马市17091227305: 飞将军李广到底死于什么人为原因?忠其一生竟未封候? -
璩秀安体: 李广生不逢时虽不假,可是李广的军事天赋确实不怎么样,纵观李广一生,几次战役无一不是以输败结尾,本人更是被俘虏过,虽然被他逃出来了,可终究被俘过,这一点对于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来说可以说是很难不重视的污点,李广防御能力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