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富强 世人为何只记得商鞅而不是李悝

作者&投稿:尉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和商鞅相比,主导魏国变法的李悝为何名声不显?
在提起魏国崛起的历史时,最不应该忘记三个人,他们分别是乐羊、吴起和西门豹。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惑:
魏国不是因为李悝变法而崛起的吗?最不应该忘记的人,为什么不是李悝呢?
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并不清楚,在变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李悝确实很重要,他汇编了一个变法总纲,名为《法经》。
如果你非要说,李悝是魏国变强的起点,我也并不反对,但他绝不是最重要的人。
因为,李悝的做法是搭起了骨架,却显然没法填充血肉,让其成为一个正常活动的人类。
谁能填充血肉,做好具体执行工作呢?就是我上面说的那三位。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当时就有人反对,说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您派他领兵,他一定徇私情啊。
后来,中山国的国君也利用这一点,他将乐羊的儿子绑上城楼,威胁乐羊退兵,否则就杀了他儿子。
乐羊毫不妥协,直接告诉中山国的国君,你要是杀了我儿子,记得分点肉过来,我要吃。
结果,中山国的国君真把乐羊的儿子做成了肉羹,而乐羊就当着中山国使者的面,把肉羹吃完了。
听使者说完乐羊吃肉的过程后,中山国的国君觉得没有活路了,于是上吊自杀,中山国就此覆灭。
吴起原本在鲁国打工,因不受重用而前往魏国。
魏文侯本想直接重用吴起,但有人说,吴起这个人冷血无情。
想当初,齐国攻打鲁国,吴起想当主将。
鲁国国君本来都同意了,但鲁国的大臣们说,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你让他带兵打齐国,没准直接阵前叛变了。
鲁国国君犹豫了,于是便收回了任命。
吴起一听,立刻急眼了,然后亲手杀了自己的老婆,以示清白。
但他这么做,直接把鲁国君臣全吓傻了:为了出位,你连枕边人都敢杀,等你得势了,谁能治得住你啊?
于是,鲁国君臣达成一致,彻底弃用吴起,这才有了吴起投奔魏国的事。
但魏文侯并没有在意这一点,因为他觉得,吴起虽然私德有缺,但才能出众,值得重用。
魏文侯的大胆提拔收到了效果,魏国大名鼎鼎的“魏武卒”,就是吴起练出来的;把秦国牢牢压制在函谷关内不敢露面的,也是吴起。
邺城发大水,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水。
到了当地之后,西门豹发现,当地的神棍和士绅都说,之所以会发大水,是因为管理洪水的河伯正处于青春期,想女人。
所以,我们必须每年都给河伯贡献一个美女,才能保证安全。
通过这种方式,神棍和士绅树立了权威,也赚了不少钱。
西门豹来了之后二话不说,直接把神棍和士绅扔进河里:麻烦你们告诉河伯,以后不送美女了,专门送你们这类歌颂河伯的人。
然后,西门豹因地制宜,开水渠修河道,彻底解决了邺城的水患问题。
乐羊、吴起和西门豹,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属于心狠手辣的能人。
要说上述事迹的真实性,乐羊和西门豹无可置疑,吴起杀妻虽然存疑,但他为人狠辣却颇有能力,这也是无可置疑的。
想要巩固改革成果,光用能人不行。
比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慕容恪,那简直是完美到了极点的人臣,但他能巩固改革成果吗?不行。
因为慕容恪的性格过于柔和,生前想重用自己的弟弟都不行,皇帝根本不听他的话。
想要巩固改革成果,光用狠人也不行。
比如明朝的朱棣,刚夺权成功的时候,他任用了一个名叫陈瑛的狠人,专杀那些不服朱棣的大臣。
陈瑛很擅长杀人,也很愿意杀人,但除此之外,他干啥都不行。
久而久之,朱棣发现,陈瑛就是一个只会破坏而不懂建设的人,这种人典型的抹布,用完直接扔。
果然没过几年,朱棣就提拔纪纲,顶替了陈瑛。
后世在说起秦国变法成功的时候,总说秦孝公有多了不起,商鞅有多了不起。
但在说起魏国变法成功的时候,大家都会说魏文侯有多了不起,却很少有人会说李悝有多了不起。
因为在整个变法过程中,李悝只是起个头,然后就一门心思辅佐魏文侯,具体的执行工作,李悝几乎是一点都没沾。
这是因为李悝无能吗?并不是。
大家要知道,商鞅也只是一介书生,他能办的事,李悝凭什么不能办呢?
从资历来看,变法前的商鞅只是魏国大臣的门客,而变法前的李悝则一直在边境为官。
在封建王朝时期,边境往往是一国治安最差的地方,什么“三不管地区”多如牛毛,民风要多彪悍就有多彪悍。
而李悝呢?在边境地区当了十多年官,不但很好地治理地方,还多次带兵与秦军作战。
要是换个朝代,你说李悝是周瑜转世我都信,说他缺乏狠辣与能力?这显然有失偏颇啊。
那么,李悝为什么没有像后世的商鞅那样,既制订政策,也亲自执行呢?
主要是因为,魏国和秦国的客观环境不一样。
秦孝公时期的秦国,不管有多落魄,大家都得承认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秦国依然是一个称霸西方的大国。
对于这种大国,内部利益集团的盘根错节,会复杂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别说一篇文章了,就是一本百万字的书,都未必能把其中某一个家族说清楚。
在这种环境中搞变法,商鞅除了能者多劳自己上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必要的时候,秦孝公都得亲自下场为商鞅站台,这就是因为,身边的人看起来多,但可用之人太少。
而魏国呢?他们原本只是一个家族,借壳上市才搞出一个国家,内部嫡系和旁系或许有些矛盾,但显然不像秦国那么复杂。
在这种环境中搞变法,就少了很多内斗的环节,底下有太多能力出众又心狠手辣的人。
在秦国,这些人始终被世家大族压着,短期内出不了头;在魏国,这些人想要出头,只缺一个机会。
魏文侯大手一挥,机会就来了。你说,这里面有李悝什么事吗?没有。
在魏文侯看来,李悝和乐羊、吴起、西门豹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自己手里的一枚棋子,想往哪放就往哪放。
而在秦孝公看来,商鞅是自己的伙伴,没了他,天就塌了一半。
对于秦国来说,改革的机会已经到来,没有商鞅也会有李鞅或王鞅。
但对于秦孝公来说,自己的执政时间就那么短短几十年,没了商鞅,去哪找第二个人呢?秦国的变法又要耽误到什么时候呢?
以上种种,才是商鞅功成名就,而李悝名声不显的主要原因。


战国秦国的历代君主
战国秦国的历代君主:1、秦平王: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

中国古代的法学家有哪些
5、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

秦统一六国这一决策,在中间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是谁?
楚国的吴起变法曾经令楚国强盛一时,楚悼王死后,新法基本被废,由于楚国本就雄厚的国底,再经历楚宣王、楚威王之耕耘,楚国于前333年,大败越王无疆,并吴越之地,天下震动。 4.昭王称霸 前307年,秦武王气绝而亡,诸公子争力,穰侯魏冉欲立芈八子之子赵悝,赵武灵王趁秦乱而谋之,于燕立赵稷,秦人纳之,是为秦昭王。昭...

战国时期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商鞅变法鼓励小家庭制,使每家只有“一男”,每家的余夫数字也就大体相同,而且每家均按新制百亩受田。这样一来,每家的人口数目相近,受田面积相同,每一男子都有服役的义务,因而每家的负担也就一样了。所以《史记·商君列传》中说:“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蔡泽列传》中又说:“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

战国李悝怎么读
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

春秋战国时期变革事件
“ 布之于百姓 ” 向百姓公布法律,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从而否定了秘密法。 3�轻罪重刑...第三是秦国商鞅所主持的变法。商鞅在秦国先后两次发布变法令。第一次是孝公 三年(公元前359年);第二...从此以后,中 国古代的法典都以 “律” 为名。 三、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 商鞅在秦国辅佐孝公...

秦国为什么要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直接原因是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面临着三晋(魏、赵、韩)的强大压力,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失败,国力衰落,社会动荡,奴隶制度崩溃。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了广大农民和平民的利益和愿望。

第四篇:秦国篇
战国的 历史 ,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这样的一个疑问: 为什么是秦国? 战国 之世 ,魏齐赵楚秦都是强国,但是为什么最后是秦国成功突围,完成一统华夏的大业呢? 商鞅变法 秦国地处西垂,尽管 历史 上曾经有秦穆公称霸春秋,但却长期被中原诸侯瞧不起,诸国卑秦,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秦国切切实实地经...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商鞅畅谈霸道的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商鞅得到了施展他改革变法理想的舞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新型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奖励耕织,保证了秦国后方粮草充足;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为后世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秦国有如此的强大经济基础,是因为哪个制度的严格执行?
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对于我国的律法发展进程也是如此,商鞅变法时期改法为律,《唐律疏义》有云:(李)悝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商鞅传授,改法为律,至于此举的意义,清代沈家本给予了高度认可,正如上述引用,则是他的评价,他认为改律之事,是变法中的大事。 而我国古代的立法经过了从刑到法,...

比如县13866995635: 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对比 -
革亭奈狄: 李悝与商鞅变法的目的相同,都是希望使一个国家迅速强大起来.变法的内容也是几乎相同,都是通过经济,农业,律法约束国人,但是这些变法是触动当时的地主阶级,李悝的变法并不彻底,商鞅却在孝公的支持下完成了变法,是秦国迅速强大,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比如县13866995635: 商鞅变法和李悝变法的共同之处 -
革亭奈狄: 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

比如县13866995635: 战国时期的形式 -
革亭奈狄: 七雄争霸的时候是在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有三大国家:东是齐,西是秦,南是楚. 地形不同所造成的国力也不同: 齐国在沿海地带,可以利用海水制造盐(盐在当时是很重要的,甚至当时有人用奴隶来换取大量的盐).所以齐国的经济在当...

比如县13866995635: 法家是如何论述改革的意义的? -
革亭奈狄: “不法古,不循今” – 与时俱进 ①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时势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②...

比如县13866995635: 比较商鞅变法与此前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有何异同点? -
革亭奈狄:[答案] (1)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代替的背景下;都是在新兴地... (2)不同点:①内容的深度不同:商鞅变法更加深刻地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提高...

比如县13866995635: 魏文侯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战国大变法的主要内容? -
革亭奈狄: 魏国在战国初年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其一、废除奴隶主官爵世袭制,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使地主阶级的代表得以牢固地掌握政权 其二、推行“尽地力之...

比如县13866995635: 战国时期有关资料 -
革亭奈狄: 战国时期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

比如县13866995635: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背景 -
革亭奈狄: 春秋】: 一提起春秋时期,就令人想到诸子百家.的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

比如县13866995635: 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
革亭奈狄: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比如县13866995635: 战国到魏晋时期,通过改革,使国家强盛起来的改革有哪些? -
革亭奈狄: 战国:秦商鞅变法;魏李悝变法;楚吴起变法. 如果要继续到两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十六国前秦的王猛改革,后来北魏的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