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

作者&投稿:翁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面》 表现什么品质~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下面是《一面》的教学设计,你看了不光能解决上面的问题,《一面》这一课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希望可以给你帮助.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一面》这篇回忆录写得很别致,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面遇,短暂而又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经过.在众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一面》的成功之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于细微处见人物的伟大品格.作者把"一面"作为中心事件来记叙,但在此之前巧设伏笔,层层铺垫.
学情分析
文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要启发学生深入讨论,小事中所表现出的鲁迅的伟大品格,将所见之“小”与鲁迅的人格之“大”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2、向鲁迅学习,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语言运用的强烈感情色彩.
2、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尽管朝夕相处,一当离开,难以给你留下一个清晰的影象;有的人,即使初见一面,却象刀刻斧斫似的,在你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鲁迅先生就属于后一种人.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在上海病逝,举国上下,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有一个叫阿累的人,他曾与鲁迅见过一面,先生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鲁迅逝世当月,他把哀思诉诸笔端,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一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标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师采取边提问、边讲解、边板书的方法,初步明确以下问题.
①本文写的人物是谁?②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③本文的作者是谁?④本文写作在什么年代?
明确: ①本文写的主要人物是鲁迅.鲁迅,生于1881年,1936年10月19日去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
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2、说出“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三、讲析课文
1提问:当时的天气如何呢?
明确:明天,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秋深、风大、天冷)
2、提问: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通过写天气的寒冷、秋风的无情来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我”的心情如何?
明确:“赫然”表现出“我”的惊喜.“得到了保证似的”表现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正当“我”欲买不能,欲罢不甘的情况下,“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老人.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默读相关内容.
提问: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是怎样的?
明确:瘦,但有精神,严肃而慈爱.
5、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
“我”与鲁迅素昧平生,但他却热情而诚恳地向“我”推荐好书,还送书给我,这温暖的关怀,怎么能不使我”激动呢?
6、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描写“我”的激动心情?
指名朗读: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者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7、齐读第三部分并分析,
提问:“一面”虽然短暂,但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这表现在哪里?
(用波浪线画出,并齐读出来.).
明确:“历尽……受尽……咬紧……昂着……”
四、作业: 回忆性文章常常蕴含作者的深情.仔细阅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设题目的,使学生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赫然”就是很鲜明,很明显,作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是鲁迅译的,而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2.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摩挲”就是反复抚摸,反复摸而又“舍不得”,写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盾心情.)
3.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不同的称谓,表示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热烈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在记叙"一面"的过程中,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由远到近,由粗到细,抓住最能突出鲁迅精神品质的肖像特点--"瘦"进行着力刻画和反复渲染,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人类的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课文中的抒情、议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画龙点睛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描写鲁迅外貌的段落,理解写外貌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联系读过的文章,归纳一下如何写人物外貌.
教学目标
1、学习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的议论.
3、培养观察能力,注意观察结果与距离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运用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体会词语感情色彩.
教学过程
一、重点分析对鲁迅的外貌描写, 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文章主要写的是谁?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鲁迅 外貌描写 (板书)
2、这里,我们要讲一讲外貌描写的基本知识,在这方面,前人给我们总结了很好的经验.就本文有关的情况来看,有这样三点值得重视:
①抓特征.人的外貌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如果只是一般化的描写,那就会是“千人一面”,写了等于没写.因此,写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即区别于其他人的最大的不同点.
②有视角.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这样,人物就活了,描写就有角度了,外貌的表现层次也就丰富多样了.
③表现性格.如果只是为了人物外貌而写人物外貌,就会失去外貌描写的目的和意义.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3、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
学生读有关文句(三处).比较三处语句的不同之处.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三处外貌描写,不避重复,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4、、这三处外貌描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瘦,6处写“瘦”(板书)
5、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鲁迅的这一外貌特征?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窃得外国革命的火种,来照亮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瘦——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6、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本文怎样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呢? (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7、用适当的议论来深化人物性格
第一次:鲁迅看了“我”一眼之后,文中写道:“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第二次:似乎认出是鲁迅之后:“我结结巴巴,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第三次:认出鲁迅后,“正是他,站在行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第二部分的议论,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语句工整,对仗,含义极其丰富:应该恣情地悲痛,但我们不愿,时代的责任感、鲁迅的遗志也使我们不能.事实上,这已经表达了作者恣情悲痛的心情.
“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鲁迅的死造成了难以计算的巨大损失,我们不愿计算是因为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完成鲁迅未竟的事业.
8、作者是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但是鲁迅先生却赠书给他,这表明鲁迅具有怎样的品质?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板书)
9、小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同学们,鲁迅被誉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敬,就是因为他具有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就是因为他具有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情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伟大的一生再次表明 :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我们要以鲁迅为楷模,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写作练习: 以师为观察对象,练习外貌描写(思想性格允许揣摩).小组交流.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先写作者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为了避雨,因此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先生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又有对先生推荐书、送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第一次作者观察的地点在远处,在黑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所以人物形象"模糊"作者粗线条地勾勒出身材、年龄、国籍、衣着和抽烟的神态(第3段):"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第二次的观察在近处,作者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因此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脸色、头发、胡须)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第19段):那个"咬着烟嘴"的老人"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的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第三次为"特写"(第32、35、36段),作者面对面地观察鲁迅,不仅观察的更细致,而且把前两次观察不到的细微特点再补写出来:"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嘴的一头已经熏黑了。""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他的脸--瘦!""带着奖励似的微笑"这次描写把人物的头部和全身结合起来写,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作者还注意写鲁迅的手--"竹枝似的手指","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这些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了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一面》是阿累先生1936年10月在鲁迅先生逝世当月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与鲁迅先生在1932年的一次难得的会面,以及此次会面给作者的影响和鼓励,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沉痛哀悼。文章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细腻入微,鲜明可感,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和对进步青年关心爱护的崇高品质。全文寄寓高远,感人至深。 一个普通的读者一个是著名的作家——两个从没谋面的人,何以在邂逅之后的几十年这位普通的读者会对作家存着难以磨灭的印象?对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实际是作者与鲁迅距离拉近的几个阶段。文中写道的三次分别是第一次相见在暗处,长衫、烟嘴,第二次在近处,隶体“一”字的胡须,第三次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而这此描写已加入了作者情感表达。 鲁迅其人其事。鲁迅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0年一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辑“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1932年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第一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这里作者并没有知道这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国人就是鲁迅先生,在描绘的时候是以一个陌生人的角度对待,而这也符合对他人注意的一个顺序。先对人有个大概的轮廓,因为你和我是陌生人,或许擦肩而过就再不会碰面了,但会留意到这个人的特点,而鲁迅先生在此处给作者留了“瘦”这个印象,而正是这个印象也同时出现在其他两个对鲁迅的外貌描写中。  第二次描写。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竹枝似的手指。这里是近距离观察鲁迅,是作者有意识地进行观察,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这里刻画得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了人物面容和精神,形神兼备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气质。当得知刚才那五十岁上下的中国人是鲁迅先生的时候,“我”不由的细心起来。 第三次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黑了。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不仅观察更细致,而且把前两次没有观察到的细微特点补写出来。如第一次只看出长衫的颜色,这次连质料是“羽纱”的也分辨出来了;第一次只看见烟嘴上的火花和烟雾,这次连烟嘴是黄色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这次还把人物的头部和全身结合起来写,使形象更完整清晰。 文章不惜笔墨叙述了作者与鲁迅先生一次特殊的会面,详细描写了会面的经过,从不同角度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进行了描写,刻画人物外貌要着力于表现其精神,以有限的描写表现无限丰富的内容,这三次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表达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之情。


六年级课文《一面》中为什么鲁迅和日本人内山老板认识?
《一面》的作者是阿累,真名朱凡。写《一面》时阿累27岁,当时,他是进步青年。《一面》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在以小见大中,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内山完造,内山书店老板,鲁迅先生的挚友,中国人民老朋友。自起汉名邬其山。

一面课文的佳句
1.《一面》 句子赏析 5句赏析,看看这个吧——很具体的,我一字一句打出来的(好累),希望能行。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句解:一个处与社会底层,被人歧视的售票员,受到了鲁迅先生如慈父一般的关爱,让“我”从心底感觉到温暖。“...

《一面》的主要内容
导语:《一面》是阿累写的怀念鲁迅的文章,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了通过我和鲁迅先生一面之缘让我变得更坚强的事情:1932年秋天我去书店避雨,无意之间看中了一本《毁灭》很想买但没有钱.这时鲁迅先生走了出来,送给了我《毁灭》,还用1元钱卖给我了《铁流》。 【文章...

阿累《一面》
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阿累写了回忆性的文章《一面》,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周刊,后被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阿累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2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

《一面》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 ...
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心进步青年的崇高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的感情。文章的最大特点是抓住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特征。

《一面》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一面》写了我和鲁迅两个部分:《一面》这篇课文写了“我”到一家书店去,被鲁迅译的《毁灭》 所吸引,“我”十分喜欢这本书,可钱要买饭;后面走出一位老人,他向我推荐 《铁流》,他一块钱卖“我”两本书,发现这位老人竟是鲁迅先生,我十分感动的走出书店,这一面对我有很大的激励;...

一面的主要内容
1、《一面》是现代文学家阿累于1936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2、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是叙事。先写作者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起因;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

《一面》的作者是谁?
《一面》的作者是阿累。阿累,真名朱一苇,又名朱凡,笔名阿累。当代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江苏涟水县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日语,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部长、湖南大学校长,1983年离休。《一面》是作者1936...

一面写了哪几个方面?
课文《一面》写了我和鲁迅两个部分:《一面》这篇课文写了“我”到一家书店去,被鲁迅译的《毁灭》 所吸引,“我”十分喜欢这本书,可钱要买饭;后面走出一位老人,他向我推荐 《铁流》,他一块钱卖“我”两本书,发现这位老人竟是鲁迅先生,我十分感动的走出书店,这一面对我有很大的激励;...

《一面》
《一面》是阿累先生1936年10月在鲁迅先生逝世当月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与鲁迅先生在1932年的一次难得的会面,以及此次会面给作者的影响和鼓励,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沉痛哀悼。文章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细腻入微,鲜明可感,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和对进步...

下陆区18084342191: 一面(阿累著怀念鲁迅的文章) - 搜狗百科
东郭安西洛: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景.“我”因班车未到,天又下雨,便到内山书店避雨,想要购买鲁迅翻译的《毁灭》,钱又不够,内心矛盾.鲁迅便出来送书,于是“我”便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第二部分(从“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到最后),抒写“一面”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

下陆区18084342191: 写鲁迅的《一面》阿累写的要原文 原文! -
东郭安西洛:[答案] 《一面》 阿累 一九三二年,就是一·二八那年的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 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心里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

下陆区18084342191: 求课文《一面》的主要内容 -
东郭安西洛:[答案] 1932年的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跟鲁迅见了一面,以选书、买书、赠书的几件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发出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下陆区18084342191: 《一面》的一面指的是什么 -
东郭安西洛:[答案] 1932年秋天,“我”(作者阿累)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下陆区18084342191: 《一面》 主要内容 -
东郭安西洛:[答案] 〈一面〉 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能从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

下陆区18084342191: 《一面》这篇课文以一面为题,有什么特殊含义 -
东郭安西洛:[答案] 文章以“一面\”为题,不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一面\”是“一面之交\”的意思,作者通过“一面\”表现鲁迅的精神和品质,同时表明“一面\”对“我\”的影响.

下陆区18084342191: 6年级课文《一面》选自什么? -
东郭安西洛:[答案] 《一面》作者阿累,选自《鲁迅回忆录》.

下陆区18084342191: 《一面》节选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 -
东郭安西洛:[答案] 小题1:外貌(肖像)描写(1分),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1分),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2分).小题1:议论、抒情(各1分)小题1:“瘦得教人担心”充分表现了“我”对...

下陆区18084342191: 在课文《一面》中,读懂了什么? -
东郭安西洛:[答案]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