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立信的徙怎么读

作者&投稿:可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徙木立信的“徙”读作“xǐ”,意思是迁移、移动。

徙木立信是指通过将木头迁移到目的地来建立信任的典故。这个典故源于战国时期,当时秦国实行商鞅变法,通过实施一系列变革措施,包括将木杆迁移到指定地点,以证明政府政策的可信度,从而树立了秦国的威信。

这个典故的意义在于,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言辞和政策的可信度,从而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现代社会,这个典故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言行一致的前提下,注重实际行动和承诺的重要性,以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

徙木立信的故事来源:

战国时期的秦国,当时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了一系列变革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和提升国家实力。其中一项措施是将木杆迁移到指定地点,以证明政府政策的可信度,从而树立秦国的威信。

商鞅在秦国实行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包括推行县制、实行连坐法、奖励耕战等。为了证明政府政策的可信度,商鞅在都城市场南门立一个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将其迁移到北门的民众,并承诺赏十金。有人敢试试,搬一根木头到北门,赏金四金。民众认为这根木头不难搬移,但没人敢去尝试。商鞅知道民众们不相信他的话,于是又把赏金提到五金。就有人敢尝试,得以获得赏金。这个人叫左伯。

这个故事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言辞和政策的可信度,从而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现代社会,这个故事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言行一致的前提下,注重实际行动和承诺的重要性,以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




《悬木立信》的故事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

徙木立信是什么意思?
徙木立信的典故如下:战国时期 ,秦国孝公刚即位期间。秦国经历过内斗和战争,已经是千疮百孔,落后于其他国家。秦孝公发出求贤令,求天下士子入秦,只要能使秦国强大,就封他做官。魏国的中庶子卫鞅看到求贤令后,便来到秦国。秦孝公接见了卫鞅,二人聊的很投机,接着又是三天三夜的讨论,孝公确定了...

为了保证变法成功,商鞅想出了什么办法
毛泽东早年在评论“徙木立信”这段故事时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

徙木立信什么意思徒木立信里徒木是什么
关于徙木立信什么意思,徒木立信里徒木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徒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抄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2、请注意:原词应为“徙木立信”,后来人们将错就错,从而产生了同义词“徒木立信”。3、当年商鞅恐怕百姓...

徙木立信是什么意思
是说商鞅徙木立信的事。古代,有卫人商鞅要在秦国实施变法,为了表明官府出言必行之诚信,商鞅便命人在南城门立了一根木头,承诺如果有人将此木搬到北城门,就赏赐十金。搬一根木头,有如此重赏,人们不信,无人去搬。于是商鞅又下令,将赏金加至五十金。此时有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城门,商鞅马上...

徒木立信的导读
本文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请注意:原词应为“徙木立信”,后来人们将错就错,从而产生了同义词“徒木立信”。在写文章时,最好使用前者。商鞅(约公元前390~公元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境内)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因为他是卫国...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什么道理
1、“徙木立信”说的是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诺言的故事。“徙木立信”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2、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

商鞅徙木立信的主旨是什么?
原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过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数千。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皇嗣...

商鞅变法前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 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下命令说: “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子。 ”但没人去做。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这时人群中有一个人说:“我来试试。 ”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 一直搬到北门...

什么是徒木立信,它有哪些故事
徒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古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商州区18294722606: 一个木头一袋子钱成语 -
东郭庄银屑: 徙木立信:xǐ mù lì xìn 词语解释: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徙木立信:通过使人搬动木头而树立威信. 灯谜:徙木立信(打法规一) 谜底:商标法

商州区18294722606: 城门立木是什么意思? -
东郭庄银屑: “城门立木”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商鞅是战国时期十分有名的改革家,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但他的改革一开始并不顺利,因为人民被贵族压迫的太久了,所以当法令颁布之后,人民并不相信他,认为法令并不会真正的实施. 为了取信于民...

商州区18294722606: 徙木立信文言文翻译 -
东郭庄银屑: 译文: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商州区18294722606: 徙木立信 全文翻译 -
东郭庄银屑: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徒木立信: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 [编辑本段]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

商州区18294722606: 关于诚信的整首古诗 -
东郭庄银屑: “抱柱之信”“信如尾生”“徙木立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与国人交,止于信”,“以信接人,天下信之.” 朱熹说:“诚者自然,信是用力,诚是理,信是心,诚是天道,信是人道”,“诚...

商州区18294722606: 商鞅令既具 -
东郭庄银屑:[答案] 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 商鞅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

商州区18294722606: 对商鞅令既具......的道理和看法,拜托快一点,明天上学了!!!
东郭庄银屑: 原文 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

商州区18294722606: 哪个典故与三国无关 -
东郭庄银屑: 首先你要提供你的资料,这样大家回答才能提供准确的答案.其次三国的典故很多,耐人寻味.还有就是典故: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如上这些就很能分清你所需要的答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