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立信什么意思徒木立信里徒木是什么

作者&投稿:枞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关于徙木立信什么意思,徒木立信里徒木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徒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抄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
2、请注意:原词应为“徙木立信”,后来人们将错就错,从而产生了同义词“徒木立信”。
3、当年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
4、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百木杆。
5、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度金。
6、”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
7、终于发布了命令。


徙木立信的意思,徒木立信的意思是什么
1.“徙木立信”指通过使人搬动木头而树立威信,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威信。2. 造句: 今天老师上课讲了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3. 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舌而讥矣。4.呜乎!吾欲无言。

徙木立信的意思是什么?
徙木立信,拼音是:[xǐ mù lì xìn]。一、徙木立信的背景 徙木立信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通过推行徙木立信的政策,秦国成功地提高了国家信用,赢得了民心,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相互争斗,彼此攻伐。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国在...

徒木立信是什么意思
徒木立信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徙木立信”出自《史记·商君列传》,记述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境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故事。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等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为使民众信任新法之效力,商鞅以“徙木...

徙木立信 历史典故是什么意思?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zhe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译文:秦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

徙木立信徙木立信是什么意思
关于徙木立信,徙木立信是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译文: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2、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

徙木立信是什么意思
是说商鞅徙木立信的事。古代,有卫人商鞅要在秦国实施变法,为了表明官府出言必行之诚信,商鞅便命人在南城门立了一根木头,承诺如果有人将此木搬到北城门,就赏赐十金。搬一根木头,有如此重赏,人们不信,无人去搬。于是商鞅又下令,将赏金加至五十金。此时有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城门,商鞅马上...

徙木立信文言文
1. 徙木立信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译...

徙木立信历史典故是什么意思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zhe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译文:秦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

商鞅徙木立信的目的是什么?
徙木立信的目的是商鞅以徙木立信的办法,使得秦国百姓开始信任秦国政府。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诺言的故事。“徙木立信”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徒木立信的启示是什么?
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从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证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凡从政者必须牢记这一道理,切实做到“取信于民”。 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国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

文安县15184337822: 什么是徙木赏金?商鞅是怎么想出这个妙招的? -
古泰三七: 商鞅当时变法,为了让民众信任自己,于是就想出了徙木赏金这个办法.徙木赏金也叫徙木立信,当时商鞅将一根木头立在南门,如果有人能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金,不过没人去搬,后来加到五十金才有人搬,完成后商鞅立马赏了五十金.

文安县15184337822: 徙木立信文言文翻译 -
古泰三七: 译文: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文安县15184337822: 徙木立信文言文翻译 -
古泰三七: 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摘自《...

文安县15184337822: 徒木立诚信出何典故? -
古泰三七: 徒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请注意:原词应为"徙木立信",后来人们将错就错,从而产生了同义词"徒木立信".在写文章时,最好使用前者. 当年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文安县15184337822: 商鞅“徙木立信”是怎么回事?
古泰三七: 商鞅在发布变法命令前,担心秦国老百姓对新法不相信,就叫人在国都的南门外竖了... “徙木立信”这一看似游戏的政治表演,却在中国政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北宋...

文安县15184337822: 徙木立信 - 徙木立信在当时有什么作?徙木立信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古泰三七: 作用:表明政府改革的决心,树立政府有信用的形象.从而减轻变法阻力. 这个典故又称作“徙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

文安县15184337822: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
古泰三七: 商鞅徙木立信是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卫鞅初入秦地,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

文安县15184337822: 商鞅变法,木头的故事 -
古泰三七: 商鞅南门立木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