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俗语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占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农村俗语“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这位知友,俗语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往往一句好的俗语在岁月的长河中能做到经久不衰,在五千年时间的沉淀中,有些不适用的早已经被人们所遗弃,留下的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农村有这么一句俗语,那就是“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这局俗语从字面而言属于养生类的俗语。

【不色者肾绝】
肾是一个人的精气神所在,提到肾就不得不提到一句话,那就是“食色性也”,所以人们喜欢把肾和色关系到一起,一个人的好色程度和身体的肾有关,肾强一切都强,当一个人对于异性没有任何的遐想,那么多半是肾出现了问题,我们在面对“色”的时候,要做到有节制,不能过度的放纵自己的欲望,过度放纵也会伤害肾。
不食者脾绝】
肾为人先天之本,那么脾就是人的后天之本,这两者皆为人之根本所在,脾代表了一个人的胃口,只有胃口好才能身体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这句话用来形容脾的健康程度,当一个人对于食物没有任何食欲了,那么一定就是脾出现了问题,人的食欲大小不仅跟饭菜的美味有关,而且还和脾的健康程度有关。
【不言者气绝】
气是我们的精气神外在表现,气也体现在一个人的活力上,当一个人说话都不明白了,而且时常无精打采的,从面相就能推测出这个人的气一定有问题,想比那些说话响亮的,一般精气神都是非常好的,比如当兵的,当兵的一般是大声喊着口号,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第一眼就给人一种精气神非常充沛的感觉。
所以人体的肾、脾、气是非常重要的,缺了哪一个也不行,三者就像是人体的三个支柱,缺了哪一个都是不行的,缺了其中一个,人体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但是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同时,心态也要放端正,一个好的心态会让很多事情迎刃而解。

其中的道理是:如果不喜男女之事则说明肾不好,不喜欢吃食的人脾胃都很弱,说话有气无力,则说明此人命不久矣。我国的中医治病虽然不比西医昂贵,但是在过去,很多人家庭贫苦,中医即便是再便宜很多人都看不起病,不过老祖宗的智慧却无人能及,既然看不起病,那么就只好总结经验,以此来借鉴其中的道理,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些简单而又精准的俗话。就比如“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这句俗话,虽然只有简短的十五个字,但是其中的道理不得不让人拍手称赞。

不色者肾绝肾的存在让很多人都误以为,它是最不重要的内脏之一,所以有的人为了贪图享乐,不惜将肾卖掉,但其实肾非常重要,这一点在《黄帝内经》里也有提到“肾是生命之源,先天之本”。所以平日里我们也会将肾与性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的肾不好时,那么此人平时对男女之事也就提不起兴趣,因此这就是“肾绝”的表现。

不食者脾绝平时我们看中医时,中医医生通常会问我们脾胃好不好,脾胃不好,自然精气神也就不好,那么疾病也就会找上门来,所以脾胃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有很多人都会误以为脾胃是一个整体,但其实不是,脾是脾,胃是胃,脾好,胃才能好,因此胃不好的人首先是要调理脾,才能让胃好起来。所以当我们吃不下饭时,并不是说我们胃有问题,而是脾虚的表现,因此“不食者脾绝”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言者气绝“气”在生命就在,“气”走生命就绝,所以我们人活着必须要有精气神。如果一个人说话中气十足,声音洪亮,说明此人身体非常好,精神状态也好,但如果此人说话模模糊糊,有气无力,则说明此人体内的“气”正在逐渐消散,生命也就快到终点了。这一点在电视剧里也会出现,当一个人快要死了,他说话都非常吃力,甚至一句话都没说完就死了,这就是因为他已经进入了“不言者气绝”的状态。

其中的道理是:如果不喜男女之事则说明肾不好,不喜欢吃食的人脾胃都很弱,说话有气无力,则说明此人命不久矣。我国的中医治病虽然不比西医昂贵,但是在过去,很多人家庭贫苦,中医即便是再便宜很多人都看不起病,不过老祖宗的智慧却无人能及,既然看不起病,那么就只好总结经验,以此来借鉴其中的道理,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些简单而又精准的俗话。就比如“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这句俗话,虽然只有简短的十五个字,但是其中的道理不得不让人拍手称赞。

不色者肾绝

肾的存在让很多人都误以为,它是最不重要的内脏之一,所以有的人为了贪图享乐,不惜将肾卖掉,但其实肾非常重要,这一点在《黄帝内经》里也有提到“肾是生命之源,先天之本”。所以平日里我们也会将肾与性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的肾不好时,那么此人平时对男女之事也就提不起兴趣,因此这就是“肾绝”的表现。

不食者脾绝

平时我们看中医时,中医医生通常会问我们脾胃好不好,脾胃不好,自然精气神也就不好,那么疾病也就会找上门来,所以脾胃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有很多人都会误以为脾胃是一个整体,但其实不是,脾是脾,胃是胃,脾好,胃才能好,因此胃不好的人首先是要调理脾,才能让胃好起来。所以当我们吃不下饭时,并不是说我们胃有问题,而是脾虚的表现,因此“不食者脾绝”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言者气绝

“气”在生命就在,“气”走生命就绝,所以我们人活着必须要有精气神。如果一个人说话中气十足,声音洪亮,说明此人身体非常好,精神状态也好,但如果此人说话模模糊糊,有气无力,则说明此人体内的“气”正在逐渐消散,生命也就快到终点了。这一点在电视剧里也会出现,当一个人快要死了,他说话都非常吃力,甚至一句话都没说完就死了,这就是因为他已经进入了“不言者气绝”的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肾绝了、脾绝了,气绝了,那么这个人基本就是快没有命了,而这三种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不色、不食,不言。

这句话说明了不观气色的人,他的肾将出现问题,不吃饭的人,他的皮将出现问题不说话的人,他的语气将出现问题。


“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俗语什么道理?
所以当我们吃不下饭时,并不是说我们胃有问题,而是脾虚的表现,因此“不食者脾绝”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不言者气绝“气”在生命就在,“气”走生命就绝,所以我们人活着必须要有精气神。如果一个人说话中气十足,声音洪亮,说明此人身体非常好,精神状态也好,...

农村俗语"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是什么意思?
1、不色者肾绝,说明如果男人不色了,说明是肾不行了 肾可是男人非常重要的器官了,如果肾不好了,想再进行男女之事,那都是力不从心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有在农村就流传着如果男人不好色了,那可能就是肾快不行了。这个时候就要去看医生了。2、不食者脾绝,吃不下饭说明脾不行了 在农...

农村俗语: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有何深意?
当一个男的不近女色了,无男女生理上的需求,表示他的肾气不足,精力不济。2.不食者脾绝 “不食者脾绝”,就是指当一个人饭都吃不下的时候,那么他的脾可能不行了。这里还是要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就是运输和转化食物,为“后天之本”。当脾出现问题时,人体就会出现面色萎黄...

为什么说“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
一.不色者肾绝,是指对异性和房事不感兴趣的人,多半是肾不好。依据中医相关理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和主生殖。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肾都是非常重要的器官,需要好好保护。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与肾好不好直接挂钩的,就是他们在房事方面的能力表现。在农村老一辈人的眼中,甚至在现代有些人的...

俗语“三绝论”
听过这三绝论吗?是说: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不色者肾绝”。不食”并不是不吃食物,而是说一个人的食欲大幅度下降。一般情况下身体比较健康的人,无论吃什么东西都会津津有味。而身体出现某些疾病的人,则对山珍海味都没有兴趣。俗语“不食者脾绝”,其实就道出了其中的原委。食欲明显下降...

疯论:男人要保持年轻,就要贪色贪吃贪玩儿!
不色者肾绝,不食者脾绝,不言者气绝。见美色不动心,见美食不想吃,见美景不想去,说话有气无力,这肯定不正常。生理上对外界刺激,要有正面反应。身体先有精气神儿,否则就是未老先衰。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贪色,并非要猎色 贪吃,并非要暴食 贪玩儿,并非不干正事儿。君子好色而不淫,君...

我国的养生之道原则是什么?
“和于术数”,主张动以养形导引、按摩、气功、无所不包; “食饮有节”,包括饮食和五味不能偏嗜;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指四季的作息制度与劳逸的适度,以防“过用病生”; “恬淡虚无”,注意精神调摄。同时已认识到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寿命的极限即天年是“度百岁乃去”。 《庄子》讲“吐故纳新,熊...

辟谷济善的简介
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东晋道士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并举出具体例子以证之。由此可知,辟谷自古就是一种受人推崇的养生方式。 已赞...

长寿之秘诀---气脉食的神奇功效
语出《淮南子》而非《黄帝内经》。原文是: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叶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服气的主要内容有三点,即调节呼吸;存想万物在人心中;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如服六气,...

五荤三厌是什么意思?
五荤(葱、蒜、韭、薤、兴蕖)乃天地不正之气所生,食之易伤五脏元气(葱伤肾、韭伤肝、薤伤脾、蒜伤心、兴蕖伤肺),故修道者不食;厌者,食久而生厌也。三厌(天厌飞禽、地厌走兽、水厌水族)乃横行之物,食之易伤三宝原灵,更暗损阴德,故修道者亦不食之 五荤三厌的禁忌 道教有三厌,分别是:天厌鸿雁,地...

北湖区15734019194: 孟子《养气章》译文 -
出杰美特: 《孟子‧知言养气章》(节录)〔公孙丑〕曰:「敢问夫子〔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心, 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北湖区15734019194: 弟子规全文 -
出杰美特: 弟子规全文〈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

北湖区15734019194: 弟子规,全文; -
出杰美特: 弟子规》 【总 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

北湖区15734019194: 《弟子规》全文 -
出杰美特: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

北湖区15734019194: 弟子规兄弟篇有那些 -
出杰美特: 弟子规原文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

北湖区15734019194: 求《老子*第一章》翻译 -
出杰美特: 第一章 众妙之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朱子云:“道犹路也,人之所共同也”.其实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

北湖区15734019194: 皇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全文谁知到 谢谢 -
出杰美特: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

北湖区15734019194: 求朱熹 《中庸章句》翻译 -
出杰美特: “命”就如同所发出的“令”一般,是一种趋势.“性”则可以等同于“理”.“天”指的是宇宙整体,其有阴阳五行的变化,且正因为有这些变化所以才产生了万物.万物是以“气”的运动的方式来构成自身的“形”,而在其成形的过程中,...

北湖区15734019194: 《文心雕龙·物色》 翻译 -
出杰美特: 《物色》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六篇,就自然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来论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自然景色对作者的影响作用.刘勰从四时的变化必然影响于万物的一般道理,进而说明物色对人的巨大感召力量;...

北湖区15734019194: 求《弟子规》的原内容..原文解释 -
出杰美特: 弟子规》原作者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