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并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作者&投稿:夷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六则----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并就其中一...~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学而不厌。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
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态度: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体会: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名字:Confucius。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的内容及特点
《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影响。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诗、书、礼、乐教弟子,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他不语怪、力、乱、神,而教人则循循善诱,重在启发,举一反三。孔子通音律,曾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他为了行“道”,企图挽救“日薄西山”的奴隶制,曾周游列国,度不暇暖,对现实采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

《论语》一书主要是孔子弟子所记,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孔门后学七十子的门人所记,所以书中的称谓、体例和文章风格都不一致。据班固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从《论语》全书来看,决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班固这一判断和解释大概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柳宗元《论语辩》据书中记曾子将死,去孔子之后已数十年,认为是乐正子春、子思之徒所纂辑。那么,《论语》的成书至早亦当在春秋战国之际。

《论语》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古论语》其书为古文,出孔子壁中,有二十一篇。《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凡二十二篇。以上二本早已亡佚。《鲁论语》是鲁国学者所传,凡二十篇,就是现在通行的《论语》。南宋以后,合《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和《孟子》,号为《四书》。

《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的概念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而这个“爱”体现在孝、弟、忠、信的道德礼教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制秩序上。这是符合后来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的。因此,过去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利用孔子来巩固其统治,而尊之为“圣人”。

孔子处于矛盾复杂的过渡时代,他的某些政治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例如他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又如仲弓问政,他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冉求为季氏聚敛,他就严厉地谴责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是同情穷人的。公西赤使齐,冉求为其母请粟,与之五秉。他说:“君子周急不继富。”原宪为宰,辞粟九百,他说:“毋,以与你邻里乡党乎。”孔子的有关教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也有不少的精理名言,例如“有教无类”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闻阙疑”、“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孔子生平最重诗教,曾对弟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对《诗经》价值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季氏》以后,章句较前稍长,文辞较前尤畅。但主要特点则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例如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这显然不仅仅是对松柏的礼赞,而是概括了丰富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后世多少诗人所歌颂的“郁郁涧底松”和“松柏有本性”,都是从孔子这一深刻的观察中得到启示。又如孔子的弟子端木赐看见孔子有道不仕,设问道:“有美玉于斯,韫卖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这样就把当时孔门弟子间的新切谈话宛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又如《阳货》篇有这样一章: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这段语录既诙谐,又严肃。孔子平日的风趣,子游的笃信师说,他们师弟子间的和平愉悦之情都宛然如见。

《论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了人物的形象,例如《先进》篇弟子侍坐章,仲由的坦率,冉求、公西赤的谦逊,曾点的洒脱,以及《微子》篇长沮、桀溺、丈人遗世傲慢的隐逸形象,都写得具体生动。而全书浅近易懂,接近口语,如《八佾》篇“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及“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等,又是本书另一特点。

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态度: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体会: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态度: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体会: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北宋《伶官传序》欧阳修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
结论:《论语》中的六则教诲,展现了孔子对学习态度、方法和人生阶段的深刻见解。以下是它们的改写版:孔子提倡持续学习与实践,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知新,他认为具备教育能力的人,是那些能从旧知识中发现新理解的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与思考需相辅相成,孔子告诫我们...

论语六则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高中语文 必修三 论语六则 译文
1.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2.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论语六则》 论述了怎样的内容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子贡问道:“有一句话可以让人终身收益的么?”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关于“六则“,另一种六条法 【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论语六则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解释】: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

一用即扔,无题,孔子语录,鱼我所欲也, 一件小事的赏析。(10点)_百度知 ...
,鱼我所欲也, 一件小事的赏析。(10点)" src=""> 孔子语录 <<论语>> 这六则语录主要体现了孔子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的见解,高移意赅,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则说明既要勤奋学习,又要享受学习的乐趣:按时温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有同样好学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问,都是令人高与的事...

论语六则第(一)则
“习”有两种说法:1. 复习 2. 实习,实践,演习 人们多解释成复习,中学教材也这么解释,但是按照原北大中文系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一书中的解释,应该是后者,理由如下:1. 习按其甲骨文的字形推断的本义是幼鸟学飞,由于幼鸟学飞需要实践,因此有演习,实践的意思 2. 孔子教给其弟子的...

《论语》六章翻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则以学文。”弟子,年纪幼小的人;入,出,指“入父宫,出己宫”宫,房屋的统称;谨,寡言少语;泛,广泛;行,施行,执行;馀,剩下的,多余的;文,指古代文献。孔子说:“年纪幼小的人,在父母面前,就孝顺父母;不在自己的...

论语六则译文
是《论语》子罕第九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川上说:「过去的就像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一去不复返。」※ 长江后浪推前浪,岁月不待人,及时当努力。http:\/\/www.ldbj.com\/LunYu_9.htm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广安市13368409537: 论语六则中,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有:(四格)和学习态度有(四格)急啊啊啊啊! -
鲍扶通脉:[答案]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 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广安市13368409537: 论语六则中孔子十分重视什么和什么,学了这些语录,对于我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一定大有裨益急,会的就回吧! -
鲍扶通脉:[答案] 孔子十分注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个人道德修养.

广安市13368409537: <<论语六则>>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态度?用原文回答 -
鲍扶通脉: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广安市13368409537: 论语六则中,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孔子终身学,取得了哪些效果?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
鲍扶通脉: 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取得的效果:

广安市13368409537: 举出《(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习方法的语句和论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好像是在七年级上册的书上有. -
鲍扶通脉:[答案] ①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②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③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孔子说:”学...

广安市13368409537: 论语六则从哪些方面讲述学习的道理
鲍扶通脉: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

广安市13368409537: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
鲍扶通脉: 论语》六则,就其内容来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四,五、六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包括个人修养)的.归纳起来,有三个要点:第一,一个人要掌握知识,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要好学,勤学,不知疲倦地学,并能把按时进行复习当做一件乐...

广安市13368409537: 孔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
鲍扶通脉: 学习方法:第一是多读多悟,孔子晚年好《易》,读到韦编三绝的程度.后来有人说孔子能预测上下五百年,看来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这里也说明孔子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能在两千年前就达到这种学习精神,很不简单啊. 第二是能专能深,...

广安市13368409537: 论语六则译文讲学习态度有哪些 -
鲍扶通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广安市13368409537: 举出《(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习方法的语句和论述学习态度的句子 -
鲍扶通脉: ①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 ②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 ③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