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速的用法

作者&投稿:夹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速求“于”字在文言文里的用法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2. 文言文

一。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

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者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1。这是一个怎样的案件?

2。译文

3。顾宪之是怎样断案?

4。如果这牛已经丢失三年了,能用这方法来判断吗?

二。欹器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 “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1。给下列带括号的字注音。

1/孔子(喟)然而叹曰 2/(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2。解释下列带括号的词。

1/(虚)而欹 2/中则(正) 3/满则(覆)

3。判断下面带括号的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1/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2/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3/弟子挹水(而)注之 4/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4。孔子让弟子往坐右的警器主说的目的是什么?

5。哪个成语能概括这篇寓言的寓意?

6。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篇寓言给你的启示。

三。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1。给带括号的字注音。

1/而越人(跣)行 2/而越人(被)发

2。划出下列句子该停顿的地方。

屦 为 履 之 也

3。稳重浪个“屦”字和两个“缟”字用法相同吗?请具体解释

3. 文言文 中则的用法

一、连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表示顺承或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 例: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⑵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2.表示顺承关系

⑴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或解释。可译为“有“就是”“就是因为”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则有功者,秦之深仇也(《史记·苏秦列传》) 按:“则有功”句:就是因为凡是有功绩的国家,都是秦国刻骨的仇敌。 ⑵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后一部分表结果,或在事理上有相承关系。可译为“就”“便”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⑶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可译为“就”“便”“才”等。 例: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3.表示转折关系

⑴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反而”“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 例:A.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B.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郑风·东门之墠》) 按:B.他家虽在我近旁,人儿却象在远方。 ⑵用在由相同的两个词(或词组)构成的复合谓语中,表示让步。可译为“是”“倒是”等。 例:治则治矣,非书意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按:(燕国)治倒是治理好了,但这并不是信的原意啊。

4.表示假设关系。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例: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按:⑴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助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犯的祸害,国家常会因此灭亡。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

可按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⑴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⑵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 表示仅限于某种范围。可译为“仅”“只”“才”等。 例: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三、语气词

用在句末,常与疑问代词“何”一起构成“何则”,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宋人闻之,俨然感悦,而晋国日昌。何则?以其诸逆存顺(《韩诗外传·卷一·第二十二章》)

四、名词: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grade〗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districtabout300squareli〗。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标准权衡器〖standardweighingdevice〗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榜样〖example〗。如:以身作则

五、动词:

划分等级〖grade〗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仿效,效法〖follow;imitate〗。如:则先烈之言行 做,作〖do〗 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

4. 【高中18个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把它分得清楚些.用法和意义.还有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




文言文阅读方法总结
文言文阅读总则: 一要靠知识积累(常用虚、一要靠知识积累 常用虚、实词基本用法及意 常用虚 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常见通假字, 义,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常见通假字,重大 的历史知识等等) 的历史知识等等 二要靠基本技能(词类语用、不同句式的判定、二要靠基本技能 词类语用、不同句式的判定、词类语用 辨析,翻译、归...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

快速提高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

该怎么样用文言文
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文言文实、虚词的规律,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 大家知道,文言文实、虚词都具有一词多义,用法灵活多变的特点。有没有必要将这些意义和用法都牢记于心呢?答案是没有必要。 对于文言实词,笔者认为,只需要记住其基本义就行了,其他的引申义比喻义只需...

初中文言文方法
阅读文言文,要随时记下多音字、多义词和特殊句式。阅读文言文,只要遇到一个字出现第二个读音,一个词出现第二种解释,一个句式与现代汉语的结构不同,就要及时把它抄下来,加以归纳、整理。 2. 初中的文言文中有那些“之”的用法 之的用法1、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

文言与文言文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

小学文言文阅读方法
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 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

文言文图解
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古代的作品...

文言文的难点
对初中阶段的要求是,借助工具书能正确理解浅显文言文。 虽说是浅显文言文,可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仍有很大难度。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攻破这一重难点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识记重点实词。 重点实词的记忆,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因为,只有正确记住常用实词的用法后,才能理解...

高考文言文修辞翻译技巧
1.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

西安区17356704455: “不速之客'的 “速”在文言文里是什么用法?意思是? -
不柔滋心:[答案] 《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速:邀请.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 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西安区17356704455: 文言文翻译: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
不柔滋心: 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当尽力除掉祸害,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 来,这大概是不行的吧?卫庄公不听劝告.

西安区17356704455: 古文欲速不达翻译 -
不柔滋心: 欲速不达 ( yù sù bù dá ) 解 释---- 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 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你这样做是~ 反义词 一蹴而就 典 故 从前有个农夫挑一担桔子进城,天快黑了,他怕赶不到城门关闭前到达,心里十分着急,问对面来人能不能赶到.来人说慢慢走就到了,他一气就加快脚步,不料他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桔子掉了一地,他只好去捡,结果天黑了还是没有进城

西安区17356704455: 速求“于”字在文言文里的用法 -
不柔滋心: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

西安区17356704455: 文言文的快速分析方法? -
不柔滋心: 我的几点体会,供借鉴:一、由浅入深.你说的古书范围较广,但不论哪一方面的都要按照先易后难的程序.比如你对《史记》或史书有兴趣,可以先读其中的故事及译本,把其中的一些精彩段落熟读甚至背过,然后再去读整本的原著.在基础...

西安区17356704455: 其进锐者其退速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翻译
不柔滋心: 对应成语“进锐退速”,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亦快.语出《孟子·尽心上》:“其进锐者,其退速.”朱熹集注:“进锐者,用心太过,其气易衰,故退速.” 不是欲速则不达的意思,欲速则不达是过于急性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意思.

西安区17356704455: 速背文言文的方法 -
不柔滋心: 有一些方法可以教您轻松的背诵文言文 一、利用比较整齐的句子来速记成诵.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齐的句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近,用词大同小异(比如对偶句、排比句等),这些句子给人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一气贯通的感觉,我们可以利用它...

西安区17356704455: 速则不达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文言文解释 -
不柔滋心: 欲速则不达 yù sù zé bù dá 成语:欲速则不达 【解释】:速:快;达:达到. 就是说,要是想快,那么事情则不会到自几想要的地步. 【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反义词】:一蹴而就 ...

西安区17356704455: 文言文快速理解的方法是什么? -
不柔滋心: 文言文做题方法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

西安区17356704455: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经验!写作文用,速度饿,谢谢各位~!!! -
不柔滋心: 无论哪个年级段的短文阅读主要考察的都是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如:解词、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要想顺利解答这些题目,最基本的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读懂,领会作者的意图.因此,一定要多读几遍,不要因为怕耽误时间,还没读明白就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