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哪一场科举考试对当时的影响最大?

作者&投稿:益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嘉祐二年,也就是1057年。此时,北宋建国有97年,宋仁宗主政也有35个年头,北方无战事,“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北宋王朝正走向另一个繁荣。外界环境一旦稳定,国家承平日久,内部总要搞出点事情。比如改革,1057年之前有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之后有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都侧重于经济层面对国家社会进行重塑。其实,在这两者之间也有一场文化领域的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权知贡举,主持会试。这次的考试持续两月有余,各科共录取899人,而进士录取最多,达到了388人。这场考试的前三名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概念。状元叫章衡,榜眼是窦卞,探花为罗凯。这三个人物入仕后老老实实做官,并没有什么显要的政绩和突出的文学成就。但是下面的人物就比较厉害了,每个拎出来,都足以震铄古今。


苏轼、苏辙兄弟,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二人都是影响古今的文学家,同入“唐宋八大家”;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后来也入“唐宋八大家”;程颢是宋代理学大师,也是“洛学”的代表人物;张载也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大家所熟知的被冯友兰概括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他写的。

至于吕惠卿、曾布、章惇等人,他们都在政坛上颇有建树,后来都成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成员。其他的还有很多,如王韶是北宋名将,朱光庭成为洛党领袖,林希在徽宗时上奏“河东边计三策”,他们无疑不是宋朝的骨干力量,对宋朝,乃至后世的影响很大。


这样豪华的阵容,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也只有在欧阳修权知贡举时才能出现。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仁宗年间的科考渐趋成熟,但到了后期却呈现出不好的倾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文风不好。很多参加进士考试的举子竞相学习奇僻之文,标新立异,险怪奇涩,深奥古朴,佶屈聱牙,在北宋的最高学府“太学”很是流行,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太学体”。这种文章除了故作高深之外,其实并没有特别适用的价值。这遭到了欧阳修的反感,欧阳修认为“谈无用之空文,角不急之常论”。当时,欧阳修正在致力于推动北宋科举变革。在仁宗的支持下,欧阳修决定改变科场风习。


嘉祐二年(1057年)的那场科考就是一次契机。由于欧阳修对“太学体”的排异,苏轼、曾巩等以古朴文风见长,具有真材实料的人物脱颖而出。欧阳修的变革遭到了“太学体”考试的不满。放榜的时候,“太学体”考生大部分没有录取,不仅愤恨不平,甚至扬言要痛打欧阳修。


在这种重压下,仁宗还是给了欧阳修全力的支持,这才稳固了榜单上的结果。此试之后,不仅科场风逐步好转,北宋文风也为之一振。我们今天读到的词赋名作,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当时文风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嘉祐二年的这场科考的确“功德无量”。




宋朝最华丽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是欧阳修,选出了哪些人才?
这就是宋代时期,仁宗嘉祐二年的那次科举考试,这场考试可谓是整个科举考试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作为以文治国的宋朝,在重文抑武的思想观念之下,宋代文风浓郁,经济繁盛,而文人从仕的积极性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潮。宋仁宗嘉祐二年,这一届科举考试当中,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已经...

中国史上最牛的一场“高考”,产生了哪八位文坛大家?
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高考(科举考试)按部就班开考。这一年的科举考试,堪称中国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贡举录取的进士可谓群星闪耀,其中有不乏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后人统计发现,好家伙,这一场考试竟然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当朝宰相。东坡先生榜上有名,但只相当于进了211 当年,...

北宋时期的哪一场科举考试对当时的影响最大?
当时,欧阳修正在致力于推动北宋科举变革。在仁宗的支持下,欧阳修决定改变科场风习。嘉祐二年(1057年)的那场科考就是一次契机。由于欧阳修对“太学体”的排异,苏轼、曾巩等以古朴文风见长,具有真材实料的人物脱颖而出。欧阳修的变革遭到了“太学体”考试的不满。放榜的时候,...

古代的科举一年举行几次?
古代科举自宋朝开始确立为每三年一次。宋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

宋朝科举考试几年举行一次?
宋朝的科举考试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一直到英宗治平三年(1063年)时“诏礼部三岁一贡举”,自此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制度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宋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然后是礼部举行的省试,最后是最高级别的殿试。考试时间为: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

古代的金榜题名是通过了哪场考试
明清分三甲,但不分二榜。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宋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仿知贡举,主持在东京贡院进行的全国会试。经过各场会试,共录取...

宋朝科举考试几年举行一次几年举行一次宋朝科举考试
1、宋朝的科举考试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后来也有二年才举办一次的情况出现。一直到英宗治平三年时“诏礼部三岁一贡举”,自此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制度才被正式确定下来。2、宋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考试时间为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由礼部进行考试,时间不定,通常为第二年春天。

宋朝进士,明经等科的考试,一般分为哪三级
1. 州试是台湾东宁王朝时代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级,相当于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上榜者有机会参加府试。2. 省试即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期称为省试,在明、清时期称为会试。考试在北京举行,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一般在二三月进行,因此也称为“春试”。3. 殿试是唐、宋(金...

殿试: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宋朝进士,明经等科的考试,一般分为哪三级
州试、省试、殿试。州试为台湾东宁王朝时代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相当于县试。州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天兴、万年二州举办,上榜者可以进一步参加府试。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考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

延津县18388314801: 北宋这年的科考被后世称为龙虎榜,都出了什么大人物 -
仪玛复方: 在中国科举历史上,最让人熟悉的一次科举考试恐怕是宋朝仁宗时的嘉祐二年那一场了,主考官是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修,而苏轼兄弟、曾巩兄弟、程颢兄弟等人都出自这榜,因此这年的科考被后世称为龙虎榜.

延津县18388314801: 宋朝科举制对北宋的影响 -
仪玛复方: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

延津县18388314801: 科举制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 -
仪玛复方: 积极影响: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延津县18388314801: 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仪玛复方: 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科举制度的重要转折时期,已然变化了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对科举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宋朝科举考试打破了门第限制,以个人才能为录取标准;同时,考场规则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更关涉治国安民之策,以便于选拔到真正有用的人才.科举制度的这些变革,对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也产生深远影响,形成公正平等、崇文重学、经世致用和忧国忧民的价值观,并以此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延津县18388314801: 宋朝科举制对北宋的影响 -
仪玛复方:[答案]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

延津县18388314801: 简述科举制的历史作用简述科举制之设的历史作用 -
仪玛复方:[答案]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

延津县18388314801: 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
仪玛复方: 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谈谈宋代科举考试对文明高度发展的影响. 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科举考试还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延津县18388314801: 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当时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
仪玛复方: 汉代实行“察举制”由各地方官员推荐品德良好的人,入朝为官,以“孝廉”为考核标准,可是逐渐到后期,做官的机会被当地的地主霸占,许多平民无法报效国家. 晋朝的时候,实行“九品中正制”,由官员的子嗣入朝为官,以“士族”为考核标准 到了隋唐时期,实行了科举制,以考试来测量一个人的能力,以“才敢”为考核标准,这种制度的实行,使官宦子弟独占朝纲的情势得到了缓解,也使我国中下层人民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

延津县18388314801: 北宋时期的科举考试都什么时候举行? -
仪玛复方: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

延津县18388314801: 宋代科举制的优劣 -
仪玛复方: 宋代科举的好处:1、英雄不问出身,谁都可以参加考试,尤其是草根阶层,科举成了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机会2、扩大了录取人数,吸引全国人民参加考试,从而全国掀起了读书热,文化开始繁荣3、采用了殿试制度,糊名法、誉录法、别头试、复试权贵子第等改革措施最大限度保证了考试的公平,限制了权贵子弟进入官场 弊端:1、录取人数过多,导致宋朝的官僚体系十分庞大,养这么多官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2、导致社会重文轻武,军人地位和待遇都低,因而打起仗来往往出工不出力,最后宋朝亡于外敌入侵3、让很多有其他本事却考不过科举的人得不到重用,他们就会反对朝廷,引起社会不稳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