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抵抗外侮史实

作者&投稿:贠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末年的历史情况~

清朝末年,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进一步深化,封建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伴随着列强在华设厂和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
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压力,清朝统治之下的各阶级开始了反抗和探索,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严重打击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强的势力。
同时,晚清时期的文化可发生了转变,开始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向西方学习的一步步探索。
清朝在抵抗外侮与内忧的同时,也一直处于改革派与守旧派拉锯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学与文化亦引入中国,让清朝发起一连串的改革与革命,如洋务运动,促使中国文化的成长与革新。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强瓜分中国。而维新运动随守旧派的抵制而告终。
在义和团排外失败、引来八国联军后,清廷也推动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内容让许多知识分子失望,转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气数殆尽。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革命风暴席卷全国,清朝统治迅速崩溃,次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被迫颁布退位诏书,结束了清政府自1644年入关以来268年的统治。

扩展资料:
清朝末年的重大事件:
1、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
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
2、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昌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晚清

  1 .农民阶级的抗争
  ( l )太平天国运动(1851 一1864 年)
  ①背景: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②主要原因:封建剥削沉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重人民负担,加剧阶级矛盾。
  ③新特点:①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肩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使命;②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③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2 )义和团运动(1898 一1900 年)。
  ①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兴起原因:【根本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的猖獗
  ②特点:主要反对外国侵略,且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③反抗表现;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④性质(任务):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⑤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⑥意义:①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②暴露了请政府腐朽、反动的本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 .地主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 1 )近代前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① 边疆地区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
  ②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战斗,壮烈殉国
  2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① 背景:鸦片战争的炮声,使一些封建士大夫开始放眼世界,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
  ② 代表:林则徐、魏源。
  ③ 思想:放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 结果:其理论没能彻底付诸实践,后来的洋务运动实践了他们的主张。
  ⑤ 影响: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开启了向西方学习以救国的大门,为中国早期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
  ☆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张謇提出“实业救国”。
  ( 3 ) 19 世纪60 一90 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① 背景: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
  ②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 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⑤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
  ⑥内容: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师夷长技以自强”―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并先后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组建新式海军,开办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
  A、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目的: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人民,抵御外辱。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情况表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地址 创办人 特点
  安庆军械所 1861 安庆 曾国藩 近代最早的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 1865 上海 曾国藩、李鸿章 规模最大
  福州船政局 1866 福州马尾 左宗棠 设备最齐全
  天津机器局 1867 天津 崇厚 北方最大的军事工业

  B、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
  洋务派开办的民用工业情况表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地址 创办人 特点
  轮船招商局 1872 上海 李鸿章
  开平煤矿 1877 唐山 李鸿章
  湖北织造局 1888 广东---武昌 张之洞
  汉阳铁厂 1890 湖北汉阳 张之洞 最大的钢铁厂

  C、 还兴办了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目的: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概况: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影响: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D、(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建立海军衙门
  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
  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⑦影响:洋务运动是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其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既不能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也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灾难;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 .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 l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主张走日本的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开始标志: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 年6 月11 日一9 月21 日);
  失败:戊戌政变。
  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主张走美国人的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3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① 背景:国内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统治黑暗。
  ② 标志:1 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
  ③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④ 口号:民主(指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科学(指自然科学,也包括西方传入的某些唯心主义社会科学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1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原因:①国际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国内上: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根本原因);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人们思想解放;
  ③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 .无产阶级政党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 .探索具有广泛性
  ( l )表现:近代前期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
  ( 2 )原因: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外国的侵略对中国各阶级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
  2 .普遍具有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的特点(义和团运动除外)。
  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悟到了西方先进和中国落后的现实。
  3 ,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 1 )表现:体现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有不同的层次,从学习经济、政治再到思想,从学习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具有层层提高的特点。
  ( 2 )原因:不仅存在时间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
  4 .探索具有继承性
  前后提出的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也有质的飞跃。例如,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就继承了地主阶级的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的思想而又有一定的变化,但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而是量变。早期的维新派又由洋务派转化而来,他们也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的思想,同时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他们不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反对封建统治,这是质的飞跃。
  5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一方面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01 平壤之战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平壤城的地势也非常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清军还得到朝鲜人民的支持。当时虽然朝鲜政府被强行拉到日本阵营,但朝鲜的平安道观察使闵丙奭积极协助清军作战,甚至连日本推上台的傀儡大院君李昰应都暗中给清军传递情报。[13] 可惜清军并未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由于其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失败,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战局。

02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这场战役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附近海面。9月15日上午,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大东沟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包括其全都精华,几乎可以说是倾巢出动。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中扬威、超勇二舰亦受重创。

03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顽强抵抗,最后被歼灭。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炮弹打死,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由于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舰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自杀。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最终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895年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名称: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地点: 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
时间: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参战方: 大清帝国,日本帝国
结果: 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参战方兵力: 清军630,000人
日军240,616人
伤亡情况: 清军31,500人阵亡
日军13,306人死亡
主要指挥官: 李鸿章丁汝昌,山县有朋伊东祐亨

名称: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地点: 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
时间: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参战方: 大清帝国,日本帝国
结果: 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参战方兵力: 清军630,000人
日军240,616人
伤亡情况: 清军31,500人阵亡
日军13,306人死亡
主要指挥官: 李鸿章丁汝昌,山县有朋伊东祐亨

名称: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地点: 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
时间: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参战方: 大清帝国,日本帝国
结果: 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参战方兵力: 清军630,000人
日军240,616人
伤亡情况: 清军31,500人阵亡
日军13,306人死亡
主要指挥官: 李鸿章丁汝昌,山县有朋伊东祐亨

名称: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地点: 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
时间: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参战方: 大清帝国,日本帝国
结果: 。
参战方兵力: 清军630,000人
日军240,616人
伤亡情况: 清军31,500人阵亡
日军13,306人死亡
主要指挥官: 李鸿章丁汝昌,山县有朋伊东祐亨
  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战役


甲午战争中抵抗外侮史实
01 平壤之战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平壤城的地势也非常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清军还得到朝鲜人民的支持。当时虽然朝鲜政府被强行拉到日本阵营,但朝鲜的平安道观察使闵丙奭积极协助清军作战,甚至连日本推上...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救国救民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1.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坚守广州;陈连升、关天培、葛云飞、裕谦、陈化成、海龄在战争中壮烈捐躯;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等。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人民同清军奋勇抵抗侵略者;清军将领在大沽口重创英法舰队。3. 中法战争中:刘永福率黑旗军在中越边境英勇抗法;马尾海战中爱国官兵临危不惧,英勇战斗;...

近代前期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1、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2、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3、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看法
积极:1、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消极:1、有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2、经营管理腐败。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

中国近代英雄人物事迹简短
例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展现了他坚定的禁烟决心和勇气;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英勇抗敌,直至壮烈牺牲,体现了海军将士的顽强战斗精神;而杨靖宇在抗日战争中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侮的象征。1.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清朝末年,鸦片泛滥...

湛江人民抗法斗争的史实还原
关于1898—1899年法帝国主义以武力威迫清政府租借广洲湾(今湛江市),激起当地人民奋起抵抗,给法国侵略军以迎头痛击一事,由于1957年2月上旬中国史学会广州分会“1899年遂溪人民抗法斗争调查工作团”的疏忽,忽视了法军首先入侵广洲湾村坊的罪行,把广洲湾人民对法军入侵的抵抗史实遗忘了。被遗忘了的历史必须恢复,广洲湾...

谈谈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英勇过程
(5)中日甲午战争:平壤战役中左宝贵;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林永升;威海卫战役中舰队爱国官兵的抵抗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聂士成守天津阵亡 2、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2)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清灭样”;前期活动中心在山东;后期在直隶。

中日甲午战争
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顽强抵抗,最后被歼灭。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炮弹打死,这是日本在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由于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威海刘公岛中国...

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签订不平等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 议和缔约 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后党)人物西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相继失败后,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1884年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欣主持总理衙门。奕欣原先就主张对外国屈服,10月初,奕欣亲自出面,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

分析中国在黄海战役失败的原因,越详细越好!
毛泽东同志说过:“办法是跟着方针来的,方针是不抵抗主义的时候,一切办法都反映不抵抗主义。”清政府避战求和,消极防御的指导思想,突出表现在忽视和放弃制海权的战略失误,这是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近代战争中,掌握制海权非常重要。所谓制海权,简单地说就是能使自己一方在一定的海域自由航行而使敌方不能自由航行。

双桥区15348296664: 热爱祖国,抵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甲午战争中在辽东半岛率部英勇抗击日军,后来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为保卫天津以身殉国的清军爱国将领... -
蔺萱百宏:[选项] A. 关天培 B. 邓世昌 C. 聂士成 D. 刘道一

双桥区15348296664: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屡遭外来人侵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请你列举近代中国遭受侵略和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史实... -
蔺萱百宏:[答案] 侵华史实: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中国人...

双桥区15348296664: 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有哪些呢?
蔺萱百宏: 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

双桥区15348296664: 甲午战争中英勇抵抗日军进攻战死和未战死的清军将领?
蔺萱百宏: 刘步蟾,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

双桥区15348296664: 中国自1840年鸦片以来,经历过哪些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 -
蔺萱百宏: 1. 中英 广州和约 余保纯 六百七十万两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条约 耆枝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万两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条约补充条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门条约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厦条约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黄埔条约 耆英 ...

双桥区15348296664: 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
蔺萱百宏: 甲午战争之前,清朝虽然在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惨败,中法战争中以丢掉藩属国-越南而求得和局.但是毕竟英法是当时的世界上一顶一的强国.打不过英法或者说能不败给英法的国家不多.所以,清朝依然还能维持一个大帝国的外表.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