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蜀道的剑南蜀道

作者&投稿:史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南充怎样坐车到剑南蜀道,近一点,省一点的~

南充出发走广南高速

可以百度地图一下,好像是从火车站到芙蓉桥那里都是指“剑南路”,至于你说的“剑南”还真没研究过!

剑南蜀道,具体指的是今天剑门关以南从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到绵阳市梓潼县石牛镇的古蜀道,是古代著名的“剑门蜀道”中的一部分,又称金牛古道。宋陆游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剑南”称之。
剑门蜀道沿线三国文化深厚,庞统、蒋琬、姜维、邓艾、马超、鲍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故事;剑门蜀道沿线古迹众多,三星堆遗址、德阳文庙、昭化古城、七曲山大庙、皇泽寺、千佛崖等都是重要文物;剑门蜀道沿线美景密布,富乐山四季花似锦,翠云廊古柏三百里,明月峡“飞梁架绝岭”。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代诗仙李白在名篇《蜀道难》中发出这“使人听此凋朱颜”的千古一叹之后,蜀道之艰险从此名扬天下,成为历来行旅客商的畏途。其实,这首诗所描述的只是古蜀之地北接中原的剑门蜀道。从广义的角度言之,古蜀道至少还应包括另外三条著名通道,即茶马古道、西南丝绸之路、长江水道。
单就北上接通中原的古蜀道而言,也主要有三条:其一是金牛道,即今所谓的剑门蜀道;其二是阴平道;其三是米仓道。另外还有几条主要驿道之间的过渡性古道,如连接金牛道与阴平道之间的景谷道等。这三条古道比较起来,因翻越米仓山而得名的米仓道,狭窄曲折,沿途荒凉,没有与重要的城镇相连,难有大的作为;因邓艾偷渡灭蜀而名声大噪的阴平道,其险峻森严,崎岖陡峭,行走异常艰辛,亦为历来商旅行人所忌惮,不愿涉险;唯剑门蜀道宽展稳健,且路程较近,加之蜀汉政权长期经此道,历朝又不断使之完善发展,因此就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发生历史大事最多、使用最频繁的标准来说,剑门蜀道当为古蜀历史上首屈一指的“黄金通道”。
剑门蜀道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地位之重要,早已举世公认。其沿途险峻绝伦,古人一路行来,真可谓雄关当道、险隘叠起、云栈连绵、恶水滔滔。难怪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在描写蜀道的艰险时写道:“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如果时光回溯千年,你就像当年司马相如或苏东坡出川时一样,以蜀都成都为起点,出北门,过天回镇,很快便踏上了剑门蜀道的崎岖之旅。天回镇现在已是繁华的成都市金牛区的一部分,但在千年之前,它是古蜀道的起点。据传唐玄宗幸蜀,历尽了蜀道上的千辛万苦,眼看到了锦绣成都外北几公里地的一处小镇时,突然飞骑来报,说唐都长安叛乱已平,玄宗皇帝遂班师回朝,该小镇于是得名“天回镇”。这个传说与史书所载有一定出入。其实玄宗并未立即调头回去,而是在成都住了一年零两个月。第二年,肃宗皇帝在郭子仪领兵剿灭了安禄山以后,派使臣啖廷瑶入蜀接驾,玄宗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成都。而天回镇在近代的出名,全赖李劼人先生的名著 《死水微澜》。书中的天回镇,全然是一片川西坝子的绮丽风光,小镇人家,碧水修竹,老街古院,读之不禁令人神往。
出天回镇,过今德阳市,就到了古蜀道上的名镇黄许镇和白马关。黄许镇亦称绵水镇和绵阳镇,有古绵水穿城而过,曾为古渡口,是当时蜀道北路干线必经之道。当年邓艾父子偷渡阴平之后,就曾与诸葛瞻父子在绵竹关(今黄许镇)大战。此战诸葛瞻父子阵亡,邓艾扫除了其灭蜀道路上的最后一个障碍。过黄许镇北行不远处的白马关,则有当年刘备大军入蜀时中郎将庞统中箭身亡之处——落凤坡以及后人为纪念庞统而立的庞统祠。庞统祠居于车辙深陷、长满苔藓的青石古驿道旁,如今规模完整,留下了大量的三国遗迹。其古木森森,殿阁层层,历代名士到此题写的诗词匾额极多,为历代蜀中吊古咏怀之胜地。当年陆游过此,曾在《鹿头山过庞士元墓》一诗中抒发其对庞统才高命薄、英年早逝的惋惜以及对天意莫测、世事无常的感叹。其诗云:
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
海内常难舍,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父老岁时思。
苔藓无情抱,秋来满断碑。
过绵阳后向东北而行,地形渐渐开始起伏错落。梓潼县境的石牛镇,相传上古时代蜀道初辟,五丁力士力拔巨蟒而致“地崩山摧壮士死”的地方,便在此处。从某种角度说,剑门蜀道的真正西南端,应当以石牛镇作为起点。毕竟此处往西南蜀地腹心的平原丘陵地区,早就有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了,尚不具备古剑门蜀道出蜀入秦的“专门”功能。石牛镇现存有三国文化遗址多处,小七曲、三圣宫与七曲大庙的宗教文化一脉相承,算得上是蜀道南端思古怀人的一个佳处。
再北行出梓潼县,踽踽至七曲大庙山时,但见四周古柏苍苍,林涛阵阵,露湿古驿道,苔生青石桥,显然已是遮天蔽日150公里的翠云廊古道风光了。就在古柏翠云的深处,掩映着被梁思成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的七曲山大庙。此为中国民间文昌帝君信仰的发源地。以此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大量的三国遗迹、唐宋石刻画迹、明清建筑、古代战场等。当你从这些点缀在古蜀道南端的一串明珠间走过,渐行渐远之后,不知不觉间,你便踏入了剑门蜀道令人难以忘怀的核心地段。 剑阁为剑门蜀道的核心枢纽区域,古称“四利之地”。据《剑阁县续志》所载:“剑州地方,广三百里。西北有通衢,利于商贾;东南近大江,利于舟楫;西北多山,利在树木;东南旷野,利在田亩。是为四利。”剑阁得名于诸葛武侯。《舆地广记》中说,蜀汉丞相亮,在大剑山至小剑山的当道狭隘处,立剑门关,并在险壁上修栈阁道三十里,并派兵把守。诸葛亮所开辟的剑阁道,将先秦栈道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使剑门蜀道的交通状况比过去更为通畅了。
早在东汉末年,剑阁境内就有汉德县建制。剑阁古城区现存的建筑为典型的明代城池建筑,古朴典雅,技艺精湛。古城以钟鼓楼为中心,有东西延伸的两条古街和南门古城垣、箭楼、学宫、广济桥等古迹。钟鼓楼耸立于古城中心,气势巍峨,工巧崇丽,素有“秀分阆苑”的美称。剑阁古城垣,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唐代已具规模,明代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拓展修葺,其形成的城池结构和两檐双层式箭楼在南门一带至今完好地存留着。
沿翠云廊古驿道西北行,过汉阳铺,即达剑门镇。剑门镇古时为剑门驿,唐时设大剑镇和驿城,其后历代皆设为驿丞和邮汛,时有兴废。据《剑阁交通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所设之剑门驿丞,有驿马30匹、马夫15名、扛夫20人,岁支驿费1150两零六钱八分。如今的剑门镇以“剑门豆腐”出名,驿丞早已废弃,仅余一狭长的老街,为南来北往的车辆扬尘所蒙敝。北出剑门镇一公里许,但见两峰相峙,一线中通,就到了闻名天下的剑门关口。
出剑门10多公里许至牛头山腰的葭萌关,即可俯瞰山下剑门蜀道上的第一古镇——昭化。昭化古称“葭萌”,为战国时期蜀王之弟苴侯所领汉中之南、苍溪以北广大封地的都邑。《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从其建邑至今,已有2300年的建城史,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县”之称。历史上此城曾用过葭萌、汉寿、晋寿、益昌、京兆、益光等名,自宋代改称为昭化后,一直沿用至今。公元前316年强秦灭蜀,就是在昭化附近一战击溃了由末代蜀王亲率的蜀军,从而奠定了胜局。
1935年,随着川陕公路的修通,绕开了昭化古城,因此行商便渐渐少了;1949年以后,这座曾是“蜀道第一名镇”的千年古镇,更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嘉陵江和白龙江两岸的土地肥沃,平缓绵延数十公里,是川北著名的产粮区。如今处于川陕公路当道的富庶的宝轮新镇,已作为现代蜀道上的重要集镇,替代了古蜀道上大名鼎鼎的昭化古城,成为这一片开阔地带最发达的经济中心。宝成铁路上的昭化站,实际上建立在宝轮镇旁,与真正的昭化古城尚有15公里左右的路程,中间还隔着一条白龙江,需过渡轮换乘,几番周折才能到达。
昭化古城距利州(今广元市)仅20公里左右。利州为唐女皇武则天的诞生地,其行宫皇泽寺背依乌龙山,面朝嘉陵江,灵光独秀。与之隔江遥望的千佛崖,为四川境内最宏丽的佛教石窟造像群之一。其始凿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形成规模,其后宋、元、明、清历代均有补充完备,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之高、洞窟开凿历时之长,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素有“历代石窟艺术陈列馆”之称。
从蜀门朝天到汉中平原
北出利州,一路经石柜阁、望云铺、明月峡等处,便进入了有“川北蜀门”之称的朝天镇。朝天古名飞霞镇,唐明皇幸蜀时,蜀中百官于此接驾,朝觐天子,因此更名为“朝天”,是川北蜀道上的名镇。此镇地理位置险要独特,嘉陵江与潜溪河交汇于此镇,冲击形成一块不大不小的平地,使人口得以聚集,渐成集镇。同时镇北有清风峡以扼守,镇南有明月峡以锁闭,岭头更有朝天关雄踞,形成了“两峡夹一镇”的天堑式地理格局,素有“清风明月拱朝天”之美誉。
在漫长的历史烟云中,作为剑门蜀道上的咽喉之地,朝天镇与古道上的一切风物一样经历了巨大的沧桑变幻。这座曾将先秦古道、剑门蜀道、嘉陵水道交会于一处的千年古镇,如今更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宝成铁路复线与108高等级公路隔江相望,成为川陕交通的大动脉。蜀道之难早已成为过去的陈迹,遗留在世人的记忆里。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古人,你是沿着剑门蜀道的辙迹出朝天镇一路北行,便仍然可见幽谷峻岭之上的关寨频频、驿铺纷纷。一路上经龙门阁、神宣驿、中子铺、转斗铺等驿铺,抵七盘关而后出川,最后直通陕西宁强之黄坝驿。
宁强县境内的古蜀道共计80多公里,多为险峻山道。宁强原名宁羌,古属梁州,为氐羌据地。唐朝初年在境内的阳平关设三泉县;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直隶京师达137年,开我国中央直辖县之先例;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设大安郡,辖三泉县;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在个县城建宁羌卫,后置宁羌州。其境内峰峦崔巍,林木葱笼,著名的汉水就发源于这里。历史上诸葛亮经此北伐、唐明皇越境奔蜀,历代文士名流亦多有题韵。1941年12月,著名书法家、国民党政府监察院原院长于右任先生路过宁羌,适逢县名“宁羌”改为“宁强”,故题“安宁强固”四字,以释新改县名,并作《宁强道中》一诗如下:
大散关前雪已深,五丁关下雁来频。
清风峡接明月峡,山似英雄水美人。
古金牛道自黄坝驿入陕南之后,经牢固关、五丁关后,进入一处逼窄幽邃的险峡——五丁峡,又称金牛峡。此峡古史载为“连云叠嶂,壁立数百仞,幽邃逼窄,仅容一人一骑;乱石嵯峨,涧水湍激,为蜀道之最险”(见《雍大记》明何景明纂修)。出峡折行,经烈金坝(古金牛驿)、金堆铺入勉县境。至此,蜀道已无险可言,完全是一马平川之地,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
勉县距陕南重镇汉中仅40多公里,系蜀道东端之重镇且扼汉水要道,自古地位便十分显赫。三国时期蜀、魏争战,曾留下了大量的三国遗迹。凡对三国历史有些了解的人,只要听到如“刘备汉中设坛”、“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马超祠墓”、“阳平关”、“定军山”等词句,便知此地之重要。
由勉县东北而行,至南郑,入汉中,剑门蜀道由天府蜀都千里迤逦而来,已到了它的最东端。空空荡荡的平原上,昔日的金戈铁马早已远去,如今只剩一望无际的原野田畴,令眺望之人满眼生翳。




剑南蜀道有哪五关
剑南蜀道五关分别是: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剑门蜀道是指历史上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末民初,以蜀都成都为起点北上通往中原腹地的一条主要通道。剑南蜀道一般来讲,剑门蜀道是指南起今天的成都,经广汉、德阳、绵阳、梓...

剑南蜀道的剑南蜀道
剑南蜀道,具体指的是今天剑门关以南从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到绵阳市梓潼县石牛镇的古蜀道,是古代著名的“剑门蜀道”中的一部分,又称金牛古道。宋陆游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剑南”称之。剑门蜀道沿线三国文化深厚,庞统、蒋琬、姜维、邓艾、马超、鲍三娘等在此留下了精彩的...

四川古代为什么叫剑南
四川故代称为剑南道是指益州(成都)在剑门关以南,故称剑南道。剑南道这个称呼是从唐朝开始的,剑门关是陕西越过秦岭进入四川盆地的必经关隘,李白的《蜀道难》诗中称之为“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门关的雄险崎峻可想而知,冷兵器时代还真是天下第一雄关,所谓北方那些甚么山海...

剑南蜀道的大唐皇帝与剑门蜀道
武则天的出蜀,使剑门蜀道参与了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辉煌;又因为玄宗和僖宗的逃蜀,更使剑门蜀道见证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乃至最后灭亡的历史命运。在剑门蜀道上出生、长大,最后走出蜀道而坐拥天下的女皇帝武则天,

剑南的引证解释剑南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剑南的引证解释是:⒈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宋陆游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以“剑南”称之。引清曹寅《题次山小轩和姜万青韵》:“打头伸欠尔何堪,矮屋长眼拟剑南。”。 剑南的引证解释是:⒈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宋陆游曾留蜀约...

哪个关隘既是秦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又是剑南五关的最后一关
汉代称绵竹关,唐、宋易名鹿头关,剑南蜀道上五关之最后一关,地处交通要塞,是三国蜀汉政权五十年兴亡佐证地,自古为物资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白马关,是秦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是整个西川、成都平原的屏障,有“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之势。

蜀道翠云廊一共多长
现在已看不见三百里翠云廊了。真正具有观赏价值、又比较集中的翠云廊指得是翠云廊西段,即剑南蜀道这一段。剑南蜀道是剑门蜀道中的一部分,是指剑门关以南从剑阁县到梓潼县的古蜀道,约100公里。在这条路上,有多段不收费的景点和一段要收费的所谓“翠云廊景区”,狭义的翠云廊就是指这里 ...

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逃犯哪里了?
剑南,唐代道名。以地区在剑阁(剑门关)之南得名。剑南蜀道,具体指的是今天剑门关以南的从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到绵阳市梓潼县石牛镇的古蜀道,是古代著名的“剑门蜀道”中的一部分,又称金牛古道。剑门蜀道是指历史上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末民初,以蜀都成都为起点北上通往中原腹地的一条主要通道。

请问大家,李白的蜀道难写的是剑门关么?
蜀道是指从陕西、甘肃等地进入四川的道路,唐大诗人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剑门蜀道则是指以剑门关一带的蜀道。剑门关距广元较近,因此,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主要是指广元经剑门关、剑阁到绵阳这一线的风景名胜。范围再扩大一些,则可以把江油、平武的风景名胜也包括在内。游览剑门...

蜀道难的蜀道是指什么地方
蜀道难的蜀道指的是今四川广元市境内剑门一带的栈道。蜀道难介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

崇州市17789871566: 剑南蜀道有哪五关
励宁复方: 指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白马关:1、葭萌关:古关名,位于四川省广... 其实,这首诗所描述的只是古蜀之地北接中原的剑门蜀道.从广义的角度言之,剑南...

崇州市17789871566: 蜀道翠云廊一共多长 -
励宁复方: 现在已看不见三百里翠云廊了.真正具有观赏价值、又比较集中的翠云廊指得是翠云廊西段,即剑南蜀道这一段.剑南蜀道是剑门蜀道中的一部分,是指剑门关以南从剑阁县到梓潼县的古蜀道,约100公里.在这条路上,有多段不收费的景点和一段要收费的所谓“翠云廊景区”,狭义的翠云廊就是指这里

崇州市17789871566: 剑门蜀道简介 -
励宁复方: 古代川北三条蜀道:金牛道、阴平道和米仓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剑门蜀道.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依崖砌石为门,故名剑门关,并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剑阁也因此得名.剑门关峭壁如城墙,独路如门,一...

崇州市17789871566: 陆游的诗集为什么取名为剑南诗稿?
励宁复方: 剑南,应指蜀道剑阁以南的部分地区,陆游曾在四川这一地区寄居多年,其诗作也有多写于此时和记此时之事者,这是陆游诗歌成熟的关键时期.正是为了纪念和留恋这段时光,他将他的诗集命名为《剑南诗稿》.

崇州市17789871566: 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逃犯哪里了? -
励宁复方: 今成都市( 成都是全国中从诞生之时起既没有迁过址也没有改过名的城市之一.) 关系:汉武帝时,益州分置蜀郡、犍为、朱提、越隽、牂柯、建宁、永昌、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等十三郡,下辖146县,属蜀地. 天宝元年(742年),益州改为蜀郡,自此益州的名称不再存在.剑南,唐代道名.以地区在剑阁(剑门关)之南得名.剑南蜀道,具体指的是今天剑门关以南的从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到绵阳市梓潼县石牛镇的古蜀道,是古代著名的“剑门蜀道”中的一部分,又称金牛古道.剑门蜀道是指历史上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末民初,以蜀都成都为起点北上通往中原腹地的一条主要通道.

崇州市17789871566: 蜀道难中的“蜀道”到底指哪里?
励宁复方: 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指的是今四川广元市境内剑门一带的栈道.但是李白写《蜀道难》是因朋友离开长安去往蜀地,借蜀道之难行,抒发自己心中由于仕途坎坷、人...

崇州市17789871566: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指的是从哪到哪 -
励宁复方: 蜀道是指从陕西、甘肃等地进入四川的道路,唐大诗人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剑门蜀道则是指以剑门关一带的蜀道.剑门关距广元较近,因此,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主要是指广元经剑门关、剑阁到绵阳这一线的风景名胜....

崇州市17789871566: 剑南在古时的地理位置 -
励宁复方: 四川省绵竹市的城关镇于一九九五年八月改名为剑南镇.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开元年间置剑南节度使.安史之乱后,乾元元年(758年)分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大部,云南省澜沧江、哀牢山以东及贵州省北端、甘肃省文县一带.

崇州市17789871566: 剑门蜀道的地理位置 -
励宁复方: 剑门古蜀道,以剑阁古城为中心,向北至朝天区朝天镇朝天峡(又名明月峡),南至绵阳市梓潼县演武镇,全程二百余公里.始于西周,使用至清末,延至民国二十五年(1935年),民间尚使用至今.蜀道,它是古代陕西长安通往四川成都的陆...

崇州市17789871566: 有没有去剑门蜀道的最佳浏览路线? -
励宁复方: 游览剑门蜀道,可乘宝成铁路广元站下车,然后沿川陕公路进行游览.在广元市游览一天后,乘车至剑门关,约57公里,游览剑览剑门关后,乘车过“翠云廊”,车行30公里到达剑阁.住剑阁.第三天从剑阁出发,途中经梓潼游览文昌宫后于下这绵阳,路程共127公里.在游览汉平阳府君阙和西山后夜宿绵阳,结束剑门蜀道之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