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心若菩提

作者&投稿:矣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曹德旺,一个白手起家的传奇亿万富豪,一位值得尊敬的佛教徒企业家。

最开始了解曹德旺,是看了他写的一篇关于他的糟糠之妻和他曾经婚外恋女朋友的文章。文中他袒露心迹,描绘了他与结发妻子陈凤英甘苦与共,相濡以沫,而又平淡如水的感情故事。他也自我揭发了搞婚外恋,有个彼此很相爱的女朋友的故事。最终,亲情战胜了激情,理智战胜了情感,他悬崖勒马,斩断情丝,放弃了婚外恋女友。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道;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从这篇文中,第一次看到一个“过来人”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解读这句话,初读时深感震撼。

后来又大略了解到一些曹德旺的鸿泥雪爪,知道他笃信佛教,被人称之为“佛商”;他为慈善公益事业累积捐赠超过60亿元,是真正的中国首善;他的企业福耀集团曾经打赢了与美国商务部的官司,是中国入世之后应对反倾销第一个胜诉的企业。

最近无意中看到一本书——曹德旺自传《心若菩提》的介绍。遂下单购入,在下江南的高铁上一口气看了三分之二,到了目的地连夜看完。

这是一本非常质朴且坦诚的自传。有趣,耐读,没有华丽词藻,没有自吹自擂。曹德旺自述,他著书立传的起因是国外友人的强烈建议,而当几位专业作家把由他提供素材,他们加工过的传记摆到他面前时,他不满意,多认为溢美,不真实。于是他不顾劝告,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躬身承担起这项对他来说是件痛苦差事的自传写作任务。

从“贫困童年”到“艰辛创业”,从“诚信为本”、“天道酬勤”到“铁肩道义”,全书共6章,立体式电影画面般以第一人称视角白描了曹德旺从赤贫到巨富,从一无所有到富甲一方,从籍籍无名到在行业内享誉全球。在人生各个阶段影响他命运的或大或小的机遇、困境或事件,各色大小人物,他对此自叙抒发的见解、感悟或评论,从质朴简练的语言中,我们得以一窥他作为一流企业家的胸怀、见识和睿智。曹德旺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代企业家的群像提供了一个堪称完美的成功典范。

甲、前传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事物发展均遵循因果律,人也不例外,只是这种因果律可能更玄妙,更难以一眼看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早年的经历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当然,人出生之前的先天影响也同样极其深远而玄奥,所谓“书到今生读已迟”,“投胎是个技术活”。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福建福清高山镇曹厝村人。曹家在当地是望族,其父曹河仁早年学徒于日本,后在上海滩经商有成,是上海永安百货公司股东之一。乱世飘零,人不如狗。曹家1947年搬回老家。其父空有一身商场技能,却没有供其自由发挥展示的机遇与平台,务农是不行了,只好一面将在日本和上海学到的生意经悉数教授给小印度(曹德旺小名),一面冒着政治风险父子合伙搞些小生意。

因顽劣而失学,14岁的曹德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开始了人生最开始的生意——冒险倒卖烟丝、水果。这些经历对曹德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勤奋、机智、坚韧……他早起的习惯也就是在这时养成的,每天凌晨2点,母亲一边流泪一边推喊他起床的画面,让他永生不忘。

父亲曹河仁常对他说“男人有没有本事,并不是看读了多少书,关键是看做了什么事,怎么做事“。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父亲却问他将来想做什么,还教导他“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你数一数,有多少个心啊?”

母亲陈慧珍,是地主家千金小姐,有着大家闺秀的清高和傲骨。“出门要抬起头来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这些话,是母亲常常告诫曹德旺兄弟姐妹们的。这些话,打小就深深地刻在了曹德旺的脑海里。

读书不成,曹德旺就在放牛捡柴之余自学。一本8毛钱的《字典》,割了1年多的马草攒钱买下来;一本3块钱的《辞海》,割了3年多的马草攒钱买下来。因为这个艰难买书的经历,曹德旺养成了一个怪癖,绝不借书给别人,再好的朋友也不借。

早年的经历,一方面使曹德旺得到了来自父母的做人经商的有益启迪,为他日后的人生起到了正向主导的作用,他此后在商业上的一系列成功则可以直接溯源到他父亲对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让他小小年纪就体验到了世态与人心的复杂与险恶。体验人情冷暖,感受世间况味,对于成就一番功业的人来说,是一堂必修课。

乙、创业

曹德旺的创业,是从冒着游街示众危险的“投机倒把”开始的。一开始倒卖烟丝、水果,后来做到跨省倒卖白木耳。一方面是生活所迫,只有经商才能养活全家,另一方面是父亲强迫他上道,他父亲只会经商,别的不会,就只能教他干这个。

在文革那个年代,跨省去做白木耳生意,赚到钱都不敢声张,更不敢露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智慧。财就是胆,胆就是财!

后来终于还是出事,白木耳生意做不下去。他就凭借倒买倒卖练就的推销员本领,给农场推销果木,又在大坝工程的工地上做苦力、修车、当食堂采购员等等。

一个农民,不安分守己务农干苦力,尽干些活络的活路,曹德旺心思的灵活可见一斑。而且他每干一项工作,都干出花样来,都用心去干好他负责的事情,不仅让上面满意,也让其他人都得到实惠。这样曹德旺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也不断有新的机会展现给他。

也正是因为他的活络,敢想敢干,才在偶然间听得水表玻璃很挣钱,于是萌发办乡镇玻璃厂的想法。并且撺掇镇政府成功办玻璃厂办了起来,这是在1976年,文革最后一年。

玻璃厂几经整改、重组,最终发展成为福耀集团,其间的故事跌宕起伏,动人心魄。这些故事中充分体现了曹德旺的企业家精神,善于捕捉一切机会;眼光超前、精准;行事雷厉风行,一旦确定好方向,立马行动,毫不犹豫;极具风险意识,非常善于自救自保;在脚踏实地的同时,具有非常的创新意识。

列举几个典型事例说明曹德旺别具一格的企业家精神。创办乡镇玻璃厂后,曹德旺只是6名创始人中的采购员,虽然办厂的倡议是他提出来的。那个时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物资都是按国家计划配给,一个乡镇企业所需要的原料是不可能得到国家计划配额的,只有通过计划外的方式搞到所需原材料。这个活是曹德旺的拿手好戏。经人介绍,他在澡堂子里建立了庞大的计划外资源交换网络,什么资源他都能通过这个人脉资源网搞到。

福耀集团转向生成制造汽车玻璃,起因是司机偶然的一句话。曹德旺把拐杖当扁担挑着东西上车,司机提醒他:老曹,上车时小心一点,车玻璃不要给我碰了。万一破了,你可赔不起。曹德旺想我是做玻璃的,还会赔不起。后来一了解才知道,当时全中国所有汽车的玻璃全是进口的,价格极高。于是曹德旺下定决心做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

因为水平玻璃的技术规格国家标准不够精细,曹德旺找到标准制定的机构,硬是把标准确定下来,为他们工厂的产品创造了巨大效益。因为国家人事档案制度影响招工,曹德旺锲而不舍地跑到福建省人事局,进行游说,最终打动局长,汇报省长,在福建建立全国第一个人才交流市场试点,改革开放取得的任何进步就是在这样的不懈努力下才取得的。

曹德旺在2006年即通过各种信息,预感到2008年奥运会之后股市将大跌至2000点以下,经济发展将大滑坡,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最终,股市当年最低1664点,经济走向完全符合曹德旺两年前的预估。

曹德旺在自传中记录了大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故事,让读者深感创业艰难与不易。说不清道不明的政商关系,尔虞我诈的竞争对手关系,以怨报德或豪气干云的上下级关系等等。曹德旺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成功企业的成长历程,充满艰辛,充满危险,一路坎坷,风霜满地,尽管创业路途如此艰险,作为企业家却要永远站得正,走得直,不取巧,不谄媚,永远突破困境,解决问题,不断创新,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获得发展,才能最终体现企业家独一无二的巨大价值。

丙、为人

从自传中可以看出,曹德旺是个性情中人。与朋友交讲哥们义气,周旋官员有江湖匪气,行走商场有冲天豪气,遭遇不平显露舍我取谁的霸气。此外,他还有正气、灵气和才气。

为一个陌生路上考虑,不让其喝生水,而泡茶给他喝,还做饭给他吃,纯出于好意。这个陌生人成为他一生第一个好兄弟。

一个行将就木的朋友,鼎力帮助其儿子操办婚礼,以让朋友安心辞世。

在中国特色的国情 下,一个企业家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与官员周旋暧昧的勾兑史。曹德旺的成功,离不开官场那些相对正直清廉好官的帮助,也少不了一干心术不正、唯利是图的恶吏的纠缠和干扰。在自传中,曹德旺甚至比较详细地记录了几个故事,述说他遭受的来自政府官员的恶意攻讦,甚至连主要当事人的姓名都名列了出来。

这也就引出了曹德旺几次在政府领导召开会议的会场,当场发飙的经典故事,还好每次都逢凶化吉,不仅没有惹祸上身,还得到了主要领导的赞赏:

在县委领导主持召开的会议骂娘发飙后,县委书记对曹德旺的评价:

曹德旺记录了若干次惹上官司的故事,他的事业做得越大官司也打得越大,最大的官司是和美国商务部打的,最后赢得了这起中国入世之后第一例反倾销胜诉的官司。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就是由下往上不断突破体制束缚的历史,有胆敢干的人就在挑战法律边界的奋争过程中暴发起来。这类人有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体制内的企业界改革先锋派结果都不太好,在体制内突破既得利益而集矛盾于一身,招来的羡慕嫉妒恨可想而知;体制外的又分两类,一类是狂奔在暴发路上停不下来的,这类人基本上都锒铛入狱,因为突破了顶层划定的底线,而另一类就是曹德旺这样的,很好地把握了改革与稳定,发展与和谐的度,在法律与自律,正义与邪恶的边界坚守自己的底线。

在遭遇来自某些政府官员极尽陷害之能事的打击报复之后,曹德旺经过反思确立了自己与官场周旋的原则:

正因为曹德旺拿捏准了大方向,又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可以说他虽在体制外,但是得到了来自体制的极大助力,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他那位最高官居福建副省长的哥哥的关联,虽然在自传中并未体现出来。曹德旺还记录了一段故事,为了帮助地方首脑胜利转正,他不得已自掏腰包保住政府政绩。如此一来,这些官员手中的权力自然向他倾斜。

执意退还政府1000万元扶持资金后,市委书记如此评价曹德旺:

对于此事,曹德旺的解释一是“经商最重要的是经营信誉”,二是讲信誉才能赢得尊敬,以后有困难别人才会理解并帮助你,这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这就是企业家图长远,而不计较一时之利的策略。

曹德旺信奉爱兵如子,且说到做到。他记录了很多事例来展示他如何笼络人心,凝聚团队。

有一个下属一开始是他的工程承包方,但是为了拿到工程不择手段,把自己搭进去了,最后曹德旺以德服人,没有让他血本无归,从此他就跟定了曹德旺。

有两位员工身患绝症,送往医院无钱救治,曹德旺知道以后,指示钱由公司出,全力救治,其中一位员工还是实习生。

一位叫黄中胜的员工,因为得到曹德旺的照顾,而死心塌地跟随于他。

福耀集团的一些高管因仰慕曹德旺的人品德行,而扎根在曹德旺身边。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人格魅力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创业初期,人格魅力更具有无价的效用。企业家人格魅力有多大,决定了能吸引多高层次的人才为其效命。人格魅力如毛泽东,那么全天下的精英都汇聚到他身边。

丁、问道

曹德旺在自传中提及佛教的内容就寥寥几笔,倒是花了四节的篇幅,详细地记录了他问道石竹——到石竹山上释道混合的庙观祈梦求签的经历。

求神问卜之事,本来是很玄乎的,结果在准与不准之间。而曹德旺的四次求签却准得超乎想象,当然曹德旺也遵循所求之签的指示行事。前三次求签都是在他事业发展的转折点上,或许他求签之前已有自己的主意,只是想求得仙公的肯定与加持,也或许他确实无法决断而听从了求签的指引。总之,他的事业与人生的发展果如签文的预测。

他最后一次求签更为神奇,他是想问他是否可以出家。他看了李叔同的经历之后,萌生出家年头,但是遭遇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在迷茫之中他到石竹山求了第四次签。老和尚告诉他“有佛报,无佛缘”,家还是不要出了,好好做好企业,安享晚安的福报。

从此,曹德旺绝口不提出家之事。

在大时代,站立潮头的企业家,肩扛革新突破发展的大旗,身经物欲诱惑与进步保守的撕裂,他们要经受住这一切的残酷考验,必须攥住内心的原定,坚守精神的原乡。曹德旺出家是偶然,信佛却是某种必然。信佛的王卫甚至说,人的成就和本事没有关系,与福报有关系。马云也深深着迷于道家,太极阴阳。

曹德旺问道石竹山是果,因还是他在山下的种种经历。草根遭受的欺凌与艰难,特权的猖狂与凌辱,人心的善恶混杂,他自身业力与心力的纠斗。

粗略了解一下中国快递行业野蛮生长的血腥历程,我们就可以懂得在一个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商业丛林里,“人的成就确实与本事关系不大”,“一纸公文就可以打败你”,甚至“动一个小指头就可以打倒你”,由此传递到底层为生存而野蛮斗争,那影响个人成就的因素就远远超过了个人本事可以控制的范围。

在这种高压,无常,不确定的环境中,面对原罪只有通过人的终极关怀——宗教。在中国,佛教自然成为首选,其次是道教,然后是各种邪教或半邪教,包括各种成功学、传销、天价洗脑式培训等等。

戊、后记

自揭丑陋伤疤的自传,《忏悔录》首屈一指。卢梭的初心就是把自己作为样板,深刻剖析、批判人性的邪恶,从而使自己的声名在世间另类地流转。

其实,不用通过《忏悔录》,仅仅观照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们就可以深深感受到人性善恶的复杂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本意也就是弃恶扬善而已。

所以,曹德旺《心若菩提》自传的巨大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曹德旺并非完人,曾经有过婚外恋,商海沉浮,一遍又一遍地浸染污浊。他没有回避他与官员的钱权交易,没有遮掩谋利的手腕,没有掩饰全球化竞争的合纵连横,也没有掩藏每次会见某位要人,要人身边带的漂亮女秘书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曹德旺毕竟自称“心若菩提”,而非心即菩提。他有佛报,却无佛缘。这或许是他需要在凡尘俗世修炼的原因。

于是,他把凡尘修炼的大半生如实记录下来,等待后人的评判。这份坦荡与磊落,有几人可望其项背?

万有阴阳,毋庸讳言,曹德旺在《心若菩提》中显露的只是比较光鲜亮丽的一面,也展露了他一些比较真实却比较难堪的一面。这些阳面,值得书写记录。而有多高的阳面,的就有多深的阴面。一方面是心路煎熬的惨淡,另一方面是外在环境的裹挟。但我相信,在曹面对各种考验时,德旺已经比绝大多数的人要做得好得多。而其大散家财,醉心慈善,即可看做是对其阴面的赎罪,或者是甘愿付出的代价,或许是真正领悟透创造财富的本质——为了众人整体境遇的改善,基于此而最做出大可能的贡献。美帝强大的一个侧因即是,一方面既有相对完善的创造财富的制度和环境,另一方面又有相对完美的财富分配使用的机制,而不至于财富创造激励不足,或财富积累到少数人手中而使民众整体福利受损。中国目前还处在大力鼓励财富创造的初级阶段,因而忽略了财富分配的公平公正,加之特权机制,导致贫富分化雪上加霜。曹德旺身先士卒,甘做先行者,气魄之宏伟,不是溢美之词可以增添其雄伟。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喊出这句话的人,最终被事实证明他的心不过是针眼那么大,因为他的心掉进钱权的眼里了。曹德旺低调慈善,高调做事,不与陈光标争首善之虚名,只行首善之实。这是有真正强大内心的企业家才可以做到的。

在一个繁躁污浊之世,沉潜于世间最深处,携浩然凛冽之气,然后生出菩提心,捧出这颗出于淤泥的菩提之心供后人评说。这就是曹德旺自传的最大意义。

己、语录

作为一个成功企业家,其言其行,有许多非常值得人们借鉴学习之处。比如他言行的果敢,处事之决绝,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深度等等。罗列一些自传中的深富洞见的曹氏语录,以供反省学习。


曹德旺:心若菩提
万有阴阳,毋庸讳言,曹德旺在《心若菩提》中显露的只是比较光鲜亮丽的一面,也展露了他一些比较真实却比较难堪的一面。这些阳面,值得书写记录。而有多高的阳面,的就有多深的阴面。一方面是心路煎熬的惨淡,另一方面是外在环境的裹挟。但我相信,在曹面对各种考验时,德旺已经比绝大多数的人要做得好得多。而其大散...

读《心若菩提》有感
    春节假期,一口气读完了曹德旺编著的《心若菩提》一书,我的最大感受是:有胆有谋、善于总结分析、又胸怀天下。      他小时候连个正式的名字也没有,就叫“小印度”,到了九岁上学的年纪,家里长辈长福伯帮忙取了个名字,意思是:“德旺,聪明又有德,必...

《心若菩提》读后感内容是什么?
如下:读了福耀集团创始人曹德旺所著的自传《心若菩提》。这是一部曹德旺的传奇创业史,特别是作为中国首善,累计捐款已达100多亿元。读之思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读时爱不释手,读后掩卷沉思。曹德旺先生,于1987年与他人合资创立福耀集团,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玻璃制造商的掌门人。面对强权...

一种修行
是曹德旺的《心若菩提》。读来荡气回肠。不得不说,曹德旺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伟大的慈善家。 他将汽车玻璃事业做到全国乃至全球之最,又不忘感恩和回馈社会。 他曾四问石竹山拜访高人,心诚所至,金石为开。德旺,德旺,德才兼备者,事业会兴旺发达。 他虽出生寒门而历经磨难,终是凝心聚力运交华盖,实为运以德积,...

《心若菩提》摘抄
这件事后,我对外考察任何项目时,不论企业有多小,都不敢存藐视之心。 模具的事,让我认识到,人,不一定要多伟大,才值得学习。也许,从我们身边走过的随便一个人,他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一次随父亲外出,父亲指着街上乞讨的愁眉乞丐问:“德旺,你觉得他们值得...

真正爱孩子的家长,都懂得“破窗效应”
举个例子,著名的玻璃大亨曹德旺有本自传《心若菩提》,其中有个细节,每每读到,我都会泪眼朦胧。曹德旺说,小时候瞌睡大,每天起不来床。但是,每天都得走村串巷卖东西。于是,他一生都忘不了的是:妈妈坐在床边,一边用手轻轻推被子里的他,一边含着眼泪喊着“德旺,起床了”。正是妈妈温柔而坚定...

韩松庭:“曹德旺是如何从一贫如洗,到创业成功身价百亿的?”
最近,我看了曹德旺的书《心若菩提》,总结了以下6大创业致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敢闯敢拼 曹德旺老爸善于经商做生意,曾经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后来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失去了所有财物,变得一贫如洗。直到9岁曹德旺才上学,结果仅仅读了5年书,14岁那年就被迫辍学了,迫于生计,曹德旺...

怎样看待曹德旺?
做到物尽其用。曹德旺写了一本自传《心若菩提》,是他自己的经历也是他的理念。如今曹德旺退出福耀集团掌舵人位置,由长子曹晖接管。福耀玻璃集团是曹德旺先生一生的心血,企业的发展倾注了他毕生的经历,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祝福年逾古稀的曹德旺,安享晚年、健康快乐!

桂东县19540253854: 心若菩提 曹德旺 pdf 谁能发我一份? -
邱试藿香: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kVfn28B 密码: 5u2z

桂东县19540253854: 曹德旺对妻子说:“你没有爬到棺材旁,就别把财产给儿子?”为何?
邱试藿香: 我比你有本事,我还在的时候把财产放到你名下,没有问题,我可以照顾你.我要是... 这是商业圈仅有的把家国情怀放在利益前面的人.在曹德旺的《心若菩提》中就记录...

桂东县19540253854: 曹德旺的“三心”是哪三心?又有哪些意义?哪些故事? -
邱试藿香:[答案] “中国的希望在于中国人自己的觉悟.如果每个行业都有人执着地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联系起来,而执着于这项事业的人,不但能够成为自己这个行业的领袖,为自己与社会创造财富,而且有机会跻身于世界这个大舞台,为世界创...

桂东县19540253854: 曹德旺的人生 -
邱试藿香: 14岁因家贫辍学,当过放牛娃,卖过烟丝和水果,从玻璃厂的采购员起家,曹德旺一直都刻意贴着农民的标签. “后来我发现日本人的汽车卖到中国来,他们的销售价钱太高,我觉得非常不服气,中国汽车有一千多万辆,一部汽车四片玻璃...

桂东县19540253854: 曹德旺:不要认为穿袈裟就是和尚,修为还没我高!究竟意有何指? -
邱试藿香: 因为僧人的做法,并没有将佛教推崇的“众生平等”这个精髓体现出来,而对佛教文化有所涉猎的曹德旺,自然也就会颇有微词,说出这句话的指向,便是暗讽和尚的作为有悖于佛教宗旨.

桂东县19540253854: 家风是什么 曹德旺 -
邱试藿香: 曹德旺央视谈家风:不借钱给别人 福建富豪曹德旺亮相央视,就央视新春话题“什么是家风”接受了自己的采访.这位福建富豪语出惊人,自己的家风是:“不借钱给别人.” 曹德旺说自己的家风是:不要把钱借给别人,也不借别人的钱.“如果别人有麻烦,我会说'我送你多少钱'.困难的人得到帮助就不会走极端.”有“中国首善”称号的曹德旺认为,谦虚、诚实、尊重别人、乐于帮助别人都是慈善!曹德旺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商界奇人,他出身巨贾之家,却经历坎坷,14岁辍学,放过牛,修过车,白手起家.

桂东县19540253854: 为什么曹德旺突然对董明珠说,不要说话,干嘛这样对她说? -
邱试藿香: 因为董明珠说的话不正确,所以他才会这样对他说的,而且董明珠的财产也没有人家多,人家是有资格这样说他的.

桂东县19540253854: 心若菩提读后感怎么写 -
邱试藿香: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