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的名言释义

作者&投稿:吉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礼记》中的名言释义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

  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

  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爱人是使之有德行,小人爱人则是姑息迁就。”

  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文】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8、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译文】孔夫子说:“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比老虎还厉害啊!”

  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què)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译文】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实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译文】孔子说:“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拔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究信用,推行和睦。”

  1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不可自满,欢乐不可以走向极端。

  1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译文】虽有美食,不去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极高明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译文】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相长。

  14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译文】凡是求学的过程,尊敬老师是很难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然后他所传授的道理才可能受到尊重;道理受到尊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业。

  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译文】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16、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

  【译文】礼仪用来引导人们的志向,音乐用来调和人们的声音,政令用来统一人们的行动,刑罚用来防止人们的奸邪。

  17、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译文】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

  18、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19、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译文】只紧张而不松弛,即使周文王、周武王也做不到;只松弛而不紧张,则周文王、周武王不会这样做;有紧张有松弛,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20、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21、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译文】有道德的人注重干实事而并不多说话,品德低下的`人总是抢先说大话,而不注重干实事。

  22、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译文】孔子说:“有好事就称是别人的功劳,有过失就称是自己的过失,这样百姓对你的怨恨便逐渐消失了。”

  23、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而采纳适中的用于百姓。”

  24、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译文】一个人能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了;什么是忠恕呢?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2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位,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抱怨了。遇事上不怨恨老天,下不归咎他人。

  26、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译文】管理政事首先要得到人才,得到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有没有仁爱之心。”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29、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译文】身居高位不骄傲跋扈,身居低位不自暴自弃。

  30、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31、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礼记·表记》)

  【译文】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 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32、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译文】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3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34、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译文】说话一定先有信用,行为一定合乎正道。

  3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36、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可以亲近而不可威胁,可以接近而不可逼迫,可以杀害而不可侮辱。

  37、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译文】身体可以加害,而意志却不可动摇。

  31、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礼记·儒行》)

  【译文】以和为贵,以忠信为美,以从容宽厚为法则。

  3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译文】荐举人才对内不排除自己的亲属,对外不排除对自己有怨恨的人。”

  39、儒有澡身而浴德。(《礼记·儒行》)

  【译文】儒者用道德沐浴以使自身保持纯洁。

  40、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余裕是仁的体现,谦逊待人是仁的能力,礼貌节义是仁的外表,言谈论说是仁的文采,歌舞音乐是仁的谐和,分财散物是仁的施予。

  41、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4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只有对事物进行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4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房屋,道德却可以修养身心。心胸宽广,身心自然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4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每天都新,新了还要更新。

  45、治国必先齐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礼记·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国家, 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家, 若家人尚且不能管教好却能去管教好别人, 这是没有的事啊。

  4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译文】民众喜欢的他也喜欢,民众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才可以称之为民众的父母了。

  4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礼记·大学》)

  【译文】治国的道理是:得到民众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国家。

  4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译文】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4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礼记·大学》)

  【译文】君子治国有条大道理:必须忠诚守信,才能得到它;骄纵奢侈,便会失去它。

  5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聚集财富需遵循一条大道理:生产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礼记·中等》中的名言警句(精选6句)
1、 真如神。·中庸》2、 言行,行顾言。·中庸》3、 只有天下之诚,为能化。·中庸》4、 诚者,物之终,不诚无物;是因为君子诚之为贵。·中庸》5、 谨慎无视,恐惧无视。来源:礼记·在人看不见的地方,中庸常常警惕谨慎,在人听不见的地方也常常害怕有失。·中庸》6、 ...

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礼记中的名言名句有: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3、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4、古之建国,教学为先。5、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7、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中的名言
《文学少女》 80、我不管别人如何评论,喜欢就是喜欢,因为这属于我的感情,绝不会归咎于谁。《通灵王》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礼记中的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礼记中诚信的句子 专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是什么意思
意思:君长的外貌和内心如一,臣下看到他的外貌就知道他的内心;臣下竭诚事君,从他的言貌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这祥一来,君就不会怀疑其臣,而臣也不会不了解其君。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所作的《礼记•缁衣》。原文节选:子曰:”有国者章义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贰。《诗...

《礼记》中的名言警句
《礼记》有言: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而后道尊。以下是我精心推荐的《礼记》中的 名言 警句,欢迎阅读 收藏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礼记》中的名言警句精选 1. 至诚无息。《礼记·中庸》2. 玉不琢,不成器。《礼记》3. 仁者莫大于爱人。《礼记》4. 正已而不求于人。《礼记》...

慎思出处
博学之,这是《礼记·中庸》中的名言,强调了广泛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学问,我们不仅要广泛涉猎,还要深入探究。审问之,指的是细致地提问和质疑,对于所学的知识,不满足于表面,而是要穷究其理,以求真实理解。如果有所疑问而不去探索,就无法解除困惑。慎思之,指的是谨慎思考,不轻易接受未经验证的...

《礼记》中的名言警句(精选19句)
1、 《礼记》2、 四海皆准。3、 不宝金玉,忠信为宝。4、 君子不傲慢,不傲慢。5、 君子自善,乐人之善。6、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7、 爱知其恶,恨知其善。8、 不求财富的国家——礼记 9、 仁者莫大于爱人——礼记 10、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11、...

“礼者,人道之极也”是什么意思?
礼者,人道之极也,意思是;礼是做人的头等大事。出自:战国荀子《荀子·礼论》原文: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译文:不崇尚礼法的人,其实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法,那就是没有教养之民,知道礼法的人,则知书达礼,可以说是有教养之士,这...

源于《礼记》的大学校训
源于《礼记》的大学校训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座右铭。它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学校的教育目标。我国当代许多大学都从《礼记》各篇,尤其是《大学》《中庸》两篇中,借用一些名言警句作为校训。由此也可反映出《礼记》(尤其是《大学》《中庸》两篇)思想内容的当代价值。一、源于《...

礼记关于和的诗句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编辑本段]《礼记》简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平塘县19738024856: 礼记中的千古名句 -
墨俗新达: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平塘县19738024856: 《礼记》中的名句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墨俗新达: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意思是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平塘县19738024856: 《礼记》中告诫我们有疑惑时要创根问底的名句 -
墨俗新达: 《礼记》中告诫我们有疑惑时要创根问底的名句: 1、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别人读一遍就会的内容,自己读一百遍去掌握它;别人读十遍就能理解的内容,自己读一千遍去体会.果真能做到这一步,即使是愚蠢之人也会变得聪明起来,即使是柔弱之人也会由此变得坚强起来. 2、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出自汉·王充《论衡·实知》)

平塘县19738024856: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是什么意思?《礼记》中的一句话, -
墨俗新达:[答案]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在校学习肯定会教授所学的课业,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课外练习和游艺活动等.

平塘县19738024856: 老师,请问 《礼记》名言有哪些 -
墨俗新达:[答案]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 《礼记》 择师不可不慎也. 《礼记》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 . ...

平塘县19738024856: 关于《礼记》中的一句话,帮忙解释一下. -
墨俗新达: 你好: 出自《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就是说,别人下一个功夫,你下上百个功夫,别人下十个功夫,你下上千个功夫,尽管人的资质,体力是不一样的,有强有弱,但有了这种“己百己千”的精神,也就功到自然成了. 希望你会满意答案并有所帮助.

平塘县19738024856: 礼记中的千古名言关于阅读的 -
墨俗新达:[答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平塘县19738024856: 千古名句《礼记》 -
墨俗新达: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译文: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启示: 好朋友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好比“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察纳雅言”,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则不“孤陋寡闻”了!

平塘县19738024856: 礼记名言 -
墨俗新达:[答案] 《礼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礼记》 择师不可不慎也.《礼记》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君学 .《礼记》 博学之,...

平塘县19738024856: 在《礼记》中有这样的一句千古名言( ).他告诉我们,如果学习中,缺 -
墨俗新达: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