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宋哲宗——赵煦

作者&投稿:桐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宋哲宗——赵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又名赵佣,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被立为太子,同年即位,年仅十岁,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赵煦开始亲政,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七年的励精图治。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赵煦病逝,葬于永泰陵,年仅二十五岁,在位一十五年。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 十二月七日,赵煦生于皇宫,赵煦出生后,被授给检校太尉、天平军节度使,封为均国公。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 ) ,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为延安郡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三月,宋神宗在集英殿宴请群臣,当时赵煦就在神宗的身旁,赵煦外表纯粹温和,举止完全符合礼仪制度,都说人对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赵煦这算是留给朝臣们一个不错的印象,为他以后被立为皇太子打下了基础。要知道,宋神宗是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驾崩的,而且还是病逝的,这会儿已经是元丰七年三月了,由此可见,宋神宗的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我猜想,宋神宗把赵煦带在身边见朝臣,一来,就是想历练一下他这位未成年的儿子,俗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亮也光,毕竟自己的身体已经快不行了,想让儿子看看他是怎么处理朝政的,怎么跟朝臣相互周旋和勾心斗角的;二来,是想看看他这位儿子见到朝臣是否会怯场或是仗着有皇子身份对朝臣吆三喝四,三来,是想让大臣给自己把把关,毕竟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四来,是想看看朝臣们对他这个儿子态度如何,毕竟只有让大臣信服,皇位才能坐稳,否则,一切都是扯谈。

其结果没有令他这个当爹的失望,赵顼顺利地通过了这一关。果不其然,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二月,神宗病情日趋恶化,不能处理朝政。宰相王珪率宰执入见神宗,请求立储,然后由皇太后高氏(宣仁圣烈皇后)垂帘听政,当时宋神宗已说不出话,只是点头首肯。

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初五,宋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赵煦即位。高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临朝听政。神宗生前,高太后就不赞成变法改革,在她执政后,便任命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吕公著为尚书左丞,参与朝政。司马光用"太皇太后以母改子(神宗)"作为废除新法的理论依据,新法遂渐被废除。这就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在元佑年间(1086~1093)推翻王安石变法的 元佑更化 的事件。

在史学界中,大多 历史 学家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而把元祐更化看作一场复辟和 历史 的倒退,并将变法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元祐党人的反对和阻挠,甚至把北宋的中衰和灭亡也归罪于元祐更化及其代表人物司马光等人。我个人认为,从王安石变法到元祐更化是一个必然的 历史 过程,是北宋 社会 矛盾自身运动的结果,不能把这个 历史 进程中的某一个事件单独拎出来予以肯定或否定,这是不正确的,评价 历史 事件应该要有人们常说的大局观,这样往往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说完了元祐更化,我们再往下说,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个事情,不说在别的朝代,光说在宋朝,就发生了好几次,那就是"帝后矛盾",我这里的"后"指的是太后,相信大家都看过古装剧《清平乐》,在剧中,有王凯饰演的宋仁宗和由吴越饰演的刘娥刘太后就有矛盾,至于矛盾是什么,不在今天的谈论范围之内,但是今天的"帝后PK战",就在谈论的范围之内,请大家睁大眼睛好好看看,今天这两位的PK战,最终到底是谁胜谁负呢?

在这里,我要说一点,高太后与赵煦不是亲生母子,而赵煦的亲生母亲是朱氏。高太后听政时,军国大事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赵煦对朝政几乎没有发言权。大臣们也以为赵煦年幼,凡事都取决于高太后。朝堂上,赵煦的御座与高太后座位相对,大臣们向来是向高太后奏事,背朝赵煦,也不转身向赵煦禀报。以致赵煦亲政后在谈及垂帘时说,他只能看朝中官员的臀部和背部。这算怎么回事呀!不仅如此,到了赵煦十七岁时,高太后本应该还政,但她却仍然积极地听政。而此时,众大臣依然有事先奏太后,有宣谕必听太后之言,也不劝太后撤帘。高太后和大臣们的这种态度惹恼了赵煦,使其心中非常怨恨,这也是他亲政后大力贬斥元佑大臣的一个原因。

此外,高太后在生活上对赵煦的管教也很严格。为避免赵煦耽于女色,高太后派了二十个年长的宫嫔照顾他的起居,又常令赵煦晚上在自己榻前阁楼中就寝,相当于限制了他自由活动的空间。这如何能忍?堂堂九五之尊落得这般田地,他怎能不气?更让赵煦难以接受的是,高太后对待其生母朱氏也过于严苛。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地说一下这位皇帝亲生母亲的生平经历,说起来,她和宋仁宗的亲生母亲其实挺像的,不过要比宋仁宗的亲生母亲要幸运一点。朱氏出身寒微,幼时遭遇极坎坷,入宫后,初为神宗侍女,后来生了赵煦、蔡王赵似和徐国长公主,直到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才被封为德妃。

好了,说正题。前文说,高太后对朱氏过于严苛,那怎么个严苛法儿呢?赵煦即位后,按照常理,皇帝的母亲应该被尊封为皇太后,而朱氏呢,这位皇帝的亲生母亲,只被尊为太妃,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大伙儿别忘了,这会儿赵煦才刚登基,还是个孩子,主持朝政的人是谁呀!是高太后!这就说明,封赏朱氏的旨意出自高太后口中,真是岂有此理!你对我不好也就罢了,你竟然这样对我的母亲!为此,赵煦亲政后,立即下令母亲的待遇完全与皇太后向氏相同。

也许你会说,高太后这样对赵煦,赵煦就不知道反抗吗?他不是不知道反抗,相反,他很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例如:每次大臣向赵煦和高太后奏报时,赵煦都沉默不语,有次高太后问赵煦为何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赵煦回道:"娘娘已处分,还要我说什么?"赵煦常使用一个旧桌子,高太后令人换掉,但赵煦又派人搬了回来。高太后问为何,赵煦答:"是父皇(神宗)用过的。"高太后心中大惊,知道他将来必会对自己的措施不满。为此,刘挚曾上疏,让高太后教导赵煦如何分辨君子和小人,高太后说:"我常与孙儿说这些,但他并不以为然。"高太后由此愈加担心,当然更不敢放下权力。

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九月,高太后崩逝 ,赵煦开始亲政,然后赵煦召回神宗变法时的重要人物章惇,在亲政后次年改元"绍圣",表明绍述的思想,大力打击元佑大臣,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于岭南(今广西、广东、海南一带),别看现在那里经济发展水平高,很发达,但是在我国古代那里可是鸟不拉屎的地方,为的让他们永无翻身之日。不仅如此,赵煦甚至直指高太后"老奸擅国" ,竟一度想追废其太后称号及待遇。由此可见,赵煦与高太后的关系僵到何种程度。高太后和赵煦的"帝后PK战",到这里就正式收官了,其结果是宋哲宗胜出,不过这才符合常理,毕竟年龄差距在那儿摆着呢,高太后再厉害,但她说到底只是个没几年好活的老太太,"千古第一女帝"武则天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说完了"帝后PK战",我再来说一件发生在哲宗朝的著名 历史 事件——平夏城之战。常人往往把公元1041年西夏与宋朝缔结和平条约作为宋夏战争的结束,而在真实的 历史 中,那纸和约不过是一个短暂的休止符而已。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病逝后,宋夏之间维持了20年和平,然而宋仁宗去世后,宋夏战争终于风云再起,这也成为了王安石变法的一个动因。而在宋朝新旧两党的争执中,西北军事改革也成为新法中硕果仅存的独苗。宋朝始终将整顿西北军务当作了国策的重点,这一政策很快也收到了回报。之后的三十多年里,宋朝与西夏在西北连年征战,虽互有胜负,却渐渐扭转了仁宗时代被动挨打的局面,甚至能够主动出击,在与西夏硬碰硬的较量里不断蚕食西夏的战略要地。在这场漫长的消耗战中,国力不及的西夏终于渐渐走向了下坡路。而发生在公元1097年的宋夏平夏城之战,则是西夏人军事进攻里最后的疯狂。就在这种背景下,平夏城之战爆发了。

从元佑八年(1093年)到绍圣二年(1095年),宋廷重新调动陕西前沿的人事任命。新党强硬派吕惠卿当上鄜延路经略使,孙路继任河东路经略使。武将王文郁成为熙河路经略使,章楶出任泾原路经略使。开封方面,朝廷罢免韩忠彦及其余旧党支持者,重新建立战时政府和战区指挥体系。圣三年(1096年),吕惠卿在五十日内,组织了十四次小规模的出击行动,激起夏人全力反扑。同年末的延安一役,西夏集结五十万大军,意图击溃鄜延路所有军事力量。这场战役的结果是以西夏的战术胜利而结束,并杀死近三千名宋军,但以五十万人杀死不到三千名宋军,战果无疑微不足道的,于大局毫无裨益。由此看来,西夏已经下坡路了。

在外交上,北宋与辽国在这个时期和平共处,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崩逝;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皇太后逝世,宋方皆遵循成例,告哀于辽朝,辽方亦遣使吊祭。并曾遣使祝贺赵煦即位 ;北宋与西夏上文已经说过了,对其进行武力征服。

对于宋哲宗赵煦的评价,《宋史》中是这样说的:"哲宗以冲幼践阼,宣仁同政。初年召用马、吕诸贤,罢青苗,复常平, 登俊良,辟言路,天下人心,翕然向治。而元祐之政,庶几仁宗。奈何熙、丰旧奸 枿去未尽,已而媒蘖复用,卒假绍述之言,务反前政,报复善良,驯致党籍祸兴, 君子尽斥,而宋政益敝矣。吁,可惜哉!"

我个人认为,宋哲宗是一位悲剧性的皇帝,他的悲剧性从他九岁登基就已经注定了。和所有幼年登基的皇帝一样,因为年幼从而失去了执政的权利。当时的国家政权都掌握在垂帘听政的高太后手中,朝臣们往往忽略了年幼的皇帝,而直接向太后回禀。不仅如此,宋哲宗长大之后,到了亲政的年龄后,高太后仍然没有还政于他,一直到高太后去世,国家大权才回到 哲宗手中。时时刻刻的压抑,让宋哲宗心里充满了逆反的心思。他的悲剧还在于,哲宗自幼受到的压抑,也许是高太后给他的压力太大,以至于他对高太后的所有都充满了憎恨,而对自己父亲神宗充满了欣羡与敬仰。所以亲政后,宋哲宗启用 新派人士,贬谪旧党,从而使得宋朝的党争越发严重,对国力的消耗极大,埋下了宋朝党争的祸患。可以说,如果不是高太后的压制,这位年轻而聪慧的帝王,也许不会如此偏执,以至于为后世留下祸患。




评说宋哲宗——赵煦
大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宋哲宗——赵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又名赵佣,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被立为太子,同年即位,年仅十岁,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赵煦开始亲政,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七年的励精图治。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赵煦...

宋哲宗为何将岳母处斩呢?
事情还得从宋哲宗的后宫说起,后宫是皇帝的私人空间,更是女人们争欢逐爱的战场,这里没有硝烟,但却更加残酷!宋哲宗的原配皇后是孟氏,史称元祐皇后,不过宋哲宗并不喜欢她。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孟皇后比宋哲宗大四岁,两人之间存在距离。其二,孟皇后是宋哲宗的祖母高太后选定的。宋哲宗即位后,...

为啥宋神宗赵顼与宋哲宗赵煦不避讳?
一、宋代皇帝为了方便百姓,减少百姓犯讳问题,皇帝多改名字。这算是宋代皇帝的一大特色,如宋太宗赵光义,本名赵匡义,先是避讳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改名光义,称帝后改名赵炅。此后的皇帝在被封为皇太子或继位后大多改名。如宋神宗,本名赵仲针,后改名为赵顼如宋哲宗,本名赵佣,后改名为赵煦。宋代皇帝改名...

后世如何评价宋哲宗?关于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宣仁固仁,而哲宗不哲,吕、范退,章、蔡进,宋室兴衰之关键,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宋史演义》)轶事典故 追念神宗 大臣张舜民在上朝应对时曾对赵煦说:“臣之前到潭州就任时,让臣的儿子上奏陈述了先帝患病的原由。”赵煦感念父亲,因而失声痛哭。少年老成 赵煦即位时,年仅九岁,由高太后(高...

赵煦史籍记载
宋朝某年 正月:视朝、朝献、罢官、归还俘虏三月:赵瞻薨、赐钱、调整官员、旱灾应对四月:诏举监察御史、恤刑、夏人入侵五月:完善差役法、旱灾后复膳、边防措施七月:泾原路规定、夏人议疆界冬月:罢修河司、定韩琦祠、宗室赐官、旱灾及贡国六年春 不受朝贺、祠祭调整、官员变动、策试进士四月...

宋哲宗死后由谁继位呢?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每一位皇帝虽然都想着自己可以长命百岁,千秋万代,但是人的生命是有尽头的。一般皇帝都会在自己的孩子中挑选一个最有才华的,或者是选择嫡子立为太子,然后等到自己死后继承他的大统。可是宋哲宗在死后并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皇上,这是为什么呢?你知道宋哲宗死后由谁继位吗?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

赵煦家庭成员
赵煦的家庭成员包括其尊贵的出身和复杂的后宫关系。他的父亲是宋神宗赵顼,嫡母是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而他的生母则是钦成皇后朱氏。在后宫中,赵煦的皇后有两位:第一位是孟皇后,又称元祐皇后,被尊称为“昭慈圣献皇后”;另一位是刘皇后,即元符皇后,谥号为“昭怀皇后”。在赵煦的儿子中,有一...

宋哲宗是怎么坐上皇位的?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高太后表示,赵煦虽然只有10岁的年纪,可是已经能够背诵论语。他不仅聪慧而且孝顺,自从父皇病重以来,赵煦一直在潜心的抄写佛经,为自己的父亲祈福。说罢,高太后还拿出赵煦抄写的佛经让大臣们观看。大臣们观看完佛经以后,高太后就立即宣布将赵煦立为了皇太子。几天以后宋神宗就去世了,赵煦在高太后的主持...

宋徽宗是宋哲宗的什么
宋哲宗赵煦是宋神宗第六个儿子,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第十一个儿子,二人为兄弟关系。宋徽宗:名赵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历任镇宁军节度使、司空、昭德军节度使等要职。宋哲宗:名赵煦,原名赵佣,宋朝第七位皇帝,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

为啥宋神宗赵顼与宋哲宗赵煦不避讳?
1. 在宋代,皇帝名字避讳是一种严格的社会习俗。2. 宋神宗赵顼和宋哲宗赵煦在今天的读音相近,但在古代则有明显区别。3. 古代的避讳制度非常严格,宋代的公讳字数量极多,达到了326个。4. 为了减少百姓犯讳,宋代皇帝常常改名,选用生僻字以方便民众。5. 赵顼和赵煦的名字在古代的读音并不相同,因此...

靖远县19676463931: 北宋哲宗赵煦是一个好皇帝吗? -
毋阙地诺: 算是 功大于过 宋哲宗赵煦(一○七六~一一○○),神宗第六子.元丰五年(一○八二)封延安郡王.八年,立为太子,同年三月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元祐八年(一○九三),太后去世,亲政.在位十六年,建元元祐、绍圣、元符.元符三年...

靖远县19676463931: 评析一下宋哲宗评析和简介一下宋哲宗史书上说他“早慧”,有些才干
毋阙地诺: 宋哲宗赵煦(1076年——1100年),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神宗病...

靖远县19676463931: 宋哲宗为什么只活了23岁(宋哲宗为什么英年早逝)
毋阙地诺: 自幼病魔缠身导致身体极为虚弱.宋哲宗赵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原名赵佣,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宋神宗赵顼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赵煦早年历封均国公、延安郡王.元丰八年(1085年),被立为太子,同年即位,年仅十岁,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临朝听政.高氏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史称“元祐更化”.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赵煦开始亲政.赵煦亲政后,下令绍述并实施元丰新法,罢旧党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党.在军事上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发动两次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

靖远县19676463931: 宋哲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
毋阙地诺: 宋哲宗是一个明君啊~ 军事方面:2次大败西夏(见两次平夏城之战,成功收复青唐地区(宕、叠、洮、岷、河、临)[注意:收复青唐地区有利有弊],并发动洪德城战役 高太后执政时期,重新起用司马光(见元祐更化),哲宗在位时期,任用多个宰相,例如:苏辙、司马光、苏颂等人...(这些是高太后!!!)哲宗是非分明,较为聪明,启用新党,并且重新开始元丰变法,让百姓们在这段时期内过上了较好的生活

靖远县19676463931: 宋哲宗赵煦个人介绍有哪些?
毋阙地诺: 宋哲宗赵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宋哲宗赵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

靖远县19676463931: 北宋哲宗之始末 -
毋阙地诺: 人物姓名:宋哲宗赵煦 古代帝王 哲宗赵煦,原名佣,是神宗赵顼的第六子,母亲是朱德妃.哲宗既非嫡出,又非长子,因神宗去世时,赵煦的5个哥哥早夭,他年纪最大,因此被拥立为帝,时年仅10岁,由其祖母高太后(英宗皇后)...

靖远县19676463931: 宋哲宗赵煦简介有哪些呢?
毋阙地诺: 1085年,神宗去世,皇太子赵煦即位,改元元佑

靖远县19676463931: 宋神宗,宋哲宗简介? -
毋阙地诺: 皇帝

靖远县19676463931: 开封历代皇帝 -
毋阙地诺: 一、宋太祖赵匡胤(北宋) 宋太祖 (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