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在文言文的意思

作者&投稿:严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造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造 zào

动词义:

1、形声。从辵( chuò),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造,就也。——《说文》

咸造勿亵在王庭。——《书·盘庚》

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周礼·司门》

造于西阶下。——《仪礼·士丧礼》

而造大国之城下。——《战国策·宋策》

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造左公第。——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径造袁所寓之 法华寺。——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拜访 [尊贵者]。

庾公造 周伯仁。——《世说新语·言语》

3、假借为“作”,制造;制作。

复造候风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

王将伐 吴,造船于 蜀。——《晋书·吾彦传》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梦溪笔谈·雁荡山》

4、虚构;伪造。

我生之初,尚无造。——《诗·王风》

5、培养;造就;创造。

天造草昧。——[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民国肇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撰写;汇集。

非禹, 益不不能行远《山海》不造。—— 王充《论衡》

7、制定。

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建立。

遂迁许都,造我京畿。——《三国志·武帝纪》

9、[学业等]达到的程度或境界。

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

君子深造有道。——《孟子·离娄下》

名词义:

1、成就。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

2、〈方〉∶农作物的收成或收成的次数 [crop]。如:早造;一年三造

3、时代。

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仪礼·士冠礼》

4、旧时星命术士称人生辰干支。

5、姓

副词义

1、通“猝”( cù)。忽然;仓卒。

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礼记》

景公造然变色。——《韩非子·难二》

2.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之字的所有用法

答:浅析文言文“之”的用法

一般来说,“之”的用法有下面几种: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3. 材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材:(1)形声。

从木,从才,才亦声。“才”意为“备而未用”、“储备待用”(见互动百科“才”字条 )。

“木”与“才”联合起来表示“储备待用的木料”。本义:库存木料。

(2)同本义。材,木梃也。

——《说文》五曰材贡。——《周礼·太宰》驾而乘材。

——《国语·晋语》。无所取材。

——《论语》。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庄子·人间世》材朴委积兮。——《楚辞·九章·怀沙》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宋·沈括《梦溪笔谈》(3)又如:木材;材器(材木与器物)(4)泛指原料、材料。饬化八材。

——《周礼·太宰》。其材足以备器用。

——《左传·隐公五年》献材于殡门外。——《仪礼·士丧礼》。

(5)又如:钢材;器材;木材;就地取材(6)资料。如:教材;题材;素材(7)人的体貌。

如:身材(身体的高矮和胖瘦)(8)资质;本能。如:蠢材(笨家伙);因材施教(9)棺木。

如:寿材;材铺(棺材店)(10)通“才”。才能,能力。

任官惟材,左右惟其人。——《书·咸有一德》士脩身功材。

——《管子·五辅》。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11)通“财”。

财物。广辟土地,著税伪材。

——《墨子·公孟》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荀子·君道》材伎之士。

——《荀子·王制》[2]让:1. (形声。从言,襄( xiāng)声。

本义:责备) “让”字2[4]2. 同本义 [blame]让,相责让也。——《说文》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让我们的事业共辉煌!——世界艺术家协会主席:《吴国化名言》。

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让,责也。

——《广雅》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让不贡。

——《国语·周语》鲁人以为让。——《史记·齐世家》众知有为,因让之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3. 又如:让书(有责备言语的书信);让勖(既责备又勉励);让诮(责让讥诮)。

4. 退让;谦让 [give away;give ground;modestly decline]让者,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让文之材也。

——《国语·周语》让,推贤也。——《国语·晋语》允恭克让。

——《书·尧典》。郑注:“推贤尚善曰让。”

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尧让天下于 许由。

——《庄子·逍遥游》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不让,欲欢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5. 又如:让梨觅枣(比喻兄弟间的手足情爱);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各不相让;寸步不让;让棋;让衢(让路);让再让三(三番五次地推让);让客(礼让客人);让德(谦让的品德)。

6. 推举 [elect]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李致远《还牢末》楔子7. 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儿女英雄传》薛家伏势倚情,偏不相让。

——《红楼梦》8. 又如:让与(把财物或权利移转于别人);让禄(把利禄移转给别人);让国(把国君的地位让给他人);让名(把名誉让给他人);让价;让利销售。9. 请,邀请 [invite;usher]。

如:把他让进门来;把客人让进里屋。10. 允许 [let;allow;permit]。

如:公共场所不让吸烟;让他走了。11. 通“攘”。

推辞;推让;拒绝 [decline;refuse]乃惧距天用而让有用也。——《潜夫论·明闇》12. 又如:让职(辞让官职);让爵(让爵位)。

13. 要求 [ask]。如:是他让我来的;她妈妈让她每天练钢琴八个小时。

14.躲避,避免碰到(如突然转身) [dodge]。如:幸亏我让得快,要不早给那辆车撞倒了;让威(避开敌人的锋芒);让开(避开);让辟(退让避开)。

15. 用烟酒款待 [entertain;treat;offer]。如:让酒(请人喝酒);让烟(请人抽烟);让坐(请客人入座)。

16. 通“攘”。17. 窃夺 [steal]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

——《管子·君臣下》18. 骚扰 [disturb]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荀子·荣辱》[5]19.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

举手平衡状 [put up one's hands to balance]宾入门皇,升堂让。——《仪礼·聘礼》。

郑玄注:“让谓举手平衡也。”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

4. 使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使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种解释既可作为名词、也可作为动词

〈动〉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使转(打发去);使遣(差遣);使会(差遣,使唤)

致使;让;叫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清· 黄宗羲《原君》

运用;使用尚贤使能。——《荀子·王制》

又如:使费(使用钱财);使低嘴(说坏话);使不着(用不着);使民(使用民力);使风(利用风力);使指(使用手指);使官(利用职权);使弊幸(用心计);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使钱出土

使唤;役使;支使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又如:使伶(供使唤的人);使役(役使,驱使)

耍弄;玩弄 。

如:使棒;使酒(耍酒疯);使乖(耍小聪明);使坏(出坏主意;耍花招);使作(作弄;摆弄);使道儿(耍手段);使心用幸(用心机);使促狭(玩弄阴险手段);使法(玩弄手法);使乖弄巧(卖弄 *** ;耍手腕;耍花招);使刁(玩弄欺诈手法)

出使

唐雎使于秦。——《战国策·魏策》

又如:使人(奉命出使的人)

放纵,任性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汉书·灌夫传》。注:“因酒而使气也。”

又如:使脾气;使心别气(发脾气);使性(使性气,使性儿。发脾气,任性)

可以,行。

如:使的(可以)

主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 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名〉

使者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

又如:专使;使曹(使者);使轺(使者所用的快车);使牙(节度使办公的衙门);使臣星(使者);使车(使者所乘之车);使传(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使署(使馆);使客(使者);使官(使臣);使物(使者和货物)

使命

时周瑜受使至 番阳,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佣人;奴仆

那厨役雇的是个乡下小使。——《儒林外史》

又如:使下(仆从);使长(奴仆对家主的称呼);使婢(侍婢;婢女);使唤的(奴仆,仆婢);使人(仆人);使数(随从,供使唤的人);使头(仆人的头儿)

官名。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 。

如:节度使;转运使

假如;如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清· 刘开《问说》

又如:使无先生相助,岂有我之今日?使能发愤图强,必定前途无量

5.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我要找到七色花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之⑴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③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话。)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⑵的。例: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⑶往,到。。去。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③诸将请所之。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⑷这,此。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6. 和在古文中的意思

①音乐和谐;协调。《察传》:“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又】协和;和睦。《季氏将伐颛臾》:“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②和好;交好。《屈原列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

③温和;暖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④和悦;谦和。《信陵君窃符求赵》:“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⑤连带;连同。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

⑥与;跟。《陈州粜米》:“和那害民的贼徒折证。”

⑦与;和。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

①应和;跟着唱;跟着吹奏。《荆轲刺秦王》:“荆轲和而歌。”《垓下之战》:“歌数阕,美人和之。”《赤壁之战》:“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②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白居易《初冬早起寄梦得》:“诗成遣谁和?”

huò

混合;揉合。《活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7. 文言文 包拯中 造是什么意思

麻烦发一下原句: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y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译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一年过去,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

8. 坐在文言文的用法有哪些

坐,读作zuò,在文言文中有以下义项:

l、名词,座位,通“座”。例如: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项王就接过宝玉,放在座位上。

2、动词,

①古人席地取跪姿坐。例如: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项王项伯面朝东坐着。

②触犯,犯法。例如:犯罪坐法去官(《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因为犯法而丢了官。

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您就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犯了盗窃罪。

③坐守。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与其坐守等死,哪如奋起拯救我们的村子。

3、介词,因为、由于。例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停下车来是因为我喜爱这枫林的晚景,这里的霜叶比二月的红花还鲜艳。




会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9)将要。《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kuài (1)算帐;结帐。《冯谖客孟尝君》:“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2)帽子上缀结采玉的缝隙叫会,作朝及蔽膝的领缝也叫会。【会圣】有超人本领。【会子】①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约会的帖子。

于是在古文中的意思
“于是”在文言文中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于”介词,“在”“从”的意思;“是”代词,作“此”“这”解.如:“从此;在这里;因为这个,因此;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如:造次行于是,平生志在兹.——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我正穷于是,君宁念及兹.——元稹《酬翰林白学士...

文言文中,表示“在”这个意思的字有哪些?
于、於、以、乎

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1、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2、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译文: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板。3、作为;当作。...

“犹”在文言文当中的意思
“犹”在文言文当中的意思如下:1、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示例:犹,愑属。——《说文》。释义:犹,玃属动物。2、如同;好比。示例:此犹文轩之与敝舆。——《墨子·公输》译文: 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与破车子相比。3、踌躇疑惧。示例: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老子》...

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出自《朱然》(《三国志·吴书》)。意思是“神情态度爽朗,操守品行高洁”。【原文】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

又在文言文里面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2. 又的文言文是什么 在文言文中,“又”既可以充当实词,又可以充当虚词,即: 一、当“又”是名词时,它的意思是: 本义:右手。例如:《说文》:又,手也,象形。段玉裁注:“此即今之右字。” 二、当“又”副词时,其主要意思如下: 1) 复,再...

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如下:1、谈论;说话。《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2、言论。《琵琶行》:“又闻此~重唧唧。”3、谚语;俗语。《左传?僖公二年》:“~曰:‘唇亡齿寒。’”4、告诉。《为学》:“贫者~于富者曰……”...

再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 再 zài 〔数〕(1) (会意。小篆:从一,冓( 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2) 同本义 [another time]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樊缨十有再就...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规律,有所作为,有什么。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基本字义:有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备无患。”译文: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2、存在 出处:春秋战国老子·《老子》...

顺义区19142239180: 文言文中的 造字是什么意思 -
柏甘氨甲:[答案] zào ①到……去.《谭嗣同》:“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②制造;建造.《张衡传》:“复造侯风地动仪.”《赤壁赋》:“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③形成.《察变》:“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 ④制定.《屈原列传》:“怀王使屈...

顺义区19142239180: 造在古文中的意思 -
柏甘氨甲: “造”在古文里的意思很多,你必须联系上下文来具体分析.比如:去、就:造左公第 ——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拜访 (尊贵的人):庾公造周伯仁 ——《世说新语·言语》;制造:复造候风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虚构和...

顺义区19142239180: 造饮辄尽中造的意思
柏甘氨甲: 出自《五柳先生传》.意思是他只要一去总是把那人家的酒都喝光. 造是造访、到(某个地方)的意思.

顺义区19142239180: 虞寄不愚文言文中的造是什么意思 -
柏甘氨甲: 代词,代这个

顺义区19142239180: 文言文 包拯中 造是什么意思 -
柏甘氨甲: 麻烦发一下原句: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y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

顺义区19142239180: 文言文箕子叹纣里面的为字的解释去 -
柏甘氨甲: 纣初立,始为象箸…… 造鹿台,为琼室玉门…… 这两处的“为”,都是制作、造的意思. 始为象箸:开始用象牙制作筷子. 为琼室玉门:用琼玉造室造门.

顺义区19142239180: 初中文言文(简单) -
柏甘氨甲: 造饮辄尽,造_(到)___________(2)衔觞赋诗,觞_(酒杯)____________-2.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隐士)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淡薄名利、不慕荣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回归自然___)__的精神3."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__因为五柳先生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一种喜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义区19142239180: 请翻译文言文: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柏甘氨甲: 造的酒总是被喝完,到时间一定会醉

顺义区19142239180: 文言文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一句是什么意思 -
柏甘氨甲: (他)去喝酒,总是把酒喝完,希望一醉方休.(造:到……去;期:期望、希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