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之时,为何无数汉人知识分子前仆后继地为其殉国守节?

作者&投稿:於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何元朝灭亡之后会有一些汉人为之守节殉葬,或者跟随元廷远迁漠北?~

奴性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奴性重的人,早弃暗投明,归降朱元璋了,毕竟向谁磕头都是跪,而且跟着朱八有肉吃。
守节的汉人主要是对元朝产生了认同,认同它和其他中华政权一样,是个正统。

理学注重道德熏陶和气节培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元末殉难者多进士”正是理学影响下出现的一种现象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当时京城有位汉族良医叫吴德新。他外出时不慎被反元部队捉到,被逼归顺。吴德新誓死不降,厉声吼道:“我生为皇元人,死作皇元鬼!”。军士为了吓唬他,把他往一口井里推搡。可吴德新立马跳了下去,奄奄一息时仍仰头高声大骂,最后被乱枪刺死。军卒们感叹,这人,不愧为一条真汉子。

一般来说,这种事在乱世中并不罕见,但仔细推想当时的社会环境,还是不由得令人惊讶。世人皆知,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个对汉人压迫深重的异族王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在位期间,天灾饥荒不断,统治者却毫不体恤民情,遂使民变丛生,狼烟四起。这样一个苛待汉人,昏君当道的外族政权,吴德新为何要向他尽忠?事实上,这件小事反映出的现象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惊人:元末为蒙古统治者万死不辞,断头流血,争做蒙元版“文天祥”的汉人名士非常之多。从某种角度看,他们对蒙古人的忠诚感比南宋末年的殉国士人还强烈。

根据历史学家萧启庆考证,元末可查的进士名单中,为元朝殉国守节者占总数的60.4%,归隐者占8.3%,他们主要由汉族官员与知识分子构成。相比之下,在已知的宋末进士中,以身殉国者占比为21.65%,退隐者为53.05%。换言之,元朝将亡时,高级士人大都甘愿效忠蒙古人,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积极性甚至不亚于宋末士子!

明太祖起兵时就一度被这种难题困扰,他早期延揽的谋士中少有高级知识分子,进士出身者只有刘伯温和一个叫程国儒的人。后者还不是自愿来投,只因朱军攻破所在城池才被硬拉进队伍,但此人最终还是在明朝建立前自杀了。元朝户部尚书,才干超群的名士张昶被软禁后假装投降,暗中却一直与蒙古人勾结,想颠覆朱家政权,事败后写下:“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八个字明志,慷慨赴死。

另一位深受朱氏欣赏的进士蔡子英也是如此,他被俘后宁死不降,有一天突然失声嚎哭,说是思念蒙古旧主,朱元璋无奈之下只好放了他。而据刘伯温著作所述,他投效新主后内心也对背叛元朝偶有悔意。史学大家钱穆更是惊奇地指出,元末士人无论归宿如何,大都对蒙元念念不忘。

中国数千年历史之中,朝代的兴亡更替是很常见的事情。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亡国之末,是相当凄惨的事情,除了山河破碎,天下沉沦之外,王朝的灭亡还伴随着无数忠臣义士为其殉国,这几乎成为历朝历代灭亡之时必须上演的情节之一。说到殉国,在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还是宋朝为蒙元灭亡之时,在崖山海战发生的的悲壮一幕:在汉人张弘范率领的元军猛攻之下,残余的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大势已去之下,丞相陆秀夫背着年幼的少帝投海自尽,接着更有十万之多臣子、军民纷纷投海殉国!

可是风水轮流转,几十年之后,南宋的悲剧又发生在元朝身上,在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压迫之下,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汉人终于奋起反抗,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之后朱元璋异军突起,最终灭掉元朝一统天下。元朝灭亡之时,又到了忠臣义士纷纷殉国的时刻,但此时殉国的竟然不是曾经高高在上,享尽好处的蒙古人和色目人,而是处于最底层的汉人知识分子!当然也不能说最底层,毕竟他们很多身上还挂着一官半职!

众所周知,汉人在元朝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命运。除了能够给元朝提供赋税之外,汉人几乎被认为一无是处,其地位如同牲畜,甚至作为上等人的蒙古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夺取汉人女子和财产。对于汉人知识分子来说,向来讲究夷夏之防的他们按理更应该恢复中华正统,而且他们的地位在元朝也并不高,为何元朝灭亡无数汉人士子如丧考妣,前仆后继地为元朝殉国死节?而且其数量并不比宋朝殉国人数少多少(具体数据可参考《元史》),更关键的是活下来的众多汉人知识分子,始终不愿投效明朝!这确实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汉人前仆后继为元朝殉国,看似难以理解,其实细究起来,也算是意料之中之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当时的人们根本没有民族主义的概念,所谓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虽然朱元璋倡导过,但其实当时根本没有深入人心,更不要要作为臣子的这些汉族士族!作为深受儒家忠君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们,给哪一朝效劳,就得为那一朝尽臣子之事。所以殉国并不意外!历朝历代都这么干!

2、元朝末年,对于汉族知识分子恢复了以往的待遇,还重开科举,让这些人也能有了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的渠道;加上元顺帝又推崇儒家,对于儒生们相当之好,这样的皇帝上哪找?上哪里不是混口饭吃?哪里让文人有归属感,能获得认同,基本上他们就会为其卖命。而再看看明朝为什么总是殉国的文人那么少,那得怪朱家从朱元璋开始对文人实在动不动就大杀特杀,到了崇祯又是刻薄少恩,因此一大批文臣不是火速投降李自成就是投降后金,偶尔有投河自杀的还嫌“水太冷!”

3、元朝的文人继承了宋朝的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不光为寡妇制造了绝路,也在亡国之时成为臣子们殉国守节的催化剂,坚贞不屈,慷慨死节成了当时文人思想主旋律。而到了明朝末年,天下士子很少有按程朱理学的套路去走了,人的心思也比较灵活了,很多文官抱着“无外乎换个老板”的心态。此处不多做讨论,毕竟涉及到争议话题。




古典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在宋朝灭亡的时候就已经停止了 为什么要这样说
因此在日本人的眼里,中国自宋以后就不再是他们崇尚的正源华夏文明了。不少国外的史学家也将宋朝覆亡视为古典意义上的中国的灭亡,即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宋以后,特别是宋明相继覆亡于蒙元和后金满清手中时,汉人在经历了多次异族入侵、改朝换代的血腥杀戮后,华夏文明阳刚进取的民族嵴梁基本被打断...

大清灭亡时,为什么没人给大清殉国?
第一、腐儒自古如此 殉国是别人的事,自己怎么能殉国呢?宋元明清灭亡时都有大批文人以遗民自居,然后让自己的后代参加科举为新朝服务。既留了好名声又捞了实际上的好处。南宋灭亡时,有个叫王炎午的士大夫召集众人呼吁文天祥殉国,说的那真是大义凛然:“天亡大宋,为子民之势不能生,文丞相是...

为什么说宋亡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杨家将为北宋出生入死,为什么在北宋灭亡之时没有出手相救?
跟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还有一些差距。那真正的杨家将是什么样的呢?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并没有艺术形象中的那么强大,他们祖孙三人中只有杨业的官职最高,但所统军马最多也不过两万人,而且经常受文官节制。所以,北宋灭亡,杨家将为何不出来拯救国家,原因就是上面几点,你觉得事情是这样的吗?

南宋在灭亡之际,朝廷为何不选择逃亡台湾,而是选择在崖山决战呢?_百度...
因为当时汉人与黎人不和,只得选择在崖山决战

秦始皇灭六国的名将,都去哪里了,为什么在秦朝灭亡时没有出现呢?_百度...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战争时代,秦始皇嬴政能够一统六国,自然离不开强大的秦国军队作为支撑,秦国的名将是非常多的,正是在这些名将的帮助之下才打败了其他国家。有一些人比较好奇,秦始皇灭六国的名将都去哪里了,为什么在秦朝灭亡的时候没有出现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样一个...

北宋灭亡的时候,为什么不见杨家将的身影,史上真的有杨家将吗?_百度知 ...
历史上的确有杨家将,只是没有影视剧里面说的那么多。这一点从《宋史》等正史之中可以得知。历史上的杨家将主要是三个人,分别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生活的年代在宋朝的前中期,因此宋朝灭亡的时候,他们也早就不在了。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杨业这个人。杨业并不是一开始就跟随着宋朝的,杨业一...

元朝灭亡后,号称不下百万之众,为何不趁朱棣谋反时打回北京呢?_百度知 ...
结果大获全胜的,摧毁了北元政权,北元大汉脱古思帖儿败逃,但在逃跑过程中被也速迭儿用弓弦勒死。北元政权覆灭后,漠北草原陷入混乱之中,所以在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蒙古各部落忙于内战完全没有时间南下反扑北平,而且北京在朱棣的经营下,实力强劲,蒙古部落也不敢南下。

清朝民心尽失却不被唾弃,为何灭亡时老百姓却没有幸灾乐祸?
清朝末期我想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混乱腐败的时期,生活在那一期间的底层百姓大多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那个时候的清政府面对西方各国的入侵,根本无力抵抗只得割地赔款。但就是这样一个民心尽失的封建王朝在灭亡之时,百姓却没有唾弃和幸灾乐祸。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在当时人们的思想受到...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呢?
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声名显赫,让人崇拜的武将世家,在北宋灭亡之时,却没有人站出来,组织人们抵御金军呢?其实就这几个原因:第一,就是当时北宋的社会积病所在,使得武将再也不吃香,杨家的武将再无用武之地。在北宋初年,虽然说杨家在战场下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是宋朝却还是和辽国议和,并且签订...

衢江区13598411458: 为何元朝灭亡之后会有一些汉人为之守节殉葬,或者跟随元廷远迁漠北? -
赧莫高特: 奴性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奴性重的人,早弃暗投明,归降朱元璋了,毕竟向谁磕头都是跪,而且跟着朱八有肉吃.守节的汉人主要是对元朝产生了认同,认同它和其他中华政权一样,是个正统.

衢江区13598411458: 为什么元朝灭亡后,那么多汉人宁肯自杀殉元,也不愿意 -
赧莫高特: 一、长期异族统治,导致精神上的奴性.二、异族统治下属于的既得利益阶层.三、因现实和心理上的自保而坚持一错到底.

衢江区13598411458: 元朝科举制中落表现 -
赧莫高特: 元代科举中落.元代蒙古政权有一套自己的用人制度,虽然保留了科举制度,但开国初期的40年间不曾开科举士.从皇庆年间开始科举至元朝灭亡的60年间也只举行过7次进士考.每次录取人数多则100余人,少则不足50人.此间元政权把中国人分为三六九等,蒙古人、色目人是上等人;汉人、南人是下等人.无论社会地位、法律地位、经济文化地位都非常不平等.反映在科举制度上,蒙古人、色目人考二场;汉人、南人考三场.考试内容汉人、南人也要难得多.发榜时还分左右榜,蒙古人、色目人在右榜;汉人、南人在左榜.如此种种使科举制度已失去了作用.元代是科举制度的没落期.

衢江区13598411458: 为什么元朝灭亡后还有很多人留恋 -
赧莫高特: 1元朝没有实行民族融合政策,蒙古族强烈排斥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造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2过分的游牧民族掠夺本性使得中原人民难有归属感,自然老百姓就揭竿而起造反; 3内忧是内部王公大臣派系分裂,内讧也消耗了很多力量.

衢江区13598411458: 成吉思汗的带领蒙古人摧毁汉文明,为什么我们还推崇他? -
赧莫高特: 自己的国家领土,被控制了,这一段历史不能被空置.而元朝就是这一段历史的过渡,况且汉文化深入的影响了外族文化,更准确地说,不是汉文化被摧毁了,而是汉文化把其他民族的文化给影响了.况且我们现在的中国56个民族是一家人,成吉思汗也有贡献,但是蒙古族确实是有许多罪恶,蒙古族在征服杀人2亿.元朝也有许多汉人,因为这个朝代中汉人占大多数.蒙古还是不会治理天下,有一句话叫马上能得天下,马上能治天下吗?事实证明蒙古通知的王朝存在90多年,而汉人统治的王朝都是几百年的. 因为民族是在不断融合的,所以无论蒙古的功过,也没法说什么,况且也没有谁说推崇成吉思汗,中国历史灿烂的时刻还是汉人统治的时刻,汉唐盛世就是无疑的例子!

衢江区13598411458: 为什么元朝会覆灭要详细说明!
赧莫高特: 元朝衰亡的原因 元朝的衰败与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特别的.它一方面亡于统治阶级频繁的内讧和极端的腐朽,另一方面也亡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具体说来表...

衢江区13598411458: 曾经横扫世界的元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 -
赧莫高特: 因为开创元朝的是蒙古人.说句不好听的但却是正确的话,蒙古人其时尚不能归属于一个文明的民族.在世所公认的文明三要素中,即文字、语言、社会关系这三项中,完全缺失文字一项,仅拥有一项语言,而对于社会关系这一属性中,仅比原...

衢江区13598411458: 元朝到底有没有科举制 -
赧莫高特: 有元朝第一届科举会试和殿试,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内城)举行,各省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只有135人,从中获录取的进士只有56人,均不足原订的数额.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在两年前正式下诏恢复科举考试,并于去年8月在各省举行乡...

衢江区13598411458: 强大的蒙古帝国为何不到百年就完了呢?原因?
赧莫高特: 元朝最终的灭亡是因为两件事:首先,因为元朝中统、至元等钞币流通日久,社会上多有伪钞.时任丞相的脱脱听取了吏部尚书契哲笃的意见,造至正新钞,颁行天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