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物进化没有向“长生不老”这条路上发展?

作者&投稿:邢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生物为什么没有进化成永生?~

有人问:既然人和猴子都不能长生不老,进化还有什么意义?也有人问:地球生命已经进化38亿年,人类也有200多万年的历史,为什么还是没有进化出永生能力?这代表了大众对进化和死亡存在的普遍误解。很多人以为死亡是生命的宿命,但事实上,永生才是生命的本来属性,而死亡是进化的产物。

最长寿的多细胞生物:北极蛤
长生不老的生物绝大多数生命体的寿命都有极限,人最多活120多岁,东部箱龟可以活到138岁,巨紫球海胆和阿留申平鲉可超过200岁,格陵兰睡鲨能活到400岁,北极蛤的寿命极限是507岁。
生物的衰老和海弗利克极限有关。海弗利克的实验证实了体外培养的人体细胞至多只能分裂50-70次,之后就会停止分裂,并衰老和死亡。现在我们知道,海弗利克极限是由端粒长度决定的。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一段不编码任何蛋白质的DNA序列,细胞每次分裂都会丢失一小段端粒。等到端粒长度小于临界长度,细胞就停止分裂,生命体也就走向衰老和死亡。

端粒长度随着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多而缩短
唯有癌细胞能突破海弗利克极限。因为癌细胞内高活性的端粒酶能填补因细胞分裂而丢失的端粒。然而,由于癌细胞不能分化成组织器官参与机体建设,它的无限增值还会夺取正常细胞所需的养料,因此癌细胞的永生是以生物体的迅速死亡为代价的。
在理想生长条件下,对称分裂的细菌和酵母能实现生物学上的永生。它们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每次分裂都会使细胞重回年轻状态。由于每个子细胞都与亲代完全相同,它们都可以视为是亲代生命的延续。如果环境适宜,它们的分裂将一直持续下去。

细菌的分裂生殖
高等生物求之不得的长生不老,低等的细菌和酵母却可以轻易实现。这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原始生命本来是能够永生的,但它们却放弃了永生能力,进化出了衰老和死亡。
生命何时放弃了永生?在高等生物的有性生殖中,父母产生子女需经过基因重组,子女无法再延续父母的生命。因此,从生命选择有性生殖的那一刻起,就失去了永生能力。最早的有性生殖化石证据发现于巴芬岛的岩层中,可追溯至10-12亿年前。然而,科学家普遍认为,有性生殖的进化和真核生物的产生是同步发生的,这一时间点大约在距今21亿年前。

最早的有性生殖证据是一种名叫Bangiomorpha pubescens的红藻,发现于加拿大巴芬岛
除了失去永生能力以外,有性生殖的其他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无性生殖中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繁衍后代,而有性生殖中只有一半个体能繁殖,这大大降低了繁殖速度。而且在有性生殖中,生物只能将自身的一半基因传递给后代,这似乎与基因延续的目的相悖。
这两个“一半”,就构成了有性生殖的“两倍成本”,然而,有性生殖的代价不止这两倍成本。生物的性行为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能量,这些浪费对生存和繁殖本身毫无益处,反而还会带来麻烦,如招来天敌的捕杀。然而,有性生殖能在当今生物界中占据主导地位,证明它所带来的适应性优势远远超过了成本。

雄虎和雌虎正在交配
有性生殖的一个明显优势是阻止有害突变的积累。经过父母双亲的基因重组,在基因水平上提供了两种容错机制:一是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经过配对和复制,受损伤的基因得以修复;二是在合子形成之后,双方的有害突变彼此掩盖,优势得以互补,这就是我们说的杂种优势。
有性生殖在基因延续上的优势,具体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两个有益突变结合在一个个体身上,使有益性状更广泛地传播。二是将两个有害突变聚集在一起,将有害基因更快地从种群中剔除。三是通过基因重组,创造出比以往存在的基因型更加适应环境的新个体。

雄孔雀开屏与性选择有关
有性生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性选择,即多个雄性争夺一个雌性。最终的结果是:优势雄性三妻四妾,留下更多后代,优势基因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而劣势雄性很少或根本得不到交配机会,劣势基因在种群中减少乃至消失。这是在无性的种群中所不存在的强大进化动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20亿年前的原始生命似乎做出了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菲诗句中的选择。然而,这里面有个细思极恐的事实——进化的本质在于基因的延续,而生命体不过是个容器罢了。对自私的基因来说,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时不时更换新容器,要比长期使用同一种容器,更有利于它们的传播和延续。

雄狮茂盛的鬃毛是健康、有活力的指标
真核生物为什么选择了性?要想知道真核生物为什么放弃永生而选择有性生殖,必须先搞清楚在真核生物产生之际,即距今20多亿年前,地球环境是什么样子的,正在经历哪些变化。
从原始生命最初产生的距今38亿年前开始,前后持续了14亿年,地球环境没有太大变化。古细菌和真细菌不断分裂,在浅海中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然而,到距今24亿年前,蓝藻产生的氧气开始在大气中聚集,这就是“大氧化事件”,对厌氧的原始生命来说,氧气是有剧毒的。同时,氧气消耗掉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甲烷,使地球在几万年间下降了70℃,整个地球被冻住,这就是休伦冰期。

大氧化事件的遗产:巨大的铁矿床
对分裂生殖的古细菌来说,进化的唯一动力是基因突变,况且突变还多是有害的。它们因无法适应如此剧变的环境而纷纷死亡。我们今天只能在海底火山喷口等极端环境下,才能看到古细菌的踪迹。到头来,永生成了永灭。
有一支古细菌活了下来,它们发展出了基因重组机制,每一代的性状都各不相同,总有个体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新环境。它们的后代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真核生物,这种新的繁殖方式就是有性生殖。今天所有的动物、植物和真菌都是这些原始真核生物的后代。

雌性水母排出卵子,为基因重组做准备
长远来看,有性生殖是生命延续和发扬光大的唯一机会。尽管有性生殖的生物注定无法永生,但它们的后代却可以活得更久、更精彩。经过20亿多年的进化大战,裂殖的细菌还是老样子,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却以极具多样化的形态占领地球的各大生态位,还演化出了我们人类这样的高智慧生物,成为地球的统治者。
细菌和癌细胞在生物学上是永生的,但它们永生的前提条件是环境一直不变、一直适宜——这个前提在瞬息万变的地球上是不可能成立的。在现实环境中,细菌的一个细胞系能活几年就不错了,终免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海拉细胞的免疫荧光图
海拉细胞系(取自一名妇女的宫颈癌细胞)已经存活68年了,但这是在实验室培养的理想条件下,现实中癌细胞的寿命不会超过宿主,它在杀死宿主后自己也就死到临头了。因此,在生物学上永生的生物,在现实中活得更短,这是个相当讽刺的事实。
衰老和死亡是如何进化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生命进化的本质在于基因延续,我们这个容器只要将基因传递给后代,就算完成了任务。然而,活着是生命的固有属性,我们的永生虽称不上对基因延续有利,但也绝称不上有害,为什么会进化出衰老和死亡呢?
有人说,只有个体生命衰老并死亡,才能给种群新生力量的发展腾出空间,有利于整个种群的繁荣。这话貌似很有道理,但并没有从科学上揭示衰老和死亡产生的本质。

印度海德拉邦的老人
1951年,彼得·梅达瓦尔提出了衰老的突变积累理论。他指出,自然选择的作用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当有害突变在生命早期表达的时候,由于会对个体产生的后代数量产生重大影响,自然选择的作用非常强烈,能很快将这些有害突变剔除。
然而,有些有害突变是在生命晚期表达的,尤其是在个体繁殖停止之后,自然选择根本不起作用,因为这些有害突变早就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后代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在晚期表达的有害突变会因遗传漂变而积累起来,最终导致生命体的衰老和死亡。
例如,亨廷顿氏病可致患者痴呆,罹患各种并发症并最终死亡,危害极大。而且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能代代遗传并表达。但这个病仍然得以流传至今,因为它多在30岁以后发病,患者早就在30岁之前的生育中把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了。

“选择阴影”模型
为了更好地表达突变积累理论,梅达瓦尔绘制了“选择阴影”模型。个体生育力在刚成年的时候达到高峰,之后保持不变或下降。而由于内部(疾病)和外部(意外和天敌捕食)的种种生存压力,个体存活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二者加在一起的结果就是,生物到晚年繁殖几率很低,自然选择对这一阶段表达的有害突变几乎不起作用。梅达瓦尔用“选择阴影”概念表示自然选择缺席的年龄范围,这就是生物体的老年阶段。
根据“选择阴影”模型,通过延长生物的生育期,能提高自然选择缺席的年龄,从而促进延缓衰老和长寿的进化。在自然界,会飞的动物由于天敌较少,生育期也较长,因此有利于长寿的进化。动物学家发现,蝙蝠的寿命可达30多年,而体型、代谢率均相似的老鼠寿命却只有几年,这一事实证明了突变积累理论的合理性。

果蝠寿命可达35岁
然而,生物在晚年的繁殖几率一定低于青壮年,自然选择的阴影必然存在,在阴影区表达的有害基因也将持续传递给后代,使生物世世代代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宿命。因此,任何有性生殖的物种都不可能通过自然进化实现永生。未来要想实现“冻龄”或者长生不老,有赖于人类超越自然的技术。

水母的一种——灯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在性成熟后会重新回到水螅型(Polyp)状态,并且可以无限重复这一过程。灯塔水母水母的一种——灯塔水母(Turritopsisnutricula)在性成熟后会重新回到水螅型(Polyp)状态,并且可以无限重复这一过程。该报称,这种水母是唯一一种只要不被吃掉或病死,在理论上就会长生不老的动物。
长生不老的愿望只能通过人类去探索才能实现。但是,在一般人的思想中总是固执地认为,有生必有死,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既然衰老是一种规律,而不是定律,那么形成这一规律的本质一定是有因可寻的生物学现象,因此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查明这一规律的本质,就能按这一规律去设计出使人返老还童和长生不老的方法。

人有生老病死,但这不是所有生物的宿命,世界上还有数不清的生物能做到长生不老,而且就活在我们身边。
多年生木本植物通常被我们叫做“树”——漫长的岁月虽然总给它们最古老的部分留下皴裂的机理,但每年发出的新芽和幼根总是和初生时一样鲜嫩,于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树木永远不会衰老,只有天灾人祸和疾病虫害能杀死它们。
譬如欧亚大陆常见的红豆杉,鲜红的假种皮全身富含剧毒的紫衫碱,避免了大部分虫害和啃咬,在欧洲与许多数千岁的古树幸存至今。英王约翰1215年在一颗1000多岁的欧洲红豆杉(Taxus baccata)下签署了《大宪章》,这棵树至今已超过两千岁,仍然四季常青郁郁葱葱。
但两千岁在树的世界里也只是须臾一瞬,美国犹他州有一片广袤的颤杨林(Populus tremuloides),一到秋季黄叶灿烂,是当地的重要景点——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这片43公顷的林地竟然只是一棵树:颤杨经常从根部萌发新的分枝,长大后就好像另一棵树,这样的分枝反复辐射,很快就能造出一片森林。
经计算,这棵巨树有40000多个分枝,总重达到6000吨,是地球上已知最重的生命,这些分枝虽然平均年龄只有130岁,但这整棵巨树至少有8万岁,一些乐观的研究者甚至估计它将近百万岁——无论如何,都意味着它诞生在另一个地质时代,今天的气候已经不再适合它繁殖,颤杨林已经1万年没有正常开花,全靠这样的分枝延续生命——这棵巨树于是有了一个名字“Pando”,意思是“我延续”。
树木长寿的秘诀,要从真核生物的细胞说起。与细菌的环状DNA不同,我们真核生物拥有线状染色体,带有庞大的基因组,同时也埋下了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DNA双螺旋的两条链方向相反,但DNA复制只能沿一个方向推进,其中一条链就必须倒着分段复制再接起来,但DNA聚合酶不能从端点处结合,这条反链的开头处只好被丢弃,令DNA复制一次就遗失一截。
为了避免染色体因此解体,真核生物在每条染色体的两端进化出一段重复序列,专用于磨损,就是“端粒”,同时还有一种端粒酶修补这段重复序列,使其生生不息。
绝大多数动物的端粒酶都只在生殖细胞和部分干细胞中保持活跃,体细胞分裂若干次就会磨秃端粒,程序性地死亡;但树木各处分生组织中的端粒酶都能保持活跃,让植物永恒地延长、加粗、分枝。
这种巨大差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以理解:动物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生存斗争总是表现为你死我活的搏斗,这要求复杂而精密的生理结构,体细胞种类繁多、各司其职,一旦分化成熟就必须维持现状,细胞分裂只是为了弥补损失,朝不保夕的日子能坚持到繁殖成功即可。
植物则不然,它们极低的代谢效率几乎不能支持任何运动,在生存斗争中十分被动,任何一个结构都可能被突然吃掉,于是细胞种类很少,分化程度很低,用不断的分裂弥补缺失的结构,对于多年生植物来说,越是长寿,体量越大,对繁殖越有利。
在这个规律的支配下,动物界也有一些长生不老的生物,比如刺胞动物门,包括珊瑚、水螅、水母和海葵。它们动作缓慢且细胞分化程度极低,在很大程度上酷似植物。它们的生活史也类似植物的世代更替:水母的受精卵会孵化发育成水螅,水螅在海床上营养生殖,再出芽生殖产生大量的水母。
但这个过程也有许多变化,比如珊瑚只有水螅体,能不断出芽生殖出新的个体,但始终保持连接,以便共享养分,这让珊瑚礁成为了动物界的Pando,实际上拥有数万年的寿命,而有些水母甚至能返老还童,重新退化成水螅体,不但长生不老,还有了多个副本。

我想长生不老是什么样的生命体呢?毕竟目前没有存在过,所以,大家都只能把自己的想象赋予这种概念。我自己的想象是它首先应该是生命体,而且大部分人希望把不老的机体保持在巅峰状态(通常是年轻的成年体)。
而它和所有物种一样,有着延续该物种存续的责任。所以,大概会有哪些困难呢?1,食物,安全。2,对抗敌人。3,适当的(生)出后代。4,如果时间够久估计还得获得星际旅行实力。
不过,知识有限,就想到这些了。

因为资源有限,万物守恒!有限的资源不可能无限的开发,有流转才产生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一物生必有一物灭,一物灰必有一物生!

基因锁,我更习惯叫代码锁。跟设计师构架产品一样,出于各种考虑不会有完美的商品,也都会设定使用寿命。

单细胞动物如果不被吃掉不受到外界因素打击是不会死亡的。


为什么生物进化没有向“长生不老”这条路上发展?
在这个规律的支配下,动物界也有一些长生不老的生物,比如刺胞动物门,包括珊瑚、水螅、水母和海葵。它们动作缓慢且细胞分化程度极低,在很大程度上酷似植物。它们的生活史也类似植物的世代更替:水母的受精卵会孵化发育成水螅,水螅在海床上营养生殖,再出芽生殖产生大量的水母。但这个过程也有许多变化,比...

为什么现在的大猩猩不再往人类的方向进化了?
科学家:进化的方向不是诞生智慧。进化论表明人类是由类人猿(准确地说是灵长类物种)进化来的,并不是由猴子或者大猩猩进化来的,人类与大猩猩只是拥有共同的无限,这个共同的无限在百万年前就走向了不同的分支,其中一支就是人类,还有其他分支,比如猴子,大猩猩等。所以,不要用“人类是有猴子或者...

有人说黑猩猩与人类同源,所以黑猩猩为何没有进化成像人类一样?_百度知 ...
有人望子成龙,有人望女成凤,题主望黑猩猩成人。人类是地球一支猿类生物进化的结果,但并不是所有的猿一定会进化成人类,进化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现在的黑猩猩和人类的确是同一祖先。大约在5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和黑猩猩类的祖先开始分化了。各自走向了不同的演化道路。从现代人类...

生物进化是否有方向性
没有.按现代综合学说,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是随机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很明显,环境决定方向,但环境变化是没有方向的.进化实际上是演化.没有最强的,只有最适应环境的.你能说人比细菌高等吗?但显然的是,地球上,细菌最适应环境.所以,进化是随机的,没有方向.无所谓高等 复杂 ...

如果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的,为什么有的蛇没有进化出毒液?
蛇进化出毒液是它们自己能控制的吗?绝不是,生物进化没有明确的方向,且不受生物意识的控制。蛇类进化是基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以目前的科学理论,所有生物都是这样进化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蛇类也无法控制,蛇也只是一种适应环境逐渐发展到现代的物种。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蛇类必然是先有了各种突变...

生物进化有方向吗?
1、从进化的定义来讲,进化最根本的原因是细胞变异,而变异是随机的,不受控制的,一次变异有可能会使生物更加适应环境,也有可能使生物变的生存能力大大降低,所以进化是没有方向的。2、从环境来讲,生物所处的环境是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比如气温突然降低,这个时候会给那些原本已经进化的适应高温环境...

生物进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科学家们表示,生物进化其实没有明确的方向,自然界存在一部分反向进化的物种,能够将自身的结构以及功能一再精简,满足生存所需即可。我们目前对生物进化的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简单认为它们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才不断改变自身。其实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更多情况下,影响生物进化方向的因素仍然不被人熟知。...

恐龙称霸地球上亿年,为什么它们没有进化出文明呢?
这种死胡同式的“军备竞赛”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剑齿虎与乳齿象,它们这一对巨大夸张的牙齿可能是专门为刺穿乳齿象颈动脉而进化出来的,在人类消灭了猛犸象与乳齿象后,剑齿虎也因生理结构不适合“转型”而灭绝了。必须的三个条件现在只剩下杂食动物有机会了,那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会向智力的方向进化呢...

进化论是伪科学吗?为什么现在的黑猩猩没有演化成人?
黑猩猩之所以没有演化成人类,其实就是因为生物进化是没有方向的。我们知道,人类和黑猩猩在过去是一家,但在始新世极热事件中,大量灵长类动物都灭绝了,只有非洲还保留着革命火种。然后在大约1000万年前,非洲大裂谷逐渐形成,非洲地势也在不断抬升,导致当地植被逐渐从雨林退化成稀树草原。原本生活在树...

现在的生物为什么在长期的进化中没有被外来DNA所侵略中没有毁灭而保持...
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减少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遗传信息传递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遗传信息稳定的传递和表达,从而使生物性状维持相对稳定;密码子的简并性减少了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维持了生物性状的稳定性.

方城县19130049172: 生物为啥不能长生不老呢? -
戎诞榄香: 目前流行的理论是一种端粒学说,认为细胞在每次分裂过程中都会由于DNA聚合酶功能障碍而不能完全复制它们的染色体,因此最后复制DNA序列可能会丢失,最终造成细胞衰老死亡.但这理论也有不能解释的地方,所以不够完善... 另外还有一种自由基的说法,人老化、体力衰退、皮肤失去光泽及弹性,主要是体内自由基过多,年轻时体内有较好的中和系统来排除自由基,降低它所造成的伤害;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修复自由基的能力也随之下降;若未能及时补充抗氧化物,细胞就开始损伤,疾病于是产生,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体内自由基含量越高,寿命越短....不过呢,准确的说这东西现在还没有定论.

方城县19130049172: 为什么细胞不进化成可以无限分裂,可以无限分裂后是不是可以长生不死了
戎诞榄香:人体生理周期.是由基因控制.细胞的生长,衰老,死亡也都是由基因控制下的自然结果.如果存在了无限分裂的细胞.即癌细胞.是不受基因控制的.试想如果生物进化成长生不死的寿命.那么居住的条件肯定受到严重压力.结果导致物种的S型增长形势.而动物的不死性又和S型增长相悖.所以物种进化为长生不死是不合理的.另外.低等动物细胞的分化程度比较低,新的细胞长成后很快就能恢复功能,而高等动物的细胞生成后要经过复杂的分化过程,就会导致新细胞和旧细胞有差别.这就是为什么高等动物无法生成自我恢复肢体的能力.

方城县19130049172: 为什么没有长生不老的动物呢
戎诞榄香:因为生物的细胞总是会不断地衰老.在线粒体中有一种叫端粒的物质,它的长短决定了细胞的寿命,而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一些,所以生物总会死亡的.

方城县19130049172: 为什么人类不把永生技术放在第一位? -
戎诞榄香: 能实现!加拿大作家Peter Watts所言:“如果物理学是正确的——如果一切事物归根结底都是物质,能量和数字,那么对某个物体足够精确的复制品就会显现出那个物体的特性.因此,任何一个复制了大脑中相关性质的物理结构都应该能产生智...

方城县19130049172: 为什么人要死呢,怎么没有长生不老!!! -
戎诞榄香: 长生不老的愿望只能通过人类去探索才能实现.但是,在一般人的思想中总是固执地认为,有生必有死,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既然衰老是一种规律,而不是定律,那么形成这一规律的本质一定是有因可寻的生物学现象,因此也有理由...

方城县19130049172: 为什么不能长生?
戎诞榄香: 违反自然规律啊 生命进化过程中,可以出现这么多的生命形式,也可以产生人类思维这么高级的生命机能,这些东西会比长生不老简单吗? 自然可以产生这些东西,为什么就不可以产生出返老还童、长生不老的机能呢? 就目前来说,人不可以长生不老、或者说人会衰老是一种生命进化与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只是一种生命现状的表现方式. 其它自然界是有“长生不老”现象存在的,如无性生殖的低等生物,就可以认为是一种“长生不老”的方式.当然这种方式在复杂的高等生物人类来说目前是不可实现的.

方城县19130049172: 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不会长生不老呢?
戎诞榄香: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和身体机能也在变化.但是到达一定成长阶段身体机能就会退化,细胞增长率也会下降,这就导致了人们的衰老甚至死亡.

方城县19130049172: 人们为什么不会长生不老呢
戎诞榄香: 细胞的新陈代谢会随着人的衰老而减慢,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导致人体内有机物缓慢减少(人年老变轻),核膜的内折,导致传递信息能力的减弱,反应大不如前,各种酶的失活,还有一中DNA端粒说法,建议查阅人家版生物必修一,具体第几页忘记了..

方城县19130049172: 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不能长生不死也不老? -
戎诞榄香: 大家不该从人的角度感性地解释这个问题,思考超脱于万物之外,方可见到真正的真理.没错!作为拥有自我修复功能的机器,人可以避免死亡!生命可以无限繁殖.(病毒是个例子)如果用简简单单的磨损来解释,未免太牵强——如果人不能自我修复,那么二十岁的人岂不是和二十岁的机器一样老态龙钟!我们来设想生物不死:由于有意义生命带有繁殖功能(如果基因不能流传下来,那么怎样进化都是无意义的),地球上的物理空间会逐渐被相似的生物占满.的确,捕食者和各种意外伤害会清理一部分空间,但是速度十分缓慢,以至于环境变化时无法及时改变自己,造成全球生命完全毁灭.如果生命不死,那么就不会有我们在这里问:生物为何要死?

方城县19130049172: 为何人不长生不老?
戎诞榄香: 因为生物进化得让人老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