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21世纪的医学主攻?

作者&投稿:吴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器官移植是21世纪的医学主攻吗?~

器官移植为千千万万各器官衰竭终末期的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机,然而,排斥反应、器官来源、器官保存产生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构成了21世纪初基础和临床医学的主攻方向。

还原离子作为二十一世纪近代医疗的基础,为实现高度医疗做出了贡献。还原离子能够消除阻碍细胞组织的有害物质、防止细胞氧化,同时具有使细胞活泼的作用,能够提高自然治愈力,使生命的根源免疫力、内分泌荷尔蒙、神经系统及生物体防御构造均衡的发挥作用,产生良好的生命活动。

器官移植为千千万万各器官衰竭终末期的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机,然而,排斥反应、器官来源、器官保存产生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构成了21世纪初基础和临床医学的主攻方向。

排斥反应

目前在器官移植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排斥反应问题。那为什么器官移置后不可避免地总是要产生排斥反应呢?

原来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抗原,这是由许多基因控制的、性状多样的抗原,称为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简称HLA,是一组多种抗原的总称。除遗传密码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子女和“克隆人”与其模型人以外,人与人之间的HLA各不相同,这就像人与人之间的脸蛋和指纹不会完全相同一样。理所当然,当外来的器官进入人体后,只要免疫威力能达到的地方,免疫系统就会识别出外来器官上的抗原与自己身体内的抗原不同,对其加以攻击,最终引起移植进来的器官功能迅速衰竭、死亡,称排斥反应。按排斥反应发生的程度和时间,排斥反应可分为超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

临床上导致器官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急性排斥反应,由T淋巴细胞系统参与,包括四个连续的阶段:①移植术后,移植器官活性细胞表面所带的HLA抗原,被T淋巴细胞所“识别”、“判定”为异物;②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进入“致敏”状态;③致敏了的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分化;④致敏淋巴细胞及各种淋巴因子吸引来的单核细胞等对移植器官进行攻击,即为急性排斥反应。以上每一阶段都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首次急性排斥最早发生在移植术后5~14天。

在“转基因器官”大量用于临床以前,大量的器官移植术只能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因为同卵双胞胎太少,得了某种病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同卵双胞胎更少。

好在HLA系统中只有一部分是强抗原,目前进行器官移植的大夫认为,只要供体与受体间的强抗原有一半以上相同时,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那些弱的HLA引起的免疫反应轻微,只需应用免疫抑制剂,就可以了。

器官移植前首先应对供者和受者间的HLA的相容性进行检查,二者相容越好,排斥反应就越小。当然,相容性再好,亦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器官移植后就得用免疫抑制剂。

但是,骨髓移植比其他器官移植更麻烦,因为我们置入受者体内的是造血干细胞,这种造血干细胞除分化为红、白细胞外,当然也要源源不断地分裂、分化为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分裂、分化成熟后,发现周围全是别人的抗原HLA,立即继续致敏,对受体产生全面攻击,引起患者全身严重反应,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是骨髓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为了“避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骨髓移植的HLA相容性要求要高得多,除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外,在兄弟姐妹间移植的可能性较大,在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中找到合适的骨髓供者机会较少。

目前由于各大医疗中心“骨髓库”的建立,国际医学互联网络的开通,在无血缘关系的人中找到合适的骨髓供者机会已较大——解决了“独生子女”社会无兄弟姐妹提供骨髓的麻烦和难题。

早期解决排斥反应的方法是:用大剂量射线照射受者身体,或应用大剂量的非选择性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这样虽然能大大减轻排斥反应,但代价却是惨重的。这些方法在抑制了T淋巴细胞系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全面抑制了整个免疫系统,使受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锐减,即使移植术后把受者“泡”在抗生素中,患者仍不可避免地产生机会性感染,最终,大部分患者因感染而死亡,器官移植也进入了六七十年的维谷境地之中。

1978年,环孢霉素的发现犹若一道划破万里长空的闪电,宣告了医学史上划时代的“环孢霉素时代”的来临;由于该药独特而又优秀的品质,高度选择性地、强有力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的特点,使抑制排斥反应和免疫系统其他部分不受影响的作用得以并存,在有力地保护移植物的同时又不致明显减低机体抵抗力——使受者的寿命及移植物的存活率大大延长。至此,器官移植进入了一个全面腾飞时期。

然而,由于T淋巴细胞系统的高度抑制,相应地就丧失了T细胞对机体“突变”的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果然不出所料,在应用环孢霉素后的10年、15年长期存活人群中,恶性肿瘤特别是皮肤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怎么办?科学家们正在努力采取以下解决排斥反应的对策:

1.开发比环孢霉素作用更强的,特异性抑制排斥反应但又不明显抑制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监视”的新药。

2.尽量用“人工流产”的死婴儿的器官,这种器官作为移植物,排斥反应相对较弱,易于控制。

3.加速人工脏器的开发。人工脏器不是由细胞组成,而是由金属、化纤等非生物材料构成,若植入人体,绝不会引起排斥反应,因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非生物材料。

4.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用“转基因”的方法,彻底解决排斥反应、器官来源、手术费用等问题。

器官来源

1991年,美国东海岸某医疗中心,27岁的苏珊正处于垂危之中:因肝功能衰竭已至终末期,只有肝移植才能挽救这个27岁的生命,然而,没有供移植用的肝脏。看着死神一步又一步向苏珊逼近,大夫们当即决定:暂时先给苏珊移植一只狒狒的肝脏,等待另一个人体供肝的来临。狒狒的肝脏一移植到苏珊身上,奇迹立即出现,已处于昏迷状态的苏珊又开始苏醒,全身状况又开始好转。但大夫们明白,环孢霉素无法抑制这种人与动物间的异种移植所引起的、异常剧烈的排斥反应,只能在世界各大医疗中心寻求可供移植的人体的肝脏……第一天,剧烈的排斥反应已开始;第二天,移植的狒狒肝逐渐丧失功能;第三天,一度好转的苏珊再次陷入昏迷状态;第五天,当直升飞机把供移植用的人体肝脏运到苏栅所在的医院时,可怜的苏珊已于两小时前在大夫们的眼皮底下被死神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因缺乏可供移植用的人体的肝脏,本来可因肝移植而存活: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苏珊,不得不走向死亡!

因为缺少器官来源,每天有多少本来可以通过器官移植而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生活的患者们,在充满存活希望的“器官移植年代”,因缺少供移植用的器官,又在希望之光中走向死亡!

怎么办?

第一,用“人工流产”死婴儿的器官。本来,这是一个丰富的器官来源,且“人流”死婴的细胞表面结构发育并不十分完善,不易被成年受者的T淋巴细胞系统识别、攻击,也就是说这种死婴的器官移植到人体引起的排斥反应相对较弱。这一优点似乎为器官来源问题展现了一个灿烂的、诱人的前景。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的道德观念差异非常大,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迥然不同,甚至存在尖锐的对立。例如,许多西方国家的人们普遍认为:每个人天生就有生存权利,对于还在母体内的婴儿,也具有这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在他们的眼中,“人流”、“堕胎”犹如嫖赌一样,是人类的罪恶之一。在这样的前提下,世界各大医疗中心的大夫们敢公开大规模地应用“人流死婴”作为器官移植的供者吗?

第二,让人们普遍接受脑死亡的概念。人区别于动物及其他生物,就是拥有能产生思维和语言的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人的任何器官、组织、细胞要维持生存,必须靠循环、呼吸系统把氧和营养物质时时刻刻送到全身各处,同时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送到肺和肾。各器官、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是完全不同的,其中,以大脑皮层最为脆弱、敏感。大脑皮层一旦缺血、缺氧达2分钟以上,即不可逆性死亡。其他组织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则相对强些,比如心肌能耐受15分钟的缺血、缺氧。因此,一旦呼吸和心跳停止,经人工呼吸及心脏复苏后,仍不能恢复,则任何器官、组织、细胞终究会不可逆性死亡。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判断心跳、呼吸停止十分容易、方便,因此,千百年来大夫们都是以呼吸和心跳的停止作为宣告患者死亡的标准;病人家属也是以心跳和呼吸的不可逆性停止作为标准,来接受死亡这一不幸事实的。

然而,现代医学的发展却使临床上涌现出了一批特殊的死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全脑机能已完全丧失,或大脑皮层的功能已完全丧失(植物人),但靠人工呼吸机和循环机维持着呼吸和循环。除大脑皮层、大脑已完全死亡外,其他器官又尚存活——这种“人”肯定已绝对丧失了人生存的最基本标志——思维活动,仅靠机器维持着其他器官的代谢,无疑已死亡,而且现在我们也能比较方便地证实这种死亡——符合死亡概念的不可逆性脑死亡,但和传统标准矛盾的是,这种死者的呼吸和心跳可以靠机器长期维持!

针对以上情况,1968年,哈佛大学的专家组提出了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较好的新的诊断死亡的标准——脑死亡标准,但许多患者家属由于感情上的原因,并未接受。

一旦这种标准被接受,对器官移植必将产生深远而又深刻的影响:①大大增加了器官来源;②由于这种死者靠人工机器维持着血液循环,除大脑死亡外,其他器官尚存活,从这种死者身上取下的器官,比从尸体上取下的器官移植后的成活率要高得多。

第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异种移植”的诱人前景:将动物的器官移植到人身上,这种移植属异种移植。移植术后即使将病人“泡”在环孢霉素中,移植的器官也必定会受到人体免疫系统以外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剧烈攻击而死亡。若用药物把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也完全“封闭”起来,则意味着人体又完全失去了抵抗无数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此时,即使再用青霉素等抗生素为病人修个游泳池,该病人也会很快死于机会性感染,何况青霉素那气味的确难闻,任何人也不可能24小时都在环孢霉素、青霉素泳池中。那么,究竟可不可能利用取之不竭的动物器官呢?

人体防御系统之所以能识别外来微生物和外来器官并加以攻击,是因为外来器官的细胞及微生物的表面结构不同,除同卵双生子的细胞表面结构相同外,人与人之间的细胞表面结构也不同,人与动物之间的相差就更远。而受者与供者间细胞表面结构相差越远,移植后的反应就越强烈,这就是同质移植无排斥反应,同种异体移植需要环孢霉素抑制排斥反应,异种移植目前暂不能成功的道理。控制细胞表面结构的物质,是位于细胞核内的基因,什么样的基因性状表现出来,就有什么样的细胞表面结构,这就如同什么样的钥匙开什么样的锁一样。因此,只要在数以十万计的基因中,找出决定人体细胞结构的基因,用目前遗传工程学中广泛应用的基因载体,把这些基因导入动物的细胞核内并使其表现出来,动物细胞表面结构岂不就和人的细胞的表面结构相同了吗?岂不就攻克了排斥反应同时也解决了器官来源问题了吗?不错,这就是目前的一个技术前沿——转基因治疗的思路。由美国科学家倡导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旨在“破译”人类身上全部基因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系统工程,现已完成了7%,估计在2015年将全部完成。也就是说,在10~20年之内,通过转基因手段利用动物提供大量供移植用的器官,是极具希望的。


21世纪医学上最大的成就是
21世纪医学上最大的成就有:朗格汉斯细胞生物学功能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中国血液净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创建、实施与引领、脊柱畸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成就1:朗格汉斯细胞生物学功能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国际上首次发现朗格汉斯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系统研究了朗格汉斯细胞的来源、分布、转换...

什么是21世纪的医学主攻?
器官移植为千千万万各器官衰竭终末期的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机,然而,排斥反应、器官来源、器官保存产生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构成了21世纪初基础和临床医学的主攻方向。排斥反应目前在器官移植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排斥反应问题。那为什么器官移置后不可避免地总是要产生排斥反应呢?原来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

第三次医学革命是在什么时候?
第三次医学革命是在21世纪,21世纪的医学将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奥秘,从而为人类造福的一门科学。生命科学将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在宏观方面,从研究生物体的器官、整体到研究种群、群落和生物圈;在微观方面的发展,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的...

人类医学发展的时代有哪些
4. 生物医学与精准医学时期:从21世纪初开始,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个时期主要关注基因、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医学研究,以寻求更加精确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法。精准医学是生物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分析,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建议。

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因为在21世纪,植物在许多令人振奋的新领域中,导致了基础生物学领域内的许多发现,植物领域内还有更多的奥秘在等待着人们去揭示和发现,引领着科技新潮流。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有提高高粱的营养成分、提高植物根系对氮的吸收能力、给木薯等作物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及更好地了解我们从...

医学领域怎样分类?
7、康复医学。其中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物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组织学,人体胚胎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病毒学,人体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等。其中临床医学包括: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

时空医学是骗局吗
该医学体系不是骗局。时空医学不是骗局。时空医学由卓旺创立,是一个完整的新兴医学体系,是现代医学的有力补充,是最具潜力的“第五医学”或“替代医学”,将会成为21世纪医学的主流。时空医学认为,人之所以得病或亚健康,是因为能量在人体中的平衡分布状态被打乱了,治疗的方法就是调整被打乱了的分布,...

医学事业有何发展?
远程医疗将得到普及,智能机器人用于诊断与治疗已初见端倪。生物信息学不仅将用于大量生物医学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储存,而且将直接融于医疗技术中。 预言二: 21 世纪的医学重视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 21 世纪的医学一定会越来越重视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长期以来,现代医学遵循现代科学“还原论”的模式进行研究...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医学模式的转变是
21世纪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o.l.engel)在1977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批评了现代医学即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指出这个模式已经获得教条的地位,不能解释并解决...

西方医学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17世纪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血液循环。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

定结县13219272196: 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暨士丙酸: 中医

定结县13219272196: 人类医学发展到今天——二十一世纪,主要形成了东方医学(主要指中国医学即中医,其它有藏医、蒙医等世界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两大分支,二者在形式上的融合又形成了第三种医学 -
暨士丙酸: 中西医结合医学

定结县13219272196: 太赫兹技术是什么? -
暨士丙酸: 为什么说太赫兹(量子)医学是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量子医学是一个全新、有效、快速发展的学科,它涵盖了人体疾病的预防、诊断、治 疗和康复等.将成为21世纪医学的支柱之一,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曾题词"...

定结县13219272196: 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 -
暨士丙酸: 有人预言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谁掌握了生命科学,谁就主宰了一切.20世纪70年代后,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

定结县13219272196: 21世纪医学模式转变的代表是 -
暨士丙酸: 21世纪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O.L.Engel)在1977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批评了现代医学即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指出这个模式已经获得教条的地位,不能解释并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该文章的正式发表标志了医学模式已经发生转变.详细内容可以参照书籍《医学史》、《社会医学》等

定结县13219272196: 为什么说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
暨士丙酸: 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21世纪是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及培养跨世纪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时期.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滞后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定结县13219272196: 我是湘雅的预防新生,谁能提供下新浪的TAZHIDAO关于预防医学的就业分析啊,另外帮我分析下,谢谢
暨士丙酸: 预防医学是个新兴的医学学科,就业方向主要就是妇幼保健和疾病预防,有医学杂志称21世纪的医学就是以预防为主题的,所以说这个全新的领域还是有很多东西有待开发,因此预防医学是个非常有前景的专业.就业率在医学院校中也是非常靠前.最后,祝贺你被这所有名的医学院录取.希望你学有所成.

定结县13219272196: 温州医学院的预防医学好不好 -
暨士丙酸: 好啊!预防医学是个新兴的医学学科,就业方向主要就是妇幼保健和疾病预防,有医学杂志称21世纪的医学就是以预防为主题的,所以说这个全新的领域还是有很多东西有待开发,因此预防医学是个非常有前景的专业.就业率在医学院校中也是非常靠前.最后,祝贺你被这所有名的医学院录取.希望你学有所成.

定结县13219272196: 二十一世纪的四大前沿学科 -
暨士丙酸: 有一个是认知科学,它结合了哲学、语言学、人工智能、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六大学科的多学科研究,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汇地带,其前沿研究领域有脑机接口、环球心智系统、新一代计算机等 还有一个应该是生物科学 然后我就不知道了

定结县13219272196: 社会医学21世纪人人健康的三个总体目标是什么1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 -
暨士丙酸:[答案] 21世纪人人健康的三个总体目标是: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说提供的服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