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人生境界的理解

作者&投稿:柘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字面意思理解,是跟随自己的心意做事,不违反(越过)做人的规则(道理).
您要谈境界,境界这个东西,是要实际体悟的,不是去理解,去猜的.理解和猜测的结果是意思心的产物.非真正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体悟”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呢?那就要各种修行了.这句话本出自孔子,儒家的修行就要止,定,静,安,虑,得,依次递进.详细情况,请参阅《大学》.
如果您,更多的了解人生的境界,就强烈推荐看佛家的经典.智慧就更不一样的了.
如果觉得有兴趣,可再问.


二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笑世人遇事局限于自己的经验,不经实践就得出结论,——却忘了世事有规律,人不可能实践所有的事。我笑世人重虚礼不够真诚,——却忘了,有些东西不表达出来,别人是不知道的,——这并不矛盾,将自己真诚的善意表达出来,即为礼,若是不真不诚,礼再重也是虚的。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解释是: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指一件事情顺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凡事不过于刻意安排。出处: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一、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逾什么意思?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

“从心所欲而不愈规矩”是什么意思?
“从心所欲而不愈规矩”意思是:意思是用不着有意识的控制自己,即使自己随意而为,也不会超越礼法 1、“从心所欲而不愈规矩”这句话出自:孔子说的话 2、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

随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释义:随:任凭;欲:想要;"逾”的含义:越出,跨越。所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意思是: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不越出规矩。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此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古代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上天掌控的。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出处:《论语·为政》第四章 1、立:自立。指确立人生目标。2、不惑:没有疑惑,指已经掌握了知识。3、天命: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4、耳顺:指从别人的话中能分辨出好坏、是非、真假。5、从心所欲:随心所欲。从,同随。6、不逾矩:不超过规矩、法度。逾,越。矩,规矩,法度。

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 草稿 - 草稿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随着年龄增长今天我们来说说孔子的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孔子的晚年,回到了鲁国,教授弟子们六艺。这时的他已经有很多学生有3000弟子,其中72人非常出色 这些人...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写出原文解释译文...
【注释】(1)有:同“又”。(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译文】孔子说:“...

云阳县13918055016: 谈谈你对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人生境界的理解 -
化盆捷立:[答案]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字面意思理解,是跟随自己的心意做事,不违反(越过)做人的规则(道理). 您要谈境界,境界这个东西,是要实际体悟的,不是去理解,去猜的.理解和猜测的结果是意思心的产物.非真正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体悟...

云阳县13918055016: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朋友说说您的想法
化盆捷立: 做人的最高的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认为儒家最高的境界是做什么事似乎很随意,却处处合乎礼,合乎仁,并且还能楷模天下,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云阳县13918055016: 怎样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化盆捷立: 关于人生境界的知名看法吧,供你参考.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对人生境界的不同追求,使他们对人生采取了不同态度,或入世、或出世、或既入世又出世,这便绘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理论的多重色彩,同时也影响和造就了中国...

云阳县13918055016: 从心所欲不逾矩 -
化盆捷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其实只要做事做人有底线 不出格 在规矩的框架内是可以随心所欲 自由发挥的 正所谓规矩再多不是给你一个人定的 明白了这一点在任何地方都会适应而不会感觉压力很大,孔子大概达到这样的境界

云阳县13918055016: 你的人生观是什么 -
化盆捷立: 人生观这个问题太大了,不是在这里可以简单回答的,只能说说人生态度.孔子对自己的一生做过一个简要的总结,即“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中最后一句“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一种豁达、潇洒而有原则的人生态度,从心所欲是做回自己,不随波逐流、不屈从权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不越过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这种人生态度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

云阳县13918055016: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 -
化盆捷立: 是孔子说的 太随心并不是很好,太所欲也并不妙.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量 自由是一种境界,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心有多宽,自由就有多大. 但是自由也是建立在大家都遵守规矩的基础上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是这样. 不要把个人的自由建立...

云阳县13918055016: 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个境界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的修养让他心中的欲望都在不逾矩的范围? -
化盆捷立:[答案] 可以这么理解,这是的他主观意识和人生准则都融为一体的在一定的框架内活动,这个框架已经成为他的潜意识,无论他是否感知到,他都将在此范围内行事而不越界

云阳县13918055016: 什么是人的最高境界哦? -
化盆捷立: 每个人理解的最高境界都不同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可见孔子认为的最高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云阳县13918055016: 随心所欲不逾矩,人类可以做到吗? -
化盆捷立: 随心所欲不逾矩,语出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进入七十岁,自己随便想做什么,主观愿望都不会违反客观规律和人为的规矩.修养高的人自然可以做到,你我不断修为,皆可做到.

云阳县13918055016: 孔子提倡的人生学问的三大境界是什么 -
化盆捷立: 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知其然、顺其事.如同公西华和冉有,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业,勤勤恳恳、本本分分.这也是我们普通人最可能接近的状态.《论语》中也记载了孔子对于这种境界的阐述,他说,如果可以有公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