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和明珠倒台以后,康熙为什么把李光地也发配了?

作者&投稿:沃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索额图和明珠倒台,为什么把李光地也发配了?~

在《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在帮助康熙扫灭索额图、明珠两党后,结果却也没有飞黄腾达,而是被康熙打发到台湾,去当了一个小小的台澎知县。
这是为何?
因为康熙最初打算用李光地这个人,也是看中了他手段刁毒,想用他的恨、恶、刁、毒去对付索额图、明珠二党。

李光地为了反对朝廷的迁界禁海政策,竟然带着一大堆无家可归的孩童上万言书。容妃在福建省亲时遇到他,遂将他的万言书带给了康熙。由此,康熙开始重用李光地,令其协助姚启圣和施琅平定台湾。
台湾平定后,李光地进入朝廷中枢,成为索额图和明珠二人拉拢的对象,这让李光地不堪其扰,这导致索明二人同时对他发难。康熙早晚除掉二人,但还不是时候,他只能将李光地打入天牢。
也就在此时,康熙还从索额图处得知李光地曾在丁忧期间寻花问柳,并生下孩子,而这一时期也正是他和康熙的女儿蓝齐儿陷入热恋的时候。康熙极其愤怒,恨不得将他杀掉以泄愤,但他又深知李光地人才难得,遂保了他一条性命。

出狱后的李光地脱胎换骨,他韬光养晦,和光同尘,却用心狠毒,暗地里搜集索额图和明珠二人的罪证,等待机会,一击命中。他知道康熙迟早会处置索额图和明珠,所以甘愿做康熙手中的一把刀,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为了报仇而不惜作恶的阴险小人。
李光地趁明珠六十大寿时公开砸场子,宣读弹劾明珠的奏折,之后他又把索额图勾结朱三太子企图弑君篡逆之事公之于众。康熙虽然深知这些,但他还是希望能够低调淡化二人的罪状,李光地的做法让康熙深感厌恶。
接着,伴随着索额图、明珠两党的倒台,李光地又顺手搞掉了大阿哥和太子。康熙看到这一幕,对李光地除了厌恶,又多了一丝警惕。此时的李光地独霸朝堂,自成一党,权力膨胀,如不立即处置,其害甚至超过索额图和明珠。

于是,康熙趁魏东亭告老还乡之际,将李光地贬为台澎知县。他是康熙的一把刀,但这把刀现在太锋利了,康熙怕伤到自己,只好将其收回刀鞘,雪藏起来。
话说回来,去台澎任职也是李光地最好的归宿。此时李光地权倾朝野,如果康熙未将其贬往台澎,而是将其留在朝廷中枢,这对于皇权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康熙迟早也要下手打压李光地。
所以,与其日后刀兵相见,不如此刻再也不见,彼此都留一个好念想。

这是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李光地为人刁钻狠毒,尚有品行不端的表现,为什么康熙皇帝要重用他,又为什么在索额图和明珠倒台之后,将他发配澎湖接魏东亭的班?这都是令人思考的东西。
其实要解释康熙的行为也并不难,《康熙王朝》讲述的是康熙皇帝的一生,从他身上的经历可以管窥一二。


康熙皇帝年青的时候,受鳌拜钳制,于是,年幼的康熙皇帝以一己智慧擒拿鳌拜,从而走上亲政的道路。但是,康熙掌控皇权,皇权独大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在《康熙王朝》里面,我们只看到他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的丰功伟绩,却看不到他是如何乾纲独断,掌控皇权的斗争的。这话怎么讲?顺治年间有一则小故事可以说明问题:话说顺治想要修建被雷劈坏的宫殿,但是议案受阻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结果没有通过。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可以和皇权抗衡的机构(关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大家可以上网查询,我在很多回答中也提及过),顺治作为皇帝,也拿他们没办法。
这说明,康熙皇帝继承皇位之后,虽然铲除了鳌拜集团,但是依然还受制于由八旗制度演变而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他是不能轻易或随便施政的,唯有铲除这些阻力,让皇权绝对集中,才可能有平三藩、收台湾等功绩的。


对此,康熙皇帝仍然孜孜不倦挣脱这些来自于皇室贵族的桎梏,如:
康熙年间,由内阁处理政务。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 年)设立南书房,由皇帝亲自挑选某些经过精审确定的亲信文人入南书房办事,组成自己直接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许多重大政务已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改为径由南书房传渝或遵旨起草上谕,甚至收纳来自各地的密奏小折,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更直接地行使皇权。
在《雍正王朝》里,我们看见雍正皇帝建立了军机处,将皇权推向另一个高度,从朱元璋废黜宰相制度之后,到清朝几百年,皇室、皇帝成为“一枝独秀”,成为中国大一统历史上最高的权力机关和权力象征,再没有什么行政力量与皇权抗衡。皇帝的内阁,只不过是皇帝本人的秘书班子而已,干的不过是起草文书,撰写诏书的事儿,与决定决策无关,只有皇帝的话才是最高指令。


为什么要介绍这样的历史背景,因为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很有帮助。《康熙王朝》里,到收复台湾,干掉葛儿丹之后,康熙皇帝一生的传奇算得上已经写完,后面的戏是明珠和索额图党争。康熙皇帝为什么迟迟不除掉党争?原因在于太皇太后的一句话,党争虽然坏,但是也可以利用。康熙皇帝实际上早就盯上了党争,只是在等待除掉他们的时机而已,等到南北都平定之后,索额图和明珠两大党争头子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为什么康熙皇帝要搞掉索额图和明珠,因为党争架空了康熙的皇帝权力,不仅仅李光地在其中受着夹板气,康熙皇帝也一样,从明珠和索额图安排人事的情况就可以看出,他们互相安插自己的亲信,其目的还是要蒙蔽皇帝的手眼,让皇帝成为睁眼瞎,从而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


康熙皇帝从年少的时候就在不断挣脱这些束缚,在他更为成熟的中晚年,怎么会受制于明珠和索额图的安排,这是对皇权至上赤裸裸的威胁和绑架,索额图甚至还心生歹意,与假朱三太子合谋要弑杀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怎么会容忍二人。当然会除掉他俩。
再说李光地,一个靠万言书起家的投机分子,在李光地飞黄腾达之前,编剧对他做了很多铺垫,编剧让他和康熙皇帝的女儿蓝齐格格谈恋爱,让他在谈恋爱和丁忧的时候逛青楼,这种铺陈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自虐,也有人说根本就是品行不端。个人认为有两点,一点是因为历史上的李光地的确有一段并不光彩的历史,电视剧为了符合历史需要,所以编了他一点不光彩的故事;另一点是为李光地因为刁钻狠毒,最终被康熙皇帝贬斥埋下伏笔。总归一条,李光地确实做出过品行不端的事儿。
但是品行不端的人并非一无是处,李光地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他建议康熙皇帝开启风闻言事,他在明珠寿宴上公开弹劾,他还建议明珠审理索额图一案。所以,李光地虽然品行不端,但是康熙皇帝重视他,重视他的原因,正是他刁钻的治人治事手段。


在另一部经典《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撤掉处事比较周全的吕方,而启用手段毒辣的陈洪,来对付严嵩父子和海瑞等官员,和康熙皇帝启用李光地,对付明珠索额图等,有异曲同工之妙。说到底,皇帝使用的臣子不过就是一枚棋子,看重的是臣子的能力和手段能为己所用,而不是其他什么要素。
在康熙收拾完明珠和索额图之后,就只剩下一个李光地了,不用质疑,像李光地这样的人即或不结党营私,对于朝政的危害并不比明珠索额图小。随着一大批新秀的崛起,比如说在《康熙王朝》中仅出现几场的张廷玉,康熙皇帝已经将朝廷上的各种势力收拾殆尽,剩下的,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和皇帝的权威。张廷玉等,不过是初入内阁的几个毛蛋而已,没有根基,没有势力,没有权力,也没有威胁。


所以,李光地是康熙皇帝进一步收拢皇权,强化皇权的最后一个打击对象,所谓对他的保护,纯属于无稽之谈,此时的康熙,才是真的天子,其他所有人,都不过是他手中的棋子罢了。

李光地人品太差,作风也不行。对人太狠毒,任何统治者都不喜欢身边睡着一头恶狼,历史上恶狼反扑主人改朝换代的历史可不少。

历代朝廷中都有党争情况出现,在康熙后期,最严重的党争就是由明珠和索额图这两个人引起的。可以说康熙为了扳倒这两大党派,也是费了一番心思!

最初,在纳兰党和索额图党争最厉害的时候,两党都想拉拢李光地为自己效力,夹在两人之间的李光地却是谁也不想巴结,谁也不敢得罪。

而他的这一举动,同时都得罪了这两个大臣。索额图比明珠更狠,他知道李光地年轻时犯下的丑事,就弹劾了李光地。而明珠只是劝说李光地站在自己的一边,不成也就不再管他。

为什么说他狠毒呢?康熙末年时,明珠索额图都已经步入老年了,此时康熙也具备了铲除党争的实力了。但在这之前康熙却允许让明珠办六十岁大寿,当作最后的施恩。

在明珠大寿那天,李光地却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当着所有给明珠祝寿的宾客面,弹劾了明珠的十条罪状。他的这个做法就连康熙都为此不满。本想平安过渡,却被李光地搅和了。

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李光地完全是个小肚鸡肠的人,是一副小人的模样。虽然明珠有罪,但他也是大清的功臣,何况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

李光地在帮助康熙扳倒明珠和索尔图上,是功不可没的。按照一般的剧情发展,在明珠和索额图倒台之后,他就会是皇上身边可靠的大臣了。但康熙却对他说了一句“你太狠”,就把他贬到台湾当知县了。

这是为何呢?因为康熙也看透了李光地这个人了,从他弹劾明珠的事情上看,他不考虑他人感受,一心就想着扳倒他人,不给他人留一些余地。说明他做事太狠。如果康熙把他留在身边,日后可能比明珠和索额图更可怕。正是康熙看到了这一点,才将他贬到台湾的。



康熙王朝中,康熙一辈子都在励精图治,这个8岁即位的小皇帝非常有作为,制作方还盗用了专门为大英雄郑成功创作的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给他做主题曲。当然,上天5年也没有借给他,寿终正寝之时依然如期而至。


康熙的对手之中,不乏强手:吴三桂、郑经、鳌拜、噶尔丹等都不是善辈,但是康熙本人用着合纵连横的策略各个击破。诺大的大清国一下子没了对手。于是乎当初为他亲政剪除枭雄出力的人成了眼中钉。

为了维护皇权的威严,康熙不例外地对当初的功臣痛下杀手,平定三藩之乱的周培公、剪除鳌拜等人的索额图,辅助朝纲的明珠、协助平定台湾的李光地、姚启圣都一个个被康熙罢黜。


幸亏康熙不是开国之君,如果是开国之君,这一些功臣很难活命,被一帮人吹捧的他并没有比朱元璋好一点,反而钳制思想,防汉如防贼。

如果从帝王之位思考,康熙的办法说不上错,但是太过无情。李光地作为一个汉臣,在国破家亡之后,屈身谋求功名富贵,一心想成为宰相,能够匡济天下,这一点在康熙看来,天下是咱满洲人的,你们蛮子有啥资格来匡正,你们的资格就是做个合适的奴才。

当然,心理怎么想不重要,合格的政治家需要压制个人感情而为了大局不得不委曲求全,康熙也不例外,在满人明珠、索额图等人弄权,不得不依靠他们的能力的时候,对他们纵容包容,但是当三藩、噶尔丹、郑经等一个个被剪除之后。

这一些功臣就成了待罪之臣,立下狱只差一个借口。对于他们来说,平时作威作福,这种借口根本不难,难的是他们留下的权力真空暂时需要一个人来补上,这个人要有足够的才能和见识。

李光地恰如其实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空缺,他的才能足可以抵挡任何一个人留下的空缺,所以康熙立即重用李光地,毫无顾忌地对两人下手。这样一来不仅除掉了权臣,还落了各重用汉臣的美名,正可谓是名利双收。

除掉两人之后,康熙是打心底不愿意汉人势力壮大的,而李光地的愿望匡济天下在明珠、索额图活着的时候,还有可能实现,但是两人死后,聪明的李光地觉得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了。

毕竟,皇权不容许挑衅,任何一个皇帝都希望没人掣肘,面对没办法实现的愿望,李光地只好独善其身,只好请求外放担任台湾知府,一辈子不回京城。

康熙看到臣子如此良苦用心,只好成全他的美意。也算是李光地见机的早,不然以康熙的性格,在当时就秘密地罗列罪名,肯定不让他好死。

康熙容许李光地外放,可以说是一箭三雕。虽然残酷,但是不能不说良苦用心,李光地最后结局也不算太坏。



清朝晚期虽然腐朽不堪,但最初时也出过几位明君,康熙帝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八岁时,普通家小孩才刚开始读书习字,康熙已经登基当了皇帝。刚开始的时候,大臣们都以为他是个小娃娃,没把他放在眼里,但是没过几年鳌拜就被他扳倒,这给了众人一个下马威。亲政以后,国内外局势都不太稳定,边境地区屡有战事,而南方地区暗流涌动,反清势力蠢蠢欲动,但康熙将其处理得井井有条。比如说平定准格尔、撤三藩、联蒙古等,使得边境问题得到解决,而对于国内,他提出了满汉一家亲的口号,让政权得以巩固。

显然在位期间,康熙做了很多实事,让其子孙能够坐稳皇位。而在于任人方面,尽管朝中大臣多为满人,但康熙还喜欢重用汉人。六十多年的皇帝生涯中,他将很多大事都交给汉人去处理。而笔者今天提到的这人,就是汉人大臣的代表之一,他的名字叫做李光地。虽然是在位后期才任用的李光地,但康熙对他非常看重,很多事情都放心交给他去做。

先简单介绍一下李光地,祖籍福建,早年便发奋读书,此后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了仕途行列。一开始李光地在翰林院供职,负责编修史书,都是些闲差,当时朝中的实权都是由满人掌控。但此后靖南王谋反,李光地秘密将此事告诉了康熙,由此才有了后来的平定三藩。因为这件事,他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

而此后李光地接连担任了官至吏部尚书和大学士,显然康熙对他非常看重。而他确实也有能力,处理事情有条不紊,让皇帝非常放心。当然康熙提拔他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朝中明珠和索额图大权在握,作为皇帝自然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于是提拔李光地刚好能够相互制衡,各方势力达到均衡状态。

李光地却不明白皇帝的用意,明珠和索额图暗中不断打压他,这让他非常难说,而他又不能直接给皇帝说。矛盾之下他只能去请教苏麻喇姑,但也没搞明白。最后李光地显然受够了二人,直接将二人举报。康熙当然知道索明二人的勾当,但还得用他们,不过李光地这一闹就没办法了。最后二人不仅没被治罪,反而倒打一耙,告他诬陷。

而最后康熙也没怎么处理李光地,不多久便光复原职。但经过这事以后,李光地却变了个人,他想要复仇,想将索额图和明珠置于死地,搞垮他们。于是不久,明珠便倒台,但轮到索额图的时候,康熙出手了。一是他不想对二人赶尽杀绝,二是不想看李光地一家独大。于是康熙就算爱才也没有办法,只能找借口将李光地贬到了台湾,使得矛盾变得最小化。

去了台湾以后,李光地和康熙几乎没了联系,大家都以为二人关系断了。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李光地却时常和康熙有书信往来,他时常想要请假回家休养,而康熙其实也对他非常想念,毕竟最初一个班子的大臣就那么几个了。显然在康熙心中,李光地的地位很高,他直言李光地为官勤奋谨慎,而且非常有才华。但就算这样,君臣二人只能相隔千里,晚年见上一面也非常难。作为皇帝,康熙只能从大局考虑,他需要的是平衡和稳定,所以就算索额图和明珠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他也能视而不见,如果天平发生了倾斜,他就会出手打压,这是为君之道。但李光地不懂这些,所以最后成了被处理的对象。



因为李光地嚣张跋扈,做事还十分狠毒阴险,所以康熙对他很是忌惮,因此最终把他也发配了。

因为李光地不会做人,没有一点大局观,拎不清自己该干什么,所以在他勉强完成了任务后就被一起发配了。


索额图和明珠倒台以后,康熙为什么把李光地也发配了?
李光地在帮助康熙扳倒明珠和索尔图上,是功不可没的。按照一般的剧情发展,在明珠和索额图倒台之后,他就会是皇上身边可靠的大臣了。但康熙却对他说了一句“你太狠”,就把他贬到台湾当知县了。这是为何呢?因为康熙也看透了李光地这个人了,从他弹劾明珠的事情上看,他不考虑他人感受,一心...

清朝权臣索额图简介:索额图曾与康熙一起生擒鳌拜
以索额图和明珠为首的两派人士,在朝堂上互不对付,互相压扎,于政事上极为不利。为了能结束这一对立局面,同时也是出于保护太子的原因,康熙出手打压“长子党”,“太子党”因而占据有利地位。明珠一派被打压之后,索额图等人越发猖狂,及至后来太子竟然做出谋反的决定。太子被废黜,而索额图因为卷进太子之...

索额图与索尼是何关系?索额图最后是怎么死的
明珠一派被打压之后,索额图等人越发猖狂,及至后来太子竟然做出谋反的决定。太子被废黜,而索额图因为卷进太子之争,最终被圈禁,后因饥饿而死。除了这个死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索额图之所以得到这样一个结局,是被旧部背叛。据说当初索额图家中有一清客高士奇,索额图常以椒房之亲,且又世贵,侍士...

滕州市17157121896: 康熙为什么废明珠 -
劳馥强的: 明珠多年来广结党羽,与索额图明争暗斗多年,康熙利用这一点让他们两家互相残杀,最终将索额图与明珠废黜.李光地索额图恨之入骨,他想把他的所有话告诉康熙,但康熙告诉他“有话就上折子”.当晚李光地就写了弹劾索额图的折子,可是过一会他听闻索额图与沙俄谈成尼布楚条约,这时的索额图是功高盖世,满朝文武都会站在他这边,这时索额图已经在明珠之上,所以他就弹劾明珠,一来可以明哲保身,二来又可以稳住索额图,所以他就弹劾明珠.

滕州市17157121896: 康熙为何杀索额图不杀明珠 -
劳馥强的: 本来鳌拜在的时候康熙杀了也就杀了,鳌拜一死,政局动荡,再杀索额图就真的让明珠独大了

滕州市17157121896: 雍正是个怎样的皇帝 -
劳馥强的: 有三大原因: 一. 在康熙末年,曾两次废太子,这给别的皇子提供了很好的争储机会.因私结朋党,康熙把大阿哥与八阿哥贬为平民,并把明珠与索额图终生囚禁.前车之鉴,雍正表面上表示对皇位不感兴趣,博得康熙信任,但暗地里大张旗鼓. 二. 雍正有一子弘历(乾隆),深得康熙喜欢. 三. 康熙病重期间,只有雍正去看望.

滕州市17157121896: 康熙为什么要整明珠和索额图 -
劳馥强的: 两人分别支持大皇子和太子,并且结党营私.为了平衡权利,保证皇帝的权利稳定.

滕州市17157121896: 和索额图都是康熙朝中的两大朋党,但是康熙为什么不 -
劳馥强的: 索额图、明珠同是康熙帝的左膀右臂,在协助康熙帝巩固清朝政权的过程中,他们都曾立下汗马功劳,但其所属两派之间无穷无尽的争斗,对国务、政体及吏治等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纳兰明珠在考试之前就小有名气,伍次友就听说过,...

滕州市17157121896: 索尔图之死是死于政治阴谋吗 -
劳馥强的: 可以这么说,其实是康熙对于太子势力过大的不满.索额图为皇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太子与索额图关系又很密切.后来康熙帝逐渐对太子行事不满,索额图也被牵连在内.先是,康熙三十九年即有人告发索额图,康熙帝没有处置.倾陷...

滕州市17157121896: 康熙为什么废太子 -
劳馥强的: 二、太子一立与太子一废首立太子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只有22岁的康熙帝亲临太和殿,参照汉族的“嫡长制”,册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清...

滕州市17157121896: 索额图和纳兰明珠的党争,康熙更偏向谁 -
劳馥强的: 康熙王朝里面的明珠和索额图最后的下场是,明珠抄家,索额图圈禁. 明珠与索额图是此部戏里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康熙朝的重臣,结局相似的悲惨,可是两个人又有着很大的不同.1、出身 纳兰明珠,考试之前就小有名气,连伍次友也...

滕州市17157121896: 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到底谁好谁坏? -
劳馥强的: 纳兰明珠是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在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曾对大臣们列举了皇太子的“种种恶端”,又说:“从前索额图助伊(皇太...

滕州市17157121896: 康熙大臣索额图及明珠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
劳馥强的: 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谨而死.纳兰明珠是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再也受不到...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