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与鲁国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作者&投稿:况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与历史典故有关的成语~

历史典故的成语: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开卷有益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开卷”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升堂入室
出处:《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子室也。”
释义:“堂”古代房舍的前屋,“室”后屋。“升”登上,升堂比喻刚刚入门。入室比喻更高境界。原意学习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之别,现一般用来赞扬人在研究学问或钻研技术方面已深得老师的传授。
故事: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著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韦编三绝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故事: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开诚布公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释义: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化为成语”,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故事: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任。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结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左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分庭抗礼
出处:《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
释义:“抗”原作“伉”,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
故事:一天,孔子和弟子门在树林里休息。弟子门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以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送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怅地上车。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1、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典故:庆父是鲁国皇族的旁支,他贪婪残暴、权欲熏心、品行极坏。私通其嫂鲁庄公夫人,在鲁庄公死后杀死合法继承人,给国家制造了很大内乱。齐桓公派人去了解了鲁国的国情,此人回报齐桓公时,说了这句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果不其然,庆父自己控制了一个小公子立其为王,自己过要挟皇帝为所欲为的日子。后来,他又干脆杀掉了这个小鲁王而自任大王。鲁国两年内死了两个国王,老百姓怒了,暴乱赶走了庆父,公选了鲁庄公一个王子当王。此王子明白,只要庆父活着,祸患就不会结束。因此他设法除掉了庆父,鲁国从此安定了。

2、祸起萧墙。
此成语出自孔子和其弟子的对话。大学有一篇文章叫《季氏将伐颛臾》,讲的就是这个事情。原文如下: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强弩之末(势不可穿鲁缟)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跟春秋有关的成语
管鲍之交]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季孟之间]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九原可作]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犒赏三军]犒:以...

跟传说有关的成语
关于传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巴蛇吞象】: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得...

与公输班有关的的成语
【成语】:班门弄斧 【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示例...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多少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三思而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关于战国时期有关的四字成语
【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纵横捭阖】: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3.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春秋:与齐桓公有关——一鼓作气,老马识途,一箭之仇,管鲍之交; 与晋献公有关——假...

有关“春秋战国”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1、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

与公输盘有关的成语
与公输盘有关的成语 九变十化 指变化多端.出处:《墨子·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百舍重茧:形容走远道的辛苦.〖出处〗《战国策·宋策》:“公输盘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盘.”

描写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成语
冉有有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政吗?”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可以的?” 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帅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宋代的苏东坡说:“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

写出三个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1、十面埋伏: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2、单刀赴会: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3、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4、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

有关孔子的成语
关于孔子的成语有 :见贤思齐、举一反三、巧言令色、后生可畏、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韦编三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见贤思齐】读音jiàn xián sī qí,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出自《论语·里仁》| 子曰:...

高安市17613907685: 请问与鲁国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
韩荔盐酸:[答案] 1、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典故:庆父是鲁国皇族的旁支,他贪婪残暴、权欲熏心、品行极坏.私通其嫂鲁庄公夫人,在鲁庄公死后杀死合法继承人,给国家制造了很大内乱.齐桓公派人去了解了鲁国的国情,此人回报齐桓公时,说了这句...

高安市17613907685: 和“孔子”有关的故事和成语有哪些? -
韩荔盐酸: 和“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尽善尽美、侃侃而谈、不舍昼夜、道不拾遗、登堂入室.1、尽善尽美 【读音】jìn shàn jìn měi 【释义】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典故】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

高安市17613907685: 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
韩荔盐酸: 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班): 鲁班,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例}我在各位老师傅面前谈操作经验,实在是~不自量力.(也可用作自谦之词) 古今异义: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知却又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己的本领,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

高安市17613907685: 和孔子言行相关的成语 -
韩荔盐酸: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2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

高安市17613907685: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
韩荔盐酸: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

高安市17613907685: 关于鲁班的成语 -
韩荔盐酸: 快马加鞭:给快跑的马再抽几鞭,使它跑得更快.用来形容:快上加快,疾弛飞奔,或用以比喻不断努力,继续前进. 典故:墨子学生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不知发奋努力,墨子总是责备他.耕柱子说:"先生,我真的没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吗?"...

高安市17613907685: 出自孔子的成语 -
韩荔盐酸: 1、尽善尽美:就是形容好到极致,毫无缺陷.这个成语主要来自于孔子在齐国时期,那时的他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比较美妙的音乐,于是发出感慨“尽善矣,又尽美也!”,一连好几天总是想着它,无时不忘.后来这个成语可就用来形容孔子...

高安市17613907685: 有关鲁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
韩荔盐酸: 关于鲁班的成语:【班门弄斧】: 鲁班,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例}我在各位老师傅面前谈操作经验,实在是~不自量力.(也可用作自谦之词) 【巧夺天工】: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代代相传】: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

高安市17613907685: 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
韩荔盐酸:[答案] 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班): 鲁班,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例}我在各位老师傅面前谈操作经验,实在是~不自量力.(也...

高安市17613907685: 有关于鲁班的成语 -
韩荔盐酸: 班门弄斧: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有眼不识泰山: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