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第五六段孟子提出适合发展的三条措施?

作者&投稿:禾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寡人之于国也的第五,第六自然段中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些措施?~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翻译: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翻译: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3、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翻译: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翻译: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翻译: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
6、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翻译: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扩展资料战国时期,列国争雄,频繁的战争导致人口大批迁徙伤亡。而当时既无国籍制度,也无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随意地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乐土。哪一个国家比较安定、富强、和乐就迁到那个国家为臣民。而一个国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个国家足稳定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因此,各个诸供为称雄,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贤者数人其中就有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
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的不同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
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1、措施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2、原文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3、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在诸侯中称王,必须实行仁政,而实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进而“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对百姓进行教养,使民心归顺。至此,百姓安居乐业,“黎民不饥不寒”,王道可成了。在对梁惠王的循循善诱中,孟子抓住重视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


少年中国说写作背景
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失败迫使梁启超逃亡日本,但他并没有就此...

寡人之于国也的一词多义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大全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重点赏析5、6段,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比较阅读,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为孟子写颁奖词,领会孟子的“王道”思想; 2、通过比较阅读、诵读品味《孟子》的语言艺术; 一、忆旧导新 2分钟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寡人之于国也》,领会了孟子在论辨中善用...

寡人之于国也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简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与梁惠王关于政事的一次回答。下面让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然后再来议一议,看看孟子的仁政主张在本课中是怎样反映的。 二、字词正音 1、曳(yè):拖着。 2、数(cù) :密。 3、罟(gǔ):网。 4、洿(wū) :洼地积水,池塘。 5、鳖(biē):团鱼,俗称王八。 6、彘(zhì...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六、教学时数: 2课时 七、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疏通讨论分析1-3段。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教学导入 : 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孔子的“文德服人”的治国原则,了解了儒家的“仁爱”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了解一下孟...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帮助的人:29.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寡人之于国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记述了一段孟子与梁慧王关于“民不加多”的讨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孟子对自己“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的阐述,最后孟子怀着激动的感情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
帮助的人:33.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导语:《寡人之于国也》文章运用“引君入彀”的论辩方式。迫使梁惠王承队自己“尽心于国”之举,只是临时应付,不是真正爱民,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还运用“连锁推理”形式,强调了实行道要从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问题入手,下面...

孟子,告子下六段怎么说?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 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③,子柳、子思为臣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曰:...

作文改写寡人之于国也900字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

蓬溪县13816125231: 寡人之于国也第五六段孟子提出适合发展的三条措施? -
谭缪祛痹: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在诸侯中称王,必须实行仁政,而实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进而“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对百姓进行教养,使民心归顺.至此,百姓安居乐业,“黎民不饥不寒”,王道可成了.在对梁惠王的循循善诱中,孟子抓住重视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

蓬溪县13816125231: 寡人之于国也第六段谈了什么道理 -
谭缪祛痹: 第6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这一段,孟子进一步提出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蓬溪县13816125231: 孟子用五十步笑一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的什么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内容回答.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提出了发展... -
谭缪祛痹:[答案] 解决了原文第一自然段中梁惠王提出的疑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这个问题.直接填上: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就OK了~

蓬溪县13816125231: 寡人之于国也第六段有什么修辞手法 -
谭缪祛痹: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一连二个“……者……矣”.这种排比的写法,迭用相同的句式,把文章的气势积蓄起来,加强了论辩的力量.

蓬溪县13816125231: 寡人之于国也课本原文 5 6段 翻译以及注释.(最好在2个小时内回答) -
谭缪祛痹: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

蓬溪县13816125231: 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第六段“五亩之宅……未之有也”可分为几层,每层的大意 -
谭缪祛痹: 分三层:一层(1-3句),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二层(4句)小结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三层(5句)推出新的结论:王道之始也.

蓬溪县13816125231: 反复阅读《寡人之于国也》,思考一下课文表达了孟子怎样的思想主张?你觉得孟子的思想和观点在今天还有现 -
谭缪祛痹: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孟子的思想观点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施行“仁政”,获得民心,一个国家才不会乱,政府才能稳固,在《寡人至于国也》中第三段孟子提出来“实行仁政”的基本途径:不违农时、发展生产、解决百姓吃穿问题.在今天政府也将这种观点落实到实处,从减免农业税到实行农业补贴,解决三农问题.

蓬溪县13816125231: 找出《寡人之于国也》中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句子 -
谭缪祛痹: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蓬溪县13816125231: 寡人之于国也课本原文 5 6段 翻译以及注释 -
谭缪祛痹:[答案]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斧子按一定的季...

蓬溪县13816125231: 《 寡人之于国也 》 概括孟子的仁政主张? -
谭缪祛痹: 倡导仁政,反对霸道,消除战乱,发展生产,使人们不饥不寒,安居乐业.即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