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探

作者&投稿:藤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特殊景观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

1.湿润半湿润高寒山景观区
湿润半湿润高寒山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为主。
湿润半湿润高寒山区指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南部、四川西部、阿尔泰北段等地的年平均气温≤0℃具湿润、半湿润气候特点的高寒山区景观区。
(1)采样密度要求
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为1点/1~4km2。在交通特别困难的地区采样密度可适当放稀,一般放稀密度不低于1点/16km2,在1~2点/4km2的区域,采样点密度应不小于1.5点/4km2。

图4-9 样品加工流程


图4-10 组合样编号流程图

(2)布点原则
①根据采样密度选择布点位置:(a)1个点/1~4km2,采样点主要布置在长度超过1~2km的一级水系沟口、二级水系和三级水系中上游区段;长度超过3km的一级水系,应进入水系加布采样点。三级水系下游和四级水系布设控制点。(b)高山峡谷区羽状水系发育,在羽状水系分布区,一般只在长度超过2~5km的水系沟口上方采样。长度超过5km的水系应增加取样点。羽状水系密集时,应在2~3个水系沟口取样,然后组合成一个样品,采样点标在适中水系或最大水系,并在记录中注明;也可按一定间距,选择支沟采样。
②要考虑采样点的均匀性和采样布局的合理性。
③采样点有效控制面积应占测区总面积70%以上。
④最上游采样点控制的汇水域面积一般不小于所用采样密度平均控制面积的1/2,不大于其2倍。
⑤注意减少行走路线及劳动强度,采样点尽量布置在易通行处。
(3)采集样品的要求
①采样点按网格编号。应选择以4km2为采样网格作为采样单元进行采样点编号。原则上每个网格内至少应有一个采样点。在图上以图幅为单位自左至右,自上而下按顺序编排格子号。格子内的样品号用阿拉伯数字并用英文字母作脚注。如3号格中1号样品,记为3A;2号样品记为3B。编排格子号、在地形图上制作编号表和重复取样的要求同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规定。
②应采集细砂、砂、砾等物质,严禁采集淤泥和表层含泥炭较多的淤泥。为了提高每个采样点上样品代表性,要在采样点附近一定范围内(50~100m)多点采集,合并为一个样品。样品量应保证样品过筛后量大于300g。
③采样部位。采样部位为现代流水线,可选择在河床底部、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处。在水流较急的河道中,要尽量选择有利沉积物聚积的水流变缓处、河道转弯内侧、大石背后等部位。在干河道或很少流水的河道中取样时,应主要在河床底部采样,如河道很宽应在河道不同部位或在紊流多点采样,并注意排除风成物质干扰。
(4)手持GPS仪要求
野外采用GPS定点。采样点应正确标绘在野外工作用手图上,GPS定点误差不大于50m。每个采样点在野外均应留有标志。每日野外结束后要将手图上的采样点及其编号着墨。在1∶5万(1∶10万)图幅或一个阶段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将GPS点位坐标转绘在地形图上,转绘的点位误差应小于100m。
(5)野外采样注意事项、记录、样品加工和分析同“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有关规定。
注:暂定样品在野外过60目筛,选用-60目粒级;取100g送实验室分析。另取200g送交样品库保存。样品装在特制的样品瓶或纸袋内,并标出样品号和所在的1∶5万或1∶10万图幅号。
一般只作单点样分析。大致以50个号码为一小批,一个1∶10万或1∶20万图幅为一大批,进行送样分析。每一小批中留出5个号码,分别插入一个重复样(可编成密码)和相应监控样(插入方法同内地沿海区)。
2.干旱、半干旱高寒山景观区
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中西段、冈底斯山、唐古拉山中西段、念青唐古拉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西天山、祁连山中西段、阿尔泰山等地。
(1)采样密度要求。该区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由于区内干旱少雨,流水搬运作用相对较弱,水系沉积物迁移距离偏短,基本采样密度为1~2点/4km2,平均采样密度应不小于1.5点/4km2。在通行较方便区段可适当加密,在通行困难、雪线附近可适当放稀,一般放稀密度应不低于1点/16km2。
(2)样品粒度。该区风积物分布普遍,为消除或减少风积物干扰,采样粒级一般应选择-10目~+60(80)目。在新疆的昆仑山、阿尔金山、西天山和阿尔泰山选择-10~+80目,其他地区为-10~+60目粒级。
(3)该区水系发育但众多水系少见地表径流,多为干沟和干河谷。雨季偶有阵发性洪流。水系沉积物样品应在有利于冲洪积物堆积的现代洪流通道上(或干沟底部)采集,注意避开风成沙堆积部位,选择在粗细混杂和砾石成分复杂地段采样。为增强样品代表性,应在采样点30m~50m范围内或横切河床多点采集组合样。
(4)采样重量。要保证过筛后的重量不少于300g。在少数植被比较发育的沟谷,采样时应选择在流水线明显的部位采样,或在沟底挖至出现明显冲洪积堆积部位,采集粗细粒混合的冲洪积物样品。禁止采集含有机质较多的褐土和淤泥。在采样点30m~100m范围内,多点采集组合成一个样品。
(5)羽状水系分布区,在采样单元内应选择多条并列水系采样并组合成一个样品,样点标在中间水系,其他采样水系可用箭头指向样点位置。
(6)野外定点、记录、样品加工处理、送样、成图比例尺等同“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相关规定。
3.高寒湖沼丘陵景观区
高寒湖沼丘陵区系指海拔3500m以上、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形起伏较小、分布有较多沼泽或湖泊的自然地理景观区。该景观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可可西里地区和藏北的羌塘高原。区内由东向西气候由半干旱至干旱,风积物分布普遍。江河源区水系发育,水系中、上游和低洼处分布有发育有沼泽湿地咸水湖泊;青藏公路以西、可可西里和羌塘高原,地势较平缓,水系较发育,但流水搬运作用较弱,为内陆水系,水系下游多为咸水湖泊,岸边有盐沼分布。
(1)采样密度要求: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本采样密度为1~2点/4km2,平均采样密度不得低于1.5点/4km2。在通行条件较好区段可适当加密;在通行条件较困难或雪线附近可适当放稀。
(2)布点原则:①采样密度1~2点/4km2,采样点主要分布在二、三级水系内,四级水系应布设控制点,长度为1~2km的一级水系口,长度>2 km一级水系内应增加采样点。羽状水系分布区,除多条羽状水系采集组合样外,应在主水系布置控制点。②采样密度小于1点/4km2的地区,采样点主要布置在二、三级水系及大于2km的一级水系口上,四级水系可布控制点。③采样点布置要合理,即在采样单元内最大限度控制汇水域;同时应注意采样点要分布均匀。最上游采样点控制汇水域一般不小于采样密度平均控制面积的1/2,不大于其2倍。采样点有效控制面积应占测区总面积的70%以上。
(3)样品采集应选择在现代流水线上冲洪积物成分复杂且粗细粒混杂堆积部位。在100m范围内多点采集组合样。由于区内风积物分布比较普遍,采样时注意避开风积物。采样粒级为-10目~+60目。采样量应保证过筛后不少于300g。
若采样区内水系多见紊流,样品采集应在多条紊流线上多点采集组合样。若一、二级水系上游多见植被或风积物覆盖,采样时注意选择明显流水线或下挖至有冲积物的部位采集样品。
4.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区
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宁夏等省区。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区指年降雨量<150mm、年蒸发量>2500mm,气候极其干旱、植被极端稀疏、发育荒漠植被和干旱荒漠土类的地区。
在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可在下列地区开展区域化探工作:
(1)荒漠、半荒漠丘陵山区。
(2)地形起伏不大,干沟不发育的石质剥蚀戈壁(岩漠)或有较多基岩崩解物分布的碎石质剥蚀戈壁区。
一般在水系沉积物测量面积小于土壤测量面积的同一测区,可同时选用两种测量方法,也可选用覆盖面积大的土壤测量,如何部署工作,视工作区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不同地区应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
(1)水系(或干沟)发育的山区和残山丘陵区,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
(2)石质戈壁、戈壁残山和碎石戈壁区:以碎屑为主的残积土壤测量。
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在残山丘陵和羽状水系发育区,为1~2点/km2。其布点原则可参考“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的有关规定。
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区很少见地表径流,几乎全为干沟和干河谷,洪水期偶有暂时性水流。不少地区沟谷宽阔,有多道流水线或辫状流水线。因此,水系沉积物样品应在有利于冲洪积物堆积的现代流水线上(干沟底部)采集;注意避开风成沙,采粗粒级物质。为增强样品代表性,应在采样点附近河道30~50m范围内或多条辫流流水线多点采样,组合成一个样品。
风成沙干扰是干旱荒漠戈壁残山景观区水系沉积物异常含量稀释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不同地区风成沙干扰水平的差异使元素含量分布出现假趋势和失真分布。为消除或基本消除风成物质干扰,可截取不含或少含风成沙的-4目~+20目的中粗粒级水系沉积物。截取所需粒级可在采样现场直接进行。截取后的样品量不应少于300g,其风成沙含量应小于样品量的10%。
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采样定点、样品编号、记录、样品组合加工可参考“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的有关规定。
在碎石质剥蚀戈壁和石质剥蚀戈壁地区应采用碎屑为主的残积土壤测量,采样密度应为2点/km2。可按测线或按正方形网格布点。编号方式同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
以碎屑为主的土壤测量,应剥去含风成物质的表层,取以岩石碎屑为主的残积土层,筛取-4~+20目料级样品,严禁在地表采集来源不明的转石或岩块。为使样品具有代表性,应在采样点距前后三分之一范围内五点取样组合成300g的样品。取样点在野外应留有标志。野外记录统一使用土壤测量记录卡。
土壤样品的采集部位和粒级:
(1)疏松层上部含有风成物质或为腐殖土风积层时,应穿过风成物质层在残积层取样,样品颗粒应具棱角或半棱角状。为消除风成物质干扰,应截取-4目~+20目之间的粒级。
(2)在钙积层和盐渍层发育区,应避开钙积层和盐渍层富集部位在基岩上部风化碎石取样。取样粒级,截取-4目~+20目粒级。
土壤测量野外均采用GPS为主、结合地形图进行定点和进行航迹管理。定点要求、样品编号方法、重复取样、样品组合与加工、送样等均同基岩上部风化碎石。
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95%以上的采样格子(大格)应有采样点分布。
在工作图幅内用不同介质取样时,应分别标出其取样范围,在标出各自的取样范围后,也可以统一成图。
5.森林沼泽区
森林沼泽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的大兴安岭中北段、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长白山和千山等地。区内被森林覆盖,植被十分茂密。在山脊附近,地势较平缓,河谷及排水不畅区段出现沼泽。区内水系发育,二级水系上游及大多数一级水系不明显且冲积砂砾少见,多被沼泽所替代,沟内多为泥炭、有机淤泥和多年宿根性草本植被。森林沼泽景观区域化探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土壤测量为辅。
水系沉积物测量基本采样密度为1~2点/4km2。视通行难易程度和水系发育程度可适当加密或放稀。
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点主要分布在二级水系、三级水系上游区段和长度1~2km的一级水系口附近。长度超过2km的一级水系内应增加布点。三、四级水系应适当布设控制点,避免失控面积过大。
羽状水系和放射状水系可将数条水系子样等量进行组合,样点标在中间水系,子样点用箭头指向中间样点。
布点时应注意样点的合理性,应最大限度控制汇水域面积,同时应考虑采样点的均匀性,应不出现连续3个空白采样单元(4km2)区域。采样点控制面积应占测区总面积的70%以上。
最上游采样点控制汇水面积一般不小于采样密度平均控制面积的1/2,不大于其2倍。
采样粒级为-10目~+60目的砂砾质水系沉积物,采样量应保证过筛后不少于300g。
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有利于砂砾质沉积和各种粒级混杂堆积的现代河道活动流水线上。避免在早期河漫滩及岸边泥炭堆积和有机质淤积部位采样。为增加样品代表性,应在100m范围内多点采集组合样。为减少或避免有机淤泥混入,防止胶结假粒级,样品应在野外就地或选择不受人类活动污染的异地水过水筛。
野外定点、样品编号、重复取样、样品加工等同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要求。
在沼泽发育和流水线不明显的草皮沟,应尽量寻找有利于冲积物堆积部位或下挖在早期冲积物堆积层采集样品。如采集不到样品时,可沿上游汇水域两侧山坡均匀采集五点组合样取代该点样品。
森林沼泽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要求:
(1)在水系不发育区段应使用土壤测量。使用土壤测量的区段主要分布在山地两侧与平原过渡带偏山地一侧、地势偏低的玄武岩盖区等。
(2)土壤测量采样粒级与水系沉积物测量相同。初始样品中混有较多黏土质等细粒级,应使用水筛法去除-60目细粒级和有机质,水筛时应注意防止样品间相互污染。
(3)土壤测量的采样密度。2点/km2,应在采样单元内均匀采集3~5点的组合样。
(4)采样部位应避开或穿过有机质和黏土层,在基岩上部风化碎石层采样样品,严禁在地表采集来源不明的转石或岩块。
(5)野外记录使用土壤测量记录卡。
6.半干旱中低山丘陵景观区
半干旱中低山丘陵景观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即大兴安岭中南段(乌兰浩特以南)、辽宁西部、河北、山西等地。该景观区水系发育或较发育,山地两侧局部区段地势趋平缓,水系不甚发育。植被较茂密,风积物分布普遍,在部分较平缓的一级水系或风积物堆积或植被发育、流水线不明显。
半干旱中低山丘陵景观区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土壤测量为辅的测量方法。采样粒级因风积物粒级分布各地具有差异性,大兴安岭中南段为-4~+40目,河北、山西和辽宁西部等地为-10~+60目。
(1)采样密度。采样密度为1~2点/km2,视通行难易程度可适当加密或放稀。水系沉积物采样点主要分布在二级和三级水系上游,三、四级水系应布设控制点,长度为1km的一级水系口应设控制点,长度大于1km的一级水系内应加布采样点。在羽状水系或放射状水系分布区段,应在数条水系内采集组合样。采样点控制面积应不小于测区面积的70%。
(2)采样布置原则。采样点布设应注意兼顾合理性和均匀性以及减轻劳动强度,采样点应最大限度控制上游汇水域为原则。最上游采样点控制面积应不小于采样密度平均控制面积的1/2,不大于其2倍。
(3)采样部位。采样部位应为现代流水线,应在砾石成分复杂、有利于砾石颗粒大小堆积部位采集样品,应避开风积物、有机质堆积和人类活动沾污部位,应最大限度代表上游汇水域基岩化学成分。
(4)采样代表性。为了增加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前后约50~100m范围内多点采集组合样。
(5)采样粒度。采用土壤测量,采样粒级应与水系沉积物测量粒级相同。
(6)土壤采样。土壤测量密度为2点/km2。在采样单元内应均匀分布的5点采集组合样,或沿测线在2/3点距内5点采集组合样。土壤测量采样部位应为基岩上部风化碎石层,采样时应剥去或穿过地表有机质或风积物堆积层或黏土层,应避免采集盐积物。采集的样品颗粒应具棱角或半棱角状,岩屑颗粒岩性单一。严格禁止在地表采集来源不明的转石或岩石碎块。样品加工应使用不锈钢筛,筛取-10~+60目或-4~+40目,过筛后样品应不少于300g。
野外定点、样品编写、重复取样、样品记录等同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
7.岩溶(喀斯特)区
分布在我国南方广西、贵州、云南东部等地的以溶蚀作用为主的热带(部分亚热带)岩溶类型区。
根据采样环境和工作条件可将岩溶区划分为4类:岩溶山区和低山丘陵区;峰丛、峰林谷地;峰丛、峰林洼地;岩溶平原(包括大面积的盆地)。
(1)采样方法和采样密度
1)岩溶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一般有一、二级水系发育和临时性水流。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采样密度1点/km2,采样方法与“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相同。当无水系时,可在洼地底部采集土壤样品代替。土壤样品在采样点附近1/3点距范围内2~3处采集,组成一个样品。
2)峰丛、峰林谷地。往往以开放式水系和半封闭式串珠状洼地并存为特征。采样方法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土壤测量为辅。水系沉积物测量点主要布在谷底,采集活性沉积物或洪积土壤样品,平均采样密度1点/km2,土壤样品在洼地近底部采集坡洪积物。该类地区洼地多大于0.3km2,在1km2采样格内择其大者采样,在采样点附近100~200m范围内多点采集合成一个样品,采样密度一般1~2点/km2。
3)峰丛、峰林洼地。洼地多为封闭式和半封闭式,且洼地面积较小,多在0.3km2以下。采样方式以土壤测量为主,水系沉积物测量为辅。采样密度1~2点/km2。土壤测量点主要布置在洼地底部最低处,采集坡洪积土壤样品。当洼地<0.3km2时,可在2~3个小洼地采样合成一个样品。半封闭式洼地有流水线时,可采水系沉积物样品。
4)岩溶平原或盆地。可采用土壤测量和塘积物测量:
◎土壤测量:平均采样密度2点/km2。在平地中相对低洼的部位布点。注意避开外来堆积物的干扰,取残坡积物。为增强样品代表性,在取样点周围1/3 点距范围内2~3处采集并合成一个样品。
◎塘积物测量:平均采样密度1点/km2。采样点布在受水面积较大的天然水塘(与河流无联系)。在水塘边侧距岸边1~3m的浅水处或出水口附近采集。采样时在15~30m范围内选取3个取样点,穿过表面污泥层(一般10~30cm)取大致等量的塘积物,合成一个样品。
(2)采样粒度
岩溶区土壤、塘积物、水系沉积物的主要成分是黏土,采样粒度对区域化探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取20目以下或60目以下均可。样品应保证过筛后不少于300g。
注:同一矿床形成的土壤异常、水系沉积物异常、塘积物异常,其元素组合、强度和规模均无显著差别。在岩溶区进行区域化探时三种方法混合使用,一起直接成图。但与非岩溶区相比,岩溶区疏松沉积物和覆盖物中大多数成矿和指示元素强烈次生富集,在同一幅成图时必须进行区别。
(3)样品编号、野外定点、重复取样、样品加工组合
岩溶区样品编号、野外定点、重复取样、样品加工组合、送样等均与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景观区要求相同。
(4)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统一使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记录卡。土壤测量采样位置(49列)的代码可规定为:沟底、谷地为1;山坡为2;山脊为3;洼地中心为4;平坡或缓坡台地为5。
塘积物测量使用塘积物测量卡。塘积物测量卡可在水系沉积物测量卡的基础上改制。主标识符定为6;41列记录取样地点在水塘中的相对位置:岸边浅水处为1,水塘中部为2,出水口处为3,入水口处为4。
在工作图幅中,成片岩溶区面积大于400~500km2时,应将岩溶区单独划分出来作为子区,使用岩溶区工作方法,并分别统计各类地球化学参数和圈定异常。

通过绘制直方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大量测试分析数据值集中出现的区间,有利于排除过大或过小的干扰项,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具体在化探里作直方图,是为最终计算出异常下限等数值!

一、概述

1985年前进行的1∶5万宝安等4图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化探工作选择以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为主,并配合重砂测量,填补了未开展系统化探工作的空白区。该方法共选择了Cu、Pb、Zn、Ag、As、W、Sn、Bi、Mo、Cr、Ni、Co、V、B、Li、Be、Zr、Y等18种元素测量、并编制了地球化学系列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该区地球化学内容,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和环境地质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一)地球化学场的划分

1.断裂带东部之硫化物-酸性场

分布在深圳断裂带以东,硫化物-酸性场所属元素有Cu、Pb、Zn、Sn、Bi、Ag、As、Mo、W等。

场内出露上古生界、中生界与中生代各期的花岗岩,以及北东、东西向断裂构造为主要的地质背景。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异常,为上述元素场元素所构成,而且主要聚集在花岗岩与沉积岩接触带或受断裂构造控制;水系重砂异常则以钨、锡为主及铋矿物。

2.断裂带西部之一般金属场-酸性场

一般金属场-酸性场分布在深圳断裂带以西,该场所属元素有Zr、Y、Be、Li、Cr、Ni、Co、V、W等。

场内以出露元古宇变质岩、混合花岗岩、中生代花岗岩,以及发育北西向断裂为主的地质背景。As为该场区的主要元素。在空间分布上与锆石、独居石、磷钇矿、钍石、褐钇铌、黑钨矿、白钨矿等水系重砂异常吻合。

(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1.W、Sn、Bi、Mo元素组合

以深圳断裂带为界,W、Sn、Bi、Mo元素含量东西两区高低差异悬殊,东高西低,且明显受构造线和接触带的严格控制,尤以三洲田断裂组,黄竹坑-三河接触带较为突出,均为异常和高背景区的反映。

2.Pb、Zn、Cu元素组合

受接触带和变质带的严格控制是该组合特征之一,多表现为异常区或高背景区,与断裂构造关系反而不明显。

在元古宇变质岩系中,其组合元素含量较高,等含量线Pb为(50~100)×10-6,Zn为(80~150)×10-6,Cu为(15~40)×10-6。说明该组合元素可能随变质作用而富集。

在侵入岩中有从老到新,元素组合含量由高变低的趋势。在梧桐山喷发区火山岩和塘厦盆地下中侏罗统分布区,Cu元素含量较稳定在(20~30)×10-6之间,而Pb、Zn元素则差别较大。

3.Cr、Ni、Co、V、B元素组合

该元素组合可作为元古宇变质岩、断裂构造线及中性侵入岩、暗色包体的主要元素特征。Cr、Ni、Co、V大部分异常区高背景带都和以上地质体吻合。

B元素在变质岩系分布区含量都在(20~40)×10-6线间,而在下、中侏罗统中较为突出,含量为(30~80)×10-6

4.Ag、As元素

Ag元素在空间总体分布上,从东部到西部含量由高变低。但在西部的变质岩和中东部的上侏罗统火山岩,常与Pb元素共生。

5.Zr、Y、Li、Be元素组合

该组合元素是侵入岩及变质岩、断裂带、接触带的特征元素。元素组合含量从西向东,从侵入岩向火山岩,出现由高变低的趋势;侵入岩由早期到晚期则由低变高。断裂构造和接触变质带附近,Li、Be元素反映尤其明显。

(三)微量元素在主要地层中的分配

1.泥盆系

在砂(砾)岩和泥质岩中Pb、Sn、Mo、Cu、Zn、Ag、Cr、Ni、Co等的元素含量,从不同程度上普遍比克拉克值明显高2倍至数十倍,而在变质的碎屑岩中,Pb、Sn、Mo、Cu、Zn、Ag等元素含量则明显地减少,As、B则增高。在石英岩中Sn、Bi、Mo、Ag等元素则相对富集。

2.石炭系

1)石磴子组:碳酸盐岩中,Ma、Ti、Pb、Mo等元素含量低于克拉克值。其他元素大致相当或略有波动。

2)测水组:正常碎屑岩中Pb、Zn、Cu、Cr、Ni、Co、V等元素含量普遍比克拉克值高。而在不同的变质作用产物中,其元素的迁移各有不同。元素的迁移表现为:泥质岩至板岩,相应元素含量由低变高,说明泥质岩向板岩变化时,元素被带入;砂岩至变质砂岩的Pb、Zn、Cu、Sn元素含量由高变低,说明因变质作用元素被迁移带出,而Cr、Ni、Co、V等元素含量由低变高,说明相应元素被带入。炭质页岩中Pb、Mo、V等元素含量比克拉克值高,而Sn、Cu、Zn、B等则较低。

3.侏罗系

1)下中侏罗统塘厦组:在砂岩、砾岩、凝灰质砂砾岩中,Pb、V、Zn、Cr、Ni、Co等元素含量普遍比克拉克值高,而W、Bi元素在石英岩中则明显高于克拉克值数十倍,表明在强烈和频繁的热液活动与变质作用下,较强的酸性地球化学场中W、Bi元素的高度富集,尤以W元素表现明显。

2)下侏罗统:砂岩中Pb、M o、Cu、V、Zn、Cr、Ni、Co等元素含量普遍比克拉克值高。同时Pb、Mo、Cu、Zn元素比变质砂页岩相应元素含量高,而V、B、Li、Sr、Be却较低;前者说明在变质作用下元素从正常砂岩中带出,后者则带入。而泥质岩中元素含量与克拉克值差异不大。

4.白垩系

下白垩统官草湖群除Pb、Sn、Cu、Cr、Ni、Co元素含量比克拉克值略高外,其他元素含量差别不大。

(四)微量元素在各期侵入岩中的分配

1.中侏罗世侵入岩

该期侵入岩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闪长岩的微量元素含量、有Bi、M o、Pb、Cr等,从Bi、M o、Pb的标准离差(δ)、变化系数(CV)来看,局部的矿化富集可能性比Cu、Zn、Sn更为有利,但盐田坳单元与小梅沙单元尚有一些差别。

2.晚侏罗世侵入岩

该期以屯洋单元较有代表性。据统计,微量元素Pb、Sn、M o、Bi、Ag、Cr等含量普遍高于其他花岗岩克拉克值2倍至数倍,而本期之间各岩体的标准离差、变化系数波动范围不大,说明该期侵入岩,成矿元素分散或富集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大致相当的。对下径心单元而言,Sn、M o元素的局部富集能力可能更大一些。

3.早白垩世侵入岩

该期以白芒单元为代表,Pb、M o、Bi等元素含量明显地比其他岩体低。

4.晚白垩世侵入岩

以上径心单元为代表,微量元素的共同特点是:

1)Pb、Sn、Mo、Ag、Cr、As、B、W、Bi、Nb、Li、Sr均高于其他花岗岩克拉克值1倍至数倍。

2)Zn、Cu、Zr、Ga、Ni、Co、La、Be则低于其他花岗岩克拉克值。

(五)微量元素在主要断裂构造不同岩石中的分配

1.北东向断裂

从构造岩为糜棱岩(构造片岩)-断层角砾岩(硅化碎裂岩),Cr、Ni、Co、M o、Bi等元素含量由高变低,而Sn、Cu、Zn、Ag等元素含量则由低向高变化。

2.北西向断裂

构造岩为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压碎硅化岩,As、Cr、Co等元素含量由高变低,而Sn、Cu、Zn、Ag、V等元素含量则由低向高变化。

3.东西向断裂

构造岩由变晶花岗糜棱岩-糜棱岩化花岗岩-碎裂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组成,Cr、Ni、Co、M o、Bi等元素含量由高变低,而Sn、Cu、Ag、V等元素含量则由低向高变化。

综合上述特征表明:由于岩石随构造应力的加强,元素的原子和离子配位数增大,呈低价态离子半径大的元素,如Sn、Cu、Ag、V等含量趋于贫化,而离子半径小的元素,如Cr、Ni、Co、Mo、Bi等含量趋向富集。

三、化探代表性异常的解释

(一)由矿床、矿化引起的异常解释

1.山仔下异常

山仔下异常位于横岗以东约2.5km附近,由Ag、As、Cu、Pb、Zn、W、Bi、Mo等元素异常组合而成,面积9 km 2,似椭圆状,走向与接触变质带基本一致。异常区内地表出露下石炭统测水组,地表下埋藏石磴子组,并与屯洋单元和盐田坳单元侵入岩体接触。有深圳断裂带之田螺坑断裂通过。接触带及断裂带两侧岩石蚀变、矿化强烈,有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角岩化、云英岩化、磁铁矿化、褐铁矿化与黄铁矿化等。异常与黄金、蓝晶石、锡石水系重砂异常部分吻合,与已知山仔下中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矽卡岩型)吻合。

元素异常平均值:As为20.8×10-6 ;Ag为0.2×10-6;Pb为120.3×10-6;Zn为164.2×10-6;Cu为71×10-6;M o为4.2×10-6;Bi为6.8×10-6;W为20.2×10-6;Sn为67.8×10-6。元素分带从内到外:Pb—Ag—Mo—Zn—As—W—Cu—Sn—Bi。

异常为已知山仔下多金属矿床引起,通过异常检查获得资料和结合异常特征推断,该矿床可能有扩大远景的希望,尤其以锡、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其异常元素分带模式可能是多期成矿作用的反映。

2.莲塘异常

该异常位于莲塘—盐田坳一带,主要由Ag、Co、Zn、Pb元素组合而成,面积约26km2。似扁豆状,区内出露上侏罗统梧桐山群火山岩,发育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构造为主要地质背景,蚀变矿化现象明显,出现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强烈。

元素异常平均值:Ag为0.26×10-6;Pb为139×10-6;Zn为181×10-6;Co为26.2×10-6。元素分带:Zn—Pb—Co-Ag。

根据异常元素组合和地质背景,初步判定为与矿床有关的异常,并且可能是金、银的直接指示元素,也可能是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前缘元素。

该异常通过地质填图、山地工程揭露发现,异常可能由断裂破碎片理化带火山型Au、Ag、Pb、Zn矿化引起,尤其对自然金、银等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二)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异常解释

深圳笋岗工业废料排放污染异常位于深圳笋岗一带,由As、Ag、Cu、Pb、Sn、Zn、Mo等元素组合而成,面积约5km2,呈北西向椭圆状,区内主要出露元古宇变质岩和第四系更新统河流冲积物。元素异常平均值:As为135×10-6;Ag为1.02×10-6;Pb为304.3×10-6;Zn为120×10-6;Sn为120×10-6;M o为5.8×10-6;Cu为107.8×10-6

通过1983年踏勘检查,发现异常污染源,经对笋岗工业排放废料样品分析结果,元素污染含量范围值:As为(500~1500)×10-6;Pb为(5000~8000)×10-6;Sn为(80~2000)×10-6;W为(30~50)×10-6;Bi<(3~20)×10-6 ;M o为5×10-6至大于100×10-6;Cu为(500~2000)×10-6;Zn为(3000~8000)×10-6;Ag大于3×10-6。证实异常系由工业废料排放污染引起,污染源为当时深圳市机械结构厂的前身,宝安县磷肥厂用于生产提炼硫酸之黄铁矿炉渣废料排放堆积物,面积约0.013km2

污染源位于靠深圳河的上游,进一步从上游至下游进行水系沉积物采样分析:Sn上游平均含量为11.2×10-6,下游平均含量为18.8×10-6;Bi上游平均含量为1.5×10-6,下游平均含量为2.6×10-6;M o上游平均含量为1.3×10-6,下游平均含量为1.6×10-6;Cu上游平均含量为27.9×10-6,下游平均含量为40×10-6;Zn上游平均含量为120×10-6,下游平均含量为162.5×10-6;Ag上游平均含量为0.11×10-6,下游平均含量为0.19×10-6;Co上游平均含量为9.8×10-6,下游平均含量为13.3×10-6

由此可见,从河流上游至下游污染元素均有所增强,显然受污染源的污染有关。以上提供了利用化探研究环境污染的重要信息,不失为一种研究城市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区域化探
一、概述 1985年前进行的1∶5万宝安等4图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化探工作选择以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为主,并配合重砂测量,填补了未开展系统化探工作的空白区。该方法共选择了Cu、Pb、Zn、Ag、As、W、Sn、Bi、Mo、Cr、Ni、Co、V、B、Li、Be、Zr、Y等18种元素测量、并编制了地球化学系列图,在一定程度...

特殊景观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
1.湿润半湿润高寒山景观区 湿润半湿润高寒山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为主。 湿润半湿润高寒山区指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南部、四川西部、阿尔泰北段等地的年平均气温≤0℃具湿润、半湿润气候特点的高寒山区景观区。 (1)采样密度要求 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为1点\/1~4km2。在交通特别困难的地区...

区域化探异常特征及元素组合分类
在祁连山地区的富集系数(K)和变异系数(Cv)值均大于0.75,即为强—较强富集,分异的元素有As、Sb、Au、Cr、Ni、Cu、W、Mo、Fe、Pb、F等,其中Au、Sb、W、Cr、Ni为强富集、强分异元素,表现在区域分布上,多形成线状延伸的高背景带,异常值较强,多数异常与已知矿(化)带的空间分布相一致(...

铜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标志体系
找矿勘查的实际经验表明,化探异常是区域地质找矿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标志,它往往具有预测和找矿标志的双重属性。通常情况下,使用化探异常找矿可以很快缩小找矿目标区的面积。一般而言,出露于地表或地下浅部的矿床所在区应该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探异常显示,很多情况下,经分析有意义的化探异常...

物(化)探工作程度
(二)区域性化探 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已全区覆盖。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完成115个图幅,面积约52900km2。20世纪80年代末完成的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对铜、铅锌、金、银等39种元素进行了分析,为普查找矿、基础地质和环境地质提供了大量信息,经查证发现大量的矿(床)点,如福建境内的坪地钼矿、...

区域地球化学与农业和生命科学关联性数据处理系统简介
E&G Processor是在原国家科委的资助下进行的“区域化探在农业和生命科学上的应用研究”的一个二级课题——“区域地球化学与农业和生命科学关联性数据处理系统(简称E&G Processor)”的研究成果。系统以模式识别为核心,结合中国区域化探、农业和卫生等部门统计资料的特点,把各种主要数据处理方法集中在一起,引入了空间统计...

化探资料数据处理
该方法是在研究随机过程和不同地质体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确定区域化探异常的一种方法,能使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的异常较客观地揭示出来。根据评价区的地质构造背景特征和区域性地球化学数据分布特征,划分的构造分区分别统计各分区的背景值或异常下限值,再用区内2×2km2元素网张化数据与元素所在...

资源地球化学勘查领域逐渐扩大
矿区化探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地质找矿为主要目标的中大比例尺地球化学勘查,发现和圈定找矿有利地段和隐伏矿体,主要由矿业公司实施;二是研究建立不同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为正确解释推断矿区尺度地球化学异常的找矿意义积累基础地球化学资料,这类研究工作主要由大专院校和有关研究院所实施。...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物化探方法与技术_百度知 ...
在海洋物探领域,研究所利用测深、多波束测深和侧扫声纳技术进行海洋地形和结构探测,多谱勒洋流剖面测量则揭示海洋流速和动态。海上地震测量、海洋磁测和海底高精度重力测量进一步揭示海洋地质特性。化探技术方面,研究所开展区域化探、矿区化探,关注环境与农业领域的地球化学研究,如深穿透地球化学、气体地球...

以技术为先导,实现矿产勘查从区域到局部的突破
在成矿(区)带找矿中,物化探方法通常可以起到战略性找矿方法的作用,尤其超低密度区域化探技术的发展,为“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所进行的区域化探扫面计划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例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能源部的“铀矿资源评价计划”、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区域化探...

龙岗区18965626273: 什么是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调查? -
白浩痛经: 在成矿预测或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预测的基础上,对选定的地区范围内,以区域地质调查、遥感解译、区域物探、区域化探、一定量的钻探和山地工程揭露以及取样化验等手段,开展矿产资源综合调查,并将地质研究贯穿始终的一项野外工作.其目的是对调查区内矿产资源种类、规模、资源远景及经济意义做出初步评价,以便为普查找矿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龙岗区18965626273: 地质找矿有几种方法 -
白浩痛经: 找矿目前有几种基本的方法,组合来用.一是基础地质,就是研究构造,岩石,矿物等方面的,二是物探方法,根据不同矿种,采用不同的物探方面,三是化探,就是化学采样,做出化探异常图

龙岗区18965626273: 带压开采专项地质资料包括哪些?
白浩痛经: 交通、位置、地理自然条件、区域地质条件、矿区地质、矿体地质、矿床开采地质条件等

龙岗区18965626273: 化探都有什么工作内容
白浩痛经: 感觉你的提问好像有一点问题...我的理解是水系沉积物是化探的一种,常用的还有土壤地球化学,还有什么气体、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很少用到吧!化探工作内容一般就是先布置采样点,然后采样啦~回来分析样品,做异常图,圈定异常啊,异常检查啊~

龙岗区18965626273: 铁矿区化探怎么做?
白浩痛经: 在铁矿区做化探目标矿种不是铁,而是其它的一此元素,如上有铁矿时,下部有可能有金、铜等.

龙岗区18965626273: 对于盲区 空白区 新区 找矿的思路方法流程是怎么样的? -
白浩痛经: 1、收集区域地质资料(主要是1;20万或1:5万地质报告),目前周围矿区或矿点地质资料(有参考价值);2、认真分析收集到的资料,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根据地质背景,工作区内可能会有那种或几种矿?尤其目前周边已发现的矿种,控矿条件是已啥为主,地层、构造还是岩体?或者是几种因素兼有?3、实地踏勘,尤其要去周围已有的矿山或矿点看看,心中有数,在踏勘中就有目标和方向;4、本着:先粗后细原则,选用和制定勘探手段及方案. 中——大比例尺 化探(适用于金、锡、铅、钨等);中——大比例尺 物探(主要适用于金属矿及于成矿有关的构造);5、发现异常,查证异常.有针对性的施工少量的槽、井、坑工程进行解剖.6、若发现矿体就转入普查阶段.

龙岗区18965626273: 煤矿化探是什么 -
白浩痛经: 地球化学找煤作为一种探矿方法,简称为化探.一般说﹐化探分析应满足下列要求﹕能适应化探测量中采样介质的多变性﹐对此采取简单的措施﹐如简单的分离步骤﹐使之能在较大程度上排除伴随而来的干扰和基质影响﹐或尽可能采用对基质...

龙岗区18965626273: 物探、钻探、化探是什么意思 -
白浩痛经: 物探:用物理的方法来勘探地球,比如电法,磁法,地震法. 化探:用化学的方法来勘探地球,比如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 钻探:用钻井的方法来勘探,比如取岩心等

龙岗区18965626273: 西藏矿产厅有多少个队 -
白浩痛经: 藏地矿厅所属地勘单位5个,事业性公司2个,地质中心实验室1个.拥有固定资产1.56亿元,人均资产占有量达7.9万元.现有种类技术人员672,地质、物化探、测绘、测试、工程勘察与施工等技术、方法手段较齐全,科研能力较强.目前,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