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谋攻之法在于伐谋.伐交.什么为下策

作者&投稿:倪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于”伐谋“伐交什么为下策军事理论~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伐谋,用计策取胜,伐交:通过外交手段取胜,你会发现伐谋只需要你自己把计谋想好然后去做就可以了(一个参与者),伐交需要想好然后再去找敌对者谈判(两个参与者),参与者不一样,伐交比伐谋不确定性更大!

第一句:所以用兵的方法,如果自己的兵力是对方的10倍,就要包围他。五倍就要攻击对方(可以理解为主动出击寻找机会)。
还有一句大概是敌则能战,就是说兵力差不多就可以一战。


郭图、审配曰:“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连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操,其势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
也就是会说,郭图、审配劝袁绍仗着兵多,迅速进攻曹操。由此也可以看出,官渡之战,袁绍的兵虽然多,但也不像演义里说的,胜过曹军10倍,只不过比曹操多一些而已。

下策:伐兵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①□②,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两军要开战,最后不要直接兵刃相接,最好的是采取谋略不战而胜,其次是采取相应措施通过谈判而双方退兵,最差的就是两军直面冲突拼个你死我活,所谓下策伐兵。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意义
不战而屈人之兵”语出《谋攻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必以全策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善于用兵的人,降伏敌人的军队,却不用硬打……必定要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所以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完全的胜利,这就是计划进攻的法则。

《孙子兵法》的名言有哪些?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钝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谋攻篇》故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谋攻篇》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他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还有什么关于《韩非子》的故事
回答:自相矛盾 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的,盾是用来挡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国有一个兼卖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带着这两样货色到街上叫卖,先举起盾牌向人吹嘘 说:“我这盾牌呀,再坚固没有了,无论怎样锋利的矛枪也刺不穿它。”停一会儿,又举起 他的矛枪向人夸耀说:...

孙子兵法主要围绕什么来说的`
(略、~~子曰:20分不可细说,不可细说。~~)4、《孙子》中以朴素的辨证法论述了战争的胜负与主、客观之间的关系。(再略,~~子曰:20分不可细说,绝对不可细说。~~)二、战术战略原则:1、避实就虚 2、至人而不至于人 3、先胜而后求战 4、知己知彼 5、以正合,以奇胜 6、识众寡之用...

三十六计文言文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

谁能帮我总结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千古名句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解读]了解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也了解敌方的情况的人,打一百次仗也没有危险.这是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军事方面,只要和他人有关的,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有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殆(dài):危险.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孙子兵法与儒家思想哪些思想类似
都强调了练兵的重要;孙子的为将之“仁”比孔子的“仁者爱人”更深刻,更具实际意义;孔子的“文武相备”思想与孙子“伐谋、伐交’战略是相通的;孔子的“好谋而成”与孙子的“谋攻”思想一脉相承。孟子是晚于孔子和孙武百年的战国人物,他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对孙子“道、天、地、将、法”...

孙子关于水的名言名句 孙子关于水的名言
【作战第二】 6.Sun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Quan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Quan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Shi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Shan之善者也。【谋攻第三】 7.故上兵Fa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Zhi法,为不得已……故善用...

孙子兵法读书心得1500字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表明孙子对于是否进行战争相当审慎;“兵贵胜,不贵久”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则表明孙子对如何进行战争相当谨慎。 孙子认为战争胜败的五项基本因素是: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政治,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

澄城县13954082267: 孙子曰谋攻之法在于伐谋伐交什么为下策
利帝三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澄城县13954082267: 谋攻之法在于伐谋,伐交,什么为下策 -
利帝三九: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①□②,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澄城县13954082267: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含义? -
利帝三九: 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在战略上挫败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挫败敌人,再次是用进攻挫败敌人,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上兵伐谋:上,上等最好的.兵,指用兵方法.伐,攻击.谋,计谋. 该句出自《孙子兵法·谋攻》. 1、原文部分内容...

澄城县13954082267: 判断对错:对于孙子而言,伐兵和攻城才是军事斗争中的上上之策 -
利帝三九: 《孙子兵法在·谋攻篇》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意思是: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缉窢光喝叱估癸台含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是错的.

澄城县13954082267: 孙子兵法计谋篇 -
利帝三九: 孙子兵法之三:计《孙子》对战略运用的论述最集中地体现在第一篇《计》中.“计”,《说文解字》云:“计,会也,算也.”计从言,从十,是会意字,本义是“计算”,“计议”、“谋划”等皆为引申义.《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

澄城县13954082267: 何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请详细解释,并举例,尤以商战案例为佳.. -
利帝三九: 《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中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

澄城县13954082267: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利帝三九: 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