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常出现年龄的代名词

作者&投稿:夹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中表示年龄的词有哪些~

1、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汉语词语,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2、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一指四十岁的代称,二指形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3、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zhī mìng zhī nián,孔子自称五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读音gǔ xī zhī nián,汉语成语,指人到70岁的时候。出自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5、耄耋
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 dié。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立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惑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命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稀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耄耋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及缘由背景
1、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一生下来是红色的,所以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婴儿”。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意思是当时成王还是个在襁褓中的婴儿,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意思是二三岁的小孩子,还在襁褓里可以逗他笑,可以提抱。
4、龆龀: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意思是男孩子八个月长牙齿,八岁换牙,女孩子七个月长牙齿,七岁换牙。所以用龆龀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意思是开始可以入学了。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意思是收起头发打结,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三四岁婀娜多姿的少女,二月初的豆蔻,豆蔻也比喻十三四岁少女。
9、及笄:女子15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10、束发:男子15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16岁女子。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20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耳顺:60岁。
来源于《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用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指50岁;耳顺指60岁。
(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14、古稀:70岁。
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酒随时都可以喝,但是70岁的人很少,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5、耋:70-80岁。
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意思是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6、耄:80-90岁。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后世又有“七十曰耄”的说法,故现在讲即是大约七十至九十岁年龄的古称,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17、期颐:100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的命名特点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男孩8岁称龆年.。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至出嫁称梅之年,至30岁称半老徐娘。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之年、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90岁称鲐背之年, 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 , 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1698.htm

年龄的别称

中国的语言文字中,有着绚丽多彩的语言之花,年龄的别称是其中一奇葩,堪称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丽精品。

以“襁褓”借代未满周岁婴儿的年龄。襁褓是包裹婴儿的布或背负婴儿的袋布。这是以婴儿身上必有系带物这一特征借代婴儿的年龄。如《论语·子路》中有“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句意即“四面八方的老百姓背负着婴儿到来了”。

以“孩提”借代二三岁儿童的年龄。《孟子·尽心上》中有“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的“孩提”指可以提抱而未能独立行走的儿童。现在俚语中也有“手里有孩提,才知当初父母时”的俗语。有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以“总角”、“垂髫”借代幼年儿童的年龄。《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中提到“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这“总角”指小孩头上扎起像角一样的束发。这也以小孩身上的特征借代四岁到七八岁孩童的年龄。《桃花源记》中所说“黄发垂髫”的“垂髫”指小孩头上散垂下的头发,也以小孩头上的特征借代小孩的年龄。

以“豆蔻年华”借喻少女的妙龄。杜牧《赠别》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句,意即芳龄十三多岁,身姿轻盈漂亮的歌伎好像南方豆蔻花一样美丽可爱。现也已用“豆蔻”泛指青年男女的青春岁月。

以“及笄”借代十五岁少女的年龄。《礼记》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及笄”句,意为古代女子到十五岁时行冠礼,用竹笄束起头发。后人相袭沿用,习惯以“及笄”称女子十五岁妙龄。今古相承,用乘数借代积数法,沿用在年龄别称上。如“二八佳庆”借代庆贺十六岁生日节,也有以“三五”借代十五岁,以“二九”借代十八岁芳龄。

以“弱冠”、“加冠”、“冠”借代成年人年至廿岁。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句,袁枚《祭妹文》中有“予弱冠粤行,汝犄裳悲恸”句,《论语·先进》中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句的“加冠”、“弱冠”、“冠”都指男子到了廿岁束发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期了。

以“而立”、“不惑”、“知天命”依次借代三十岁、四十岁和五十岁。《论语》中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句,意为:(因为)我十五岁立志向学,(所以)到了三十岁时,就能独立工作,且有独立理解(复杂)问题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到了四十岁时,在复杂事物面前,就能识别是非、善恶、真假,不受其迷惑,到了五十岁时,就能懂得主观思想和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古人也以“半百”、“知非之年”指代五十岁。

以“花甲”、“花甲子”、“平头甲子”借代老年人的六十岁。《唐事纪事》中有“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句和古祝寿楹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句的“花甲子”、“花甲”皆指代六十岁。这是来自夏历(农历)干支纪年法中的第一年叫甲子年,而第六十年叫癸亥年,周而复始,另起一轮的第一年又叫甲子年。故称“循环落落如弄珠”、“花甲重开”。

以“黄发”借代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黄发”即花白头发的老人。

以“下寿”、“中寿”、“上寿”依次借代六十、七八十、九十岁老年人的年龄。如《左传·�之战》中有“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句,“中寿”指代七十到八十岁。古人以六十岁为下寿,七十岁到八十岁为中寿,九十岁为上寿。

以“耆”借代六十岁以上的年龄。如《礼曲·礼上》中有“六十曰耆”,《荀子·致士》中有“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以“耄耋”借代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老年人的年龄。如“耄耋之年”。《左传·僖公九年》中“以伯摆动耋老,加劳”一句中的“耋”指七十至八十岁。《礼曲·礼上》中有“八十九十曰耄”一说。

“期颐”则指百岁。“期颐”意为期望保养(调养)。可见古人能活到百岁者很难,极稀少。如“当今之世,期颐者少矣”,意即现在世间人,能活到百岁的极少了。

从以上的这些说法可见三点,首先,古人非常崇尚老年人,深知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后人的事业成就,就是在前人的肩上更上一层楼的。故对老年人年龄的别称特别多,也特别优雅、形象。

其次,古人善于从事物的本质特征上,用借代、借喻手法给各个年龄段起美称,令人望而晓之,见而知之,想而得之,用而准之。

最后,各种别称都典雅脱俗,形象生动,令人易记难忘,既富有特征特殊性,又有约定俗成性。只要具备一般文化程度的人都能理解并使用,世代相传,并按其规律创新。

古稀,七旬


古文中常出现年龄的代名词
-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 志学:十五岁 - 及笄:女子十五岁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 弱冠:二十岁 -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 而立:三十岁 - 不惑:四十岁 - 天命:五十岁 - 知非之年:五十岁 -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 古稀:七十岁 - 耄...

古文中常出现年龄的代名词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

像花甲,古稀等的这些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哪些?
童龀[ch镴]: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范 看 罚骸捌渥铀锼湓邝伥常 薪苑夂睿 鼐!?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 九龄:为9岁。 豆蔻:指女...

文言文代指年少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

指女性你文言文
1. 古文中代指女子年龄的词 (刚给你查到的,希望你能排上用场)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

年龄称谓年岁称谓
对于已成年的男女,"冠者"一词用于指代成年人,而女子成年待嫁的时期则称为“待年”或“待字”。男子娶妻、女子出嫁的年龄称为“有室”或“有家”。对于未婚的男女,"怨女"和"旷夫"分别指代大龄未嫁的女子和男子。步入老年后,人们会根据年龄划分阶段:五十岁为“杖家之年”,六十岁为“杖乡之年...

文言文中对年龄大小常有较为固定的称谓,请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9岁-九龄:为9岁。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

求古文中形容年龄的词语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

古文中每个年龄段的称呼 及背景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及缘由背景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一生下来是红色的,所以叫赤子。)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婴儿”。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意思是当时成王还是个在襁褓中的...

文言文中对年龄大小常有较为固定的称谓,请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

邢台县17861526366: 古文中代表年龄的词语有些什么 -
逄亭糠甾: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记得采纳啊

邢台县17861526366: 像花甲,古稀等的这些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哪些? -
逄亭糠甾:[答案] 古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 襁褓(qiǎng 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三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女子成年).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也是成童的代称.一般认为是十五岁以上. ...

邢台县17861526366: 古文中形容年龄的词语有哪些? -
逄亭糠甾: 古文中形容年龄的词语: 襁褓(qiǎng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hái tí):二、三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zǒng jiǎo、chuí tiáo):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dòu kòu nián huá):女子十三岁. 及笄(jí jī):女子十五岁(女子成年). 束...

邢台县17861526366: 古代年龄的叫法 -
逄亭糠甾: 年龄称谓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

邢台县17861526366: 古代年龄称谓有哪些 -
逄亭糠甾: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0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

邢台县17861526366: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 -
逄亭糠甾: 古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都有一些特定的称谓,比如经常听说的“豆蔻年华”中的豆蔻就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时候,当然,除了豆蔻之外,指代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也很多,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首先从出生开始的婴儿时期,一是三朝...

邢台县17861526366: 文言文中的说人年龄的词语 -
逄亭糠甾: 总角:借指幼年.古代未成年者把头发扎成髻[tiao(二声)],叫总角.垂髻、髻年:借指幼年.髻,儿童头发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束发、成童:十五岁以上.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及笄[ji (一声)]:女子十五岁左右.古笄:古代束发用的簪...

邢台县17861526366: 文言文中对年龄大小常有较为固定的称谓,请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序.垂髫,总角,束发,加冠,而立,豆蔻,中寿,不惑,花甲,知命,耄耋(并... -
逄亭糠甾:[答案] 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另外称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称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

邢台县17861526366: 人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的特定称谓分别是? -
逄亭糠甾: 不满周岁——襁褓;13岁(女)——豆蔻年华,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半百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稀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

邢台县17861526366: 文言文中的说人年龄的词语 -
逄亭糠甾: 总角:借指幼年.古代未成年者把头发扎成髻[tiao(二声)],叫总角.垂髻、髻年:借指幼年.髻,儿童头发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束发、成童:十五岁以上.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及笄[ji (一声)]:女子十五岁左右.古笄:古代束发用的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