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除了要压韵,还要注意平仄!那么平仄是指什么?

作者&投稿:庞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词中的平仄是怎么回事!押韵又指的什么?~

  一、回答:
  1、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五种声调,称为平(阴平、阳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2、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二、扩展知识:
  1、诗词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对联:(联尾)上仄下平
  2、押韵的禁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诗词中的平仄要求很严格,古诗词中的律诗、绝句等必须讲究平仄,古体诗可以不讲究平仄。
一、讲究平仄的原因
①节奏感
所谓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一个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不仅仅是中国诗,西方诗也有这种东西,莎翁十四行诗,有一种叫“音步”的东西,是符合英语的固有特点的。
而汉语要有节奏感,自然也是利用它本身的一些特点,经过永明诸位的发现,大概是这样的:
“平声长,仄声短”。组织起来的“音的强弱长短关系”,叫做“节奏”。同样的,组织起来的“字音的平仄长短关系”,叫做“格律”。
②音乐感
汉语是单音节字,一字一音,通过字音微妙多变的对比,也就是平仄交错,可以达到听觉上的享受,使之悦耳动听,增强诗词的抑扬顿挫效果,形成汉语的音乐美。
平仄是汉语特有的东西,并非古人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历代声韵学家在研究分析古代语音规律后所达成的共识,也带有一定的约定束成的因素。
二、平仄的概念
从汉字的拼音讲起。在我们的普通话中,发音有四个声调,即第一、二、三、四声。
套到平仄上来讲,平声包括第一和第二声,即为阴平和阳平;第三、四声则为仄声,其中第三声为上声,第四声是去声。

扩展资料
平仄的应用: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交错的规则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仄

不论平仄的情况大致如下,不过也有规则的。

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
式的律诗。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
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
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
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
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⑴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
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
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⑵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
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这是对句相救。
⑶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
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⑴⑵的严格性稍有
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⑴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⑵或⑶。这样即构成本句自救,又
构成对句相救。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 ·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
令人渐漂母,三谢不能餐⑤。
·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
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
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⑥。
·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参看上
文)。第三句“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这是⑶类。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这是⑵类。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风”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
句“日”字。这是⑴⑵两类相结合。

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 ·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

第五句“竹”字拗,第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自”字,又救
出句“竹”字。这是⑴⑵两类相结合。

夜泊水村
[宋]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 ·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 · ·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 ·

第五句“有万”二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无”字既是本句自救,又是
对句相救。这是⑴⑵两类的结合。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象不合律,其实是用了
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以后,讲究音律的
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
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助的。

所谓“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
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
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
析问题是不全面的,因为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
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
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
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
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
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
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中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
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
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
“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五言)来看,第四字并不一定“分明”;
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
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
了。七言由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古风式的律诗
在律诗尚未定型化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而
且对仗也不完全工整。例如: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这诗前半首是古风的格调,后半首才是律诗。依照上文所述七律的平仄的平起
式来看,第一句第四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乘”chéng ),第六字应该
是平声而用了仄声(“鹤”,古读入声),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应该是平声
而用了仄声(“去不”),第四句第五字应该是仄声而用了平声(“空”)。
当然,这所谓“应该”是从后代的眼光来看的,当时律诗既然还没有定型化,
根本不产生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后来也有一些诗人有意识地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例如:

崔氏东山草堂
[唐]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 ··
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
·· · ·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⑦。
·

作者在诗中故意违反律诗的平仄规则。第一句第六字应仄而用平(“堂”)⑧,
第二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相”),第三句第六字应用平而用仄(“磬”),
第四句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更见”),第五六两字应仄而用平(“渔樵”)。
第五六两句是“失对”,因为两句都是仄起的句子。第五句的“谷”和第六句
的“坊”也不合一般的平仄规则(虽然可认为拗救)。除了字数、韵脚、对仗
象律诗以外⑨,若论平仄,这简直就是一篇古风。又如:

寿星院寒碧轩
[宋]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 ···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 ·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 ·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⑩?
·· · ··

这首诗第一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摇”),这种三平调已经给人一种古风的
感觉。第二句如果拿“(平)平(仄)仄仄平平”来外衡量,第六字应平而用
仄(“尺”字古属入声)。第三句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来衡量,第
三第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绿雾”),第六字应仄而用平(“人”)。第五句
如果拿“(平)平(仄)仄(平)平仄”来衡量,第四字应仄而用平(“蝉”),第
六字应平而用仄(“叶”)。第六句如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
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翠羽”),第六字应仄而用(“林”)。第八句如
果拿“(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第三四两字应平而用仄(“鹤骨”),
第六字应仄而用平(“缘”)。第七句第五字(“对”)也不合于一般平仄规
则。跟“摇窗扉”一样,“沾人衣”、“穿林飞”、“何缘肥”都是三平调,
更显得是古风的格调。作者又有意识地造成失对与失粘。
古人把这种诗称为“拗体”。拗体自然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
体的人是很少的。

建议你去百度一下,有详细的介绍。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古体诗的押韵规则?古体诗除了要押韵还有什么要求?
从形式上讲是隔句押韵,即偶数句押韵而奇数句不压。一点特殊的就是如果首句是平声字收尾的话,首句也要押韵。押韵的字要求是在同一韵部里的,但首句押韵中首句的韵脚要求宽些,可以用相邻韵部的。具体可以看看王力的《诗词格律》,网上有下,就清楚了。很多东西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明白的。诗体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

诗词讲究韵律,更讲究对仗工整,对此你了解多少?
如果是一首四句的古诗,那么它的第三句一般是不押韵的,第一二四句这三句押同一个韵母。第二,诗词的对仗要求前后两句的诗,字数相等。通过以往对古诗词学习,我们都知道,古诗词中的不仅讲究押韵,还讲究前后两句对仗工整,例如,在一首古诗中,作者在写第一句时是七个字,那么再写第二句的时候也是...

古体诗除了要押韵还有什么讲究?
1、首先,你提到的押韵。律诗要求押韵,一般指偶句,即绝句的二、四行,律诗的二、四、六、八行押韵。首句能入韵更好。在鉴赏或仿写这些诗歌时,要注意,古时的韵脚和现今有所不同。2、对仗。讲究对仗是这些诗歌的一大特点。对仗是针对词性而言,严谨的诗句词性对仗分明。即虚词、实词。具体又有名词、...

作诗除了押韵还有什么要求?
后一首基本押入声六月和九屑韵(只有“阔”是七易韵,词韵第十八部入声五物、六月、七易、八黠、九屑、十六叶同用),“歇”、“发”、“噎”、“别”、“节”、“说”今都读平声,不能与“切”、“阔”、“月”、“设”押韵;为了保持音乐美,都要读如去声。 2 诗词的平仄 就押韵的格律要求说,韵字是关...

古诗除了押韵以外的特点有哪些?
古诗还有字数和对仗的讲究,平仄要求。尤其古诗中的格律诗,要求对仗工整。

除了律诗之外,其他的诗体也有严格的要求吗?
如果你不要求,你会很困惑,如果你随便写什么,你会说这是一首诗没有必要区分不同风格的诗歌。现代风格的诗歌除了押韵外,还受规则的限制。古诗和新诗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现代诗歌,又称现代诗歌和格律诗歌,是中国诗歌的一种风格,侧重于声调、对仗和押韵。它是在初唐以后形成的,古代诗歌一般是指...

古诗的基本要求有什么?
押韵,是指每首诗的2468句,或者12468句的末尾一个字要用同一韵部的字。写格律诗通常用平水韵。首句入韵式,即第一句末尾字押韵;首句不入韵式,即第一句的末尾字不押韵。2、把握三个字:替,对,粘 替,每句诗中的246位置的字,平仄交替。对,是指上下两分句中的246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对。

有关中国古诗词的知识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

古诗除了韵脚.还应该注意什么?
现在举出毛主席诗词中的几个例子来讨论。 七律《送瘟神》第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第二句的意思是中国(神州)六亿人民都是尧舜。依平仄规则是"仄 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六亿"放在第一二两字,"神州"放在第三 四两字,"尧舜"说成"舜尧"。"尧"字放在句末,还有押韵的原 因。 《浣溪沙。1950...

为什么现在有些人作诗要强调押韵?不押韵可以吗?
其实诗词最注重的还是押韵,读起来很有韵味,但是不押韵也是可以的,下面我们来具体解释一下。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优秀诗篇中,有很多的诗词至今仍然被很好的继承了下来,对于我们的优秀的文化就应该一直延续下去,从而使得这些优秀的文化能够赋予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才不会落后于...

寿阳县17229527393: 古诗一定要押韵和平仄么? -
班炉复方: 古诗基本上都是非常讲究的. 当代人对诗词创作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普遍较肤浅,加上语文基础没有那么好,押韵和平仄等诗词基本要求大多达不到.写成顺口溜、打油诗的倒是比较常见. 创作出一首公认的好诗(词),必定是要讲究平仄和押韵的.

寿阳县17229527393: 诗词一定要遵守平仄和格式吗? -
班炉复方: 古体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古风,一种是入律的古风. 纯粹的古风的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入律的古风,和纯粹的古风恰恰相反,诗人们尽可能用律句.入律古风之所以和律诗不同,主要在於:(1)句数不定;(2)平韵和仄韵交替;(3)常常是四句一换韵.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寿阳县17229527393: 写诗词的要求一定要平仄吗?不用就不是 诗词了?写诗词还有什么要求? -
班炉复方:[答案] 个人认为写诗词最重要的思想感情,因为情是文章的灵魂,格律等要求只是一个外在形式,它的目的还是为了能更好地表现... 所以其韵和平仄也可能不同.但如果你写现代诗,就没有格律要求了,这个就比较自由. 诗词除了格律要求外,意境也是有要...

寿阳县17229527393: 古诗词一定要讲究平仄吗 -
班炉复方: 仿写唐诗(近体诗)宋词一定要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仿写唐朝之前的古体诗就不必拘泥平仄了.

寿阳县17229527393: 诗(词)中的“平仄”到底是什么含义?写诗词时要怎么注意平仄?如题. -
班炉复方:[答案] 所有汉字根据四声分为两类: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古音的入声也属于仄声. 诗词创作是要讲究平仄协调的.这种协调的原则就叫格律(即平仄). 诗词格律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

寿阳县17229527393: 古体诗歌创作是否要重平仄
班炉复方: 古体诗没有严格的韵律标准,其实没有标准比有标准更难.古体诗创作并过多注意平仄,但也不能完全忽略,比如古体诗的平仄可尽量用拗句,如果完全不注意,有些人也会写出“平平平平平平平”这样的句子,当然在古体诗中不能说错,但这样的句子韵律并不好,影响诗词整体,韵律对于诗词是非常重要的.

寿阳县17229527393: 古诗中绝句和律诗中每个句子的平仄是怎么设定的?还有古代的词,有个词牌名,这个词牌名只是限定字数的吗,还有那些规定的?请大侠们讲给我这个菜鸟... -
班炉复方:[答案] 1.据说平仄使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但是我又知道,有很多诗,像古体诗,都不管平仄的,然而其中有很多是很好的啊,为什么一定要严格的平仄格式呢? 这就象足球一样,手是不能碰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2.再说词和曲.他们也是每一句都有固定的平...

寿阳县17229527393: 古诗词一定要讲究平仄吗
班炉复方: 我觉得现代人作诗,虽然不需一点不差,但也还是应该讲究押韵和平仄的,否则诗读起来就会不上口,没有起伏,就会不象诗了.

寿阳县17229527393: 今人写古诗必须符合平仄要求吗? -
班炉复方:[答案] 古诗写作 关注本栏目的朋友提出问题:现在的古诗还有平仄之分吗?可以只注重押韵,平仄其次吗?这涉及到古诗写作的问题,诗歌写作在今人看来是件难事,其实是被律诗给吓住了,很多人一提诗歌就想到平仄、粘对等问题,简直望而生畏.难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