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的押韵规则?古体诗除了要押韵还有什么要求?

作者&投稿:将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体诗押韵规则~

若想学习古今诗词创作,不能不先搞懂弄通韵律。韵律就好比诗词创作入门的敲门砖,也是诗词创作的基础。没有韵律的诗词,就会失去感情色彩和美感,也就象是一杯白开水,品之无味。但凡有韵律的诗词,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朗诵起来声情并茂、动听悦耳。闻者的感情随着诗中的意境跌宕起伏,使人觉得有一种流畅回环的韵律美。 为了使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诗词的韵律,下面我们就简去繁先将诗词韵律(以今韵为主)作一简介: 一 韵辙 刘勰的《文心雕龙——声律》有“同声相应为之韵”的话,虽然和我们现代的解释有出入,但还是揭示了汉语词句语体的基本特征。我们通常指的韵辙,其实就是戏曲、曲艺以及诗词、歌词的专用名称——合辙押韵。也就是诗词等当中的词句与词句,呼应起来有合辙押韵的关系。 1 合辙押韵 所谓合辙押韵,简单地说就是指两个韵母相同的句尾字相押。大家都知道,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的(少数字只有韵母)。如“汉”字,它的声母是h,韵母是an ,合起来读han (汉)。而合辙押韵同声母无关,如“弹”字,声母:d,韵母:an 。虽然二字读音不同,但用的是把同一个韵母—an 运用到诗句的尾字中,以起到合辙押韵的作用。现编两句说明:铮铮铁汉,犹如炮弹。两个句尾字押的都是an韵,读起来顺口易记, 也是诗词语体的基本特征。 2 韵辙分类 现代普通话的概念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话为表准的语音。我个人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提倡用以北京话为标准的今(新)韵,这是因为古韵实在是令大多数人不易掌握,也不利于初学者的学习和创作。从现代人创作的诗词(含歌词等)来看,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十三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来合辙押韵的。“十三辙”即十三韵辙之意。这种韵辙的分类,起之于明清,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语音的具体内容来看,就是将几个发音相近的韵部相互通融合并,也称通押。下面就将比较通行的韵辙名称及所含的韵母和收音列成一个简表,供大家参考: 辙名 包含的韵母 收音 一七i (—i) v (er) i v 姑苏u u 发花a ia ua a 梭波o e uo o e 乜斜ie ve ie ve 怀来ai uai ai 灰堆ei uei ei 遥条ao uao ao 由求ou iou ou 言前an ian uan van an 人辰en in uen vn en 江阳ang iang uang ang 中东eng ing ueng ong iong eng ong 以上就是十三辙表,供各位朋友参考。 3 押韵方式 诗词押韵的方式,既有传统的继承,也有现代的创新和发展。现代诗词的韵式一般都比较灵活,甚至有的诗词连韵都不要了,如有的散文诗或者自由诗根本就没有韵,只是词句的排列组合有诗词的模样而已。笔者倒是认为:只要是诗词,还是应该有韵律的,有韵律的诗词才能算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诗词。但诗词作者对押韵的方式却是有一定的选择的,这是因为选择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对诗词意境表达的完美与否,起着较大的作用。方式选择的不合适,会直接影响诗词内容的表达,削弱诗词的美感。诗词作者一般都回采用如下的几种押韵方式: (1) 通韵 一首诗里句句押韵,也就是说通篇押韵就叫通韵(排韵),也有俗称铁打韵的。其特点是韵感特强,诗意较浓,易读易记。缺点是有时为了考虑押韵,限制住了词句的选择,从而影响了意思的表达。笔者将在本版发的《随着-------》一帖,就是选择的通韵,押的是“灰堆”韵,请查阅。 (2) 跳韵 这是较常见的韵式,跳一句一韵,也叫隔句韵或双句韵,就是每隔一句一韵,单句不论,双句必韵,也有起句也韵的。其特点是韵点分布工整,有较强的韵感。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象通韵那样句句必韵,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句子因考虑押韵而影响词句的选择和内容的发挥。请参看笔者将发的《月离我很近,你离我很远》一帖,用的就是跳韵。 (3) 变韵 一般的长诗很难做到一韵到底,因为过长的篇幅只用一个韵,使诗意的表达和词句的选择,会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诗词作者往往采取变韵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在一首长诗中,采取两个以上的韵,就叫着变韵。这个韵式在长诗中比较多见,笔者就不举例说明了。 (4) 交韵 就是奇数句和偶数句各自押韵,即相互交替押韵。这种韵式最早见于《诗经》,现代诗里也有,但不是很多见。笔者还是现作一首小诗句加以说明: 蜡烛燃烧柔弱的身体, 是为给别人带来光明。 她一生都在毁掉自己, 用泪迹书写光荣生平。 一`三句用的是“一七韵”;二`四句用的是“中东”韵,这就是交韵。 (5) 抱韵 有的诗词作者还采取这样一种韵式,尽管不多见但时有出现。就是在四句一节的诗中,一 四句押韵,抱着二`三句的押韵。为更好的说明问题,笔者还是写一首拙诗加以说明: 爱你不需要原因, 不存在任何距离。 只要决定作的事, 就需要努力勤奋。 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前者用的是“一七”韵,后这用的是“人辰”韵,前者抱着后者的韵。这种韵式更为少见,在这里就不多作说明了。 (6) 叠韵 这里的“叠”不是指前后字的叠,而是指前后句的叠,是指诗句中前后两句的末尾两字的押韵相同。也就是说“韵角”(末尾)两字有两个韵,最后一字是轻音节韵,这种韵式在诗词里也就更为罕见了,倒是在曲艺和儿歌中比较多见。为了加深各位朋友的理解,笔者还是现编一拙诗加以说明: 你我分别好久啦, 度日如度三秋啦。 虽然朝思暮想啦, 甜蜜却润心头啦。 末尾第二字(久`秋`头)三字押的是“由求”韵,尾字押的是“发花”韵,这就是所谓的叠韵。 4 韵辙选择 诗词韵辙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 作品的内容和感情因素 首先是要充分利用韵仄音色上的特点,来表现丰富多彩的诗词情感。如“发花”`“江阳”`“中东”`“言前”等韵的收音是放口(开口)韵,音色比较洪亮,选择这样的韵仄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热烈奔放的豪情壮志。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就是选择的“中东”韵,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激越壮阔的情怀,也使读者朗诵该诗时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二“一七”`“姑苏”“梭波”等韵的收音是收口(闭口)韵,音色比较柔和,选择这样的韵辙就适合表现忧郁凄婉的情感。如陆游的《钗头凤》一词选择的是“梭波”韵,较好地体现了作者在回忆与表妹唐婉的深厚感情时,那种百感交集`悲苦难忍的心情,也使读者深切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悲痛和哀怨。 (2) 韵辙本身的特点因素 汉字十三韵辙中,无论是哪一种韵辙,都有一个包含汉字的多少问题,有宽韵和窄韵之说。 宽韵如言前、江阳、中东、人辰、发花、遥条、一七等韵辙,因包括的常用汉字多,构词能力较强,被大多数作者选择其作为韵脚用字。特别是写较长的诗篇时,要选择宽韵。窄韵如乜斜等韵辙,包括的汉字屈指可数,构词能力也较差,一般诗词作者较少采用。 (3) 诗词的音乐性因素 因为好多的诗词是可歌的,所以作者在创作时假如考虑到谱曲的功能,就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了。若是雄壮豪迈的歌曲,就应该选择言前、江阳、中东等韵辙了。若改编的是女声歌曲,用一七韵就会使女歌手更易唱得响亮动听。 总之,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韵辙,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必照抄照搬。尤其是在写短诗时,完全可以跟着感觉走,心里怎么想得就怎么写。如果越写越觉得别扭,难以将意思表达的透彻,也可以换个韵辙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5 韵脚安排 古典诗词的韵脚安排是有一定格式的,只要按照格式创作就行了,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现代诗词则比较灵活,这和自由诗体裁的多样性有关。不过大致也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是句式、节奏整齐有序。此类诗常分为几段,每段句数相同,为了使韵脚安排的合理,且大多是双数句。一般都在双数句押韵,每段的第一句可韵可不韵。 二是句式节奏参差不齐。这在自由诗和散文诗中比较常见,其韵脚安排也无规律可循。有的段落是通韵,有的段落跳韵,还有的段落内就变韵,无论采取什么韵式,韵脚相隔的都不太远。从中可以看出,现代诗韵根据内容的需要,安排得比较灵活。 三是句式、节奏错落不等。这样的诗,往往被人们称之为自由诗。作者经常把一句较长的诗分成楼梯似的几行,以增强感情的起伏顿挫。但一般韵脚比较稀疏,有的隔好几句才安排一个韵脚,甚至有的一个段落才有一个韵脚,当然这要视情况而定了。尽管句式分成几行,但大多还是用通韵和跳韵的形式作韵脚安排的。见笔者发的《情》一帖,楼梯的句式,一段一个韵脚。 二 格律 格律,主要是指古典诗词在字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范。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最大的区别,在于古典诗词有着较为严格的格律,而平仄又是基础。因此,我们在这里还是以古诗词的平仄来解释格律。 1 声率 其实就是在声调上的平仄要求,是指声调的长短律和高低律,即长短调的交替和高低调的 交替。平仄运用的得当。声调就会高低协调平衡,使诗词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正象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所说的“异音相从谓之和”,这样就会使诗词既有“同声相应”的韵,又有“异音相从”的律,无疑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的。 平仄的内容古代和现代是有区别的,为了言简意赅,我们还是从现代的角度去说。大家都知道汉语拼音是分为四个声调的: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所谓平就是汉语的一、二声;仄就是三、四声。这在古诗词句中每个字都是有要求的,以后祥介。 2 对仗 对仗既是对偶,就象是古代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主要是指律诗当中相连的奇数句和偶数句的对偶关系。如无论是五言和七言的八句律诗,一~二、三~四句(以下类推)-------,都是对联的关系。一般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宽对也可工对,但中间两联必须是工对。请参考笔者将发的《楹联的基本要求》一帖。 3韵脚 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外,其余句字跳韵,即偶数句押韵。其主要要求: (1)韵脚在偶数句尾。 (2)第一句可韵可不韵。 (3)一般一韵到底。 (4)不允许一个字重韵。 3 字数 古诗词中的每首诗词,都有非常规范的字数。这其中包括: (1)每首诗词有一定的总字数。 (2)有一定的句数。 (3)每句又有一定的字数。 如五言律诗,总字数为40字;8句;每句五字

什么是押韵
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或接近的字,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句子的末尾,这叫韵脚或韵字。一般来说,诗词的双数句子的末尾,必须押韵。
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其中的“新”、“人”就是韵脚,韵母是“in”和“en”,在平水韵中同属“十一真”韵部,所以这首诗是押韵的。
为什么要押韵
诗是韵文。不押韵就不是诗了。但是,韵文又不仅仅有诗,词牌,散曲,戏曲词,歌词,包括以前的赋,都是韵文。诗和词只是相对精致,短小的韵文。
那么为什么会有韵文产生呢?咱们最基础的韵文是什么?“顺口溜”。押韵就是为了让句子念起来“顺”,在每个句子最后用相同的韵母来表示句子完结,给说话的人找准节奏,增强句子的韵律性,让人读起来能卡在点上,抑扬顿挫,可诵可唱。
如果连顺口溜都做不到,就不要说写诗了。因为诗词的韵脚不单用来断句,找节奏,还可以通过韵脚的多种变化来反应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押韵也成为了诗词一种修辞方法,不再仅仅是一种形式。

押韵的规则
在读古诗的时候,发现有的是全都押韵,有的又不全是为什么?押韵是只要最后一个字押韵就可以吗?
押韵规则其实是根据诗歌发展而发展的。
早期的古风对押韵要求不是很严格,没有后来近体诗那么多规则。像汉武帝时发明的“柏梁体”,纯粹是皇帝大臣们在柏梁台上联句子玩,要求就是每句押韵。魏晋南北朝汉字音韵学发展以后,为了增强语句的抑扬顿挫,一般在单句就不要求押韵了,只在双数句子结尾要求押韵。
前面的断句相当于话没说完,停顿一下,如果句句押韵,人家就会产生每一句都可以做结尾的感觉,对整体篇幅产生混淆。就好像我们去听交响乐吧,明明过了高潮,大家都鼓掌了,可人家其实还有个尾子没演奏完,尴不尴尬?所以在没说完的地方就不要用韵,以示区分。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随着音乐的丰富,诗词篇幅增加而出现的。
最终到了唐朝,诗人们制定了近体格律诗,就将押韵作为一条规则明确了下来。
近体诗分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

其实押韵相对于近体诗规则来说并不复杂,只分为首句入韵和不入韵两种格式。如《宿建德江》首句就是不入韵的,而李峤的《中秋》: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这种就是首句入韵格式的,“空”、“同”、“风”的韵母为“ong”、“eng”,视为同韵,在平水韵中同属于“一东”部,所以是押韵的。
近体诗一般是平声押韵,不允许邻韵通押,不允许转韵(律诗、排律),但是像这种首句入韵的格式,第一句的韵脚是可以押邻韵的,叫做“孤雁出群格”。
而古风的押韵就相对宽松很多,可以邻韵通押,中途可以转韵,但是在两联中(转韵的最小单位)不能平仄通押。可以押仄声韵,不过用仄声韵的时候,单数句就要用平声韵断句,这一点和近体格律诗相反。

其实都是为了创造出抑扬顿挫,有起有伏的朗诵感觉吧。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古绝押的就是仄声韵,所以在第三句就用了平声“翁”来断句。
押韵的忌讳
重韵,落韵,凑韵,倒韵,同义字相押,多音字非本义相押。
这个属于升阶问题,这里就不详细举例叙述了。
古今韵书
韵书古有《平水韵》,今有《中华新韵》,写诗的人需要先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赏析古诗词(平水韵),当然如果只是想自己写诗,不一定非得按《平水韵》来,用新韵就可以了,因为基于普通话,所以并不难,而且写出来的诗人人都能读懂,没有读音上的困扰,方便大众阅读流传。
但是阅读赏析古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还是对平水韵有些了解比较好。
用平水韵还是新韵,其实没有冲突。诗词这种文艺类作品,求同存异,不要相互苛责。
诗是韵文没错,但更重要的是“诗以言志,诗以言情”。

绝句和律诗统押平声韵,就是韵脚为一声,二声的字。从形式上讲是隔句押韵,即偶数句押韵而奇数句不压。一点特殊的就是如果首句是平声字收尾的话,首句也要押韵。押韵的字要求是在同一韵部里的,但首句押韵中首句的韵脚要求宽些,可以用相邻韵部的。具体可以看看王力的《诗词格律》,网上有下,就清楚了。很多东西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明白的。

诗体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二、律诗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1、 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2、 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2、 只能押平声韵。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4、 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三、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用韵也叫“押韵”。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学过拼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拼音包括声母和韵母两大类。比如“公”字,拼音为“gong”,其中“g”是声母,而“ong”是韵母,押韵也就是押韵母相同的字。凡是同韵的字都可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保持诗歌声律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之美。律诗的韵古人写律诗,是严格依照韵书来压韵的。例如清代人一般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过去所指“诗韵”就是指这个来说的。通行的诗韵共有108韵,因为是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所撰写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过去韵书加以合并简化后列出107韵,所以这些诗韵也称“平水韵”。后世略有增加至108韵。“平水韵”包括平声三十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律诗只能押平声韵,由于平声韵目多,又被分为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这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前面提到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一致,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至宋以后,语音变化较大,再照韵书押韵,声律反而不见得谐和,因此,今人写古诗,不一定非要依照韵书压韵。就律诗而言,现在不但首句可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属于平声,也是可以的。四、四声、平仄、对仗四声,指汉语中的四种声调。声调,由汉语的语音高低、升降、长短构成。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现在的普通话,就包含阴平声(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高),阳平声(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一个低升调或低平调),去声(一个高降调)古汉语中也有四声,但与今天略有不同: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没有多大变化入声:这是个发音短促的声调。也是与今天差别最大的声调。在普通话以及大部分地方方言中,平声分化为阴平与阳平而调,入声则分化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调之中。但是,现在江、浙、闽、粤、桂等地区方言还保留有入声。四声和韵的关系比较密切,,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作诗词时,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说说平仄。平仄律诗起于南北朝,当时有部分诗人认为作诗必须四声协和,却造成词句越用越窄,不能达意的后果。通过隋唐人的总结,认为把四声分为平声和不平声两大类,这里的不平声,就是仄声。在诗歌中,如果平仄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就能使音调多样化,不至于单调。这里的平声,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而仄声包括了上声、去声和入声。平仄在诗词中怎样交错呢,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错的。2、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第五、六两句第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金沙(平平)后面跟水拍(仄仄),这就是本句中的交替。金沙(平平)对大渡(仄仄),水拍(仄仄)对桥横(平平)就是对句中的对立。如何辨别平仄:如果方言中有入声的(譬如说江浙人、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容易解决。其他地方的人主要在于辨别入声字有难处,一般的,可以查字典或韵书解决。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术语的来历。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她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例如“抗美援朝”,“抗美”和“援朝”形成对偶。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实际上,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律诗的对仗有自己的规则,就是1、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2、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此外,对联(对子)是从律诗中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平仄和对仗标准。五、律诗的平仄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也是词曲的基础,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是讲平仄。(一) 五律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基础上梢有变化罢了。1、仄起第一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括弧字表示可平可仄,下同。)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事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胜,平声,读如升,簪字有zan\zen两读,这里押侵韵,读zen。)仄起第二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从军行·扬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平起第一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平起第二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答白刑部闻新蝉·刘禹锡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其实古体诗没那么多硬性要求,除了要押韵之外它的结构就必须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述仅为一种结构)除此之外,就没别的要求了。


近体诗与古体诗在押韵上有哪些不同要求
近体诗与古体诗在押韵上只存在宽与严的差别。仅从“韵”上讲,古代的韵部是一样的,既要押韵,就必须遵从基本原则,即同一韵部或通相邻韵部。所不同的是,近体诗一韵到底,古体诗可以中途换韵,还可以奇偶句都押韵。按平仄分,同一个韵部有“平韵”和“仄韵”的区别。由于古体诗对平仄没有严格限...

古体诗 要押韵吗 可不可以从开头到结尾不押韵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即格律诗,不是现代诗)。不管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要押韵。相对而言,古体诗要求较宽,没有像近体诗那样有平仄限制,且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转韵,但不能平仄通押。如果中途转韵,通常都是从单句开始转,然后接下去的双...

古体诗押韵的基本格式是
押古韵不仅要求韵部相同还要求声调相同,即有平【对应现在的1、2声】仄【对应现在的3、4声】,平仄不通用;押今韵则依照普通话拼音标准,如果以今韵写古体诗则依然分平仄,而以今韵写现代诗则可不分平仄【声调】。最后,我们来看押ang韵的字,古平音可分两部,这两部在格律诗中不通用,但在词曲...

古体诗的压韵和平仄是怎么样的?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古体诗的平仄并没有任何规定。汉魏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

古体诗押韵是怎样的?
hu:胡、虎、户、湖、呼、乎、胡、护、互、壶、沪、狐、忽...wu:舞、无、吴、物、屋、午、武、误、务、唔、伍、雾、勿...fu:腑、服、付、福、副、富、负、夫、复、附、符、父、府...诗押韵的方法: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

古诗押韵的平仄怎么规定的?
实际上诗词里每个字的平仄,不是按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来划分平仄的,而是按一种特殊的韵书叫平水韵的来划分四声,划分的方法与现代汉语有一些区别。诗、词、曲押韵规则各有不同,概述如下:一、古体诗(包括古风、歌、行、吟)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二、词和曲因词牌、曲牌不...

古体诗押韵规则
古体诗的押韵 ,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

古典诗词押韵吗
【释义】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 音调和谐优美。所谓押韵(也叫压韵、 叶韵),就是把相同 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 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规则】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

唐诗有什么规律可言 押韵有什么讲究 如何讲究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

古体诗中一定不能平仄混押吗?如果是,那要怎么注意呢?
古体诗中能平仄混押。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1、全首诗可以用一...

平江区13051213356: 古体诗除了要押韵还有什么讲究? -
都饶鞣酸: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文学史上,通常把秦汉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以后慢慢发展起来的五言诗、七言诗、绝句、律诗称为新体诗,至唐宋,新体诗发展到了顶峰.我们不要混淆了这个划分.我明白你所说的古体诗,就是类...

平江区13051213356: 古诗的押韵要怎么押啊 -
都饶鞣酸: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

平江区13051213356: 作古诗的规则 -
都饶鞣酸: 作诗联基本规则(要点) 1、对仗(对偶):律诗中①'起承转合'(首颔颈尾),承转(颔颈)两联对句(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反),多对不限(富对仗);②单颈(转)联对为蜂腰体;③首颈(起转)对为偷春格;④同类、习惯、借对...

平江区13051213356: 古诗的押韵是怎么一回事. -
都饶鞣酸: 古体诗押韵:古体诗押韵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伤 宅[唐]白居易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

平江区13051213356: 古风写作时的平仄要求及韵脚规则有那些? -
都饶鞣酸: 古体诗(古风)的特点: A.平仄: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不讲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如使用三平尾等),不过未成定式,可不必在意. B.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允许使用邻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C.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D.对仗:古体诗不需要对仗.

平江区13051213356: 古诗一定要押韵和平仄么? -
都饶鞣酸: 古诗基本上都是非常讲究的. 当代人对诗词创作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普遍较肤浅,加上语文基础没有那么好,押韵和平仄等诗词基本要求大多达不到.写成顺口溜、打油诗的倒是比较常见. 创作出一首公认的好诗(词),必定是要讲究平仄和押韵的.

平江区13051213356: 求解:古诗的押韵
都饶鞣酸: 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光、霜、乡都是以“uang”为韵脚.古体诗首联、颔联尾联都要押,律诗首、颔联都要压韵,其余每句尾都要押韵.古代诗以歌之,所以必须押韵,也才有韵味.当然,长篇也有换韵的.诗歌是词意韵的统一体,各人各有侧重.

平江区13051213356: 求唐诗·宋词的押韵规则 -
都饶鞣酸: 唐诗的押韵押韵就是诗词中在句子的末了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富有音乐感.押韵的那个字就叫韵脚.近体诗在押韵上也有一定的规则:第一,押韵句必须是偶句.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例如王之涣《登鹳雀...

平江区13051213356: 什么叫古体诗 - 古体诗的特点是什么古体诗的韵脚和平仄的规律
都饶鞣酸: 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的一种古典诗体.因为格律诗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诗体,所以唐代人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而古体诗在...

平江区13051213356: 古诗押韵是怎么样的? -
都饶鞣酸: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近体诗押韵规则:如五绝和七绝,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的.首句入韵的押第一、二、四句末.首句不入韵都押第二、四句末.都要押平声韵,中途不得换韵. 五律和七律也如此.首句入韵的押在第一、二、四、六、八句末.不入韵的押在第二、四、六句、八句末即可.都要押平声韵,中途不得换韵. 相对而言,古体诗押韵则较自由,可押平声韵,亦可押仄声韵.可换韵,可句句押韵,几句一转韵也可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