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的来历

作者&投稿:大叔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字的来源~

国有繁体字“国”,一个口和一个或。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西周时期,(或许更早,我没记清楚)
天最大,
地上是人管辖,
最大的那个称为“天子”,

天子把领土分封给他的兄弟,他的兄弟成了“诸侯”,

到这里就是国最初的意义出现了——“封定疆域”。

诸侯要把他的土地分给子辈——最大儿子继承“诸侯”,其他的称为“大夫”……

下面还要分……

好像一共要分成5级别

到最后的“士”……



新中国成立后,对国的写法进行收集,先选口加或,但认为繁琐,又选大写的口,但与口会混,为便于书写,选了太平天国时用的口加王,但认为新中国人民做主,怎么能有王,后郭沫若提议改为玉,既方便书写,也象征祖国美好如玉。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中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 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曰:“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而卫之,则其一为表示领土之境界意,一为有时如亘之有二线,亦犹表示田地境界之畺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看来,“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的兵器,字意是用武器保卫人口、保卫土地。 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
  周代晚期
  到周代晚期(亦有秦汉以后之说)在“或”的外面加了个“囗”,繁体字为“国”。 “国”字的大“囗” 表示疆土地域的境界和范围,并表示国家周边应该有防,小“口”为国境线里的人口。“戈”为古代的兵器: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持治安。所以,“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或”字下方的 “一”表示土地,表明国家与土地、农业之密切关联。 《说文》说:“国,邦也;从囗从或”。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代表;三是军队组织,以“戈”代表;四是范围,以大“囗”代表。把这四个条件组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国”字。显然,此乃极富哲理的造字创意。
  后汉
  后汉时简化的“囯”,“囗”中从“王”,有“普天之下莫非王”之意,封建色彩很浓。 宋元时出现了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囗”里从“玉”,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 武则天即位后曾以“囗”中加“武”及“囶”、“圀”取代“国”字。还出现“囻”,以及“囗”中加“众”、加“戈”、加“土”、加“主”字等和三个“秦”代表“国”字等。有人统计,“国”字的写法有42种之多。 以上各种“国”字的表意视觉功能与哲理意趣均较繁体字“国”所不及。 1956年6月1日,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将“国”简化为“国”,说明我国“玉”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意思是让们爱护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

“国”的初文是“或”,也是“域”的古字。左图A、右图1-5是周代中期金文,就是较早的“国”。字本义是“邦国”“封邑”。字的构形,有土地(“一”),有保卫城池土地的武力“戈”。右图2中,“囗”的四方都有一横,这四横可能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

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到了周代晚期的金文(左图B;右图5、8 亦有秦汉以后之说),“或”因借用为或然之“或”及疑惑之“或”,外面加了个“囗(wéi)”,表示疆土地域的范围,读guó。

秦代的小篆(左图C)继承了晚周金文的形体,后隶变为左图D和楷化为图E。便把“国”变成定型的方块字了。

“国”的繁体字有十画,书写速度慢,所以后汉便出现了左图F的简化“囯”。这个“囯”,“囗”里从“王”,可能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封建色彩很浓。

以后,“太平天国”用的便是这个“国”字;魏晋六朝时代,在镜铭刻文里又出现了左图G的“囗”里从“民”的“囻”字。可能有“国以民为本”之意。反映了春秋时代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并且与“国”字形成强烈的对比。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代中期对汉字进行规范简化。据统计,“国”的异体有40多种,除上述形体外,还有“囗”中加“氏”、加“戈”、加“方”、加“主”字等和三个秦(䆐)代表“国”字等。在选择规范字时,起了争议。

“囯”历史悠久,容易书写,太平天国时期曾广泛使用,但是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囯”并不符合时代潮流;“囻”符合当时现状,也曾使用于民国时期,但因为过于生僻,没有广泛使用。“囗”也曾被用来做“国”的简化字,但极易与“口”混淆,最终也没有被采用。

时任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的郭沫若提议,“囯”里面再加一个点,成为“国(左图H)”,既便于书写,又有“祖国美好如玉”的意思,于是全体通过。有资料显示,在宋元时代的话本、唱词等民间文学作品里也出现了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 (汉字)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中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 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曰:“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而卫之,则其一为表示领土之境界意,一为有时如亘之有二线,亦犹表示田地境界之畺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看来,“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的兵器,字意是用武器保卫人口、保卫土地。 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
  周代晚期
  到周代晚期(亦有秦汉以后之说)在“或”的外面加了个“囗”,繁体字为“国”。 “国”字的大“囗” 表示疆土地域的境界和范围,并表示国家周边应该有防,小“口”为国境线里的人口。“戈”为古代的兵器: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持治安。所以,“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或”字下方的 “一”表示土地,表明国家与土地、农业之密切关联。 《说文》说:“国,邦也;从囗从或”。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代表;三是军队组织,以“戈”代表;四是范围,以大“囗”代表。把这四个条件组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国”字。显然,此乃极富哲理的造字创意。
  后汉
  后汉时简化的“囯”,“囗”中从“王”,有“普天之下莫非王”之意,封建色彩很浓。 宋元时出现了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囗”里从“玉”,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 武则天即位后曾以“囗”中加“武”及“囶”、“圀”取代“国”字。还出现“囻”,以及“囗”中加“众”、加“戈”、加“土”、加“主”字等和三个“秦”代表“国”字等。有人统计,“国”字的写法有42种之多。 以上各种“国”字的表意视觉功能与哲理意趣均较繁体字“国”所不及。 1956年6月1日,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将“国”简化为“国”,说明我国“玉”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意思是让们爱护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

傻,这题真简单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国”字的来历
“国”的初文是“或”,也是“域”的古字。左图A、右图1-5是周代中期金文,就是较早的“国”。字本义是“邦国”“封邑”。字的构形,有土地(“一”),有保卫城池土地的武力“戈”。右图2中,“囗”的四方都有一横,这四横可能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

国这个字的来历和演变
(10) 帝王 [emperor's].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11) 部落 [tribe][韩]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12) 地方 [place]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

“国”这个姓氏的由来
1、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国氏。2、出自姜姓,以赐姓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和《姓苑》载,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国氏,...

国字的简介来历
并于《国家学会》杂志第二十七卷第六号上发表论文,说之如下:“国(国)字作口,乃秦汉以来之事,周代春秋战国时代,只有或字。”按:或为戈与口之合体,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亦曰,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而卫之,则其一为表示...

祖国的来历50字
祖国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人们崇拜、爱惜和捍卫这片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土地。人们对祖国的感情包括了对国家主权,大好河山,灿烂文化以及骨肉同胞的感情。祖国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更是一个法理概念。祖国是指世代居住、并对所在国文化有着高度文化认同感的并且自己和祖先国籍共同所在的...

“中国”二字我们耳熟能详,你知道“中国”两个字的来历吗?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我们经常说,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中国人,那你知道“中国”两个字的来历吗?“中国”二字最早来源于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何尊”。“何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酒器...

中国来历是什么?
“中国”二字在古代其实是指代中原,而这二字的由来则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刻于“何尊”上的铭文“宅兹中国”。根据《周礼》这一古籍的记载,古人建立邦国主要是通过土圭法来择选地域。借助土圭法,古人能够确定地中所在。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

中国这个名字的由来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国""福"二字的来历
国字来历: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中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 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曰:“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

姓国的来历
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国氏。源流二 出自姜姓,以赐姓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和《姓苑》载,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国氏,...

涿州市18849389085: 国字的起源和演变 -
茹哀苦参: 国(拼音:guó),始见于商代.“国”的初文是“或”,也是“域”的古字.字本义是“邦国”“封邑”.字的构形,有土地(“一”),有保卫城池土地的武力的“戈”.“囗”的四方都有一横,这四横可能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到了周代晚期的金文,“或”因借用为或然之“或”及疑惑之“或”,外面加了个“囗(wéi)”,表示疆土地域的范围,读guó.秦代的小篆继承了晚周金文的形体.便把“国”变成定型的方块字了.

涿州市18849389085: “国”字的由来 -
茹哀苦参: “中国”二字的由来: 据于省吾教授考订:"商代甲骨文没有或,国二字".至周初,金文才出现"或"字,与国字相通,是指城邑.中国的名称出现于西周初期. 商代虽然没有出现"中国"的名称,却已形成了以"中商","大邑商"居于中,称...

涿州市18849389085: 国这个字的来历和演变 -
茹哀苦参: “国”字的来历和演变答案如下:国有繁体字“国”,一个口和一个或.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西周时期,(或许更早,我没记清楚) 天...

涿州市18849389085: "国"字的演变历史 -
茹哀苦参: “国”字的演变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中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

涿州市18849389085: 有关一个字的来历
茹哀苦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说:“宀为屋也”;“豕为猪也”,两字合写为“家”字.说明有家就有猪,无猪不成家,可见我国古代人民养猪非常普遍.明朝时伟大的医药家李时珍说:“猪为天下畜.”除个别少数民族...

涿州市18849389085: 谁有某个汉字的来源故事啊? -
茹哀苦参: 商金文上的“国”字写作“口戈”,左边的“口”四四方方表示土地,右边的“戈”是 武器,也就是说,“国”字的意思是用武器保卫下的土地.甲骨文的写法颠倒过来,成 “戈口”.到了周金文,在“口”下面加了一横,成为“或”字了....

涿州市18849389085: 请问国姓的来历?
茹哀苦参: 姓氏起源——国姓 出自姬姓.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子产的儿子以祖...

涿州市18849389085: 我们的国家"中国"的名字由来?
茹哀苦参: 中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华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涿州市18849389085: “中国”这个名字的起源,谁起的,三朝五代的时候我们也叫中国么 -
茹哀苦参: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京城”,还不是真正指国家.“中国”的由来—— 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

涿州市18849389085: 国姓的来历 -
茹哀苦参: 国姓一般是说皇族的姓氏, 秦朝赢氏 汉朝刘氏 晋朝司马氏 隋朝杨氏 唐朝李氏 宋朝赵氏 明朝郑氏(明朝忌讳说“朱”因为和“猪”同音) 国姓是对突出贡献的人赏赐,是一种尊贵的显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