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桃源行鉴赏

作者&投稿:危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唐诗桃源行鉴赏1

  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去(一作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阝奥」。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一作净)。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一作忽)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一作乡)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一作更闻)成仙遂(一作去)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一作岑)壑今来变。

  当时知记入山深。

  青溪几曲(一作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辩仙源河处寻。

   「注释」:

  (1)逐水:顺着溪水。

  (2)古津:古渡口。

  (3)坐:因为。

  (4)值人:遇到路人。

  (5)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6)旷望:指视野开阔。

  (7)旋:不久。

  (8)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

  (9)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10)樵客: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11)房栊:房屋的窗户。

  (12)喧:叫声嘈杂。

  (13)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14)引:领。

  (15)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16)平明:天刚亮。

  (17)闾巷:街巷。

  (18)开:指开门。

  (19)薄暮:傍晚。

  (20)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

  (21)去:离开。

  (22)自谓:自以为。

  (23)不迷:不再迷路。

  (24)峰壑:山峰峡谷。

  (25)游衍:留连不去。

  (26)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晋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27)物外:世外。

  (28)灵境:指仙境。

  (29)尘心:普通人的感情。

  (30)乡县:家乡。

  (31)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32)云林:云中山林。

   「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想起。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赏析」:

  此诗借咏桃花源一事,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憧憬。王维的诗以抒写山水著称,此诗尤胜。历来评价王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这首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诗以陶潜的《桃花源记》为蓝本,取其大意,变文为诗,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开拓了诗的意境,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因此,它能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传于世。这首诗段落与陶潜的散文相仿,但画面却比陶文生动优美,绚烂多彩。全诗笔力舒健,韵脚多变,从容雅致,意境超脱,寓意深长。

  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源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但王维这首诗妙在毫无雕饰,更能引起人们的兴味,使桃花源更加有名。这是诗人十九岁时的作品。

唐诗桃源行鉴赏2

   《桃源行》

  唐代: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源行》译文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桃源行》注释

  逐水:顺着溪水。

  古津:古渡口。

  坐:因为。

  一说“行尽青溪忽值人”。见人:遇到路人。

  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旷望:指视野开阔。旋:不久。

  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

  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物外:世外。

  房栊:房屋的窗户。

  喧:叫声嘈杂。

  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引:领。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平明:天刚亮。闾巷:街巷。开:指开门。

  薄暮:傍晚。

  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去:离开。

  灵境:指仙境。

  尘心:普通人的感情。乡县:家乡。

  游衍:留连不去。

  自谓:自以为。不迷:不再迷路。

  峰壑:山峰峡谷。

  云林:云中山林。

  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桃源行》赏析

  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王维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现在开拓诗的意境;而这种诗的意境,又主要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体现出来。

  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端也蕴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中都成了酿“酒”的原材料,化为言外意、画外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过渡性的描叙,来牵引连结,并提供线索,引导着读者的想象,循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进。“山口”、“山开”两句,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通过概括描叙,使读者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这样,读者的想象便跟着进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画面。这时,桃源的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了:远处高大的树木像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画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让读者驰骋想象,去领悟、去意会,去思而得之,而所谓诗的韵致、“酒”的醇味,也就蕴含其中了。接着,读者又可以想象到,渔人一步步进入这幅图画,开始见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和渔人乍见“居人”所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

  中间十二句,是全诗的主要部分。“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来,另起一层意思,然后点明这是“物外起田园”。接着,便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渔人,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惊闻”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画面,不过画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色动态和感情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平明”二句进一步描写桃源的环境和生活之美好。“扫花开”、“乘水入”,紧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点。“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两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来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长的咏叹,文势活跃多姿。

  最后一层,诗的节奏加快。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过程中,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满了向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已不知在何处了。这时,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后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读者感喟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将这首《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较,可以说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点。散文长于叙事,讲究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而这些,在诗中都没有具体写到,却又使人可以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诗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这就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

  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现代的人多有非议。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此外,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诗的笔力舒健,从容雅致,游刃有余,颇为后人称道。清代王士禛说:“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王维)、韩退之(韩愈)、王介甫(王安石)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谈》)这“多少自在”四字,便是极高的评价。翁方纲也极口推崇说,这首诗“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石洲诗话》)这正是结论性的评价。

   《桃源行》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桃源行刘禹锡与桃花源记在内容上有何异同?
王维的《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较,可以说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点。陶渊明的散文长于叙事,讲究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而王维的桃源诗在诗中都没有具体写到,却又使人可以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诗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而且这...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王维的早期诗作《桃源行》的意境是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来体现的."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春来遍是桃花木,不辩仙源何处来."等等画面的展现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 又如王维的后期山水诗代表...

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全文翻译
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诗》译文: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这句诗的意思 桃源行原文
1、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这句诗的意思: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2、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不见 一作:忽值)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

赞美桃花源诗词
唐 刘禹锡《桃源行》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语委曲问世间,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镫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

关于世外桃源的诗句
1. 关于世外桃源的诗 桃源行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

关于桃源的诗句及意象
6. 关于世外桃源的诗 桃源行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

杜甫关于桃花源的诗句
3. 唐代刘禹锡的《伤桃源薛道士》中,诗人通过描述薛道士手植的红桃树和空巢的白鹿,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4. 宋代苏轼的《桃源忆故人·暮春》中,诗人通过梦境的结束和莺啼红树的场景,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5. 宋代王安石的《桃源行》中,诗人通过描述桃花源的...

比较《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立意、题裁、语言表达和内容组织上的...
《桃花源记》不是写作者本人“游仙”,但渔人的桃花源之行颇与“游仙”相类(唐王维《桃源行》中就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诗句)。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

经典诗句赏析 (王维的诗句)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

思南县13715199916: 诗歌鉴赏:桃源行 王安石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焦哑美心:[答案] 王安石的这首《桃源行》发挥了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其中把造成秦末之乱的原因概括为赵高“指鹿为马”和秦始皇修长城.诗人也像陶渊明一样,通过对桃花源的描写,寄托了希望和平与安宁的社会理想. 此诗开头四句意在典出桃花源的...

思南县13715199916: 桃源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焦哑美心: 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懊,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

思南县13715199916: 如何赏析王维的《桃源行》?
焦哑美心: 这首诗写于王维十九岁的时候,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呼应,画 面却比《桃花源记》更加生动优美,绚烂多彩.全诗笔力劲健,韵脚起 伏,平反相间,跳跃多姿.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来开拓《桃花 源记》的意境,在艺术上进行了再创造,苏东坡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此诗尤甚.

思南县13715199916: 王维一首诗的鉴赏 -
焦哑美心: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水名篇,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

思南县13715199916: 读完桃源行诗歌的感想 -
焦哑美心: 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源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但王维这首诗妙在毫无雕饰,更能引起人们的兴味,使桃花源更加有名.这是诗人十九岁时的作品.《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现在开拓诗的意境;而这种诗的意境,又主要通过一幅...

思南县13715199916: 赏析王维的一首五言诗 -
焦哑美心: 送梓州李使君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 .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

思南县13715199916: 谁能给我唐诗每一句的赏析
焦哑美心: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思南县13715199916: 推荐一首比较经典的古诗,并对其进行赏析. -
焦哑美心: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

思南县13715199916: 王维的古诗《山居秋暝》赏析 -
焦哑美心:[答案]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

思南县13715199916: 王维为什么要写桃源行 -
焦哑美心: 王维,唐诗人、画家.宇摩诘,原籍祁(今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到给事中.安禄山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 亦隐的优游生活,前期写过一些以边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重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上极见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精绘画、善写泼墨山水及松石,笔力雄壮,可与吴道子齐名.他的《桃源行》就是通过一幅幅画面,形象地体现出了《桃花源记》的意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