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

作者&投稿:农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内的百姓对其不满,纷纷出言指责。召公告诫厉王:“民众已经无法忍受你的统治,纷纷表达抱怨。”厉王大怒,找来卫巫监视那些批评他的人,一旦有人被揭发,就遭到杀戮。于是,国内的言论逐渐消失,人们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交流,不敢开口说话。


看到这样的局面,厉王欣喜地告诉召公:“我已经成功平息了人们的诽谤,因为他们不敢再说话。”召公却深感忧虑,他反驳道:“这是堵住人们的嘴,如同堵住河流。如果河流被堵塞,一旦决堤,伤害会非常严重。民众也是如此,应该引导他们表达意见,而不是压制。因此,天子治理国家时,会听取公卿、士人、乐师、盲人、老人等各阶层的建议,这样才能避免决策失误。人民有言论权,就像土地有山川,国家的财富和民生由此产生。言论是判断善恶的镜子,善行和恶行都会由此显现。若强行压制,只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又能有多少人支持你呢?”


然而,厉王并未采纳召公的建议,百姓的言论被彻底封锁。结果,三年后,民众的不满终于爆发,将厉王流放到彘地,以此表明他们的愤怒和对公正的渴望。


扩展资料

  




道边苦李中 “诸儿竞走取之” 和 “人问之” 两句种的 “之 ”字的...
“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 ”指李子。“人问之”中的“之 ”指王戎。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

惟弈秋之为听的之是什么意思
之在句中作代词,指弈秋的指导。原文: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奕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

历代谏皇帝书
《左传》总述1.卫石碚大义灭亲2.五父谏陈侯3.曹刿论战4.宫之奇谏假道5.秦晋肴之战6.晋灵公不君7.晋祁奚举贤8.蔡声子论晋用楚材9.郑子产为政10.晏婴论“和”与“同”(三)《国语》总述1.邵公谏厉王弭谤2.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3.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4.寺人勃鞮求见文公5....

古代劝谏皇帝的文言文
吕刑(二)《左传》总述1.卫石碚大义灭亲2.五父谏陈侯3.曹刿论战4.宫之奇谏假道5.秦晋肴之战6.晋灵公不君7.晋祁奚举贤8.蔡声子论晋用楚材9.郑子产为政10.晏婴论“和”与“同”(三)《国语》总述1.邵公谏厉王弭谤2.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3.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4.寺人勃鞮求见文公5....

文言文尽之
④尽头。《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⑤达到顶点;穷极。《张衡传》:“妙尽璇机之正。”⑥全部;全都。《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⑦极端;最。《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⑧同“进”,进行。《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

古文中的“之”什么意思啊?
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谏厉王弭谤读音及其历史背景
召公谏厉王弭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件政治事件。这件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政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对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后来中国政治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读音 召公谏厉王弭谤,读音为:zhàogōngjiànlìwángmǐbàng。历史背景 春...

《邵公谏厉王弭谤》 是什么中的名篇?
该段节选文自选自《国语》,自然是此种名篇之一。此外,《国语》选文被编入《古文观止》,自然也是此中名篇。楼主的发问不太严谨,但有可教之处。

有没有《江水 三峡》和《邵公谏厉王弭谤》的翻译和知识整理
三峡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

司马迁的名言
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原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

金城江区19619103170: 《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 全文 -
孙烟花红: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

金城江区19619103170: 跪求《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 -
孙烟花红: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金城江区19619103170: 召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
孙烟花红: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王说:“百姓忍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

金城江区19619103170: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 -
孙烟花红: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

金城江区19619103170: 帮忙翻译下古文 谢谢啦! -
孙烟花红: 出自: 《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 这是召公说的第5句和第6句. 翻译: 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金城江区19619103170: 翻译<<邵公谏历王弭谤>>一文 -
孙烟花红: 周厉王残暴无道,国都里的老百姓都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不堪忍受您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大怒,找到个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敢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告发,就加杀戮.国都里的人们都不敢随便讲话,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相...

金城江区19619103170: “厉王虐,国人谤王..........”写出全文.并带翻译 -
孙烟花红: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金城江区19619103170: 邵公谏厉王弭谤的译文(要简单) -
孙烟花红: 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金城江区19619103170: 道路以目的故事,每个人物的来历要说明 -
孙烟花红: 原话: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召公谏厉王弭谤》 出自:《国语·周语上》 原文:“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周厉王统治周朝时把平民赖以谋生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