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作者&投稿:逮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家好,说起苏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以口舌而名垂青史的谋略家,最成功的应该要数佩六国相印的苏秦了吧。
苏秦出生年月不详,雒阳(今河南洛阳人),自幼家贫,年少时到齐国求学,拜入鬼谷门下,学成后外出游学多年,但一无所获,后狼狈回到家乡,受尽家人和同乡的耻笑。
苏秦回家后,找到姜太公留下的《周书阴符》一书刻苦钻研,为了让自己集中精力读书,不惜头悬梁,锥刺股,一年后学有所成,悟出“合纵连横”之术,于是开始周游列国,希望可以换得荣华富贵。
大家对苏秦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他“佩六国相印”,联合六国抵抗秦国。其实苏秦一开始并没有想着联合六国与秦国对抗,反而是想劝秦国吞并六国。据资料记载,苏秦周游列国的第一个目标是东周的周显王,结果周显王不信任他,没办法苏秦又跑到秦国,劝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秦惠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于是拒绝了他的建议。
之后苏秦又来到赵国,结果赵国国相赵成认为苏秦油嘴滑舌不靠谱,不喜欢他,因此他在赵国又吃了闭门羹。公元前334年,苏秦来到燕国,等了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于是劝他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抵抗日渐强大的秦国。
苏秦“合纵连横”的主张在燕国终于得到认可,之后燕文侯资助苏秦车马财帛让他去游说其他国家。有了燕国的支持,苏秦的底气厚了很多,游说其他国家也顺利了许多,又接连说服赵、韩、魏、齐、楚五国国君,与燕国达成合纵联盟,苏秦为从约长(相当于联盟长),并兼佩六国相印,达到了人生巅峰。
六国联盟后,秦国吞并其他国家的计划被迫搁浅,秦军十五年间不敢迈出函谷关一步。不过六国因利益达成联盟,内部并非团结一致,加上秦国军队十多年来没有走出函谷关,有些国家就认为没有必要联盟,秦国趁机派出使臣游说齐国和魏国联手攻打赵国,六国联盟至此瓦解,苏秦对六国来说也就失去了价值。
至于苏秦最后怎么死的,普遍说法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易王然后逃到齐国,作为燕国内应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结果没多久燕易王病逝,他的儿子燕哙继位。可能燕易王临终前并没有透露苏秦是燕国内应这件事,燕哙继位后一心想杀苏秦,手下人争相派出刺客前往齐国行刺。
公元前284年,苏秦遇刺重伤,然后刺客并未抓到。临终前苏秦向齐王献计,让齐王以“帮助燕国从事反间活动”的罪名将其车裂,并高价悬赏行刺之人。齐王按照苏秦的计策,果然顺利骗出了刺客,并立即将其诛杀,为苏秦报仇。
不得不说,苏秦对自己也是够狠的,为了抓住刺客,不惜让人将自己车裂,死无全尸也在所不惜。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什么意思
意思是假使我苏秦刚开始就有二亩良田,日子温饱,哪能有今天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原文: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译文: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

苏秦刺股 文言文翻译
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当年我在洛阳有良田两顷,如今怎么可能身兼六国宰相之职?这句话出自纵横家苏秦。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游说列国,提出合纵抗秦的战略思想,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其勇其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功成名就,衣...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出自哪里?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出自于战国时的苏秦,意思是假如苏秦家里有田地,其就不会有六个国家的相印了。形容一个人因为自身的东西很少,所以就去争取,反而争取到了更大的成就。说这话时,苏秦正值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之际。作为一个出色的纵横家,苏秦成功地说服了赵、韩、燕、齐...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 安能佩六国相印 这话出自哪里 哪本书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意思是假使我苏秦刚开始就有二亩良田,日子温饱,哪能有今天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原文: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译文: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

苏秦: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苏秦回家后,找到姜太公留下的《周书阴符》一书刻苦钻研,为了让自己集中精力读书,不惜头悬梁,锥刺股,一年后学有所成,悟出“合纵连横”之术,于是开始周游列国,希望可以换得荣华富贵。大家对苏秦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他“佩六国相印”,联合六国抵抗秦国。其实苏秦一开始并没有想着联合六国与秦国对抗...

苏秦佩印还乡是什么意思
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

佩六国相印文言文翻译
担任六个国家的臣相的官职。战国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时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杀。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于是,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战国时期,苏秦佩六国相印是什么意思?
是指六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的丞相印信。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秦国仗着强盛不断发兵进攻邻国,占领不少地方。其它六国都很害怕,想方设法去对付它。当时有一个人,叫苏秦,他提出“合纵”抗秦,意思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因为六国位置是纵贯南北,南北为纵,所以称为“合纵”。苏秦...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什么意思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出自于战国时的苏秦,意思是假如苏秦家里有田地,他就不会有六个国家的相印了。形容一个人因为自身的东西很少,所以就去争取,反而争取到了更大的成就。

枝江市13733982135: 秦国因为何仗十五年不出函谷关?简述即可 -
章解本悦: 苏秦成为纵约长,披六国相印.给秦国下了纵约书,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事实上这场仗根本没有打,因为山东六国不敢开进函谷关... 过秦论里是这么记载的: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q...

枝江市13733982135: 为什么当时秦国十年不敢出函谷关? -
章解本悦: 苏秦合纵六国,促成六国结盟,成为从约长,披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枝江市13733982135: 简述苏秦一生80字 -
章解本悦: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枝江市13733982135: 古代能言善辩的有哪些人? -
章解本悦: 1,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人.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前往秦营之中,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其事详见《烛之武退秦师》;2,晏婴(前500-前578),字仲,谥平,...

枝江市13733982135: 苏秦的故事 - 张仪语苏秦的故事有关张仪与苏秦的生平介绍
章解本悦: 我国传统上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战国时期,所谓... 封苏秦为“从约长”,佩六国相印. 并派人将六国盟约之事向秦国通报.自此之后,...

枝江市13733982135: 六国相印是什么 -
章解本悦: 相印是丞相的印章,六国相印是苏秦游说六国,成为六国宰相之后,身上带着六国相印的故事. 苏秦是战国时期与张仪同样有名的政治家,与张仪形成一纵一横的对比.苏秦有着无比辉煌的政治人生,曾成功说服六国实行他的合纵主张,并执相...

枝江市13733982135: 苏秦游说六国中你对故事中哪个人物印象深刻为什么? -
章解本悦: 对苏秦印象最深刻.因为苏秦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啊: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枝江市13733982135: 张仪小故事 -
章解本悦: 张仪,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

枝江市13733982135: “使我有洛阳二顷良田,安能佩六国相印.”是何意? -
章解本悦: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文言文的意思是:即使我拥有洛阳两顷肥沃的良田,又如何能够佩戴六国的相印(指担任重要的官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和对名利的超脱追求.他认为即使拥有丰富的财富和高位的权势,也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名利虚幻性质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自在和超越物质欲望的追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