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

作者&投稿:东方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基本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起至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除,绵存1300年。

明、清的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作为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首先举行岁试,后一年举行科试,再后一年举行乡试,三年一循环。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多在八月,所以又称“秋闱”(闱指考场)。正副考官由皇帝任命在京伯翰林及进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乡试的考场,称为贡院。贡院内一排排的号房,为考生住宿和答题之所。乡试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之时,所以称为“桂榜”。

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考期多在春季二、三月,所以会试又称“春闱”,“礼闱”。会试被录取的举子,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发榜正值杏花盛放,所以又称为“杏榜”。会试的主考官,明朝多以翰林官充当,明末又多以内阁大学士担任,清朝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充任。清朝新录取的贡士,殿试前还须进行一次复试,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等,这个等级对以后授予官职有很重要的关系。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四月份举行,由皇帝主持,还要任命阅卷大臣,读卷大臣,协助皇帝评阅试卷。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明清两朝的殿试都只考策问一场。出榜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有若干名(根据官场需要);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也有若名。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基本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起至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除,绵存1300年。明、清的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作为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在府城或直属省的...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如果中个举人能不能做官
1.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举人等级的功名意味着考生可以直接担任官员。2. 获得举人称号后,考生有机会填补官职空缺,但具体等待时间不确定。3. 多数举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未能获得官职,这一现象并不罕见。4. 家庭财富或政治关系的存在,以及恰逢官职空缺,可能加速举人成为官员的过程。

古人科举考试殿试一二三名叫什么
1. 殿试是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最终环节,也称作“御试”、“廷试”或“廷对”。2. 殿试由内预拟后,呈请皇帝选定贡士的等第。只有会试中选者才有资格参与。3. 殿试的目的是对会试合格者进行最终的区别等第。自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开始创制,殿试成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

古代科举考试会死人?为何人死后还不允许把尸体抬出来
古代科举考试之所以会死人,原因是考试的考生面对的压力太大了,而在考场死了之后不能抬出来,是因为满清的君王沿用了祖先留下来的丧葬习俗,他们的祖先认为门是活人才能走的通道,是不能让死人经过的,这就是为什么科举考场内的死人从围墙吊出外面的原因。科举制度在我国的清朝时期,按照条例是每三年都有...

清朝时期考中举人意味着什么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至公元1905年,清末慈禧废除科举制度共存在1300年,科举时代,首先要经过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考中者称为秀才;再经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考中者称举人。古时候封建王朝,门阀士族良莠不齐,阶层意识比较严重,底层老百姓想利用自己的勤奋来改变当前...

古代科举考试为何会死人,为何人死后还不允许把尸体抬出来?
古代科举考试之所以会死人,原因是考试的考生面对的压力太大了,而在考场死了之后不能抬出来,是因为满清的君王沿用了祖先留下来的丧葬习俗,他们的祖先认为门是活人才能走的通道,是不能让死人经过的,这就是为什么科举考场内的死人从围墙吊出外面的原因。科举制度在我国的清朝时期,按照条例是每三年都有...

古代科举考试会死人?为何人死后还不允许把尸体抬出来?
清朝不允许死去的考生被抬出门外,只能用绳子从考场围墙外吊出去。满族人有一种风俗,门是给活人通过的,死人只能从窗外后弄出去,在科举考试中,死去的考生只能被绳子绑在尸体上从围墙吊下去。很多人都不能接受这种方式,于是一些考生的伙伴会把死去的同伴伪装成重病,然后从门口抬出去。以上就是为何...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什么?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当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殿试,殿试又被称之为御试,是由皇帝参与的考试。一、科举制度的发展 中国的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科学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选拔人才和现代的高考,是同一个目的。隋文帝继位的时候废除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的官位,开创了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到了唐代的时候,...

明清时的科举考试制度中的三级考试分别是什么?
三级考试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

清朝科举作弊处罚
清朝科举作弊处罚有:取消成绩、永久禁止考试、曝光和羞辱、司法惩罚等。在清朝科举考试中,作弊被视为极其严重的违规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以下是一些清朝科举作弊的常见处罚方式:取消成绩:作弊者的考试成绩会被立即取消,无论其实际答题情况如何,都将被判定为不及格。永久禁止考试:作弊者...

灵宝市17122653187: 在我国明清时的科举考试中,会试放榜是在农历四月十五日,该榜也被称为以下哪种?(     )A.杏榜B.桂榜C.副榜 -
程有稚儿:[答案] A

灵宝市17122653187: 清明时期的科举考试中别称秋闱的是 -
程有稚儿: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 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中式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灵宝市17122653187: 对明清时科举考试中“乡试”的解释,正确的是 -
程有稚儿:[答案]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

灵宝市17122653187: 明清时期形成了我国的完备的科举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考中了殿试称为进士这句话是否 -
程有稚儿: 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

灵宝市17122653187: 明清两代的考试制度!! -
程有稚儿: 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童生先参加州县级的考试,及格的称做“秀才”乡试每三年一次,考试的称做“举人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的举行.会试及格者,再经过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延,叫做廷试,亦称殿试.考中的分为三甲(等),一甲只取三名,分别叫做状元、榜眼、探花,统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民间又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员”,会试第一名为“会元”,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

灵宝市17122653187: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如何进行 -
程有稚儿: 1. 式科举考试三级:乡试会试殿试2. 乡试通每三各省省城举行称比由于秋季举行所称秋闱参加乡试秀才()秀才参加乡试前先要通本省政巡举行科考绩优良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称举第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试 3. 乡试第二春礼部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