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提出士农工商对后人有着怎样的影响?

作者&投稿:肇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管仲曾在《管子·小匡》中写道: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石民的意思是,作为国家柱石的人民,而士农工商则是指读书人、农民、百工和商人。很多人都会把士农工商理解为,古人是按照社会等级把这四类人以作区分,其中有文化的人最大,经商者最次。实际上管仲这样说,是指治理国家应该有一个轻重缓急,如何安定天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士农工商的历史背景,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当中,四民制度贯穿始终。所谓四民,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四种公民,即士、农、工、商,除此以外,还存在许多贱民,他们比四民阶层更低,归为贱籍阶层。四民是古代中国政府对于平民职业的基本划分,同时它亦是国家百姓的总称,可以说,四民就是国家的基石。不过职业的种类极多,为何中国古代社会阶层专门将平民们划分为士农工商呢?
四民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其文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於管子。顾炎武认为,齐国丞相管仲最先提出士农工商说,所以四民制度起源于管仲,而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说法。管仲在齐国进行变法改革,四民制度是变法中的一部分,而这也被认为是四民制度的首次实践。除管仲以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许多人提出士农工商说,比如《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载: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夫甲,非人之所能为也。丘作甲,非正也。《荀子·王制篇》里也有按照士农工商排序的说法。
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管仲所提出的士农工商四民者,与后世的士农工商阶层是完全不同的。首先,管仲所提出的四民当中的士,不是读书人,而是军士。其次,管仲的这一政策是将国民分为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并按照其各自的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这里的划分只是职业上的不同,并没有尊卑之分。管仲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这是说四民都是国家基石,不可或缺。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社会并不轻视商人。在殷商时期,人们十分热衷于从事商业,商人之名由此得来。在商朝灭亡以后,周朝吸取商朝灭亡教训,认为商人过度热衷商业,荒废农业,导致国家不稳,最终灭亡。于是在周朝以后,商人的地位就被不断打压,名义上的地位与奴隶等贱籍无异,被其他阶层鄙夷,比如《逸周书·程典》载:士大夫不杂于工商。
然而管仲在提出士农工商说的时候,虽然将商放在最后,但不是抑商。管仲本就是商贾出身,而在他的变法当中,他极度重视商业的作用,还颁布了许多促进商业发展的国策。所以说管仲是四民制度的提出者没有问题,但若是将导致古代中国商人地位低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实在是冤枉。
在春秋战国以后,士大夫阶层地位不断上升,官僚阶级逐渐发展壮大。秦亡以后,汉朝奉行儒家学说,汉武帝更是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科举制度产生以后,读书与做官被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使得读书人的地位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士的概念也在发生改变,军人被划分为军籍,而士则专指士大夫与读书人。就这样,有文化的官吏替代了军士,成为士农工商的榜首。《神童诗》中一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更是被无数人奉为金玉良言,直到现在依旧被人传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立国之本,极度重视农业。秦《田律》规定:出现旱涝蝗虫等灾情以后,各地官员须立刻书面报告情况,即使风调雨顺,官员也需要统计好各地的降雨状况以及收成情况。《仓律》专门以律法规定种籽入仓、存贮、检验、出仓等程序以及亩播种数量。《戍律》规定一户不准同时征调两个以上劳动力服役,违者罚交两副铠甲,就是为了保证不干扰农业生产。《仓律》还规定从事农耕生产官府奴婢,二至九月农忙时节,每人每月可增加半斤口粮,以激励人们从事农桑,确保农业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在名义上自然要给予农民较高的地位。
从对于经济的贡献来看,商人显然要比工匠高,然而统治者却有自己的考虑。不是所有的统治者都像管仲一样出身商贾,大部分的士大夫打心底里鄙夷商贾,认为他们是祸国殃民的逐利小人。比如《汉书》中就主张道: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驱民而归之家,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商人较强的流动性以及它对于百姓的吸引力是一个极度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即使商业对于繁荣国家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依旧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随着后世对于四民制度的重新构建,士农工商从对于平民的划分转变为尊卑排序。在户籍制度出现并完善以后,四民制度其实已经成为一种概念,不过统治者显然是需要这种概念的。统治者需要将社会阶层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种阶层,且士要在最前面,以体现示人阶级的特权和地位,农则紧随其后,体现出统治者对于农业的高度重视。工匠在古代并不受重视,所以还要排在农后面。而商贾在奉行重农抑商的古代,自然只能排在末位,被归为四民当中的贱籍。所以,中国古代社会阶层分为士、农、工、商,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亦是统治者的需要。


揭秘1880年民间专家组会诊慈禧太后前后
光绪三、四年,华北大旱,三晋赤地千里,汪守正因赈灾有名,为曾国荃所赏识,自后“晋省凡有大灾及一切兴作救灾之事,靡不借重”,以致“山西之民,士农工商,靡不知之”。光绪五年调补阳曲知县。 马文植,名培之,以字行,清代江苏武进孟河人,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其祖父马省三,本姓蒋,学医于马氏,就从师姓...

管仲有什么才能吗?
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号为“华夏第一相“。“叁其国而伍其鄙”革除部落政治残余影响,实施士农工商户籍管理,精细市郊行政管理,完善齐国行政管理系统体系建设。德功显明,取信于民树立务实政绩观,强调“取信于民”人本...

“不为良相 便为良医”是什么意思?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做一个辅助君王治理好国家的好宰相,那么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也是可以的。宰相和医生都是都含有拯救天下苍生的寓意,所以那些有志之人都以此为抱负。“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出自范仲淹之口。注释:相:宰相,丞相;辅佐古代君王治理国家大事的官员。

“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是怎么来的?
”所以,贤明的君主统治百姓,要修筑城堡让百姓安居,规划房屋井田以平均土地,开设街市商店使财货流通,设立学校以教育百姓,这样,士农工商,四种人都有职业。读书做官的人叫做士,开辟土地种植谷物的人叫做农,凭手艺技巧制造产品的人叫做工,互通有无出卖货物的人叫做商。贤明的君主能够量才用人,安排...

经典祠堂对联
十四: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十五: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十六:一脉源流先世泽,满堂酝酿太和春。十七: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十八:雨顺风调四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十九:礼以待人恭以致昌...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1、内政改革:管仲在内政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实行叁国伍鄙制,将齐国分为三个部分,设立三个官员进行管理,同时将国中士农工商分成二十一个乡,使各行业人员世代相传,互相制约。管仲还建立了选拔人才制度,选贤任能,以扩大人才来源。2、农业改革:管仲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地而衰的...

召忽详细资料大全
管仲告纠曰:“小白将先入齐,仲请分兵,从间道以阻之。”纠许仲从山阴后抄出,以精兵遮道,谓小白...管仲对曰:“士农工商处于四等, *** 有定矣!”公曰:“民既定矣,齐国偏小,甲兵不足,若何处之?”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改革实现国富兵强的有
二是在维护旧贵族、贵宠地位的同时,开始明贤良,即按功劳起用庶族,对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加以改良。三是奖励农业,发展商业,节省费用,以增加财政收入。四是扩充军队,以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2.楚庄王(前613-前591在位):一是选拔人才,任用平民出身的公孙敖为令尹,发展经济,使士农工商各守其业。

所有的历史高手请到这来!有悬赏哦!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吾联:铝铜金钼(木)水火土。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行。我的铝铜金钼为四种金属,金木水火土为五行。 上联:游西湖,提...

为何自古就有文人相轻?为什么互相看不起?
不仅武学领域,由管仲提出的士农工商各阶层,同样可以很容易区分高下:军士看谁杀敌多、农民看种地优劣、工人拿产量作对比、商人们比较盈利。(士是军士而不是读书人。) 而文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生产的是思想,是一种精神产品,物质形态(纸张或其它材料)只不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而思想却具有超时空性和永久性的特点。 3...

余干县15126613682: 管仲的改革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赫风依达: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齐桓公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管仲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不仅在当时振兴了齐国,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余干县15126613682: 管仲的改革内容及影响 -
赫风依达: 管仲改革是从经济改革入手,通过发展经济带动政治、军事、外交的全面改革.即把全国人口按职业划分为土、农、工、商四民分别居住,并提供职业保障.“相地而衰征”的新的田赋制度.保护自然资源,禁止奴隶主抢掠平民的牛羊去作祭祀用,保护牲畜的繁殖. 大力发展商业贸易.由官府专卖盐铁.基础还是奴隶制度

余干县15126613682: 管仲改革产生什么影响 -
赫风依达: 管仲的变法,虽然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外交策略也相当成功,恩威并用,各国诸侯都尊重齐国,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但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有触及到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旧的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原因是管仲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

余干县15126613682: 齐国管仲改革的实质和影响是怎样的? -
赫风依达: 管仲改革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他的改革不仅是对我国夏?商?周1000余年政治发展史的总结,而且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管仲的改革措施使齐国的实力迅速强大起来,齐国出现了人民富足?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齐国衰微的国...

余干县15126613682: 管仲在齐国的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
赫风依达: 历史影响:齐国国富兵强,同时为齐桓公的称霸奠定基础,齐国成为春秋战国强国之一,管仲“尊王攘夷”扩充了齐国的疆界,齐国经济迅速发展.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

余干县15126613682: 概括管忡相齐、实行改革的重要措施和结果 -
赫风依达: 行政改革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

余干县15126613682: 管仲是谁? -
赫风依达: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

余干县15126613682: 管仲在经济上的成就 -
赫风依达: 管仲的经济政策国内经济发展 管仲相齐的经济政策是“遂滋民,与无财”(《国语·齐语》),他的办法乃是“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史记·齐太公世家》).或言“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史 记·平准书》),以至“通货积...

余干县15126613682: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提出按人们职业把人口分为那几个集团? -
赫风依达: 根据当时社会分工的发展,提出按人们职业把人口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社会集团.按职业划分人口,在我国人口思想史上,管仲是第一个提出的人.

余干县15126613682: 管仲是个商人,为什么在《管子》里他却主张降低工商者的地位呢? -
赫风依达: 封建社会向来就是重农抑商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先秦时期到两汉时期,历代统治者对农业和工商业的认识尽管有所不同,但大都无例外地倾向于重视农业而多少对工商业有所忽视乃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