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是 谁?

作者&投稿:勤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人是谁?~

盘古
古书上所说最早的君主是什么人?不问而知其为盘古了。

徐整《三五历》:“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太平御览》卷二。

这一段神话,似乎纯出想象,其中并无事实。近来又有人疑心盘古是苗族的神话,汉族误把他拉来算做自己的,其说亦颇有理,见第三章第二节。盘古以后的君主,又是什么人呢?那也不问而知其为三皇五帝了。

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地皇氏……十一人……亦各万八千岁。人皇氏……兄弟九人……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原注“天皇以下,皆出《河图》及《三五历》也。”案这是司马贞所列的或说,其正说同郑玄。
以上出自吕思勉先生的《百话本国史》

恰如俄国学者伊•谢•科恩在《自我论》里所称,原始人姓名的诞生是古人自我意识萌芽的出现。没人能确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的人,但这个人一定是存在过的,从他意识到自己为自己命名的那一刻起,有关起名的争议和学问就逐渐展开了。

古代圣王尧舜禹的名字分别是伊祁放勋、姚重华和姒文命,但这到底是其真正的名字,还是后世的附会,就如尧舜禹其人是否真的存在过一样,目前还尚存疑问。但从夏朝开始,古人名字的符号意义就开始被重视,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最为重视名字的,当是当时的“帝王家”。

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殷商古人多为君主、贵族,在当时,平民大多是没有名字的,至于奴隶更不会有名字,最多有个诨号,便很“了不起”了。殷商贵族多用天干为名,是很多人的共识,其实对此说法,还是有一定争议的。太甲、太戊、武丁、武乙等王的名字,应该不是真名,而是类似后世谥号或庙号一类的称号,但也有其在生前就使用的情况。不管怎么说,当时的人起名字,大概不会这么刻板单调。比如,商纣王名受,考虑到商王姓子,商纣王的名字应该是“子受”,但约定俗成的说法却是帝辛、纣王等。

武王伐纣后,史书上依然罕见平民的名字。但起码在周朝后,姓氏的问题就愈发凸显了,这大概跟当时兴起的祖先崇拜有关。在西周时期,人名大多都是单字名,这大概是因为当时人口较少,不存在太多重名现象,也没必要用更多的字来起名字。比如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其单字名响亮而易懂。

但有更多的人名,让人搞不懂什么意思,甚至十分古怪。比如周昭王南征楚地,乘坐的船到江心却融化了,自己掉在水里淹死了。《史记》上记载,当时跳下水试图救昭王的大力士,名字叫辛游靡。这个名字十分奇怪,无论是名字结构还是用字,都令人十分不解,除了史书上讲他是一个胳膊很长的护卫,我们对其一无所知。

从辛游靡开始,史书上的“奇怪”名字越发多了起来。春秋时即使君王,也有一些不避俗物的名字。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名小白,在今天,宠物狗才叫这个名字。晋文公名重耳,颇有舜帝“重华”的风貌,但显然耳朵和眼瞳的“地位”不可比。至于黑臀、黑肱、痦生等国君名字,更谈不上高雅。

但古人对名字并非不重视。起码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有人在论述起名的必要和注意事项了。如《左传•桓公六年》中所述,“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古人对名字的避讳首先是政治性的,其次才会考虑避开所谓的低俗。

先秦古人里最让我不解的人名,大概就是著名的“大阴人”嫪毐了。“毐”是品行不端之义,很难想象嫪毐是其本名,更像是结合其性格后起的诨号,类似《水浒》里的“混江龙”“黑旋风”一类的名字。并非没有这样的先例,比如舜的父亲叫瞽叟,这显然也是个诨号,而刘邦的父亲名为刘太公,这也只是个尊称,至于其本名为何,连距离当时并不久远的司马迁也说不清楚了。

或许,当时的平民对待名字并不很在意,所以游走于市井的嫪毐才可以让人忘记曾经的本名。其更吊诡的是,似乎历史上也找不到第二个姓“嫪”的人,或许连这个姓都是假的。不过,后来曾考古出土有一件更早的兵器,名为“嫪偭镰”,或许这个“嫪偭”便是嫪毐的祖先。但这只是后世的猜测,历史的真相恐怕早就迷失在时光的尘烟里了。

有些“怪名”,今天看起来奇怪,但了解当时的语言用法后,也就可以理解了。比如,汉朝名为“食其”者不少。“食其”读音为“异基”,《汉书》上讲“食”为饮食、饭食之义,“其”为“箕”,“食其”的意思是粮食丰收。在以农为本的时代里,出现郦食其、审食其、赵食其这样的名字,也就不足为怪了。

东汉三国以“单名”为主,甚至几乎找不到非单字名的人,当然,像尹大目这样的诨号、黄承彦这样的字号、沙摩柯这样的少数民族名字不在其列。只有曹安民、傅士仁、胡车儿、吕伯奢、严白虎等个别人是双字名。

这是为何?传统观点认为与王莽托古改制有关,“令中国不得有二名”,以单字名为尊贵。这或许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纵观历史,从先秦到三国,大多数人名都是单字,我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因为当时人口较少、重名率低,用单字名完全可以满足起名需要。

而经过数百年的中原混战,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和中原人不断融合、同化,单字名和双字名的情况都有出现,而仍以单字名为主。

重名现象不是今天才有的,如果说在汉代之前,重名现象还不普遍,从汉魏六朝开始,此问题开始得到时人的关注。

由于前文所述的单字名的流行,读史时常常会遇到让人糊涂的地方。比如,王莽改制前后,活跃在史书上的3个王匡,2个王兴,3个王凤,其中有些是王莽阵营的,还有人是王莽敌对阵营的,至于王莽这个名字,在汉武帝时期也有一人叫王莽,只是新皇帝王莽名气太大,让人淡忘了前面的王莽。连名人都是如此,普通人就更难避免重名问题。

翻阅史料可知,南梁元帝萧绛曾写过一本《古今同姓名录》,他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历史上有3个董仲舒,3个孔子,3个周瑜,3个王羲之,4个刘秀,9个张衡,9个张良……这还是在当时能留下名字的人,加上难留名字市井百姓的,重名者肯定更多。

到了隋唐以后,名字的避讳现象更加凸显,或许是考虑到使用的麻烦,从唐代开始的皇帝名字(尤其是出生在深宫中的太平天子),名字用字愈发冷僻,这点在南宋和明代皇亲国戚的取名中也格外明显。

出于避讳考虑,贵族不与百姓生活用字“争字”,倒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如果所有的帝王都用“世民”这样的字,恐怕会干扰到日常用字,毕竟避讳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甚至连古人都会“抢占”今人的使用权。比如,李家夺定天下后,先祖李虎的“虎”字也要避讳,史书上的隋代名将韩擒虎只好“改名”为韩擒或韩擒豹。此类例子比比皆是。

除了重名与避讳现象,“热门字”现象在后世依然留存。五代十国时期,名字里带“彦”字者甚多,可见当时的人对这个字的偏爱。《尔雅·释训》有言:“美士为彦”,“彦”字有丰富的美好内涵,但这依然不能解释五代北宋人为何偏爱“彦”字。

据清代大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里统计,五代以“彦”为名者多达145人,如王彦章、杨彦温、张彦超等,而不列入史籍的名“彦”者就更不可计数了。毕竟,只有贵族和名人才能在史书上留名,但平民百姓未必不热爱“彦”字。

宋代文人对内倾和自省式的文化思维更加迷恋,取名也更加雅致,且双字名开始成为主流。金朝、元朝时多民族混杂,出现了燕帖木儿这样的混杂名,还有石抹狗狗、完颜驴粪等颇为生猛的名字。

从明代开始,传统的崇尚文雅的取名风气复归,明清两代,堪称知识分子取名花样的巅峰期,大多数名留史书者都语出有典故,取名所谓“男楚辞,女诗经”的说法大概就是那时候流行开来的。

清代取名的学术文雅气一直保持到了民国。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民国人物的名字,和今天很不一样,一方面,重名率较低,双字名多;同时,名字多有丰富寓意,但上流社会取名和老百姓很不一样,这点比较复杂,就不展开叙述了。

共和国成立后,“建国”“建军”“国庆”“兵”“红”等带有明显政治意味的“新词”成为取名的主流,这也造成了大量的重名现象。80年代后,家长给小孩取名,开始去政治化,但对单字名的“迷恋”,同样造成80后和90后重名者甚多,“张伟”“李伟”“李明”“李华”等名字高居同龄人同名榜首,也就不奇怪了。

从对政治和国家概念的追逐,到复归个人、家庭“寄托”,当代国人的名字特征的变化与时代保持了有趣的关系。到了00后的孩子们,据说起名用字最多的是“子轩”“紫萱”“涵”“欣”“梓”等颇有琼瑶风的名字。

有些名字今天看来十分“新潮”,但可能只是错觉,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新潮”,那么将来它会成为重复率很高的名字。当我看到唐太宗有个皇子也叫“李明”、唐代有个文人也叫“李华”的时候,并不觉得这名字用滥了,因为在古代,这样的名字十分少见,尽管在今天十分普遍。

如果要标新立异,崇尚个性,还是要避开时代风潮,晋代的“之”、唐五代的“彦”,建国初的“建国”,未来的“轩”,这些都是当时时代爱用的字,长远来看还是要有“逆向思维”。

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无。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孙伏伽早年在隋朝时考中进士,隋炀帝大业末年任大理寺史,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下级官吏。隋亡后,入唐做官。曾于武德初年上书高祖,坦言三事:一"开言路";二废"百戏散乐";三请"为皇太子及诸王慎选僚友"高祖阅后大喜,用其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三百匹。不久,孙伏伽又在灭王世充、窦建德后建议李渊取消追究王窦余党的命令,又为平定边防、减税赋等事频频上表献策,又请设"谏官"一职,高祖均采纳。
武德五年,孙伏伽因上疏而被免官。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完备,故孙伏伽能以免官之身应进士科考试,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曾上疏谏止游猎骑射,被采纳,贞观五年免官,不久又起用。贞观十四年(641)拜大理卿,成为朝廷重臣。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因年老辞官,显庆三年(658)病逝于家。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伽若无其事。

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无。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孙伏伽早年在隋朝时考中进士,隋炀帝大业末年任大理寺史,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下级官吏。隋亡后,入唐做官。曾于武德初年上书高祖,坦言三事:一"开言路";二废"百戏散乐";三请"为皇太子及诸王慎选僚友"高祖阅后大喜,用其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三百匹。不久,孙伏伽又在灭王世充、窦建德后建议李渊取消追究王窦余党的命令,又为平定边防、减税赋等事频频上表献策,又请设"谏官"一职,高祖均采纳。
武德五年,孙伏伽因上疏而被免官。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完备,故孙伏伽能以免官之身应进士科考试,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曾上疏谏止游猎骑射,被采纳,贞观五年免官,不久又起用。贞观十四年(641)拜大理卿,成为朝廷重臣。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因年老辞官,显庆三年(658)病逝于家。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伽若无其事。

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无。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孙伏伽早年在隋朝时考中进士,隋炀帝大业末年任大理寺史,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下级官吏。隋亡后,入唐做官。曾于武德初年上书高祖,坦言三事:一"开言路";二废"百戏散乐";三请"为皇太子及诸王慎选僚友"高祖阅后大喜,用其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三百匹。不久,孙伏伽又在灭王世充、窦建德后建议李渊取消追究王窦余党的命令,又为平定边防、减税赋等事频频上表献策,又请设"谏官"一职,高祖均采纳。
武德五年,孙伏伽因上疏而被免官。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完备,故孙伏伽能以免官之身应进士科考试,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曾上疏谏止游猎骑射,被采纳,贞观五年免官,不久又起用。贞观十四年(641)拜大理卿,成为朝廷重臣。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因年老辞官,显庆三年(658)病逝于家。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伽若无其事。

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无。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孙伏伽早年在隋朝时考中进士,隋炀帝大业末年任大理寺史,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下级官吏。隋亡后,入唐做官。曾于武德初年上书高祖,坦言三事:一"开言路";二废"百戏散乐";三请"为皇太子及诸王慎选僚友"高祖阅后大喜,用其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三百匹。不久,孙伏伽又在灭王世充、窦建德后建议李渊取消追究王窦余党的命令,又为平定边防、减税赋等事频频上表献策,又请设"谏官"一职,高祖均采纳。
武德五年,孙伏伽因上疏而被免官。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完备,故孙伏伽能以免官之身应进士科考试,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曾上疏谏止游猎骑射,被采纳,贞观五年免官,不久又起用。贞观十四年(641)拜大理卿,成为朝廷重臣。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因年老辞官,显庆三年(658)病逝于家。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伽若无其事。

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无。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孙伏伽早年在隋朝时考中进士,隋炀帝大业末年任大理寺史,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下级官吏。隋亡后,入唐做官。曾于武德初年上书高祖,坦言三事:一"开言路";二废"百戏散乐";三请"为皇太子及诸王慎选僚友"高祖阅后大喜,用其为治书侍御史,并赐帛三百匹。不久,孙伏伽又在灭王世充、窦建德后建议李渊取消追究王窦余党的命令,又为平定边防、减税赋等事频频上表献策,又请设"谏官"一职,高祖均采纳。
武德五年,孙伏伽因上疏而被免官。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完备,故孙伏伽能以免官之身应进士科考试,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曾上疏谏止游猎骑射,被采纳,贞观五年免官,不久又起用。贞观十四年(641)拜大理卿,成为朝廷重臣。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因年老辞官,显庆三年(658)病逝于家。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伽若无其事。


世界上第一个出生的人是谁??
第一个世界上出生的是盘古。盘古神话表现了一种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以人为本,宇宙由人开辟,由盘古顶天立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而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年。盘古巨人长得多么高大,说他“神于天,圣于地”,表现了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这一人本主义的宝贵思想。这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种生命...

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将军
这样看来,妇好作为武丁的王后,她至少是一位太子的母亲,地位显赫,而且是列入周祭和武丁配享的法定配偶,绝对不可能是个身份低贱的人,她应该是子方的王公之女,而子方(妇好的方国)也是在大商诸方国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诸侯。 妇好,中国史上第一个女将军 二、祭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放在第一位的...

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是谁?
因此,武秦女皇在胡太后的操纵之下,匆匆登位又匆匆死去,故历史上连她的名字都没留下,一般都称“元姑娘”。胡太后杀死武秦女皇之后,还给她加上谥号为“殇帝”,所以北魏的元姑娘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第二位女皇帝是文佳皇帝陈硕真。公元653年,也就是唐高宗永徽四年,睦州女子陈硕真率领农民...

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书法家是哪一朝的哪一个人?
当这项浩大的造字工程圆满完工后,李斯便将新字体上奏给秦始皇审视,秦始皇看后非常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臣民使用,而过去各诸侯国流行的异体字则立即予以禁用。这次文字改革是我国文字发展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从这点上说,李斯不光是在书法的艺术探索上有着...

历史上因为吃“长生不老药”而死亡的第一个人是谁?
后来历代的帝王,有深陷其中的。而历史上因为吃此类丹药而去世的第一个人东晋的晋哀帝司马丕。他生于公元341年,二十岁登基,统领国家大权,登基后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对于百姓也不错。褚蒜子曾这样描述他:“琅邪王丕,中兴正统,明德懋亲”。可以看得出他的德行,另外他独具造诣的地方是他的...

历史上第一个太监是哪个朝代的,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上第一个太监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是历史上齐桓公的男宠,名叫竖刁也可以称为竖貂,他的样貌生得奇美,能说会道,但是内心是个奸诈小人,作恶多端,最后下场被朝中的人处死。古代称太监为寺人,在竖刁没有成为太监以前是霸主齐桓公的仆人,一直在宫中侍奉齐桓公。一直到十几岁。后来竖刁为了永享...

史上第一个发明原子弹的人是谁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史上第一个发明原子弹的人是谁 爱因斯坦发表了E=MC2 这个质能公式。德国一个科学家又根据这个公式,发表了一个关于核裂变会产生巨大能量的文章。 国际这时候就紧张了,怕德国会造出原子弹。 为了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美国就号召了同盟国所有科学家,一起研究原子弹,代...

武则天是我国第一个女皇帝,为什么武则天能成为皇帝?
武则天是我国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之所以能当上皇帝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因素、个人能力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武则天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人物,在男权社会中,能够以女子的身份取得皇帝宝座本来就是一件令人称奇的事情,然而在武则天执政期间还创造了不小的功绩,甚至比某些男性皇帝取得的...

中国第一个获得金牌的人是谁?
中国第一个获得金牌的人是许海峰。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金得主,同时也是中国首位奥运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并且在1986年汉城亚运会上以超世界纪录660环的成绩获自选手枪冠军、气手枪个人金牌和自选手枪团体冠军。1990年北京亚运...

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
其实,像刘邦这样一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王朝的统治者,是很难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他的个人品质的,应该看主流,也就是总体表现。司马迁的结论就是看主流的产物。我们今天评价刘邦的人品,也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即司马迁所站的角度来评价,才能得出其人品高下的真实结论。 一、司马迁的评价基础 司马迁的角度...

唐县1328728680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治者是谁?三皇五帝指的是谁?第一个封建王朝是? -
呼旭葡萄:[答案] 那为什么有人说女娲也在三皇五帝里面?还有,第一个统治者应该是黄帝吧

唐县13287286804: 中国第一个皇帝是谁? -
呼旭葡萄: 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

唐县1328728680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人是谁?是什么时间? -
呼旭葡萄:[答案] 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想自己的功绩朝过三黄五帝,所以称自己为皇帝,取三黄五帝中的皇帝二字 .

唐县13287286804: 中国历史上第一人皇后是谁呢? -
呼旭葡萄: 如果秦始皇有皇后的话她就是第一个.其实秦二世胡亥也是有皇后的.但是没有记载.有史可考的第一位被称为皇后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

唐县1328728680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
呼旭葡萄: 秦始皇,姓羸,名政,是秦庄襄王的儿子.他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开国之人,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病死,13岁的秦王赢政...

唐县1328728680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起义的人是谁? -
呼旭葡萄:[答案] 真正算是起义的,还是说“大丈夫不死则矣,死则壮烈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

唐县13287286804: 请问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是谁?我有问过他们,说是封神榜里的纣王, -
呼旭葡萄:[答案] 尧 然后是舜,再则是禹,也就是大禹治水!

唐县13287286804: 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叫什么? -
呼旭葡萄: 答: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 即嬴政,秦庄襄王之子(有人说他是吕不伟的私生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

唐县13287286804: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A.大禹B.秦始皇C.炎帝.(B) -
呼旭葡萄:[答案] 启(大禹之子)建立的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但是当时的国君不叫皇帝,皇帝这个名称是由秦始皇首创的,所以严格意义上的皇帝应该是秦始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