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陶弘景传译文是什么

作者&投稿:厉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言文《南史陶弘景传》翻译如下: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起初,他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她怀里出来,并看见两位仙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的家里,不久她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时候就不同一般人,十岁时,看到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他对别人说:“仰看高空,观看太阳,不感到是很遥远的事了。”

等到他长大后,身高七尺四寸,神态仪表出众,眼睛明亮有神,眉毛宽广,身材很长,耳朵肥大。读书超过万卷。善于弹琴下棋,草书、隶书写得很好。不到二十岁,齐高帝任宰相时,把他封为诸王的陪读,任命为奉朝请。虽然生活在贵族群中,但一个人关在屋里不与外人交往,只是批改翻阅文稿,朝廷礼仪事务,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

永明十年(492),上书请求辞职,皇帝同意他的请求,赏赐他五匹丝帛。临行时,公卿官员在征虏亭设宴为他送行,因为饯行而设的帷帐和车马太多,堵住了道路,都说从刘宋、萧齐以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朝廷和民间都认为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自此以后,陶弘景住在句容县内句曲山,他总是说:“这座山的下面是道教第八洞宫,名叫金坛华阳之天,方圆一百五十里。过去汉朝咸阳的三茅君修成仙,后来掌管这座山,所以称它为茅山。”于是在半山腰建一座房子,自称华阳隐居。

开始跟东阳人孙游岳学习符图经书道法。游历许多名山,寻找访求仙药。每经过两山间的流水,一定要坐或躺在水中,徘徊吟颂,不能自已。当时沈约任东阳郡守,敬仰他的志向气节,多次写信邀请他,他都没有去赴约。

陶弘景生性喜好写作,崇信稀奇怪异的事,珍惜时光,到老更是如此。特别通晓阴阳五行、风水、星象、地形、算卦、山川地理、方图物产、医术草药。撰写过《帝代年历》,又制造浑天象,他说:“我造浑天象是修道的需要,不止是史官才用它。”

起义军攻克建康城,听说商议禅让的事,陶弘景按图谶推论,好几处呈“梁”字型,于是派弟子进献给皇帝。高祖很早就与他有交往,即皇帝位后,对他更加礼遇和照顾,不断去信问候,使节的车盖一个接一个。

天监四年(505),移居到茅山积金东边的山谷。擅长辟谷导引等养身的方法,八十多岁还像年轻人一样容颜不改。十分羡慕汉代张良的为人,说“古代的圣贤都无法和他相比”。曾梦见佛传授他菩提记,并称他为胜力菩萨。

于是到郧县阿育王塔发誓,接受佛教的五大戒规。后来太宗到南徐州时,钦佩他的高风清名,召他到后堂,谈论好几天才离去,太宗特别敬重他。大通初年,派人献两把宝刀给高祖,一名善胜,一名威胜,都是上等的宝物。

大同二年(536)逝世,终年八十五岁。死后容貌不改颜色,关节屈伸自如。皇帝下诏赠封中散大夫,谥号贞白先生,并派舍人监护丧事。陶弘景生前遗言薄葬,弟子遵照他的意愿办理丧事。

原文: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

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

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著《帝代年历》,又尝造浑天象,云修道所须,非止史官是用。

义师平建康,闻议禅代,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高祖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

天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善辟谷导引之法,年逾八十而有壮容。深慕张良之为人,云“古贤莫比”。曾梦佛授其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乃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后太宗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与谈论数日而去,太宗甚敬异之。大通初,令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养胜,一名成胜,并为佳宝。

(节选自《梁书》)

作品介绍:

《梁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唐初姚察、姚思廉撰纪传体史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公元502年—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

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分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陶侃母湛氏的文言文答案
7. 南史 陶弘景传节选的文言文译文和答案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豫章新淦人。当初, 陶侃的父亲陶丹聘娶她为妾,生下了陶侃,陶氏 当时贫贱,湛氏经常纺纱绩麻资助陶丹,让他交 结比自己优秀的人。陶侃年少时做寻阳县吏,曾 经监管鱼梁,把一坩的腌鱼送给母亲。湛氏把腌 鱼封了起来并写了信一起送回,责骂陶侃说: “...

明眸四字成语
出处 《南史·陶弘景传》:“神仪明秀,朗目疏眉。” 眉清目秀——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出处 元·无名氏《合同文学》第一折:“有个小孩唤做按住,今年三岁,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个孩儿也。” 眉目如画——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南史陶弘景传译文是什么
文言文《南史陶弘景传》翻译如下: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起初,他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她怀里出来,并看见两位仙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的家里,不久她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时候就不同一般人,十岁时,看到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他对别人说:“仰看...

陶弘景传文言文翻译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陶弘景传译文: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起初,他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她怀里出来,并看见两位仙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的家里,不久她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时候就不同一般人,十岁时,看到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他对别人...

陶弘景传翻译及原文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陶弘景传译文: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起初,他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她怀里出来,并看见两位仙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的家里,不久她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时候就不同一般人,十岁时,看到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他对别人...

文言文《南史陶弘景传》翻译
(2分)借此陶弘景欲告诉梁武帝自己宁愿隐居山间,而不愿出仕为官。( 1分) 【译文一】陶弘景字通明,是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人。从童年时候起,陶弘景就有与众不同的品行和志向。四五岁时常常用芦荻作为笔,在画土灰中学习书法。等到长大成人后,他读了一万多卷书,一件事不了解,他就以之为耻辱。二十岁不到...

梁书陶弘景传的翻译
译文: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起初,他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她怀里出来,并看见两位仙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的家里,不久她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时候就不同一般人,十岁时,看到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他对别人说:“仰看高空,观看太阳,不感到是...

梁书陶弘景传原文及翻译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译文: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起初,他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她怀里出来,并看见两位仙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的家里,不久她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时候就不同一般人,十岁时,看到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他对别人说:“仰...

陶弘景的资料有哪些??
文言文《南史陶弘景传》翻译陶弘景(公元456-536),表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是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人。 当初他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自己怀中飞出,又看见两个天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家里,随后就怀孕了,生下了陶弘景。但她看到的青龙却是没有尾巴的,自己独自飞上天去了。据说这预兆了后来陶弘景终身不娶、...

江阳区13340586686: 求《南史·陶弘景传》的翻译 -
愚费榄香: [size=150]陶弘景(公元456-536),表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是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江宁县)人.当初他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自己怀中飞出,又看见两个天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家里,随后就怀孕了,生下了陶弘景.但她看到的青龙却...

江阳区13340586686: 南史·陶弘景传中自恒欲就之中恒字是什么意思 -
愚费榄香:[答案] 常常,一直的意思. 原句及翻译: 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 远望高高的山,俯瞰广阔的湖,(虽然)知道这难以容身居住,但却常常想要接近它们.

江阳区13340586686: 文言文《南史 陶弘景传》翻译!!速度一点,找到的话把答案发来,别发网址 -
愚费榄香: (陶弘景)家里很贫穷,向县官请求(帮助)失败了.(他)在永明(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十年,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向朝廷上表辞去了官职. 身上轻松之后,(陶弘景)很喜欢游山玩水.每次经过山涧峡谷,(他)必定要在其间坐卧,...

江阳区13340586686: 南史陶弘景传中为什么要辞官归隐 -
愚费榄香: 1、陶弘景本性喜爱山水自然的隐居生活,质性高洁;为官之时虽才华横溢,小心谨慎,但终不免差错,故归隐也是为免于官场之害.2、原文陶弘景字通明,丹阳林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获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

江阳区13340586686: 文言文《南史隐逸下》翻译急求帮帮忙啊!
愚费榄香: 太长了 你哪不懂问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祖,隆,王府参军.父,贞,孝昌令.初,弘景母郝氏梦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以宋孝建三年丙申岁...

江阳区13340586686: 《南史.陶弘景传》中恒是什么意思 -
愚费榄香: 恒:常常,一直的意思. 原句及翻译: 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 远望高高的山,俯瞰广阔的湖,(虽然)知道这难以容身居住,但却常常想要接近它们.

江阳区13340586686: 山川之美译文求啊 -
愚费榄香: 原文:《答谢中书书》 陶景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

江阳区13340586686: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
愚费榄香: 悬梁刺股 【成语故事】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江阳区13340586686: 山中宰相为什么是陶弘景 -
愚费榄香: 因为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 【出处】:唐.李延寿《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江阳区13340586686: 在答诗和传记中,陶弘景是怎样婉拒皇帝的?
愚费榄香: 据《南史·陶弘景传》记载,永明十年,作为诸王陪读的陶弘景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上书请求辞职,皇帝同意他的请求,赏赐他丝帛,传令地方上每月提供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供他服金饵丹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