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二这段阐述了什么的问题?

作者&投稿:柳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谈读书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表现了作者希望自己的堂弟也如松柏一样坚贞自守,不应外力而改变本性。
《赠从弟》
作者: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扩展资料:
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古人谈读书》第一部分分别选自《论语·公冶长》、《论语·为政》、《论语·述而》。
2、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古人谈读书》第二部分选自《训学斋规》。
3、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代表作品有《曾国藩家书》等。
《古人谈读书》第三部分选自《曾文正公全集》中的《与诸弟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
敏: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知:通“智”,聪明,智慧。
厌:满足。
诲:教导。
谓:说。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
盖:在句首,发语词。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古人谈读书》二,这一段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也就是说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用心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古人谈读书》由三篇文言文构成。第一篇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有关论述,给人以警醒。

第二篇是朱熹论说的“读书有三到”,重在强调心到,表现了朱熹独到的见解,给人以启迪;第三篇是曾国藩对读书的论述,强调读书要有“三有”——有志、有识、有恒,给人以训诫。

扩展资料

《古人谈读书》所提到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在课堂上要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渗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精练、隽永的语言特点。

另外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学生自读自悟,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古人谈读书》二,这一段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也就是说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用心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三者关系,非常重要。


古人谈读书二这段阐述了什么的问题?
《古人谈读书》二,这一段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也就是说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用心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古人谈读书》由三篇文言文构成。第一篇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有关论述,...

古人谈读书二的翻译是什么?
朱熹 〔宋代〕《古人谈读书·其二》翻译: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

《古人谈读书二则》全文翻译是什么?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原文:《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

古人谈读书中哪两篇文章讲读书的道理?
《古人谈读书》其一翻译:天资聪明且又好学的人,从来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且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原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那就是不知道,这样才能算真正的智慧。学习时默默地记住每日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而不知道疲倦。《古人谈读书》其二翻译: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

古人谈读书(二)的意思
1、古人谈读书(二)是一篇关于古人读书方法的文章,主要阐述了“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观点。这句话的含义是,读书需要做到心、眼、口的统一。如果心不在此,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如果心和眼都不专注,仅仅只是口在诵读,那么就不能记住。2、即使记住了也不能持久。这是告诫我们...

古人谈读书二的翻译
《古人谈读书二》的翻译是: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古人谈读书二》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的论述。他认为,在读书时,心、眼、口三者必须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具体来说,就是要用心灵去感悟书中的内容,用眼睛仔细观察书中的文字,用...

古人谈读书二则全文及翻译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 、《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

古人谈读书二的翻译
《古人谈读书》二的翻译是: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就是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既然心和眼没有专心致志,只是随意的诵读,那么一定记不住,就算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紧要的。如果心神集中了,眼和口难道会不集中吗?《古人谈读书...

古人谈读书二则全文翻译
古人谈读书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段话的翻译文是。第一则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

古人谈读书二则翻译是什么?
翻译:一、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

端州区15119136848: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5课古人谈书这两篇文章的意思? -
官贺尼可: 应该是《古人谈读书》. 1、第一篇——《论语》 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意思: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

端州区15119136848: 古人谈读书(二)的翻译文? -
官贺尼可: 古人谈读书(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这段话的翻译文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思和眼睛既然不专心致志,就只是随意的诵读,那么一定无法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紧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睛和嘴巴难道会不到吗?

端州区15119136848: 古人谈读书二中的心和眼不专一的后果是什么? -
官贺尼可: 你好,读书确实是需要心和眼一致,否则的话就是没有全神贯注心事,没有集中那后果,就是根本没有学进去,学问也不长进

端州区15119136848: 读了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你最喜欢哪个句子,并说明理由? -
官贺尼可: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端州区15119136848: 结合课文《短文两篇》回答问题.1.在《谈读书》中,作者的论述思路,一是: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二是:__
官贺尼可: 1.读书方法2.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也是一种读书态度.它指读书时要把握全局,领会全文的思想内容,不必割裂篇章,死抠字句.3.C

端州区15119136848: 《古人谈读书》读书要分哪几步进行?怎样才能达到了要求? -
官贺尼可: 1、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 2、读书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4、动脑思考,经常向人请教,有恒心就能达到要求.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

端州区15119136848: 语文书五年级25课古人谈读书.第三个的意思? -
官贺尼可: 1、聪敏而又好学,不已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的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知道满足,教人不感到疲倦.2、,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

端州区15119136848: 这段短文阐述了怎样读书的问题,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教导学生读书有三到
官贺尼可: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最急..(南宋.朱熹《朱子家训》) 释义: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上,那么眼就看不仔细,就不会专注,只是泛泛地读,决不可能记下来,即使记下来也不会长久.三到中,心到是最急需的.

端州区15119136848: 古人谈读书论语的写作背景? -
官贺尼可: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 、《训学斋规》 、《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是读书的重要方法.《古人谈读书》一课的内容为先贤谈读书,语言凝练,蕴意深远...

端州区15119136848: 古人谈读书的信息? -
官贺尼可: 古人谈读书的内容1、王安石: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2、黄鲁直: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3、陈眉公:天下事利害恒相半,唯读书则有全利而无少害.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4、曾国藩: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