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油气安全的表现形式

作者&投稿:亓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家油气安全之内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自动化、大批量生产的时代,化工、电器、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崛起,赋予经济增长以新的活力,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石油能源作为基础的。石油天然气的重要性正是由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所决定的,因此,在探讨国家油气安全问题之前,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石油天然气的性质与用途。
一、石油天然气的性质与用途
石油素有工业的“血液”之称,天然气与石油(简称“油气”)属于同一种类型的能源,它比石油具有清洁、高效、储量大等优点,是比石油更为优选的一种战略物质,同时,它与石油一样也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油气是不可再生能源,其分布具有不均衡性。
2)油气储藏具有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地下情况的不确定性与勘探开采投资的高风险性。
3)油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石油中可以炼制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可为塑料、纤维、橡胶三大合成材料提供充足而廉价的原料,从而为化学工业和轻纺工业节省了大量的天然原料。
4)油气是重要的能源,而且污染较煤轻。油气可燃性好,单位燃烧值高,比较清洁,二者在能源消费结构所占比例约为65%,目前还没有一种其他能源能替代油气;石油可以加工成各种油品,如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
5)石油加工的各种副产品用途广泛,如可以提炼出沥青,是铺路、修水坝的良好材料,以及提炼的石蜡可用于造火柴、蜡烛、包装纸等。
因此,石油天然气一直是各国非常重视的战略物资。
二、油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导工业化进程的一次能源供应依赖煤炭,煤炭资源不仅数量大,分布的普遍性强,而且当时欧洲工业化先导国家尚处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能源总体消费水平不高,因此,保障有限的消费需求比较容易从本国及殖民地得到解决。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与生产(供应)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能源消费总体水平增长加速,1900~195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年递增速度为3.2%,而1951~1992年期间则达到了4.5%;第二,以工业化国家为代表的全球能源开始发生重大结构性转变,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从50年代初的60%下降到90年代初的不足30%,而同期的石油及天然气消费比重从37.4%上升到了60.7%,石油天然气逐步取代煤炭成为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能源。油气成为推动工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960~1970年的10年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其中,美、日、西德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1~1.3倍(王金洲,1999),这是与油气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合作开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互相利用资源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资源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改变了世界生产动力方式,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英国所占的地位已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第二位下降到第五位,先后被日本、西德和法国所超过。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特别是近些年石油产量的直线上升,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使长期疲软的英国经济增加了活力,石油成为英国经济“一片暗淡的地平线上的一线光亮”。下面的事实向人们展示了油气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第一,国际收支逆差转变为顺差。在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中,英国国际收支状况严重恶化,1974年到1976年国际收支逆差三年累计达68亿英镑,突破历史最高记录。1976年,英国国内石油需求的91%依赖进口,1977年,石油进口大大减少,还出口9亿英镑的石油,从这一年起,英国摆脱了自1974年到1975年经济危机以来国际收支连年出现逆差的困境。从1980年开始,英国石油完全自给,此后每年都有大量出口。
第二,政府财政收入增加。英国政府每年通过对开发北海油田各家石油公司征税获得一笔很大的收入。征税的项目主要有矿区使用费、石油收入税和公司利润税。
第三,扩大了就业机会。为了适应北海油田开发的需要,一些企业原来闲置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利用,同时新建了一些企业,这对增加工作岗位、减少失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78年,在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海上石油和天然气有关的就业人数达10万多人,而直接或间接参与供应采油设备和配件,以及有关油田开发各项服务的公司则有2000多家。
第四,带动了国民经济发展。北海油田从勘探到投产,需要一整套生产设备,其中包括钢结构采油平台和混凝土采油平台、钻探船和运输船、海底油管、大型转油站、初步加工系统、海上服务设施等,这就为发展工业开辟了市场,从而带动了机器制造业、电力、化工、建筑和运输等有关工业部门的发展。1978年,英国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13.8%,超过了法国(3%)和德国(7.4%),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中居于首位,这主要是由于开发北海油田所促成的。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油气以及油气资源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几次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却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油气在对世界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1990及1999年世界范围的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了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上升,并且引发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危机,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
20世纪70年代是石油价格飞涨的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即石油价格飞涨对西方石油消费国经济的严重打击)均发生在这个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世界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迅速增长,西方国家严重地依赖中东石油;另一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单方面主宰石油价格,实行价格垄断。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石油需求迅速增长,石油短缺现象开始露头,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石油产量占了当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43%,一些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又规定了其产量上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情况,市场价格上升到标价以上。石油输出国组织很快意识到按标价征税,降低了实际收入,而且通货膨胀的速度比原德黑兰协议允许的2.5%还大。因此,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要求增加标价。与此同时,阿以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终于于1973年10月利用这个机会,促使世界第一次石油供应短缺危机爆发,造成世界石油市场每天短缺500万桶的局面,然后再提出与石油公司就标价问题进行谈判。这次油价危机对美国、西欧、日本等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的经济冲击很大。出现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
1978年9月“伊朗革命”爆发,由此导致石油产量急剧下降,现货市场的石油价格开始回升,到1981年1月,油价涨到34美元一桶,几乎是70年代初油价水平的20倍。由于石油价格的飞涨,西方石油消费大国的经济遭受沉重的打击,西方各国纷纷采取节能和能源替代等措施,使西方对中东石油的需求量明显下降。同时,高油价刺激了世界各国采油业的发展,导致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地区如墨西哥、北海、阿拉斯加等石油产量稳定增长。由此造成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石油价格基本上处于震荡状态。20世纪90年代由于海湾战争、原苏联解体、东南亚金融危机等造成的世界石油产量不稳定,使得世界石油价格没有规律性的变化,90年代后期油价开始回升,世界经济开始好转。
四、国家油气安全之内涵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油气资源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兴衰,而且,由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得各国经济在油气供求发生变化时,经济状况也发生了连锁反应;欧佩克对石油价格的操纵使部分主权国家在石油市场无能为力;世界上的各种战争也多少与能源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有关。二次大战以后,石油天然气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美国能源部曾多次专题研究石油安全问题,法国能源政策首先关注的就是能源安全,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如秘鲁、阿根廷、厄瓜尔多、科威特、伊拉克、巴林、沙特等国一直是通过垄断全国油气行业的国家石油公司来达到政府控制油气资源的目的。许多发达国家虽然有多家石油公司并存,但国家往往通过各种财政政策来调节石油公司的油气开采活动,这样,一方面各国加快了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并使国内油气资源的开采更具合理性;另一方面各国分别着手拓宽了国外油气投资区域,并在海陆双向领域投资,以扩大其油气资源拥有量。而且,各国还在石油天然气储备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北美和欧洲各国。再者,在油气技术研究、管道投资与建设上,各国也是从国家油气的长远供应角度出发来决策。可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在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量越来越大、而油气资源又有限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已经非常关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供应安全。
从理论上说,对“国家油气安全”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油气资源供应安全和油气资源使用安全两个方面,有时也称油气资源的经济性安全和油气资源使用的生态环境安全(图2-1)。所谓油气资源供应安全,是指油气资源供应保障的连续性与稳定程度;所谓油气资源使用安全,是指油气消费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构成大的威胁(如减少CO2、粉尘及SO2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等)。在这里,保障油气资源的连续与稳定供应是国家油气安全的基本目标,是个“量”的概念,为后者的发育提供着必要的物质基础;油气使用安全则是国家能源安全更高目标的追求,是个“质”的概念,为前者的发展提供着不断的创新动力。本书所讲的国家油气安全主要是从油气的供应安全来说的。

图2-1 国家油气安全的构成及相关关系供应稳定性=经济安全性

(据张雷,2001)

一、对理论的理性分析
由于油气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油气在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地位,油气资源不可避免成为世界各国渴望长期拥有的资源财富。油气资源的开采利用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六大原则,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注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主要观点。但是,由于人们的理性总是有限的,油气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必然存在竞争,有竞争就有胜负,要区分胜负就会有安全问题的隐患。现实主义安全观告诉我们,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主体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主权国家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当然,这些主权国家可能结合成联盟来共同对付外在的敌人。比如,由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一致性,油气资源国中的阿拉伯国家可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西方发达国家对其油气资源的侵略。还有欧盟、北美、东亚等等各种经济联合组织,无不应验了现实主义关于势力均衡的理论;也有可能个别独立国家势力强大而搞霸权主义,并通过对其他主权国家的小恩小惠来维持国际秩序的相对安全。自由主义安全观则将世界描绘成一幅善良美好的图画,世界各国都反对侵略行径,并通过制度来相互合作,以至将霸权的霸道性也以“民主”、“仁慈”和“自我约束”来掩盖。但是,去除自由主义对霸权主义本质的掩盖,它所假设的“以众对一”的集体安全观和主权国家通过制度相互合作,按照一定的共同点形成安全共同体等观点在世界油气安全战略中是实际存在,并可以借鉴的。因此,无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还是国际安全理论中的现实主义流派和自由主义流派,都在较大程度上支持了国家安全问题的分析,他们共同构成本书分析各国油气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石,并指导地缘政治学说在国家油气安全领域的应用。
二、油气安全地缘政治学说
通过以上对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安全理论的解析,我们认为地缘政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油气安全战略问题。
地缘政治是一门以人文地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由地理位置和与地理有关的因素所引起的影响一个国家和世界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的学科和方法,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地缘政治”产生于20世纪,在地缘政治学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有德国人弗里德里希·拉采尔、美国海军史学家马汉船长、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丁·麦金德。
拉采尔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概念应用到地理学中的政治领域,他是第一个在对国家的比较研究中系统研究了“空间”和“位置”的影响的人。在拉采尔的理论中,“位置”和“空间”是他所研究的最重要的法则,他认为由于空间的无限性、位置的差异性和地球的有限性的相互影响,便产生了小国向外扩张谋求新的生存空间的欲望和导致大国内部分化的结果。
马汉船长提出了“海权”理论,他认为争霸世界的关键在于夺取制海权,所谓制海权,其定义为:一个国家控制航海活动的能力。
麦金德提出了“陆权”理论——即大陆腹地说。麦金德于1904年出版了《历史的地理枢纽》。在这本书里,麦金德认为海洋是一个整体(这也是地理的第一个现实),并将欧亚大陆广大的平坦地带(包括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中国西部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作为“枢纽区”,而将欧亚大陆的边缘定为“内新月形地带”。把日本和英国划分在“内新月形外围”。另外,他把世界的其他地带(主要指陆地)划分在“外新月形地带”(图3-1)。
历史的地理枢纽

图3-1 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

(引自杰弗时·帕克的《20世纪的西方地理思想》)
在1919年,麦金德将枢纽区扩大到包括欧洲东部在内的“大陆腹地”或“心脏地带”(图3-2)。从1904年的枢纽区到1919年的心脏地带,麦金德提出了两个扩展地带。一个是扩大到中亚西亚山地,海权比较难以到达的地区;另一个扩大包括黑海和波罗的海的海水域,因而从易北河到亚得里亚海形成一条直线将欧洲东部地区划了进来。在陆权和海权发生冲突、陆权势力强大的时候,黑海和波罗的海实际上成为两个内陆海,排斥海权势力的侵入。欧洲的争霸史说明欧洲分为东欧西欧,他们是对立的。随后麦金德认为东欧是实力政治操纵者控制的心脏地带,他认为控制了心脏地带,就可以控制全世界。

图3-2 麦金德的大陆腹地

(引自:麦金德,H·J·《民主的理想与现实》)
20世纪90年代之前,美苏争霸,美国就是根据地缘政治关系,利用“均势”理论(即在美苏对抗时期,美国为了阻止苏联的扩张和对苏的瓦解,就采取对在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周边的盟国扶持,以加强其盟国的经济、军事等实力,确保对苏联对抗的胜利)来对苏联采用遏制战略的。90年代之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为防止中国的崛起,其也在利用地缘政治学逐步对中国采取遏制的战略。可见,地缘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同西方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相一致。在理论上,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全球地理状况如何影响国际关系、各国对外政策乃至历史发展进程的一种国际政治理论;在实践上,地缘政治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与战略中实际奉行的地缘政治路线,是综合考虑政治、外交、资源、社会、经济和军事诸因素的总的战略路线。从本质特征上看地缘政治是西方国家以经济实力为基础,以武力为强制手段,谋求实际占领或控制别国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张本国的势力范围,最终实现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和战略。可见地缘政治学说完全反映了国际安全理论的核心思想。而美国在国家总体战略中,一直把能源与地缘政治联系起来,这些充分体现了地缘政治学说在油气安全领域的适用性。

前面的论述已经说明,本书所讨论的国家油气安全主要是指油气的供应安全。那么涉及油气供应安全又有哪些问题呢?我们从油气供应安全的表现形式来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油气供应安全。我们认为油气供应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油气储量、产量安全,国际石油市场安全,油气贸易安全,油气储运安全,油气勘探开采技术安全,国际石油合作安全等。只要在这些安全形式上严格防范和控制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恰当的战略与策略,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来有效地保障国家油气安全。本节主要就油气储运、油气技术上的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国际石油市场与贸易、国际石油合作将分别在第四节和第五节讨论,油气储量与产量等问题将在后续章节继续研究。

一、油气储备安全

世界上资源战略储备问题的提出,最早出现在1917年的英国。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痛苦经历,使各国政府认识到,争夺自然资源和原料是国际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资源战略储备最早作为一种备战的重大措施而提出,而且大量的战略性资源储备是通过国际市场取得的。这种储备对矿产资源的实际占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储备的含义还远不止如此,它实际上是通过国际市场争夺世界矿产资源的一种形式,一些国家和企业,正是通过储备来控制国际油气市场的。但是,由于油气储备一般是国家为了保障油气安全而采取的战略性措施,成本较高,因此,多数为政府行为。下面我们从油气储备的产生来看看发达国家建立油气储备的意义,并借鉴其油气储备的安全措施。

1.石油储备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建立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国家是美国。1923年,美国总统哈丁下令建立了阿拉斯加国家海军地下油储,以保障海军石油的安全供应。所谓“地下油储”是指建立这些地区的石油储量,对这些油区只探不采,仅在紧急情况下开采供海军使用。由于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以及战争的不确定性,从美国建立海军地下油储开始,油气储备的形式和目的开始多元化。

就目前各个国家所建立的石油储备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矿产资源战争储备,这种储备是从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军事利益的需要而进行的矿产资源储备,其主要用途是供战争时期使用。作为战争储备的矿产资源有很高的机密性,储备工作主要由国家政府来实施。

第二种储备是国家经济安全储备,这种储备是为保障和平时期经济发展,防止矿产资源供应中断,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消除市场大幅度波动而进行的储备,也主要由国家来实施。据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估计,世界原油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将会推动通货膨胀上升0.5%,经济增长放慢0.25%。2000年一季度,美国联邦储备局公布的国家发展数据表明,官方通货膨胀率在1.9%左右,但如果将油价暴涨也考虑在内,则其通货膨胀率为2.7%。同样油价暴涨也使欧元11国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能源成本增加将直接导致经济复苏的脚步减慢,因此建立国家能源储备,将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特别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抛售油气战略库存,降低油气价格,使与油气供求关系十分密切的行业不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减少油气价格上涨的负面效应。

第三种类型是市场安全储备。这种储备是为防止由于季节变化、供求变化以及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油气供应障碍而进行的必要矿产资源储备。由于这类储备是为了保证矿产品供给,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因此也叫商业储备,主要由大型油气集团进行。2000年上半年,埃克森美孚、BP等一些大油气公司业绩突出,收益比上年明显增长,其增长的原因,除了高油价因素外,不能排除这些公司在石油高价位时抛售低价油库存。因此油气价格对大型企业集团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有一定范围内支配权的油气战略库存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为国民经济的能源供应设立可靠的战略保证,同时可以调节企业经济利益,规避国际油气价格的频繁波动,为企业利润平稳增长奠定基础。

197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在1998年的国际能源机构的国际能源计划协议承诺,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24个成员国要建立相当于各自9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应急储备。

2.天然气储备

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天然气平均运距的加大,以及用气量的季节性和昼夜性变化,就会出现如何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和连续供气的问题。国外曾靠用金属储罐、储气管束和地下储气库储存天然气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金属储气罐和储气管束的容量不大,经济效益低,因而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比较公认的储气方式是建设地下储气库,以便在用气高峰时补充供气量的不足。

目前,国外天然气地下储存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季节调峰、应急对策(短期)、牟利和战略储备(长期)四种。季节调峰型储气库,主要是适应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供求变化;以应急对策为目的的储气库主要应付供应源管线的短期中断供应问题;战略储备型储气库主要用来对付政治上的不稳定,国家禁止输出等长期停止供气的情况;牟利型储气库是随天然气现货贸易市场价格的变动而进行压入或抽出天然气,以及为其他公司进行储气服务,如加拿大。通过这种方式储气的商业集团可以牟取利润。许多国家的地下储气库的目的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目的兼而有之,以季节性调峰为目的的占多数,如北美和欧洲一些国家。

二、油气运输安全

油气运输安全主要是指油气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能够安全地从资源开采地运输到消费地。石油运输可以采取海运、陆运、空运、联运、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由于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间远隔重洋,而且进出口数量庞大,所以,目前石油运输主要是海上船运。海上船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不受道路和铁路限制等优点。而天然气则由于其多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因而天然气的运输比石油更复杂,它还涉及气态天然气液化的问题,因此,本节就这些问题展开简单的分析。

1.海上航线

目前,海上运输线主要有: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波斯湾—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日本线,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等(王金洲,1999)。在世界石油贸易中,北美地区主要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其贸易航线主要从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进入太平洋,然后到达美国的圣弗郎西斯科港。同时,日本进口的原油有60%多也是从中东进口的,也需要从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和中国的南中国海到达日本。这样,这条航线的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的战略意义十分巨大,也就成为了中、美、日等大国争夺海权的地带。

2.管道运输

采用管道运输石油具有运量大、安全、方便和运费低等优点,因而成为各国油田与油港、炼油厂之间的纽带,在石油进出口贸易中,也是与油轮相辅的运输方式。由于天然气的物理形态的特征,天然气主要采取管道输送。世界油气管道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形成了远距离、大口径的管道系统,二是管道分布广,但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前苏联。那里的天然气管道星罗棋布并已实现了国际联网。例如,天然气干线密度在美国为185米/千米2,在荷兰为265米/千米2,法国为48米/千米2。另外美国在天然气管输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复杂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截止到1999年末,美国有天然气长输管道408525公里,100余个州际天然气管输公司,管网遍及本土48个州。此外,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还分别有6条和4条国际供气管道。

西欧天然气供应最初是区域性的,但从荷兰发现格宁根气田后,西欧开始了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建设。东欧也在积极扩建其输气管道。就参与国的数量而言,欧洲的天然气市场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天然气管网,天然气用户有两亿。

近几年来,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长,输气管道的建设稳定增长。全欧对清洁燃料需求的增长,正推动着由前苏联地区、北非以及北海外输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实施。欧洲目前在建和计划建设的项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尔及利亚的ZeepipeⅡ管线、“欧洲管线”、霍尔腾管线以及欧洲—马格里布管线。在东欧输气、配气管线的修复与新建计划正在进行。北非输气管线长度的增长与欧洲天然气扩建项目密切相关。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正在开始建设欧洲—马格里布管道系统在其本国的系统。在亚太地区,天然气和管道建设发展前景巨大。由俄罗斯远东地区向韩国和日本输送天然气项目正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管道项目。

就世界各国(地区)的管道建设与发展来看,有如下特点:

第一,油气管道建设与经济和资源的关系密切。世界油气运输,特别是天然气运输业最发达的北美、西欧和前苏联地区,前两者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后者是世界天然气蕴藏量最大的地区。他们都有强烈的油气消费欲望。

第二,油气消费量是管道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北美、西欧、前苏联地区和中东地区是天然气和石油管道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前三者也是世界天然气最大的消费区。

第三,油气产区远离消费区是油气管道发展的前提。从世界储量分布分析,这种产、需区域严重分隔的现象将不断推动油气管道的发展。

3.LNG(液化天然气)船运

液化天然气是将气态的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以便于运输,这种运输主要是指海上船运。亚太地区是LNG贸易量最大的地区,其次是欧洲。出口LNG的国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卡塔尔、文莱等国。其中亚太地区,除马来西亚有少量LNG向欧洲出口到西班牙外,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的LNG全部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省。另外中东地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阿曼等国的LNG除少量出口到欧美地区外,很大数量的LNG出口到日、韩两国。中国可以从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LNG,确保中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从以上LNG的进出口国别方向来看,与石油进出口方向基本一致,因此,其运输特点基本一致。要保证国家油气供应必须兼顾所有这些运输渠道的安全。

三、油气技术安全

石油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的行业,百年石油工业发展史已经证实技术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世界油气资源是丰富的,但是现在还有很多油气资源没有办法开采出来,如全球海上待发现油气储量的90%蕴藏在915米以下的深海。我国剩余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前陆盆地、低渗透储层、碳酸岩盐层区、滩海及海域中,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很少涉足、油气资源禀赋非常复杂、目前技术还不成熟的领域。只有这些领域的勘探理论和技术进步了,才能带动储量增长和产量上升,才能满足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没有技术的进步,或者技术被封闭起来,世界将面临油气供应危机。

近年来,世界油气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有美国石油公司所拥有的比较先进的油藏描述技术、钻井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等;日本和韩国有比较先进的LNG技术等。还有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将天然气转换为可用常规输油管道技术输送的液体燃料技术,管道泄露技术,地下储气库技术等。这些比较先进的储运技术一般为北美、西欧和前苏联地区的国家所拥有,拥有这些先进技术的国家,可以凭借其技术优势,与缺乏这些技术但油气比较丰富地区的国家和急需这些技术的国家展开合作,影响需要这些国家的油气管道的建设和油气的消费,确保拥有这些先进技术的国家在全球的地缘政治优势。

从石油公司的投资战略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油气公司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石油天然气部门的资本支出居公司各部门之首,其比例高达80%以上,有的公司甚至达90%以上,而在油气部门中,勘探开发支出占整个油气部门支出的绝大部分。




中国石油天然气安全面临严峻形势的特点
一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越大,而对外军事外交参与能力越小,则该国石油安全系数就越低,不安全的风险就越大。对于现代国家而言,国家参与和控制世界事务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海军在世界范围自由行动的能力。目前在世界各大国中,中国海上政治军事参与控制能力相应也较弱。 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地如图2-4所示。 图2-4 2006年...

国家油气安全之内涵
油气可燃性好,单位燃烧值高,比较清洁,二者在能源消费结构所占比例约为65%,目前还没有一种其他能源能替代油气;石油可以加工成各种油品,如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 5)石油加工的各种副产品用途广泛,如可以提炼出沥青,是铺路、修水坝的良好材料,以及提炼的石蜡可用于造火柴、蜡烛、包装纸等。 因此,石油天然气一...

什么是石油安全?
其次,石油安全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范畴,可包括石油的供应安全、消费安全、生产安全、产业安全、使用安全乃至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等众多层面,也可特指其中的某一个层面。但通常意义上石油安全是指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核心角度考虑的石油供应安全。再次,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极其复杂,包括资源、经济、政治、...

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评价
石油工业不论是上游产业还是下游产业都是一个连续的、密闭的、长周期的生产过程,不仅在生产工艺上强调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理匹配、各种参数的合理衔接,而且一系列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监控仪器仪表,用于保证安全生产的消防、劳动保护等设施构成了油气生产庞大复杂的操作系统,特别是油气处理和炼制生产工艺表现得尤为明显。

油气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新时期国家安全的核心是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石油与天然气供应又是这种技续增长的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支柱。石油的安全就是保证满足经济持续发展需求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由于油气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油气在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地位,油气资源不可避免成为世界各国渴望长期...

亚洲主要国家的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和安全战略
4.油气储备及其能源安全政策日本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国,其国内能源资源极为贫乏,油气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而其石油消费的99.6%靠进口,其中又有77.3%的石油来自中东地区,这就意味着日本比别的国家更容易受到石油问题的冲击。因此,日本积极采取各项步骤进行石油储备工作,从1975年日本就开始大量进行战略石油储备...

西欧地区典型国家的油气安全战略
一、法国的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和油气安全战略 1. 法国的油气储量和产量 法国是一个矿物燃料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每年的矿物燃料总消费量大约是24000万吨油当量,国内商业性一次能源的产量仅为800万吨油当量,并且产量还在迅速下降。2000年,法国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980.1万吨,仅占世界石油剩余可采...

可持续发展系列:全球格局下的中国油气资源安全内容简介
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安全策略进行深入剖析,本书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针对中国油气资源安全所面临的实际挑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它强调了建立油气资源安全预警与应急机制的重要性,以应对此类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这本书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无论是油气资源研究的专业人士,还是关注能源安全的读者...

中国政府应该采取哪些力所能及的措施,保证自身的石油安全
4)同世界其他石油消费国相比,我国降低石油消费、提高石油安全性的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相应法律法规还不完善。3 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因素 中国利用国际油气资源也面临一些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石油安全的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

对中国油气安全战略的建议
7.实施并增加政府战略石油储备 美、日、韩、法、英、加拿大等国际能源组织机构(IEA)成员国,纷纷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实施或国家或企业或二者共同储备的方式,并保持相当于90天石油进口的应急储备量。 二、对我国油气安全战略的建议 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专家们的研究意见,现对我国油气安全战略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国家石...

花溪区15997257727: 如何推进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的管理 -
征狭达立: 石油天然气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也加大了对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力度.由于石油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易泄漏等特性,所以石油天然气的安全生产变得尤为重要,...

花溪区15997257727: 中国三桶油是哪三桶油?
征狭达立: 中国三桶油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3个石油企业.1、中石油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央企,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2、中石化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3、中海油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总部设在北京,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行业.

花溪区15997257727: 我国油气的发展形式和需求?
征狭达立: 三十年内油气还有不错的发展前途,因为汽车产业、军工产业、航空产业、航运产业、铁路产业都有大量的需求,三十年之后太阳能产业、可燃冰产业、氢能源产业将陆续取代油气,成为信息能源产业.

花溪区15997257727: 西气东输线路图 -
征狭达立:[答案] [编辑本段]西气东输概况 右图为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走向示意图: 我国西部地区的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 自治区做好配合. 中国石油规划计划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是确保国家油气供应安全的重大骨干工程.它将中...

花溪区15997257727: 中国石油大学专业 - 报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王牌专业有什么,就业待遇怎么样.就
征狭达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王牌专业估计都是你不愿意报的专业 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