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三角洲发育规律及其岩性油藏勘探技术

作者&投稿:中叔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谢俊的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描述技术与预测方法》经过多年的攻关,已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不同储层地质特点的提高油田采收率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在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推广应用后,增油降水效果明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胜坨油田胜一区利用项目研究成果,自2003年12月对注聚扩大区分井区调整注聚浓度,进一步优化注聚方案;对含水反弹井改层促使二次见效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扩大区注聚效果。针对注聚先导区转后续水驱含水上升快、产能递减快的开发特点,在潜力井区开展补孔改层、堵水调剂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区块含水上升速度。统计到2004年8月底,该油田累计增产原油10.8万吨,创造经济效益6480万元。胜坨油田二区和三区的主力区块通过精细油藏描述研究,不但掌握了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特征,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效率,而且还形成了剩余油描述和挖潜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该研究成果在油田开发调整中得到了较好应用,通过在潜力井区布新井,完善基础井网;细分韵律层,精细挖潜;大面积开展区块整体堵水调剖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自2001年8月应用该研究成果以来,截止到2004年6月,胜坨油田二区和三区的沙二段直接增产原油50.5万吨,创造经济效益3.03亿元。研究成果经华北油田的实际应用,通过在剩余油富集区进行注采井网调整,改变平面液流方向等措施,见到明显经济效益,共增产原油2.6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2100万元。研究成果在辽河油田得到广泛应用,收效显著。牛12断块是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的一个主力断块,针对油田开发暴露出的矛盾,通过加强剩余油精细描述和下步挖潜对策研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累计增油超过3.5万吨,增气2000万方,创经济效益1200万元。然后又对牛—青地区砂岩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油藏描述新技术和静动态结合分析方法,对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指定出有效的调整措施,通过现场实施调整对策,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明显改善了开发效果,两年内共增油4.2万吨,增气1500万方,直接经济效益2500万元。还在海外河砂岩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搞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有效地指导了注采开发调整。通过调整治理和进一步完善井网和注采开发系统,增加注水井数,改变液流方向和补钻调整井等措施,截止到2000年8月,共增油11.9万吨,气600万方,直接经济效益8600万元。2004年11月15日,山东省科技厅组织赵鹏大、刘宝珺、冯士筰、秦蕴珊四位院士和多位高校教授、油田总地质师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规划、项目研究报告、用户使用证明等材料进行鉴定后认为:该成果紧密结合油田生产实践,针对我国不同类型油藏性质差异大,油水关系复杂的特点,遵循驱油机理研究与现场试验结合、室内物理模拟与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单项方法与优化配套技术相结合,油田地质、油藏工程与采油工艺技术相结合,油藏描述、油藏工程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剩余油宏观、微观的定性描述与剩余油饱和度定量描述相结合,认识油层和改善油层密切结合的原则,提出了我国油田高含水期改善开发效果的理论和方法,为老油田调整挖潜和三次采油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该项研究在高含水油田增产降水、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解决了油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得到了油田的大力推广应用。取得了以下突破和创新:(1)综合应用了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研究了剩余油的形成机理、剩余油的微观和宏观分布特征以及多种实用的定量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技术,提出了一套综合研究高含水油藏剩余油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2)定量描述了油藏三次采油后各地质小层剩余油和聚合物的平面分布,为高含水油藏调整挖潜提高采收率指明了方向,为四次采油充分利用残余聚合物提供了依据,丰富和完善了油藏描述理论。(3)在对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将不同聚合物、不同配注方案划分为“组”,在同一模拟器上对不同“组”的聚合物特征进行描述,达到了对比评价注聚效果的目的,攻克了一个油藏同时注入两种聚合物产品、多个配注方案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4)该项研究紧密结合油田生产实践,为制定高含水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以及其它油田的广泛推广应用,在增油降水、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获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对我国高含水油田开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不仅开拓了一套高效开发高含水油藏行之有效的方法,完善了油藏描述理论,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主要研究成果之二: 《盆地中央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1)该项研究指出了我国国内油气工业发展的主要战略接替领域,对于推进我国21世纪油气勘探开发将发挥重要作用。盆地中央气藏的新概念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什么地方存在整装大气田,怎么去寻找整装大气田。按照盆地中央气藏的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这些盆地富含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是不会改变的。盆地中央气藏的新概念为实施油气再创业战略提供了资源保证。(2)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改变了传统的勘探现状,从而使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重新认识那些勘探程度很高的地区,重新评价已经被废弃的区带和层序。根据盆地中央气藏的新概念,油气勘探由浅层向深层发展,由构造或背斜控制转向岩性或向斜油气藏,提出了在盆地中央和构造下倾部位去钻探去寻找油气富集区,一定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盆地中央气藏的概念正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直接的作用,不仅为油气的风险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在精细勘探中发挥了直接的作用,大大拓宽了油气勘探领域。(3)该项目对盆地中央气藏的评价是建立在新的成藏理论之上,不仅对鄂尔多斯、四川和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勘探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其它盆地的类似气藏的分布规律乃至世界各盆地气藏的分布规律评价具有深远意义。利用新的成藏理论对鄂尔多斯、四川及塔里木盆地的盆地中央气藏分布规律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明确勘探目标,同时又指出了有利地区,这对于提高天然气的勘探成功率是十分重要的。在盆地中央气藏分布有利区及较有利区内开展围绕已知气田的源岩与储层精细描述,进一步扩大了天然气的有效勘探面积和储量。(4)该项研究对中国含油气盆地的盆地中央气藏分布有利区进行了成功预测。在该项目预测的四川盆地盆地中央气富集最有利的邛崃地区和新场地区,已成功地钻获工业气藏,证实了该地区广阔的盆地中央气远景。本项目对鄂尔多斯盆地盆地中央气藏的有利分布区进行了成功预测,目前发现的气藏均分布于盆地中央气有利分布区内,可见盆地中央气藏的新概念对于提高天然气的勘探成功率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盆地中央气藏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进行了重新试气和钻探,收效显著。(5)该项研究利用新的盆地中央气藏成藏理论对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的侏罗系气藏进行了研究,提出英南2气藏有着与盆地中央气藏相似的地质条件,可构成一个大的间接型盆地中央气藏,其他类似地区也具备形成大型间接盆地中央气藏的地质背景,尽管其后期改造明显。这一认识对塔里木油田英吉苏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工作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不仅提出了盆地中央气藏形成机理的新理论,而且对中国多个含油气盆地的盆地中央气藏进行了预测,这将在开拓发现大中型气田的勘探领域、提高勘探效果和增储上产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主要研究成果之三: 《东营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条件与精细勘探》《东营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条件与精细勘探》课题针对东营断陷湖盆斜坡带的地质特征,运用岩性、电性、地震资料,结合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和各种相标志对沉积相进行了综合表征,并通过对湖盆斜坡带砂体储层的多源沉积动力学体系结构的分析,建立了三角洲、粗粒三角洲、滩坝、重力流水道、近岸水下扇和滑塌浊积扇等各种储集砂体的发育模式。阐明了斜坡带沉积相、成岩相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并应用流体历史分析技术划分了油气成藏时间,提出了沉积-成岩-成藏一体化模式和油气运聚演化与预测技术。针对斜坡带油气成藏条件和相控成藏规律,结合三维地震资料,首次提出一套精细解释、储层识别、储层反演等沉积约束勘探技术系列、环洼控砂的滩坝砂体模式和环洼探边勘探预测模式,三角洲旋回复合输导成藏模式和勘探技术,以及粗粒三角洲的近源高势能深洼控砂模式及其勘探技术,这些勘探模式有利地指导了斜坡带油气精细勘探,也被实践所证实。本项研究提出一系列适合斜坡带油气藏勘探的成果技术,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理论和技术。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使得东营凹陷油气勘探取得巨大进展,相继发现和落实了一批有利区块。截止到2005年11月,新增控制储量8795万吨,直接增产原油195.58万吨,新增产值达30亿元以上,在增储上产方面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该项研究成果仍在继续应用中。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研究成果不仅提出了斜坡带油气富集成藏的新理论,而且在油藏精细勘探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研究成果之四: 《地质录井油气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研制》“地质录井油气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研制”是对国家863子课题“地质录井油气快速检测技术与评价方法”、国家863子课题“地质录井烃源岩成熟度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和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等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的集成和创新。该项研究是在钻井、测井、地化、荧光、气测、热解等研究的基础上,以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各种先进方法为手段,从录井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总体上,建立各种类型油气水层的评价方法和模式,研究井口油气的赋存状态,建立相应的快速检测技术及识别方法,研制出适合油田现场录井的快速色谱仪,以此提高油气层的识别精度,最终达到充分发现油气层和评价油气层的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有:(1)提出了油气层快速检测技术及识别方法,对赋存于地层中的油气被钻开后随钻井液返至地面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含油气的岩层被钻头破碎后,所含油气分散到井筒中,井壁附近地层中的油气也有一部分向井筒扩散。按照携带油气的载体和油气赋存状态的不同,井口油气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岩屑、岩心、井壁取心)实物中的吸附油、实物中的吸附气、钻井液中的游离气、钻井液中的溶解气、钻井液中的吸附气和钻井液中的油。每一部分油气都有相对应的检测技术。(2)通过对各项录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得出了不同类型油气水层的评价方法和模式,为随钻过程中实时评价油气层提供了有效方法,采用单项解释、专家知识和数学方法等多种方法对油气层进行评价,提出了复杂油气层综合解释评价技术。(3)针对薄油气层,自主研制了快速色谱仪,使得快速色谱气测方法成为可能。分析速度常规色谱快,这就意味着快速色谱气测仪能够分辨更薄的油气层。(4)对油气的分类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在众多的检测方法中认为快速色谱在分析速度方面优于普通气测录井。如果每一项技术都对它所检测对象的全部(而不是样品)进行测量,则岩石热解(荧光、热解色谱)、罐顶气轻烃、气测(快速色谱)、全脱气分析、薄层棒状色谱测得的油气丰度之和约等于地下油气的真实含量。各项技术测得的油气丰度和组份分布特征之间都存在消长关系。该成果在地质录井技术研究和油藏勘探方面有所创新,特别是油气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录井仪器研制方面形成了配套技术系列,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快速、有效、针对性很强的勘探手段,提高了勘探效益,所提出的复杂油气层综合解释评价技术,突破了传统随钻过程中实时评价油气层的方法,实现了油气层精细解释和定量化评价。该项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大力推广和应用,具体措施如下:(1)针对实际生产难题,加大攻关研究力度,改进和提高地化、荧光图像等录井单项新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努力在岩石可钻性研究、压力系统预测、储集层物性及流体精细评价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2)现今油气勘探开发目标已向深层方向拓展,其特殊的油藏地质特征将进一步增加录井的施工难度,应开展复杂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特殊钻井工艺下的大斜度定向井、水平井、空气钻井、欠平衡钻井、PDC钻头钻井等录井技术研究,解决困扰录井行业的技术难题,适应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3)课题组所研制的针对薄油气层快速色谱仪在国内外无生产此类仪器的厂家,这一成果的研制成功,使仪器实现了国产化,使石油开发过程中的决策更具有现场化和科学性。此仪器在油气勘探开发钻井的录井过程中推广应用效果反应良好,提高了地质录井工作质量。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提高了地下地层油气的检测精度,完善了录井资料的处理解释方法,研制了适合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录井仪器。项目研究成果已在胜利油田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勘探快速及时发现油气藏提供了有力保障,从国内外来看,大量地区等待勘探开发,因而该项目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提出了地质录井油气快速检测技术,开发了新型气测录井仪,在油气勘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主要研究成果之五: 《砂砾岩油藏精细勘探技术与勘探实践》“砂砾岩油藏精细勘探技术与勘探实践”研究工作历时多年,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新的认识:(1)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运用录井、测井、地震资料,结合沉积构造、粒度、古生物、电性等特征,并通过对湖盆陡坡带砂体储层的多源沉积动力学体系结构的分析,进行沉积相分析,划分沉积微相,提出了济阳坳陷等地区的辫状三角洲、重力流水道、滑塌浊积扇、近岸水下扇、水进型扇三角洲和深水碎屑碳酸盐岩沉积等新沉积模式。(2)通过对沉积体系综合描述,从油藏成藏的各种地质条件入手,研究成藏地质要素,对济阳坳陷等地区的各类沉积相和砂体分布进行有效预测。在其宏观控制下,开展高精度构造研究、古地貌恢复和沉积沉降研究、古地貌和构造演化史模拟、约束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约束储层预测和描述,最终将勘探研究和实践的结果反馈到沉积体系研究成果,达到充分认识油气成藏的地质基础和条件,准确预测油藏分布,提出钻探目标和最佳井位。(3)针对不同类型砂砾岩油藏及沉积体系约束油藏分布规律,提出了浊积水道砂砾岩体描述技术、浊积扇砂砾岩体描述技术、舌状浊积砂砾岩体描述技术、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描述技术等高效实用的配套技术系列。同时结合三维地震资料,提出了重力流水道古沟控砂模式和古浊积水道追踪勘探技术;滑塌浊积扇的沟谷控砂模式和浊积岩性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技术;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的近岸深洼控砂模式及其砂砾岩扇体精细勘探技术,包括砂砾岩体地震识别预测技术、砂砾岩体地震描述技术、砂砾岩体测井识别及描述技术。(4)本项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适合砂砾岩油藏精细勘探的配套技术系列,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油气藏的勘探理论和技术。该项目自开展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和新突破,勘探发现了多个新油藏,新增控制地质储量13109万吨,累计生产原油240.2万吨,创直接经济效益15.4亿元,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提出了砂砾岩油藏精细勘探新技术,并在实际勘探中取得重大突破。通讯地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学院邮政编码:266510

地质转换系统与油气藏的类型和分布具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对东营凹陷古近系地质转换系统与油气藏类型及分布关系的研究,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在地质转换系统的转换带及其附近油藏分布最为广泛,是岩性油气藏的富集区,岩性油气藏的规模大、数量多,主要是三角洲前缘的前部形成的砂体,砂泥交互,具有良好的储盖和运移条件,同时靠近深洼的烃源岩区,因此形成了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最有利地区[91];在其内侧水深增加带油藏分布次之,水深增加带主要发育湖底扇、滑塌扇等类型砂体,规模小,储层物性相对较差;其外侧的水深减小带岩性油气藏最不发育。构造-岩性油气藏则主要分布在水深减小带,水深减小带发育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滩坝等多种砂体类型,砂岩占很大的比例,泥岩含量相对减少[92~93]。三角洲在进积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摆动和扩张,因此,泥岩的分布面积比较小,厚度小。虽然在水深减小区发育有大量的砂体,但是由于保存条件差,而难以形成大规模及大量油藏(图5.16)。
临南洼陷三级地质转换系统转换带将临南洼陷东西分割,从转换系统的单一因素来考虑,夏70井以西为水深减小带,为岩性油气藏不发育地区,但是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较多地区;盘48—夏70—夏52与临95—街斜2—夏32之间为转换带,是岩性油气藏最有利的形成地区。

王居峰 张昕 王化爱 贾光华 刘军锷 厉亚敏

摘要 东营三角洲及与之有关的浊积砂体是东营凹陷沙三段最重要的储集岩体。该文以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将三角洲在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的发育过程划分为6个期次,分析了各期三角洲的沉积特点、推进范围及其前方浊积砂体的分布规律,指出浊积砂体的富集与成藏主要受高压流体封存箱、砂体埋深、断层作用及砂层厚度等因素所控制。据此,总结了浊积岩岩性油藏的勘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 东营三角洲 浊积砂体 岩性油藏 勘探技术

一、引言

东营三角洲砂体内已发现油气地质储量近10×108t,约占整个东营凹陷的75%。随着岩性油藏勘探技术的应用,东营三角洲前方的浊积岩岩性油藏,成为东辛、牛庄、现河庄、郝家、史南及胜坨等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勘探目标,每年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000×104t以上。因此,研究东营三角洲的发育规律,总结与完善其岩性油藏勘探技术,对于正确认识岩性、预测岩性油气层分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三角洲发育规律

在陆相沉积湖盆中,三角洲沉积体通常位于湖、陆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形成条件是湖盆的沉降和河流注入的大量碎屑沉积物。另外,其发育情况还受气候、湖平面变化、河口水流性质及湖盆边缘斜坡坡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湖泊的水动力能量远小于海洋,湖成三角洲一般是以河流作用占优势,多形成建设性三角洲,平面上呈鸟足状或锯齿状,如东营三角洲、鄱阳湖的赣江三角洲、青海湖的布哈河三角洲等。

东营三角洲的地震反射特征和沉积物组合都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可将其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三种亚相类型。在三角洲形成过程中,受构造运动强度、湖水面升降、沉积时古地形及物源供给方向等因素所控制,三角洲的沉积规模及沉积特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等时地层单元的划分是寻找浊积砂体有利发育区及进行准确储集层预测的关键。

1.三角洲主要沉积期次的划分

东营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沙三段—沙二段。其中,沙三段特征明显,沙二段分布局限,本文主要对沙三段三角洲进行研究。

对沙三段三角洲三个大的发育阶段(分别对应沙三段下亚段、沙三段中亚段和沙三段上亚段)而言,每个沉积旋回在地震剖面上均对应有等时的地震反射层序,即沙三段上亚段顶对应T3反射层,沙三段中亚段顶对应T4反射层,沙三段下亚段顶对应T6标准反射层,沙三段下亚段底对应下T6反射层(图1)。

图1 史128—莱34井连井三维地震剖面图

在T4与T6之间,根据三维地震剖面上顶超、下超及反射界面强弱等特征的变化,可以解释出5个连续性较好的同相轴,结合岩性、测井等资料分析,这些同相轴均对应每期三角洲的前三角洲环境的泥岩沉积,横向可对比性强,可作为三角洲期次划分的等时界面。依此将沙三段中亚段三角洲划分为六个等时地层单元,代表了三角洲发育的六个期次。同理,沙三段下亚段三角洲可划分为两期,沙三段上亚段三角洲可划分为三期,共将沙三段三角洲划分为11个等时的地层单元,即11个发育期次。

2.三角洲发育演化及浊积砂体分布规律

1)沙三段下亚段

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东营凹陷构造运动相对稳定,气候由干热转向潮湿,但凹陷四周物源供给较少,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的泥岩夹油页岩沉积,只在凹陷东端的莱州湾地区发育规模较小的三角洲体系。该期三角洲在沿莱20井附近东西向地震剖面上可见清晰的楔状反射结构,即呈向盆地中心方向收敛,同相轴减少的缓楔状。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可将该期三角洲划分为两个小的期次,分别夹于两套油页岩之间。

从录井资料分析,该期三角洲具有明显的水进特征。平面上,三角洲前缘砂体在莱59与牛81井之间尖灭,并且沉积物粒度自东向西逐渐变细;垂向上,自下而上粒度变细,岩石颜色变暗,构成正旋回层序,表明是从粗粒三角洲分流河道至河口堆积物,上部为粉细砂岩与灰色泥岩薄互层,顶部为湖相泥岩、油页岩,组成了正向层序三角洲沉积。

在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中,受东营中央背斜带的阻挡作用,来自莱州湾方向的水系分为南北两支,其中南支水流能量明显大于北支。由于三角洲发育过程中构造运动稳定,古地形相对平坦,加之为水进型沉积,三角洲前方滑塌浊积砂体不发育。但由盆地东南部水道入湖所形成的深水浊积扇体,已经延伸到了洼陷区,自东向西已发现东科1、牛21等富含油的深水浊积扇体。

2)沙三段中亚段

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地层厚度明显增大,反映了构造运动强烈,盆地沉降速率增大。凹陷东部沙三段下亚段地层厚度最大的莱州湾地区,由于构造抬升及三角洲的充填,沙三段中亚段地层厚度明显减薄,盆地沉降中心向西迁移至牛庄、民丰等地。该沉积时期,由于盆地周围山地抬升,碎屑物源充足,河流频繁注入,特别是沿凹陷轴线方向(莱州湾水系)及东南部(八面河、陈官庄水系)物源的大量供给,使该期三角洲的发育达到鼎盛时期,三角洲前缘向西推进到了利津洼陷的东坡。从地震反射特征分析,沙三段中亚段底部(T6)是一个稳定的反射界面,在T6与T4之间,还可以划分出5个较为清晰的等时面。相邻等时面之间,既有典型的前积反射结构,也有楔状收敛反射结构。其中前积反射层发育有陡斜的前积层(顶部近10°),三角洲的三层结构明显,即有底积层,前积层和顶积层,三角洲前缘及前缘斜坡对应“S”型和切线斜交型及“S”型至斜交复合型前积反射;前积层顶超点之上为变振幅亚平行波状地震相,对应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响应,岩性上以碳质泥岩的出现作为每期三角洲结束的标志。

大量钻井资料的对比结果表明,沙三段中亚段三角洲垂向上多具典型的三角洲反旋回结构,平面上,三角洲平原亚相、前缘亚相及前缘斜坡亚相都十分发育,特别是前缘砂体叠合连片,呈环状围绕三角洲平原分布,为典型的河控三角洲沉积。这样,以地震剖面上划分的6个等时面为标准,结合钻井资料对比,可将沙三段中亚段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东向西划分为6个小的期次,由早至晚依次称之为沙三段中亚段中6、中5、中4、中3、中2和中1三角洲体(图2)。每期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推进范围、沉积特点及其前滑塌浊积砂体的分布各不相同。

图2 史128—莱34井东西向沙三段中亚段三角洲发育剖面图

(1)沙三段中亚段中6三角洲体

沙三中6沉积时期,东营三角洲的物源主要来自凹陷东部的莱州湾水系。

该沉积时期,随着盆地周缘断层活动的增强及盆地沉降速率的增大,湖盆水体范围继续扩大,三角洲沉积过程仍表现为水进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前积反射的顶超点向东迁移,向西则为深湖—半深湖背景下的泥岩、油页岩所形成的稳定的席状地震相。因此,虽然该期三角洲规模较大,但其前缘斜坡上浊积砂体不发育,钻井揭示厚度一般为1~2m,且多为灰质胶结,储集物性较差,勘探意义不大。

该期广泛发育的低位扇体夹于最有利的生油岩之中,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早期,除了盆地周缘断裂的强烈活动外,陈官庄-王家岗断裂带的活动明显加强。该断裂是发育于盆地斜坡带上的反向调节式断裂带,它不仅是由洼陷带转向斜坡带的分界断层,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盆地缓坡构造坡折带,并控制了沙三段中亚段低位期湖盆范围。

(2)沙三段中亚段中5三角洲体

沙三中5沉积时期,湖盆水体范围继续扩大,三角洲前缘推进到了牛庄洼陷的中心。该期三角洲在地震反射特征上表现为前积层的顶超反射点向东退缩,向西尖灭,整体为一向东加厚的楔状反射,水进特征明显。结合钻井资料分析,该期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也不发育。

(3)沙三段中亚段中4三角洲体

该沉积时期,湖盆的水体范围退缩,沿凹陷轴线方向的水流能量增强,加之物源供给充足,形成了北西、西和南西方向的三条分支水道,三角洲前缘推进到辛122—王65—王78井一线,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图3)。该期三角洲地震反射特征明显,具有典型的叠瓦状前积反射特征,前积层的顶超反射点向西推进,反映了快速向前推进的沉积特点。

图3 东营凹陷中带沙三段中亚段中4三角洲分布范围图

由于该期三角洲推进速度快,前缘砂体发育,形成了陡倾的前缘斜坡(坡度可达10°左右),在围绕三角洲平原相呈环状分布的多个前缘砂体的前方形成了大量的滑塌浊积砂体,这些砂体垂向上叠置,平面上大面积连片分布,是牛庄等地区重要的储油砂体类型。

另外,由于湖水面的退缩,在三角洲大规模发育的同时,东南部水道向盆内延伸,在三角洲推进时水体能量波及不到的地区形成了深水浊积扇沉积,与同期形成的滑塌浊积岩相比,该类砂体虽数量较少,但单砂体分布面积和厚度均较大,储集物性较好,也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

(4)沙三段中亚段中3三角洲体

沙三中3沉积时期,东营湖盆的水体范围再度扩大,造成盆地周缘物源供给减少,三角洲推进速度较慢,其前缘砂体仅推进到辛10—河123—牛23井一线。在地震反射特征上,同中5三角洲体一样,表现为水进特征,三角洲前积层的顶超反射呈向西尖灭,向东退缩,呈纺锤状夹于中4与中2之间,并且三角洲前方滑塌浊积砂体也不发育。

(5)沙三段中亚段中2三角洲体

经过前期三角洲的充填作用,该沉积时期湖盆水体范围明显缩小,三角洲平原相推进到了牛庄洼陷。该期除东部的莱州湾水系继续发育外,来源于盆地东南部的陈家庄水系也向利津洼陷方向推进,二者在牛庄洼陷的牛25—牛10井区交汇,从而使三角洲的发育达到鼎盛期,其前缘砂体推进到了营8—河145—河48—牛103—牛8井一线。

该期三角洲在地震反射特征上表现为前积型地震反射,前积层的顶超点向西推进,前积体呈叠瓦状分布。根据钻井资料揭示,三角洲前方滑塌浊积砂体发育,这些浊积砂体是史南等地区的重要储油砂体。最近在牛庄洼陷西部钻探的史128井在沙三段中亚段中2钻遇大套滑塌浊积岩油层,从而证实在三角洲前方发育的滑塌浊积砂体呈环带状分布。

(6)沙三段中亚段中1三角洲体

沙三中1沉积时期,东部和东南部水系继续向西推进,三角洲前缘推进到了利津洼陷的东坡。该期三角洲前积反射特征不明显,并且在中部和北部沉积物粒度明显变粗,表现为有低水位扇体混入的沉积特征。

该三角洲沉积结束之后,梁家楼水下扇体自南向北推进,从史南地区南部的梁64井至北部董集洼陷的清1井,分布面积达120km2以上。该期白云岩的形成,是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发展阶段的产物,它标志着沙三段中亚段三角洲沉积时期的结束。

3)沙三段上亚段

随着盆地的沉积中心不断向西迁移,沙三段中亚段三角洲不断向西推进,至沙三段上亚段沉积时期,盆地的沉积中心迁移到利津—梁家楼一带。该沉积时期,随着湖盆水体的进一步退缩,盆地的东部以河流三角洲平原相沉积为主。同时,由于南、北两侧物源供给增加,三角洲前缘相最为发育,前缘砂体推进到了董集-利津洼陷。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可将沙三段上亚段三角洲的发育过程划分为3个小的期次,总体上均表现为清晰的前积反射结构。根据钻井揭示,该沉积时期滑塌浊积砂体数量较少。

三、与三角洲有关的岩性油藏勘探技术

在三角洲的推进过程中,受构造运动、湖水面的升降及地震活动等影响,每期三角洲前方均不同程度地发育有与三角洲有关的滑塌浊积砂体,这些砂体大小不一,整体被大套泥岩所包围,是东营凹陷中带最主要的储油砂体类型之一。但由于该类砂体埋藏较深(一般在3000m以下)、分布随机性强、多以砂泥岩互层形式出现,给砂体的预测与油藏描述工作带来了难度。因此,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一套针对浊积岩油藏的勘探技术,对于提高钻探成功率、节约钻井投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岩性油藏勘探技术包括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的储集层预测技术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技术,现阶段其核心技术是储集层预测技术,该技术包括勘探目的层的确定、砂体有利发育区的预测、储集层的精确标定与追踪等内容。在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程序。

1.地质综合研究确定勘探目标区

(1)确定浊积岩发育带

以等时地层单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亚相、微相研究,确定每期三角洲的发育规律,特别是准确描述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的分布区,与三角洲前缘最大推进方向所对应的前三角洲区是浊积岩最有利的发育区带。

(2)确定浊积岩发育区

在精确的小层段对比基础上,编制小层段地层等厚图,利用地层厚度法,根据已确定的沉积时的深、浅水区带分布判断浊积岩发育区。浅水区地层厚度相对较大时,表明是三角洲沉积时推进的主要方向,其前方为浊积岩的有利发育区;位于深水区的地层厚度相对较大时为浊积岩发育区。深水区地层明显加厚,是发育的浊积岩,经后期成岩作用与周围泥岩发育区差异压实形成的。

2.地球物理方法预测砂体的空间展布

地球物理方法是石油勘探中最有效的直接预测手段。目前预测方法很多,但都有局限性,必须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与之相应的预测方法。据钻井资料分析,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发育区内,以泥岩为主夹浊积岩,其中泥岩速度一般为2900~3300m/s,砂岩层速度一般为3400~4000m/s。多年勘探实践证实,应用速度信息来研究预测砂体是可行而有效的。该方法包括地震剖面极性分析技术、层位标定技术和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等。

1)地震剖面极性分析技术

图4 史110—1井合成记录反求速度与综合速度对比图

在以构造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人们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构造形态、断点位置等,无论剖面极性如何,其构造高点的偏移仅仅只是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半个相位的偏移,对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解释人员对于地震剖面中的波峰、波谷分别代表的地质含义无需太多的研究。最近几年,尤其是胜利油田率先进入了大规模隐蔽岩性油气藏的勘探阶段,对于地震剖面中每个反射界面所包含的不同地层含义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才能识别、描述砂体。以牛庄地区为例,在目前的地震记录上(25~30Hz), 3000m深度(2.4s)某一反射界面相邻波峰波谷的时差为15~20ms,深度误差可达25~35m。如此大的纵向标定误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储集层横向解释结果的不同,用于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是难以接受的。由于地震资料冗长复杂的处理过程,其极性常常不确定,影响岩性地层解释的精度。因此,必须首先明确地震剖面的极性。

(1)利用人工合成记录确定极性

全盛地震记录的极性是已知的,由此,根据全盛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匹配关系确定极性。其步骤是:首先,精细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要求工区内所有井);其次,每口井分别与地震剖面相关,确定每口井的分析结果,可分为正极性相关好、负极性相关好、正负极性都好或都不好三类;第三,列表统计,去掉不定性的无效井,按有效井的多数确定剖面极性。

(2)合成地震记录反求平均速度法

将合成地震记录与剖面匹配以后,可分别读出多个时间、深度数据对,与该区平均速度拟合,确定与剖面相关好的合成记录的极性,即为剖面极性(图4)。

(3)模型判别法

透镜状砂岩体在正极性剖面上,顶部呈单轨上凸反射特征;在负极性剖面上,砂岩底部呈单轨下凹反射特征(图5)。

(4)利用VSP测井速度资料确定极性

获取精确的VSP速度资料,完成炮井深、低速带、补心高等各类校正。从响应测井、录井资料读出的已知井典型的反射界面深度,在该反射系数界面极性确定以后,通过 VSPLOG与地震剖面对应的该界面的反射波形即可确定,如果正反射系数界面对应波峰,则为正极性剖面,否则,为负极性剖面。

2)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预测与描述砂体

图5 应用模型法判别地震剖面极性图

在常规地震资料的砂体追踪工作中,一是由于受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加上砂泥岩薄互层组合,在标定和追踪时,只能以砂层组为单位,而不能追踪单砂体;二是由于所追踪的同相轴为砂层组的反射,所以,砂层组的某一个砂层的消失或出现,都可能引起同相轴的扭曲和能量变化,这样,所确定的砂体边界就会有误差甚至错误;三是由于薄互层的层间干涉作用,砂层组中纯砂岩的厚度与振幅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所以砂体的厚度求取存在一定的误差。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突破了地震频带的限制,以具有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低频成分的测井资料补充地震有限带宽的不足,用已知地震信息和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推算出高分辨率的地层波阻抗资料,并结合多学科知识,为储集层的深度、厚度、物性的精细描述提供可靠的依据。

近几年来,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的勘探和开发,特别是应用该技术对浊积岩岩性体的预测与描述及储量上报等都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东营凹陷中带沙三段的浊积岩体都是处于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泥岩含灰质较为普遍,致使砂岩与灰质泥岩的相变点在常规三维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甚至合为一个连续的强—中强振幅的同相轴,简单的测井约束反演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3.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优选砂体

多年来的勘探实践证明,夹于暗色泥岩之中的砂体并不是都含油。需要对其成藏特点及富集与高产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有选择性地钻探所描述的砂体。

1)油气成藏特点

对于岩性油气藏成藏问题,目前的评价已有较为成熟的方法,特别是流体压力封存箱理论提出后,许多学者都对东营凹陷进行过研究,认为东营凹陷高压流体封存箱在平面上可以按构造单元划分为多个小封存箱,各个小封存箱的顶部封盖层有起伏变化,这种起伏明显与东营三角洲的发育有关,三角洲前缘相砂岩之下大约50~100m厚的前三角洲泥岩即为封存箱的顶部封盖层。通过对三角洲发育期次的划分与对比,高压流体封存箱的封盖层深度约为2900~2950m,应选择该深度以下的砂体进行预测与描述。

2)油气藏富集高产的控制因素

研究成果及勘探实践表明,沙三段岩性油藏的富集高产主要与砂体的埋深、断层作用、砂层厚度等密切相关。

(1)断层对油气富集高产的控制作用

断层对油气成藏及其富集高产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同生沉积断层控制着储集层发育与分布,从而控制了油气的分布与富集,如位于梁11断层下降盘的史深100井区和郝2断层下降盘的史115井区,不仅砂体最为发育,而且油井产能最高,尤其是在史115井区,史115—1、史115—2等井的日产量达150t以上;其次,断层可以改善低渗透储集层的物性,特别是渗透性,表现在同一沉积相带内断层发育部位物性好、产能高;第三,断层可以形成良好的构造-岩性圈闭或构造圈闭,造成油气的富集高产,如郝2断层上升盘的河4鼻状构造带,从东营组至沙三段均存在高产层。

(2)砂层厚度是油气富集高产的基础

砂岩的存在决定着油气富集,而砂层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油气产能。该区的勘探和开发生产实践已经表明了不同沉积微相内或同一微相带中砂层厚度的控制作用,即随着砂层厚度的增大,油气产量也有所增高。即使在单个岩性油藏中,砂层厚度也对油井产能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即砂层厚度较大的部位是油气高产区。这是探井部署的又一重要原则。

(3)砂体含油边界的确定

目前有许多地球物理方法在探讨预测含油边界的问题,但实践证明,还没有一种方法适合预测埋深3000m以下砂岩油藏的含油边界。经地质统计分析,沙三段浊积砂体的充满系数一般在60%~80%左右,可以此作为探井的重要部署原则。

四、结论

东营凹陷沙三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应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录井等资料来进行,以此为依据,可将沙三段中亚段三角洲的发育过程划分为6个等时的地层单元。

浊积砂体的发育与分布与三角洲的推进作用密切相关,对应三角洲最大主推进方向的古地形低洼处及同生沉积断层下降盘,是浊积砂体发育与分布的有利地区。

浊积岩岩性油藏的储集层预测应以综合地质研究为基础,通过地震剖面极性的确定、储集层的识别与标定及测井约束反演等逐步实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砂体应采取相应的解释与描述方法。

浊积砂体的成藏与富集主要受高压流体封存箱顶盖层分布、砂体埋深、断层作用及砂层厚度等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探井部署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致谢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承蒙地质科学研究院张善文副院长、宋国奇总地质师、肖焕钦副总地质师和东昌惠室王荣臣、王宁、邱桂强等高级工程师的帮助,张善文副院长审阅了全稿,东营南坡组、北带组全体人员参加了该项研究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和荣,王宁等.东营凹陷层序地层学研究在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87~93.

[2]赵澄林,张善文等.胜利油区沉积储集层与油气.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C.E.Payton著.牛毓荃,徐怀大等译.地震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0,70~83.

[4]纪友亮,张世奇.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6~11.

[5]胜利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6).胜利油田.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32~47.




深水区储层发育三套重要储层
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现今的陆坡深水区自南海扩张以来经历了三次台阶式海进事件,形成了特有的台阶式退积层序组合,具有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造就了渐新统以前的浅水(扇)三角洲-滨岸相砂泥岩沉积组合,新近系的深水扇砂泥岩为主的沉积组合,发育三类储层:①浅水(扇)三角洲-滨岸相储层;②深水的低位深水扇储层...

内力和外力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何作用?并简述内力和外力的关系_百度...
前三角洲相:位于波浪基面以下,主要为海相沉积。河流悬移质和胶体物质在三角洲的最前端的浅海海底沉积,以淤泥与粘土为主组成。富有机质淤泥,含海相生物化石,具水平层理,往往是石油的生油层。6. 简述戴维斯关于侵蚀循环学说的主要观点。美国学者戴维斯1899年提出的流水作用下地貌发育理想模式:一个平坦地区被地壳运动抬升...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自然原因
属于现代积盐过程.土壤盐渍过程先于成土过程,是在盐渍淤泥的基础上逐渐成陆发育而成.陆地形成以后又受到海水经常性的淹没和侧向侵渍,在强烈的蒸发积盐作用下形成高矿化度的滨海盐渍土.5.植被覆盖 黄河三角洲的各种盐生和耐盐植被具有降低土壤含盐量,改善土壤的功效.

高中地理有哪些特殊规律?
1、地形(地貌)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如我国大致为西高东低)四个方面概括.例如亚洲地形特征: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长6湖泊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分析
超短期旋回层序分布模式通过对不同结构的超短期旋回层序在三角洲不同沉积相带的分布状况统计,提出超短期旋回层序分布模式(图8-5),由该模式中沿三角洲生长轴线方向的旋回结构变化规律,可反映当基准面处于低幅上升期时,沉积作用主要发育在水下平原沉积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沉积强度自上游向下游和河口方向减弱,而溢堤...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州,环渤海地区 的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有哪...
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的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现在...

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南)地区第四纪地层的重新划分及其意义
3.1 为进一步研究三角洲第四纪搭建了新的平台 前已述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已经历经数十年,高等学校、地质矿产部门、研究机构以前都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运用有微观——宏观——微观的“大沉积——大破坏”的观点进行地层的重新划分对比,更加贴近本区第四纪时期的沉积规律。为...

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海相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从此图中不难看出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和砂体分布规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LSC1上升相域层序-岩相古地理和砂体分布 该相域惠州凹陷西部至北部为一个连续发育的、规模巨大的三角洲裙带沉积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非常发育,均是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南部由两个自南东向北西延伸的三角洲组成的裙带沉积区,也是有利...

俄罗斯科维克金气田海相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按沉积演化序列中的砂岩粒度、粒序、砂\/泥岩比值变化规律和大型斜层理、潮汐层理、冲洗层理和底冲刷构造发育状况,可将PF组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为两种成因类型,其中PFⅡ-1至PFⅡ-3亚段下部为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浪控三角洲,以进积作用为主。PFⅡ-3亚段上部至PFⅠ-2亚段下部为潮控三角洲,以退积作用为主。在PFⅠ...

典型沉积体系及其充填配置
凹陷北部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西部缓坡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受断层影响明显,主要分布于长垣断层上升盘,以前缘沉积为主;东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和湖底扇,东临兰聊断裂,坡度较陡,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向西依次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湖底扇、深湖等沉积;南部发育高位三角洲,主要位于凹陷西南部...

新浦区17891752230: 走向黄河陈世旭,这篇文章中为什么说东营三角洲是最湿润最年轻的. -
贯柴固邦: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从其上游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到入海口附近沉积而成的.因为黄河不停地重复这项运动,每年都有新的陆地在此诞生,不停地向海里延伸,每年都有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所以说,跟其他三角洲相比,东营三角洲是最湿润最年轻的 .

新浦区17891752230: 黄河三角洲的资料 -
贯柴固邦: 黄河三角洲,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海拔高程低于15米,面积达5450平方公里.三角洲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区内...

新浦区17891752230: 山东哪里有油田? -
贯柴固邦: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 8 个城市的 28 个县 ( 区 ) 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 4.4* 10 4 km 2 , 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新浦区17891752230: 黄河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
贯柴固邦: 1.经济开发区 有一系列的政策优惠.2.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适合经济作物的生长 3.气候适宜 适合大规模人群居住 4 自古贸易繁盛

新浦区17891752230: 分析东营农业地域类型和形成原因
贯柴固邦: 1、自然条件:东营地理位置独特,处于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之间,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壤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2、水利工程:黄河三角洲地区拥有完善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保证了农田的供水和排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3、农业政策和投资:当地政府对农业发展给予了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投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4、历史和文化传统:山东省一直以农业大省著称,拥有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这种传统的积淀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新浦区17891752230: 读黄河三角洲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营市正面临石油资源枯竭的问题,请你为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至少答两点) -
贯柴固邦:[答案]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和扶持第三产业、新兴工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新浦区17891752230: 碎屑岩的种类、成因? -
贯柴固邦: 碎屑岩是由于机械破碎的岩石残余物,经过搬运、沉积、压实、胶结,最后形成的新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碎屑岩中碎屑含量达50%以上,除此之外,还含有基质与胶结物.基质和胶结物胶结了碎屑,形成碎屑结构.按碎屑颗粒大小可分为砾...

新浦区17891752230: 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发展(黄河三角洲)中,山东东营市和滨州市的发展前景如何? -
贯柴固邦: 总体感觉虽然是两个相邻的城市,但还是相差很多.东营节奏快,坐拥胜利油田多年,资源红利多,所以东营市一直是山东省人均工资比较高的城市.东营的工业起步早,人群结构复杂,南下来此淘金的东北人很多.早年间西城区坊间流传着...

新浦区17891752230: 山东省三大油田
贯柴固邦: 1、胜利油田,胜利油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是全国第二大油田,地处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讯发达,在...

新浦区17891752230: 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
贯柴固邦: 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区位优势:原料地、近消费市场、地价较低平台辽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