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否正确?

作者&投稿:仲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正确】
我国经济的中心原来在黄河流域,因为那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开发较早。而两宋时期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其中的苏湖是指苏州、湖州,而苏州、湖州均属于长江流域,因此这句话就表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到长江流域。故本题说法正确。


“苏湖教法”[3分]
而注重经义和时务。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斋则以掌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范仲淹当政时,曾取其法,“著书令于太学”这是著名的“苏湖教法”,在当时和以后都有很大影响。

“苏湖”在两宋时期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是重要的粮仓

一道历史改错题!
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布,“百流众渎(dú,水道),曲折萦绕”,称“水乡泽国”。自宋高宗至宋孝宗时期(1127—1189),兴修太湖地区水利,在昆山、常熟以北,开河口导湖水入江海。孝宗时,于太湖出口处,...

为什么以苏湖教法作为中国古代分科教学制度的起点?
苏湖教法并非单一的教学法,而是包含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教学形式的分科化,而非单纯学科的划分。与孔子的私学教育相比,苏湖教法的分科化具有革命性。孔子的教学理念倾向于集体与个别兼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位一体,而非明确的学科划分。南朝宋至宋明帝时期的教育...

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下列选项中关于教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答案】:A “苏湖教法”又称分斋教学,是宋代学者胡暖在湖州主持教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第一次兴学中用于改革太学。专门画学的设立是在北宋三次兴学中的第三次兴学中的教育改革内容,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历事制”是明清国子监教学的重要环节,“历事制”...

苏湖教法名词解释
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最早的。范仲淹当政主持“庆历兴学”时,曾取其法,“著书令于太学”。此谓“苏湖教法”。苏湖教法是中国古代佛教的一个宗派,兴起于五代时期的南唐国,由道可、玄悟等人创立。其教法主要包括:“苏湖般若”、“苏湖法界”、“苏湖大圆满”等。 苏湖般若是苏湖教法的核心教法...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什么呢?
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水稻的产量已经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 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 "苏湖熟,天下足 "或 "苏湖常熟,天下足 "的谚语。茶叶在南方广泛种植。从北宋到南宋初年,棉花种植区仍限于广东和福建;随后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四川省。

北宋教育兴盛的原因
北宋教育兴盛的原因主要在于推行重文的文教政策,以及三次兴学运动。一、北宋实行“重文”的文教政策 北宋时大力倡行教育,培养选拔通晓经术的官司吏,州县皆设立学校。二、庆历兴学和胡瑷“苏湖教法”庆历兴学是北宋第一次兴学,其主要内容有:令州县立学;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设立四门学,允许八品至...

初一下学期历史生物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苏:苏州,湖:湖州)3、原因:(1)为躲避战乱,北民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技术、工具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3)优越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雨水较多)(4)南方统治者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5)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二、两宋时的经济发展 农业:①劳动力大量增加(人口超过一亿);②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南宋时重要粮仓是苏湖地区?
对,一方面是战争原因,宋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是那里成为首都,人口多,需要大量的粮食。还有一方面是引进了高产的“占城稻”,生产质量大大提高。

本溪满族自治县19223273572: 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1.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南方,尤其是江浙苏湖一带成为南宋农业高产区时,这在以农耕为... -
敛侨雷贝:[答案] 1.意味着在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2.是在南宋时期发明的.

本溪满族自治县19223273572: 南宋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___(判断对错) -
敛侨雷贝:[答案]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

本溪满族自治县19223273572: 苏湖熟,天下足.苏湖指何处?主要盛产那些粮食作物? -
敛侨雷贝:[答案] “苏湖熟,天下足”据说是南宋时候的民谚.元代任仁发的《浙西水利议答》里提过.出处见高斯得《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等书.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意思是:这个地方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

本溪满族自治县19223273572: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在( ) -
敛侨雷贝:[选项] A. 唐朝 B. 隋朝 C. 北宋 D. 南宋

本溪满族自治县19223273572: 民间流传“苏湖热,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________南宋还是北宋 -
敛侨雷贝:[答案] 苏湖熟天下足. 是南宋

本溪满族自治县19223273572: 初一历史题,快一点!材料一 南宋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请回答: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 -
敛侨雷贝:[答案]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本溪满族自治县19223273572: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最早出于什么朝代
敛侨雷贝: “苏湖熟,天下足”据说是南宋时候的民谚.元代任仁发的《浙西水利议答》里提过.意思是:这个地方的粮食丰收,足于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的粮食供应基地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平原和湖沼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身人口稠密,还要运出大量的粮食供应其它地区,所以从宋代以后就流行有“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本溪满族自治县19223273572: 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 -
敛侨雷贝: A试题分析:根据题目“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南宋时期苏湖地区种植业的发展,再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则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棉纺织业,可以说明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其他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

本溪满族自治县19223273572: 宋朝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苏湖指的是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
敛侨雷贝:[答案] 苏湖并不是苏州河西湖,是统称,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部,也就是古代的江南地区,鱼米之乡.主要粮食作物水稻.2.反应了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完全南移.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

本溪满族自治县19223273572: 苏湖熟 天下足 指的是什么流域?问从 苏湖熟 天下足全国政治中心从什么流域到什么流域. -
敛侨雷贝:[答案] 政治中心是从黄河流域转到了长江流域,在南宋完成转移 “苏湖熟,天下足”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 北宋经济的繁荣为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南方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