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夷中《田家》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投稿:融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田家原文:

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田家翻译及注释

翻译 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注释 1斸(zhu):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2禾:禾苗,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扬花。3官家: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又指对皇帝的称呼。

田家赏析

  「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一句在揭露讽刺的时候,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著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本身就暗示著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田家创作背景

   唐朝 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广大农村农民破产,遭受剥削更加惨重,至于颠沛流离,无以生存。在唐末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搾取,而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的形式便是地租。在这样的严酷背景上产生了聂夷中的《田家》一诗,其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 诗词作品: 田家 诗词作者:【 唐代 】 聂夷中 诗词归类: 【忧国忧民】、【讽刺】




观刈麦古诗原文及翻译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诗。全文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

元稹《田家词╱田家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田家词\/田家行原文: 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姑舂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田家词\/田家行翻译及注释...

唐王维渭川田家原文及赏析
以上对农村生活的描绘中是有着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从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出诗人的赞美之情,向往之情。结尾两句则是这种感情的直接抒写。诗人明确宣布:为此而羡慕农家生活的安闲逸乐,唱起《诗经·邶风·式微》表示了自己心中的“归耕”——归隐务农之意。欣赏这首诗不在乎探讨王维会不会归耕,也不...

《田家元日》原文及翻译!急!!!
田家元日【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

《观刈麦》原文及译文
《观刈麦》原文及译文 引导语:《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观刈麦》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

《观刈麦》原文及赏析
观刈麦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

夏夷中简介
是聂夷中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一说为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咏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

渭川田家原文及翻译
渭川田家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_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翻译: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

王建《田家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在表现方法上,古乐府多叙事,《田家行》则选取农家生活的两个断面,一是麦、茧丰收,一是粮、绢大部输官,把这两个断面加以对比。这对揭示农家苦这一主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诗纯用赋体直陈其事,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流畅、凝炼精警,于平易中见深刻。 田家行创作背景 王建的文学活动时期主要是唐德宗、唐宪宗二朝...

渭川田家原文及翻译
《渭川田家》原文及翻译:原文: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翻译: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

师河区18924988400: 《田家》 聂夷中 -
太安乌拉: 【译文】白天去田里辛勤耕种,晚上回来还要织麻布,村里的年轻人各自都得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天真还未懂事的小孩还没学会如何去帮助耕种和织布,但也会在桑树下面学起了种瓜.【赏析】上半首写"村庄儿女"昼耕夜绩的劳动生活,赞扬他们年纪虽轻,却早已"当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泥土气息.后半首通过细节描绘,把从小热爱劳动而又天真烂漫的农村儿童形象刻划了出来,既生动又富有生活情趣,给全诗增添了活泼轻松的气氛.

师河区18924988400: 《田家》聂夷中,这首诗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太安乌拉: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了.田家[ 唐 ] 聂夷中原文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

师河区18924988400: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该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田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太安乌拉:[答案] 唐.聂夷中《田家》原,平坦宽广的高地. 斸,也有些版本作「斫」、「削」,开垦、挖掘之意. 禾未秀,禾苗还没有开花结穗,指庄稼未成熟. 修仓,修建贮存谷物的粮仓.诗的前两句写农家父子的辛勤工作,后两句转写官府着人修建粮仓.诗人不着议论...

师河区18924988400: 田家译文
太安乌拉:有好几首《田家》啊 聂夷中(唐) 父耕原上田,子劚①山下荒. 六月禾②未秀③,官家已修仓. 【注释】 ①斸:大锄,这里用作动词.有掘的意思. ②禾:禾苗,特指稻苗. ③秀:谷物吐穗扬花. 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

师河区18924988400: 求张耒(lei)的古诗《田家》的赏析和翻译赏析要到位. -
太安乌拉:[答案] 田家 【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师河区1892498840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 聂夷中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 -
太安乌拉:[答案]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师河区18924988400: 古诗咏田家作者聂夷中 -
太安乌拉: 唐 聂夷中 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师河区18924988400: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翻译. -
太安乌拉: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挖掉心头好肉,来补眼前烂疮.“剜却”的意思:挖掉,用刀挖除.一、原文 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二、译文 二月蚕未结茧,...

师河区18924988400: 咏田家的介绍 -
太安乌拉: 《咏田家》是唐代诗人聂夷中的作品.这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全诗八句四十字,展示了唐末农民遭受的严重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广大贫苦农民的深切关怀与同情.这首诗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的容量更为广阔,把贫富悬殊的阶级差别描写得历历如绘,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烘托得淋漓尽致,同时充分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节制感情的功力.

师河区18924988400: 求<伤田家>的翻译 -
太安乌拉: 伤田家 聂夷中——《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赏析:诗人生动形象地陈述了赋敛之毒,深切同情农民的痛苦;言辞委婉圆转,如泣如诉;将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代处水深火热中的农民大声疾呼.本诗问世后,深受唐末重视.据《资治通鉴》卷载,宰相冯道向后唐宗李嗣源述说农民痛苦之时,就在朝堂上诵读了这首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