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成语典故

作者&投稿:颜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东汉初年,马援将军以其英勇善战为王朝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在平定南方边境动乱中威震一方。公元41年,刘秀授予他伏波将军的封号,他始终心系国家安危。有一次,胜利归京的马援在亲友们的祝贺中,收到了孟翼的恭维。然而,马援对此表示不满,他以路博德为例,指出自己的封地远超功绩,担心赏过于功的状况难以长久。他渴望的是真诚的指教,而非空洞的赞美。


马援胸怀壮志,他提出愿作为先锋,奔赴战场,甚至愿“马革裹尸”,而非安享晚年。他的豪迈报国之情深深打动了孟翼,后者由衷地称赞他是大丈夫。马援的行动力很快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匈奴和乌桓侵袭时,他主动请缨,不顾年纪已大。在光武帝的疑虑中,马援通过表演骑术展示了自己未老的战斗力,最终光武帝批准了他的出征请求。


然而,马援的英勇并未能改变命运的安排。在征讨武陵、五溪蛮夷的途中,他在壶头山遭遇困境,疾病和恶劣环境夺去了他的生命。他的壮志和决心,最终以“马革裹尸”的方式实现,体现了他的一生都是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扩展资料

中国成语,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反义词《临阵脱逃》。另有相关诗句和文章。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
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马革裹尸造句:①我们拥有今天这样美好的生活应该感谢那些保家卫国,马革裹尸的英雄!②今天语文老师教了我们“马革裹尸”这个成语,还教育我们要牢记那些英勇作战的英雄战士。

马援以马皮裹尸的成语由来及其故事
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讲述着忠诚与牺牲的坚韧精神:马革裹尸,源于东汉名将马援的一段传奇。在汉光武帝时期,马援以一己之力抵御外敌与匈奴的侵袭,被誉为“富博将军”。一次,他的好友大将军尚流在贵州战败遇害,光武帝忧虑战局,马援这位6旬老将毅然请缨,誓言:“我辈将以马革裹尸,为国捐躯!”他...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哪里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故事内容为:东汉初期,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边境动乱,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过了三年,马援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谋士孟翼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皱着眉头对他说:“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

裹尸马革的意思
裹尸马革,汉语成语,拼音是guǒ shī mǎ gé,意思是指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概。马革裹尸(拼音:mǎ gé guǒ sh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马革裹尸的意思解释词语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马革:马皮。马革裹尸的出处: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三、 成语故事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

古代成语马革裹尸的故事
【成语】: 马革裹尸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解释】: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成语故事】: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

马革裹尸典故的由来
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孟翼听后,深感马援豪迈爱国,赞叹他的大将风范。一个月后,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马援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了成语马革裹尸,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主要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马革裹尸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马革裹尸的解释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2、含义 马革裹尸,汉语成...

马革裹尸成语典故
有一次,胜利归京的马援在亲友们的祝贺中,收到了孟翼的恭维。然而,马援对此表示不满,他以路博德为例,指出自己的封地远超功绩,担心赏过于功的状况难以长久。他渴望的是真诚的指教,而非空洞的赞美。马援胸怀壮志,他提出愿作为先锋,奔赴战场,甚至愿“马革裹尸”,而非安享晚年。他的豪迈报国之情...

马革裹尸成语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马革裹尸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分享。典源出处 《东观汉记 ·马援》:“ (马)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

建瓯市13859684057: 马革裹尸的成语故事 -
朱慧得必: 成语典故: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马革即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常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褒义词.可参见三国89集,司马懿为张合马革裹尸.

建瓯市13859684057: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出处及有关历史人物急用!! -
朱慧得必:[答案] 编辑本段【注音】 mǎgéguǒshī 编辑本段【解释】 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形容视死如归的决心. 编辑本段【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

建瓯市13859684057: 马革裹尸是出自历史典故的吗? -
朱慧得必:[答案] 是的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建瓯市13859684057: 古代诗词中马革裹尸一词有何典故?
朱慧得必: 据《后汉书•马 援传》载,东汉初年,朝廷与北方少 数民族匈奴、乌桓有矛盾.大将马援请战.他说:如今匈奴、乌桓在北边 骚扰,男儿应当死在疆场上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后以马革裹尸喻在 战争中不惜牺牲生命.宋•苏轼《赠李兕彦威秀才》:“誓将马革裹尸 还,肯学班超苦儿女!”宋•辛弃疾 《满江红》词:“马革裹尸当自詧,蛾眉伐性休重说.”

建瓯市13859684057: 成语大全马革裹尸 -
朱慧得必: 马革裹尸 [mǎ gé guǒ shī] [解释]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出自] 宋·辛弃疾《满江红》:“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忤休重说.”

建瓯市13859684057: 马革裹尸的主要人物是谁,在把故事内容简介一便 -
朱慧得必:[答案]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指男子汉要为国家战死在疆场上,死后要用马皮包着尸体运回来埋葬.下面就是发生在东汉名将马援身上的故事,成语马革裹尸的典故正是由此而来:东汉时,北方匈奴经常侵犯边境,他们入境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建瓯市13859684057: 《邓稼先》一文中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
朱慧得必:[答案] 成语: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1] 马革即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褒义词. 近义词:马革尸还、赴汤蹈火、决一死战、背水...

建瓯市13859684057: 马什么裹什么成语动物成语! -
朱慧得必:[答案] 马革裹尸 中国成语,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反义词《临阵脱逃》.另有相关诗句和文章.马革裹尸”体现的一种人生价值取向,能为后人传颂.古代社会受...

建瓯市13859684057: 骨马革裹尸一词来源于东汉名将马援的故事,其意思是? -
朱慧得必: 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形容视死如归的决心.

建瓯市13859684057: 成语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
朱慧得必: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