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的'知',是指知识还是智慧?"

作者&投稿:步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深入解读“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意

在古代汉语的智慧宝库中,“知”字不仅意味着“知道”与“知识”,更常常与“智”交融,象征着洞悉和聪明。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知”字所蕴含的,正是智慧的光芒和谦逊的态度。


当我们探讨“人不知而不愠”的“知”时,它既可理解为对方对我了解有限,但我并未因此而动怒;它也可能暗示面对不明智之人,我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因无知而烦恼。这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一种面对误解和无知时的从容与大气。


“愠”字则描绘了一系列负面情绪,如生气、怨恨、恼火、愤怒和埋怨。但“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恰恰是摒弃了这些负面情绪,选择了理解和接纳。这是一种超越世俗计较,展现出的高尚品格。


理解“知”与“愠”的深层含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提升个人修养,也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出更为宽广的胸怀。记住,真正的智者,懂得在无知面前保持平静,而非恼怒。希望这段解析能为你的理解之路提供一丝启迪。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哉! 意思
“学而不厌”,他自己说作学问的志趣永远不厌倦,这在文章上读起来很容易了解,乍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深深体会一下,孔子的学问就在这里。虽然非常平凡,但要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平凡,能安于平凡是很难的,这也是“人不知而不愠”的引伸。以自己的经验来证明,假如发狠学一样东西,肯下...

"不换人之 换己之"出自何处
2、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当然,说是这么说,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所以圣人不仅在《学而》打头的一章里告诉我们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且又在这末尾的一章里再次语...

“而”字的用法,11个而的分辨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②哗然而骇者,虽...

急急!询问类似"磨刀不误砍柴功"意思的俗语、诗句、古训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

求几句激励人的古代名言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译文: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答:(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句话是...
1. 古人认为,人并非一生下来就拥有知识和智慧,谁能不遇到困惑呢?2. 当我们遇到困惑时,如果不去向老师学习,那么这些困惑将永远无法解决。3. 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尊师的必要性。4. 韩愈在文中提到,古代的学者都有老师,老师的作用是传授知识、教授技能和...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句话是...
意思是古人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出自:唐代韩愈《师说》原文选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译文:古代...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精神慰安。“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这已把对“名”的追求推向了极端。至于“功成名就”、“扬名显亲”等,更是铸造着中国读书人的人格心理。就是孔子自己,如我们在前面已多次谈到的那样,虽然反复申说“人不知而不愠...

"人知休而不知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们知道休止却不知道满足 希望能帮到你

潞城市13828727469: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
苌朗复方: 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人,要么是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多么优秀,这样的人是自负,要么是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多么冤枉,这样的人是自怜.总而言之,他们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这样的人多是内向性格,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己身上.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的人,多是外向性格,注重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他们眼界开阔,洞悉时务,这样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公认的成功.

潞城市13828727469: 求论语30条 -
苌朗复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

潞城市13828727469: 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苌朗复方: 解说 “知”作“知道”讲的时候,首先可以与知人善任的“知”相同,可以解释为“... 如果把“知”解释为“智慧”,“人不知”就是跟自己相处的人不聪明、不明智,脑瓜...

潞城市13828727469: 重温经典《<论语>十则》(21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 -
苌朗复方:[答案]小题1:孔子 儒. 小题1:D 小题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概括“吾日三省...

潞城市13828727469: 《<论语>十二章》节选(11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苌朗复方:[答案] 1.(1)通“悦”,愉快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以……为乐趣 (4)胳膊2.C3.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4.结合生活事例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分 析: 古汉语教学 一般少不了文言实词、虚词的考查.有的学生特别害怕...

潞城市13828727469: 初中语文14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示例 -
苌朗复方: 初中文言文实词用法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19:14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潞城市13828727469: 七年级论语的解释 -
苌朗复方: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

潞城市13828727469: 孔子认为的第三重境界是什么
苌朗复方: 天人和一,不死不灭.嘿嘿~

潞城市1382872746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哪个诗人之手? -
苌朗复方: 此句出自《论语》,提出者是孔子.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出处 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说 自:从,这里指从远方来 朋:朋友;弟子;志同道合的人 乐:快乐.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