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王、摄政王、议政王、辅政王都是什么王?清朝哪个王权势最大?

作者&投稿:戈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铁帽子王、议政王、辅政王、摄政王都是什么王?~

清朝时期最高的爵位是亲王(全称“和硕亲王”),其次为郡王(全称“多罗郡王”)。不过我们在一些书籍或者电视剧中,有时候还会看到铁帽子王、议政王、辅政王、摄政王这些称呼,那么这些都是什么王?哪个王最大呢?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铁帽子王、议政王、辅政王、摄政王这些都不是爵位。很多人把这个概念搞混淆了,认为后面加了个王字,就是王爵了,实际上清朝的王爵只有两种:亲王和郡王。
铁帽子王既不是爵位,也不是官职,而是代表了一种特权:世袭罔替。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袭”的规则,即每代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一个等级。比如亲王去世后,他的儿子(一般是嫡长子)继承爵位时就要降为郡王。但铁帽子王则不受此规则限制,亲王去世后,继承人还是亲王。

举个例子,雍正皇帝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是亲王的爵位,但他同时得到了铁帽子王的恩赏,所以允祥去世后,他的儿子就可以继承怡亲王的爵位。同样是雍正弟弟的恒亲王允祺,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就只能降等承袭爵位,成为恒郡王了。
另外,能获得铁帽子王殊荣的必定是王爵,但铁帽子王未必全部是亲王。清朝历史上一共只有12位铁帽子王,其中有10位是亲王,2位是郡王。

议政王、辅政王、摄政王虽然也不属于爵位,但这几个王可以算特殊的官职。议政王顾名思义就是拥有参与讨论军国大事权力的王爷。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执政时期,后金(即清朝的前身)的军国大事并不是努尔哈赤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他和几位和硕贝勒共同商议决定,这些有资格参与讨论军国大事的和硕贝勒就是清朝最早的议政王。
清朝定鼎中原后,随着皇权的高度集中,议政王权力不断被削弱。到了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早已名存实亡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了。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后,恭亲王奕欣帮助两宫太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成功夺取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奕欣因功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他也是清朝最后一个获得议政王头衔的王爷。

说完了议政王,夜读史书再来和大家聊聊清朝的辅政王和摄政王。崇德八年(1643)清太宗皇太极突然驾崩,满清朝廷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各个旗主就谁继承皇位的问题相持不下。关键时刻,正白旗旗主、睿亲王多尔衮放弃了皇位的争夺,改而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为皇帝,即顺治皇帝。多尔衮因拥立之功被封为辅政王,顾名思义就是辅佐年幼的顺治帝共同处理朝政。
不过,没过多久,大权在握的多尔衮就被改封为摄政王。所谓摄政王就是代替或代表暂时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国家的大小事务全都由摄政王说了算,皇帝只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统治者。所以,摄政王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了。按权力从大到小来排名的话,依次是摄政王、辅政王、议政王。铁帽子王只代表了王爵可以世袭罔替的特权,而不是具体职务。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摄政王、辅政王,以及大部分议政王都是铁帽子王。

1郑亲王——始祖济尔哈朗
2 礼亲王--始祖代善
3 睿亲王---始祖多尔衮
4 豫亲王---始封祖多铎
5 肃亲王---始封祖豪格
6 庄亲王---始封祖硕塞
7 克勤郡王---始封祖岳托
8 顺承郡王--始封祖勒克德浑 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八个家族,因为其祖有大功勋,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即俗称所谓“铁帽子王”。1郑亲王——始祖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是太祖之弟庄亲王舒尔哈齐之子。天聪年间,随军定朝鲜,并屡次随太宗伐明,并在明清松锦大战中立有大功。崇德元年,封郑亲王。顺治立,为辅政王。多尔衮屡次打压他,均不屈。顺治初,率军平定湖南。后辅佐顺治亲政,清算多尔衮 。 顺治中,病死,谥“献”。其后代袭封,13人先后袭,5人削爵。 ----------------------- 2 礼亲王--始祖代善 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奴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的子孙,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琏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琏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 3 睿亲王---始祖多尔衮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多尔衮以作战勇敢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自在东直门迎接。多尔衮死后被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神主附太庙。后来苏克萨哈等攻奸他种种不法,被废掉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家产人员入官,此后百余年无人感议论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下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曰“忠”,配享太庙。其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睿亲王世袭共传11世,不算追封的,共8王。 -------------------- 4 豫亲王---始封祖多铎 始封祖为清太祖奴尔哈赤15子多铎。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从此明朝没有成规模的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以痘症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 5 肃亲王---始封祖豪格 始封祖为清太宗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领大军西征川陕,剿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 6 庄亲王---始封祖硕塞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夺爵。 ------------------ 7 克勤郡王---始封祖岳托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夺爵。 ------------- 8 顺承郡王--始封祖勒克德浑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其父为代善第三子萨哈辚,萨哈辚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元年他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夺爵。

个人认为,从权力角度来说,摄政王的权势最大。要知道,大清王朝几百年的历史中也就多尔衮当过摄政王。当然,我们还得从具体角度来分析。这样才更容易理解。

首先,铁帽子王是世袭制的。所谓的世袭制,就是每一位铁帽子王死后,都由其子继承爵位、府邸、权力等等。当然,铁帽子王享受的更多的是爵位不随着传位而降低,以及荣华富贵。在权力方面,铁帽子王对于政治的干预能力较其它三个王较弱。要知道,归根到底,铁帽子王是对建立满清的开国元老的奖励,它是一种荣誉,并不是一种权力象征。

其次,议政王是清朝建朝以前出现的。当时的清朝还叫作后金,属于马背上的民族。所谓的皇帝还不能将权力集中于手,很多决定还需要多为议政王的商讨才能通过。不过,清朝建立以后,可能是担心议政王影响清朝统治,其权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到了慈禧时代,议政王直接被取消。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摄政王与辅政王。辅政王,顾名思义,就是辅佐皇帝的王爷。这种王爷的出现多半是因为皇帝年幼而委托一些有声望的皇亲贵族分担皇帝的一部分权力。至于摄政王,这个王位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它可以说是名义上的王爷,实质上的最高统治者,有几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要是体会不到的话,不妨看一看当年的多尔衮是如何把持朝政的,你就明白一二了。



清朝时期最高的爵位是亲王(全称“和硕亲王”),其次为郡王(全称“多罗郡王”)。不过我们在一些书籍或者电视剧中,有时候还会看到铁帽子王、议政王、辅政王、摄政王这些称呼,那么这些都是什么王?哪个王最大呢?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铁帽子王、议政王、辅政王、摄政王这些都不是爵位。很多人把这个概念搞混淆了,认为后面加了个王字,就是王爵了,实际上清朝的王爵只有两种:亲王和郡王。

铁帽子王既不是爵位,也不是官职,而是代表了一种特权:世袭罔替。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袭”的规则,即每代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一个等级。比如亲王去世后,他的儿子(一般是嫡长子)继承爵位时就要降为郡王。但铁帽子王则不受此规则限制,亲王去世后,继承人还是亲王。


举个例子,雍正皇帝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是亲王的爵位,但他同时得到了铁帽子王的恩赏,所以允祥去世后,他的儿子就可以继承怡亲王的爵位。同样是雍正弟弟的恒亲王允祺,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就只能降等承袭爵位,成为恒郡王了。

另外,能获得铁帽子王殊荣的必定是王爵,但铁帽子王未必全部是亲王。清朝历史上一共只有12位铁帽子王,其中有10位是亲王,2位是郡王。


议政王、辅政王、摄政王虽然也不属于爵位,但这几个王可以算特殊的官职。议政王顾名思义就是拥有参与讨论军国大事权力的王爷。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执政时期,后金(即清朝的前身)的军国大事并不是努尔哈赤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他和几位和硕贝勒共同商议决定,这些有资格参与讨论军国大事的和硕贝勒就是清朝最早的议政王。

清朝定鼎中原后,随着皇权的高度集中,议政王权力不断被削弱。到了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早已名存实亡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了。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后,恭亲王奕欣帮助两宫太后(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成功夺取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奕欣因功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他也是清朝最后一个获得议政王头衔的王爷。


说完了议政王,夜读史书再来和大家聊聊清朝的辅政王和摄政王。崇德八年(1643)清太宗皇太极突然驾崩,满清朝廷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各个旗主就谁继承皇位的问题相持不下。关键时刻,正白旗旗主、睿亲王多尔衮放弃了皇位的争夺,改而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为皇帝,即顺治皇帝。多尔衮因拥立之功被封为辅政王,顾名思义就是辅佐年幼的顺治帝共同处理朝政。

不过,没过多久,大权在握的多尔衮就被改封为摄政王。所谓摄政王就是代替或代表暂时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国家的大小事务全都由摄政王说了算,皇帝只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统治者。所以,摄政王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了。按权力从大到小来排名的话,依次是摄政王、辅政王、议政王。铁帽子王只代表了王爵可以世袭罔替的特权,而不是具体职务。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摄政王、辅政王,以及大部分议政王都是铁帽子王。



按权力从大到小来排名的话,依次是摄政王、辅政王、议政王。铁帽子王只代表了王爵可以世袭罔替的特权,而不是具体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摄政王、辅政王,以及大部分议政王都是铁帽子王。

所谓的世袭制,就是每一位铁帽子王死后,都由其子继承爵位、府邸、权力等等。

那肯定是摄政王呀。那些都只是辅助,而摄政王友皇帝所有的权力。


清朝铁帽子王、议政王、辅政王、摄政王都是什么王?
铁帽子王其实就是经常戴帽子,议政王就是经常开会的人,辅政王就是辅佐别人开会的人,摄政王就是掌管大权的人,这就是分别,而且在当时,这些人一般管的都特别的多,所以很让别人讨厌。

铁帽子王、摄政王、议政王、辅政王都是什么王?清朝哪个王权势最大?
个人认为,从权力角度来说,摄政王的权势最大。要知道,大清王朝几百年的历史中也就多尔衮当过摄政王。当然,我们还得从具体角度来分析。这样才更容易理解。首先,铁帽子王是世袭制的。所谓的世袭制,就是每一位铁帽子王死后,都由其子继承爵位、府邸、权力等等。当然,铁帽子王享受的更多的是爵位不随...

清朝权利最大的官是什么官?八旗旗主有多大权利?
不过,铁帽子王和八旗旗主虽然地位尊崇,但清朝还有一个官职的地位却凌驾于他们之上,那就是清朝的摄政王。所谓摄政王就是代替或代表暂时不具备执政能力(比如年纪太小)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也就是说,在皇帝成年之前,摄政王才是国家的实际掌控人。清朝历史上一共只有两位摄政王,他们是清初的睿亲...

介绍一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
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多铎...

八大铁帽子王在清末,为什么没有存在感了?
后来又辅佐皇太极,并极力支持顺治登基,并成了摄政王。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在古北口打猎,不慎从马上摔下,于喀喇城不治身亡。由于多尔衮生前大权独揽、骄纵傲横,对其他“铁帽子王”无情压制、打击和迫害,最后遭到了清算,被追论为“逆谋”大罪,削去“铁帽子王”,黜除宗室,籍没所有家产,人口...

什么是摄政王、什么是恭亲王?
摄政王指的是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恭亲王是清朝皇室的一种特殊爵位,属于铁帽子王。1、摄政王 摄政王(prince regent),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及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通常由君主的亲族或戚族担任。一般情况下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一种称呼。

八大铁帽子王实力排名
清初,他被封为“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掌有清代全国的最高权力。开国诸王不仅胆略超人,而且享有特权。他们有军事权,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本身就是一旗之主,分掌正红旗、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其他一些王也有不少佐领。他们有参政权,礼亲王、肃亲王、顺承郡王、庄亲王等人,都是清初“...

介绍一下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
光绪三十四年德宗载湉死,载沣子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1951年载沣病逝于北京。庆亲王:奕劻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世爵的亲王。奕劻是清高宗弘历17子永磷嫡孙,光绪十年命其管理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60万寿封亲王,深得慈禧信任,曾与李鸿章共同主持辛丑议和。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

什么是摄政王
摄政王指的是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恭亲王是清朝皇室的一种特殊爵位,属于铁帽子王。1、摄政王 摄政王(prince regent),代替或代表出国的、年幼的、生病的或神志不清的及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君主行使国家领导权的人。通常由君主的亲族或戚族担任。一般情况下摄政王只是当摄政的是皇族亲王时的一种称呼。

除了八旗之外,清朝权力最大的官职是哪一个?
还有一种是铁帽子王,虽然他们也是亲王,但是比亲王有更高的地位。这两个级别在清朝已经是属于官职的顶端了,但是相对于摄政王来说还是差了不少。摄政王可谓是朝廷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官职了,就连皇帝对他们都无可奈何,甚至还要听他们的命令,这可不是那些亲王可以做到的事情。

沧源佤族自治县19693983902: 清八大铁帽子亲王都是谁? -
蔽秒医创: 世袭罔替——清朝的铁帽子王 在清代众多的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子王”.这八大铁帽子均为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为清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 1、礼亲王:代善 2、郑亲王:济尔哈朗 3、睿亲王:多尔衮 4...

沧源佤族自治县19693983902: 清朝八大世袭亲王都是谁? -
蔽秒医创: 礼亲王代善(太祖百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子) 豫亲王多铎(太度祖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侄) 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 庄亲王硕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内托(代善子) 顺承郡王萨哈璘(代善子) 此后 雍正年间 又增加容了怡亲王同治年间 又增加恭亲王光绪年间 又增加醇亲王和庆亲王

沧源佤族自治县19693983902: 清朝初年 摄政王的服装 辅政王的服装,一般铁帽子王和一般亲王的服装到底有什么不同,还是全部前后肩膀4团 -
蔽秒医创: 亲王和郡王服饰最大的区别在于,亲王是前后两条五爪正龙,两肩是两条五爪行龙;而郡王是前后两条五爪行龙,两肩没有龙.贝勒,贝子前后则分别为正蟒和行蟒(四爪龙).多尔衮那个是逾制.还有清朝乾隆朝之后,所有皇子无论爵位高低...

沧源佤族自治县19693983902: 大清王爷等级 -
蔽秒医创: 首先要讲到皇父摄政王,纵观前后未有王爵出其右者,在下来为八大铁帽子王如睿亲王,礼亲王等此八爵至末年亦有之后增到十一位,下来是和硕亲王,然后是多罗郡王

沧源佤族自治县19693983902: 除了摄政王还有什么王 -
蔽秒医创: 议政王,亲王,郡王,铁帽子王,

沧源佤族自治县19693983902: 清朝最大的官是什么 有什么人当过 -
蔽秒医创: 清朝最大的官和珅是整个清朝历史上最大的官(和珅.户部尚书吏部尚书还兼着里藩院尚书,他自己连个举人都没考中,殿试读卷官,殿试,考状元考进士阅卷,日讲起居注官,太学的校长.他...

沧源佤族自治县19693983902: 清朝共有几个摄政王?几个议政王?他们有什么区别? -
蔽秒医创: 2个摄政王,8个议政王.他们的区别是摄政王处理国家,军事事物,而议政王是开会投票是否同意摄政王的一系列决定.

沧源佤族自治县19693983902: 议政王是什么官职? -
蔽秒医创: “议政王”是一种正式的职衔,最初议政王大臣权力极大,甚至议政王大臣有权罢免皇帝,到乾隆就被废除.恭亲王奕忻综理国家大政及外交事务,慈禧封奕忻为议政王,宣布弈新作议政大臣,并发动《辛酉政...

沧源佤族自治县19693983902: 清朝王爷的品级? -
蔽秒医创: 大清爵位主要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王爷的品级是正一品,等级是“和硕亲王”是最高一级. 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清朝爵位...

沧源佤族自治县19693983902: 太子是亲王吗?他属于王的一种吗? -
蔽秒医创: ●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公侯伯子男为贵族称号,而亲王属于王室成员.中国封建制度中的亲王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