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演变的特征及其影响是什么

作者&投稿:浦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汉朝到清朝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特点和作用~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我国古代开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知道清朝,儒家思想的特点就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一、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
1、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社会的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能和独立的社会过程;脑力劳动者也逐渐从体力劳动者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的职教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在古代社会,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选择和传承文化的同时,承担着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和教化或愚弄百姓的双重任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或宗教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主要传递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军事、道德或宗教知识,人文学科在学校中占据主要位置。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古代社会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虽然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古代社会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教学水平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5、官学、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古代社会,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增加,既有国家和统治者建立的学校教育系统,私人办学也逐渐兴起,教育体制呈现官、私并行的特点。
另外,还产生了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教育的组织形式以个别施教为主。这种教学形式最显著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缺点是教育效率低下。二、中国古代社会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概念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以上统称为古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
中国古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
古代教育在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2、官学教育
中央官学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是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
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儒学、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属于培养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学校。此外,还有研究科学、玄学,如唐朝咒禁学、崇玄学等,都属于特殊的专门学校。
隋文帝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其前期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地方官学繁盛。自天宝安史之乱后,即告衰废。地方官学除由长史管辖的“儒学”外,还有直属太医署的“医学”。
明代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既在全国诸府州县设立府州县学,又在边防区卫学,乡村设立社学。最盛时期,全国共计有学校1700余所。清代基本上沿习明代学校的规模。3、私学教育
古代社会教育分为官学,还有私学。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主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私学是与官学相对而存在的,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朝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禁私学令”,否定教育的作用,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实为秦二世而速亡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今文经学为官学,但是并不禁止私学。于是古文经学面为由私人传授的私学,到东汉末年已取得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如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大师的私学学生多达千人以上。汉代尤其重视师传家法,皆由孔丘以来的私学培养而成。
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私学教育,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私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蒙学教育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

中国古代教育特点

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2. 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3.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

4. 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

5. 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著名。

6. 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

二、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几点认识

1. 孔子的“私学”,使“学在官府”发展到私人讲学,反映了奴隶制教育制度的崩溃以及新萌芽教育制度的发展。

2. 从汉武帝到隋唐、宋元、明清,中央到地方的官办教育体系经历了建立、完善、衰败的发展过程。汉武帝儒学教育加强了中央集权,隋唐教育和科举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明清教育则具有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

3. 封建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教育的发展,知识的传播必然为科技进步创造条件。但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中国封建教育是以培养封建官吏,适应封建统治需要为目的的,“学而优则仕”,所以事实上对科技的进步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甚至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教育与学风对科技进步起了反作用。但封建社会繁荣时期至宋元专业教育的贡献是较突出的,则应予以肯定。

一、学校萌芽:
  (1)夏代:序、校
  (2)商代:大学、小学、摩、序
  二、西周:
  (1)特征: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学术官)
  (2)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教育是“六艺”的中心
  三、春秋战国时期:
  (1)出现两大显学,指儒墨两家。
  (2)私学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平民也可接受教育。稷下学宫是养士的缩影,特点:官家举办、私家主持、学术自由。
  四、两汉时期
  (1)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的文教政策,又经董仲舒建议,设立太学,即当时最高教育机构。
  (2)东汉:都国学、郡县学的发展始于“文翁兴学”(官学)
  五、隋唐时期
  (1)科举制
  (2)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崇文馆、弘文馆;
  六、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1)教育内容: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叔》《礼》《易》《春秋》
  (2)宋代:书院盛行(六大书院)
  (3)明代以后,八股文盛行。八股文成为科举的固定格式。

汉代时,教育制度逐渐完善,学校类型主要有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为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开始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必学课程,并且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教育系统。
隋朝时期,中国教育制度达到了世界水平。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兴起,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唐代学校制度完备,有国子学、太学等,在地方有州学、县学和乡学等。教学内容还有了专业教育,如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等。
宋代教育在唐代基础上更加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以太子学和国子学最重要。尤其是王安石变法改革学校和科举,使官办学校非常兴盛。另外,私人讲学的书院在北宋时兴起,成为传播理学的基地,学习风气十分活跃。
明清时期,教育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中央学校有国子学和宗学,地方学校也发达,各级都有普通学校和专科学校。考试制度采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明朝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最负盛名的是东林书院,书院也发展成为官办的学校。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历史虽然已成为过去,但其功绩不可磨灭。许多宝贵的经验至今仍值得借鉴。而中国现代的教育制度也必将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趋向完善。


简述自秦汉至明清时期我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有哪些
1、自秦汉至明清时期我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分别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2、汉赋: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

自西汉到北宋以至明清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问题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的。国君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实行三宫九卿制,三宫为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汉代基本沿袭这一制度,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行政中枢...

简述秦汉至明清以来中国建筑风格的主要变化特征
总之,盛清建筑继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调,按照建筑艺术特有的 规律 ,终于最后形成了中国建筑艺术成熟的典型风格──雍容大度,严谨典丽,机理清晰,而又富于人情趣味。秦汉、隋唐、明清3个时期相距时间基本相等,它们是国家大统一、民族大融合的3个时代,也是封建社会前、中、后3期的代表王朝。作为正...

两汉至明清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过程?
地方行政区域的变化:秦汉时期,实行的是郡县制。现在中国是行省制,而郡县制反而在日本。东汉时期,出现了州。就是恢复三皇五帝时期的“九州”设想。汉代九州,实际上变化成十三州。于是郡县制,变成了州郡县三制。唐朝时候,废除了郡,直接就是州县制。唐代中期又演变为道、州(府)、县三级制。宋代...

中书省哪个朝代
中书省的朝代 中书省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机构,它存在于多个朝代。一、朝代存在 中书省最早出现在汉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在不同的朝代,中书省有不同的职能和地位。二、汉代的中书省 在汉代,中书省是皇帝身边的机要秘书机构,负责管理皇帝的文书和机要事务。它负责与各地官府及官僚的往来文书传递,...

我国古代从汉,唐,宋,到清在对外交往上的特点(简略回答)
汉代开通了丝绸之路,但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往来也仅限于近特点;明朝以前,汉、唐、宋、元各朝基本上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成为周边国家、亚非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时期由于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腐朽,加上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

中国汉朝的建筑崇尚繁复,而到明清则崇尚简洁。()
答案如下:中国汉朝的建筑崇尚繁复,而到明清则崇尚简洁。()A.正确B.错误 答案解析:B 汉朝 、唐代 、明清的建筑风格区别 (一)西汉时,我国传统建筑的抬梁和穿斗两大结构体系日趋于成熟,梁架结构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室内空间,增强了室内采光,这也是建筑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从...

中国史书上的御林军,羽林军,禁卫军,近卫军有什么不同?
中国历史上,从汉代的羽林军到明清的禁卫军,再到近卫军,每支队伍都有其独特的使命和历史地位。羽林军,起源于汉代,最初名为“羽林骑”,象征国家的羽翼,寓意守护之力如林之盛。汉武帝时期,为平衡中尉的权力,特设羽林军,选任陇西、天水等地的“良家子”担任,不仅作为皇帝的随从,还承担着重要的...

从汉代到清代的宫室发展趋势是什么?
明北京宫殿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1417~1420),清代时虽屡加改建、重建,但基本格局未变,迄今尚有许多殿宇属于明代遗构,是中国现存最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清入关前,于1636年在今沈阳市区建宫殿,规模较小,分3路建筑(见沈阳故宫)。入关后虽沿用明故宫,但清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圆明园、承德避暑...

从汉代到清代中国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而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与中央。 专制...

乌拉特前旗13143968101: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是如何演变的? -
栋裴硫酸: 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 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3.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

乌拉特前旗13143968101: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
栋裴硫酸: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是随着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着,因为其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其深深的阶级烙印.夏朝时期,传说中国就有了学校.据甲骨文和古书上记载,商朝时已经有了正式学校.到西周时,学校分为“国学”、“乡学”两种.学校主要是“国家大事惟祀与戎”,即传授祭祀知识和作战的技能经验.商周时代,贵族子弟必修的科目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常识教育篇.

乌拉特前旗13143968101: 中国古代汉代到清代的教育上有哪些规律,好的追加分 -
栋裴硫酸: 规律如下: 1.始终以儒家文化以及其思想教育为主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主要教材是四书五经,导致人们偏科,目光短浅. 3.宣扬学而优则仕,读书就是为了当官...

乌拉特前旗13143968101: 中国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
栋裴硫酸: 教育学不是在中国形成的,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是踏入仕途注重文采,不注重数字和技术的.中国的教育从春秋百家争鸣发展到汉代独尊儒术再到清代末年向西方学习到现代中国的应试教育这就是发展过程.

乌拉特前旗13143968101: 从汉代到清代的文教政策的演变规律 -
栋裴硫酸: 宋、明、清代我可以给你叙述.宋代就是佛、道、儒的大融合.后面只是按这规律发展罢了.创新也是有的,如陆九渊的心学在明王守仁上得到了创新.其实所有的思想都是春秋时代传承下来的.

乌拉特前旗13143968101: 一句话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演变,并自然过度到现代教育制度上来 -
栋裴硫酸: 古代男女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荐举、门阀裙带、科举等不同的进取方式都给中国现代教育打下了深深的胎记,但近年来不断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模式的中国教育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完善更可心.5 随便说说,O(∩_∩)O~有空可以多探讨

乌拉特前旗13143968101: 汉代的教育制度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 -
栋裴硫酸: 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但这些变化遭到了嬴秦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

乌拉特前旗13143968101: 我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整套学校制始于什么朝 -
栋裴硫酸: 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

乌拉特前旗13143968101: 从汉代到清代的文教政策的演变规律
栋裴硫酸: 唐朝强盛时,对少数名族软硬兼施,他们服了,可是国力不行时,他们武力打劫(安禄山,少数民族,虽然没成功),但唐朝的天下最后也还是被嘴上喊着扶唐的李存勖(沙陀族)给夺取了.两宋看似对少数民族卑躬屈膝,实则国运更为长久,所谓岁币其实没多少,宋朝每年从边境的榷场早赚回来了.宋人是原则问题不让步的,所以即使强如蒙古,打下南宋也是经历了一翻恶战

乌拉特前旗13143968101: 中国古代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请阅读下列相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孔子讲学图汉代讲学图(1)孔子是哪一时期的教育家?... -
栋裴硫酸:[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的言行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其中就有关于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