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民进城找外甥,走到政府门口被拦下,说出名字后邓小平接见

作者&投稿:毛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50年春,来自四川广安县的一位五十来岁的农民辗转来到重庆,跟他一块儿来的还有一位略显拘谨的中年妇女。他们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来到了国府路上的一幢建筑前,门口牌匾赫然写着“西南军政委员会”七个大字。

自然,他们二人被门口站岗的警卫员给拦了下来,打听清楚了以后才知道他俩是来找邓小平的,而那位五十来岁的农民正是邓小平的舅舅淡以兴,中年妇女则是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

淡以兴一开始要找人的时候只顾喊“贤娃子”,弄得警卫员一头雾水,后来经过淡以兴解释才明白原先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因此从小淡以兴就管他叫“贤娃子”,叫顺口了。

虽然辈分上来讲淡以兴是邓小平的舅舅,但实际年龄只比邓小平大四岁,两人从小就是玩伴和朋友,相处起来与同辈无异。后来邓小平十六岁奔赴法国读书,两人自此以后就再没见过面,直到此时。

警卫员得知淡以兴和夏伯根的身份后不敢怠慢,立刻层层上报。当时正在开会的邓小平得知消息后,心中难免激动,但毕竟要以国事为先,让下属负责安排他们先在招待所休息,自己则继续会议。

此时的邓小平身为政委,每日处理政务相当繁忙,一直到晚上结束工作才把淡以兴和夏伯根接回自己家来好生招待。

淡以兴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哪管邓小平现在是堂堂政委,上来就是一顿“数落”:“好呀,贤娃子,你现在当了大官了,六亲不认了!俗话说,皇帝老子还有三个草鞋亲嘛!你到重庆工作了,怎么也不回去看看啊!”

一来按照情理而言,淡以兴和夏伯根作为长辈辗转去看邓小平,而邓小平都抽不出时间迎接,只让他们在招待所等到晚上再接回家,确实有些失了礼数。

二来淡以兴与邓小平的 情感 真挚深厚,淡以兴并不知道邓小平现在的工作有多么繁忙和事关重大,只当他是到了重庆也不回老家看看,是忘本了、忘了两人从小到大的情分了。

邓小平生怕淡以兴误解,连忙喊道:“舅舅、夏妈妈!”

淡以兴不依不饶地追问道:“你还认得舅舅啊?你还记得你爹你娘吗?”邓小平知道自己这位小舅舅的牛脾气,只得苦笑着连连答复:“记得,记得!”

虽然有三十几年未见面,但两人始终有书信往来,这些年来邓家发生的一些事情,邓小平也都通过信件得知了大概。只可惜时过境迁,三十年的时间里邓家风雨飘摇,邓小平的父母都已不在人世。

想到这里,淡以兴这个淳朴的庄稼汉忍不住放声痛哭,他念叨着“我苦命的老姐姐哟”,让一旁的邓小平也抑制不住地落泪。

淡以兴的姐姐、邓小平的母亲淡氏,因为思念邓小平加上常年的过度操劳,在邓小平赴法留学第七年就一病不起、不幸去世了。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也没能等到儿子学成归来,同样是走得早。

一晃眼邓小平也是五旬老人了,记忆中与父母亲的最后一面定格在他登船时与双亲告别,这怎能不让他感怀落泪。

邓小平与淡以兴,年少的玩伴、数十年未曾见面,此时一位是位高权重的政委、一位是老实本分的农民。但他们之间似乎完全没有隔阂存在,见到对方都热切而真诚地扯起这些年的家长里短,让人感慨羡慕其真挚情谊。

邓小平与淡以兴正聊得热火朝天,差点忘了随淡以兴一同前来的夏伯根。

夏伯根是邓小平的继母,他的亲生母亲淡氏去世后,其父邓绍昌娶了夏伯根为妻。夏伯根也是出身贫苦人家,她的父亲是一名船工,从小夏伯根便聪明伶俐、肯吃苦、干活勤快。

在邓绍昌去世后,正是夏伯根为他披麻戴孝送终,此后邓家的大小事务都是夏伯根一手支撑着。 论起年龄来,其实夏伯根也就与邓小平、淡以兴差不多岁数,只比她的这位大继子年长五岁。

在夏伯根身上,邓小平恍惚间看到了自己亲生母亲淡氏的影子。

在邓小平年少时,父亲邓绍昌常年在外,家中一应事务也都是由母亲淡氏包揽。邓家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婆婆、几个年幼的孩子,都需要淡氏来操心忙活。

她白天养蚕、缫丝、喂猪,夜里还要缝补浆洗,全家人的吃饭问题也要解决,日复一日承担如此繁重的活计,让淡氏的身体积劳成疾。

邓小平是个很有孝心、很重视家庭与亲情的人,他对母亲的感恩与思念,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十之一二。但“子欲养而亲不待”,等他学成归来、功成名就之时,却早就与母亲天人永隔了。

眼前与母亲淡氏经历相像,也同样勤快能干、任劳任怨的夏伯根,一下子就唤起了邓小平对母亲的无比怀念与遗憾之情。因此见面喊的那一声“夏妈妈”,不仅是考虑到继母的身份和辈分,更是饱含着真情实感。

淡以兴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对于夏伯根是由衷地称赞:她像是曾经的淡氏那样聪明能干,且为人侠义、经常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乡邻对夏伯根无不交口称赞,说他们老邓家有福气才娶到这么个媳妇。

夏伯根虽然没啥文化,但她对于中国共产党和 社会 主义信仰却是坚决拥护。她知道党是真心为人民服务、切实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以往任何政党、任何政权统治都做不到的。

曾经夏伯根与邓绍昌的女儿邓先芙参加地下党活动,有一次为了躲避搜捕,邓先芙把一位华蓥山游击队的共产党员领回了家。不懂政治但一心认准共产党好的夏伯根不顾安危,把共产党员藏在家中,让他躲过一劫。

淡以兴热情真切的称赞,说得夏伯根都不好意思了,连忙打断他:“舅舅你别说了。”接着她又对邓小平说他们此行也没别的意思,就是听说他回来了想来看看。

虽是初次见面,但朴实善良的夏伯根让邓小平感到一见如故,他眼含热泪地说道:“夏妈妈,留下来,我们一起生活吧!我们给你养老!”

在此之前,夏伯根原本还有些担心这位出息成中央政委的大继子,会不会对自己和淡以兴摆架子、不认自己这个继母。但此时,她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邓小平确实如邓绍昌和淡以兴所说,是个重视亲情、有格局的人。

夏伯根也被邓小平的真情流露感动,她答应了邓小平的请求,此后一直跟着邓小平一家尽心尽力地照顾生活。

邓小平经常忙于政务自不必说,邓小平夫人卓琳女士也有她的教育事业要操劳。而邓小平夫妇育有五个孩子,家庭生活需要占去卓琳相当大的精力。不过有了夏伯根的帮忙以后,卓琳肩上的担子减轻了许多,孩子们对这位“夏奶奶”也是无比信赖和尊重。

邓小平对待夏伯根如同亲生母亲一般尊敬与亲切,夏伯根也一辈子和邓家同甘共苦、不离不弃。

“我们三个谁都不能少,少了哪一个都活不成。”邓小平对夫人卓琳曾说过这话,足可见夏伯根老人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对于邓小平这个小自己四岁的大外甥,淡以兴可谓是无比自豪,但鲜有人知的是这位舅舅没受过邓小平什么恩惠好处,反倒是多次因邓小平而受到无端牵连。

1950年那次“进城找外甥”,一方面确实是思念深切、也让邓小平见见素未谋面却为邓家无私付出的夏伯根;另一方面也是淡以兴得知邓小平飞黄腾达了,而自己生活过得不容易,想问问看能否让大外甥给自己安排个差事。

邓小平当然知道淡以兴是什么想法,这本身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淡以兴为了邓家、为了革命事业付出许多,邓小平的弟弟邓垦加入革命队伍也是淡以兴变卖家产资助,而之后又因为是邓小平亲属的缘故受到国民党的迫害和追捕,被迫流亡各地。

淡以兴也不是那种厚着脸皮空手套白狼的人,他的确对于党的事业有相当的付出,哪怕邓小平为他安排个好差事也是理所应当。

但正所谓“站得高摔得重”,邓小平如今的身份那是万万不能有任何差错偏颇的,别说优待了,哪怕他正常为淡以兴安排政府差事,难免会有人说闲话、自发地对淡以兴搞特殊待遇,间接地拍他这位政委的马屁。

邓小平早有料想,因此虽有些不近人情,他还是婉拒了淡以兴的请求。他先是对淡以兴这些年的付出表示肯定与感恩,随后委婉说道:“舅舅,你这次到重庆来看我,我知道该给你在重庆谋个差事。可是,党的差事不能白给啊,而且我也绝不能这么做……”

夏伯根听出了邓小平话里有话,他也有难言之隐,并非是冷血绝情。淡以兴脸色暗淡了下去,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夏伯根连忙扯了扯他的衣角,淡以兴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回肚子里。

过了会儿,淡以兴也想通了其中关节,对邓小平表示理解,并说自己虽没什么本事,但养活自己还是没问题的。邓小平松了口气,他对这位小舅舅不仅有内疚之情,但更多的还是尊敬。

后来,即便自己也生活艰苦,邓小平和卓琳夫妇还是每月从自己工资里省出十元钱寄给淡以兴。另外因为他们常年在外,邓家的老宅子也是让淡以兴一家住了,再加上淡老和孩子们辛勤劳作,生活过得非常安稳。

一提到自己的大外甥,淡以兴总是无比自豪,但却绝不愿意借着“邓小平舅舅”这一层身份享受特殊待遇。

曾经,邓小平一度过得并不顺利,这让淡以兴十分忧虑、郁闷。后来,淡以兴在好友劝说下去买点肉吃、补补精神。菜市场上,人们认出了淡老,纷纷嚷起来“这不是邓小平的舅舅吗。”屠工老张听说淡老来买肉,喊道:“哪个是邓小平的舅舅?请到前面来割肉!”

淡以兴不愿享受这个便利,但禁不住众人把他推到前面去。屠工老张对着众人大声喊:“邓小平为了咱们老百姓做了那么多,他的舅舅割点肉不算开后门吧?”众人齐声喊:“不算不算!”

老张给淡以兴割了两斤肥瘦相间的好肉,但淡老只带了一元钱出来,坚持只要一斤,让老张再给他割去一斤肉。众人还请求淡以兴在给邓小平的私人信件里传达老百姓对他的鼓励,让他千万要挺住。

后来邓小平和卓琳夫妇读到这封信,大为感动,也更坚定了信念。

财帛不动其心、拷打不移其志,安贫乐道、侠胆热肠,正是这位淳朴善良的舅舅淡以兴最真实的写照。

[1]艾新全.邓小平的草鞋亲[J].红岩春秋,2017(01):73-75.DOI:10.16684/j.cnki.hycq.2017.01.019.

[2]艾新全,田姝.邓小平的亲情[J].红岩春秋,2006(05):32-37.DOI:10.16684/j.cnki.hycq.2006.05.013.

[3]孙坷,唐超.一代“国舅”的三落三起[J].新西部,2004(08):11-13.

[4]王成志.邓小平的平民亲戚们[J].时代风采,1994(08):4-6.




朱元璋是怎么发迹的???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亲侄儿朱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后来取名李文忠)前来投靠。从他们口...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 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92] 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

朱元璋的发家史是样的?
朱元璋,生於1328年,当时是元朝执政,汉人等级最卑贱,其父朱五四更是区区一农民,元末天灾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朱元璋就出生在这种情况下,家中四男两女,生活的更苦了,朱元璋当时父亲给他取名为朱重八,然而,在朱重八十七岁那年,其父兄皆死,朱重八连下葬的钱都没有,幸亏得乡人帮忙,才得以下葬。後来朱重八因为没...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
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某,言辞乖巧,非常会讨夫人欢心。王某擅长绘画,更喜欢名人书画,便挖空心思向夫人...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人物正匆匆进城。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

朱元璋活了几岁拜托各位大神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亲侄儿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后来取名文忠)前来投靠。从他们口中,...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将胡...

你认为中小学生有必要开设「劳动课程」吗?
我觉得有必要。将劳动课设置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体现了全社会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能力的价值取向,这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生积累生活常识,锻炼生活技能,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现在很多孩子只会写作业,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和基本常识,由于课业太重,很多小孩四肢不齐,五谷不分,也不愿意劳动,...

谁知道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第一第二长跑而在光背,第三光上身者,地上放着包伏和菜橔子,背重物走远路能不光背吗?且最后一个光背挑重担子满脸流污能不这样做吗?十、画面到进城就戛然而此了,这也是围绕着清明节的需要。再画就离题太远了。所以,《 清明上河图》是春季而无疑。参考资料:答案源自百度 ...

土地确权侄子和外甥可以继承土地吗
其实文早有文件规定,对进城农民实行保三权:宅基权、承包权、分红权。但具体到一些地方,有些舆论引导不正确,也导致认知混乱。承包继承权本是早有规定,某些基层领导想借机关照亲朋,造成了无数上访问题。死亡人承包田,理应依继承顺序人承包。只有无继承人的田,才可以收归集体重新分配,决不允许一二户...

中国农村面临什么问题,如 何解决
三个女儿都在农村,外甥和外甥女都在上学,负担重,农活忙,一个月最多来看一两次。其余时间,老人就守着两座屋,面壁叹息。他对笔者无奈地说,要是大病一来,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五、荒芜土地多,综合利用少。一些农民进城定居或外出打工了,家里的责任田就荒芜没管了,有时让给别人种也没人要。看到不少良田中...

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
三个女儿都在农村,外甥和外甥女都在上学,负担重,农活忙,一个月最多来看一两次。其余时间,老人就守着两座屋,面壁叹息。他对笔者无奈地说,要是大病一来,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五、荒芜土地多,综合利用少。一些农民进城定居或外出打工了,家里的责任田就荒芜没管了,有时让给别人种也没人要。看到不少良田中...

清兵入关时,李自成是否知道??
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 童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4载,李自成提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而亡。 夹山寺禅隐说 观点:1981年,湖南石门...

万安县17786166129: 什么是两化互动? -
帅桑路斯: 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比如四川省: 近年来,四川“两化”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四川“两化”凸显的科学内涵表现为:一是突出特色搞规划...

万安县17786166129: 老农民赵有田是谁扮演的?赵有田最后结局 -
帅桑路斯: 是演员任帅饰演的.赵有田结局是去世了. 第46集剧情:第二天一早,灯儿带着三猴子和金花去县里找周书记,三猴子走到门口半路吓的腿软不走了.灯儿和金花到了地委门口被门卫拦下不让进,要找周书记只能去传达室登记等消息,灯儿担...

万安县17786166129: 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长一点的) -
帅桑路斯: 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

万安县17786166129: 《井》的主要内容 -
帅桑路斯: 《井》的故事内容二十多年前交小满、新麦登场时节,困基村的秉贵家一连出了两件大喜事:一是他家场院里断断续续打了三年的井终于嘟嘟地冒甜水,只一夜工夫就把这口深井灌了个满满当当;另一件喜事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