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者&投稿:革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4.21 子曰: “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注释】

▲年:年龄。

▲知:知道。同“识”,记住。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知识扩展】

程树德《论语集释》引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曰:“人有年多而容少,或有年少状老,此处不可为定。故为人子者,必宜知父母之年多少也。知父母年高而形犹状。此是寿考之征,故孝子所以喜也。年实未老而形容衰减,故孝子所以怖惧也。又一释:若父母年实高而形亦随而老,此子亦一喜一惧也。见年高所以喜,见形老所以惧也。”

杨树达《论语疏证》引《韩诗外传卷九》曰:孔子出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gāo]鱼也,被[pī]褐拥鎌,哭於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好学,周游诸侯,以殁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简吾事,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於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前面有贤人。”到了哭声之处,原来是皋鱼。他披着麻布短袄,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又没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皋鱼回答说: “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学习,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崇高,不去侍奉庸君,到头来事业无成。这是过失之二; 我跟朋友虽交往深厚,但却逐渐断了来往。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说完就辞世了。孔子对弟子们说: “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十之有三。)

钱穆《论语新解》:“以上四章皆言孝。孝心即仁心。不孝何能仁?当知能对别人有同情,能关切,此乃人类心情之最可宝贵者。孔子特就孝道指点人心之仁。人当推广孝心以达于仁,若以自私之心对父母,处家庭,初视若亦无违孝道,然心不仁,亦将不孝。此心是一,即仁便是孝,即孝便是仁,非谓仁孝可有先后之分别。”


《里仁篇》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21 子曰: “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注释】▲年:年龄。▲知:知道。同“识”,记住。【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知识扩展】程树德《论语集释》引南朝梁·皇...

《论语*里仁第四》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原文】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的地方最好。选择居住环境而不讲究仁德,怎么算是聪明?”【解读】安德义解读认为此章是孔子的环境论,我以为有道理。但我还以为生命成长应该从生命的内在开始,似乎这句话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篇)有关。实...

里仁篇18到26章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篇,共26章!

论语里仁篇第四主要内容?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每日学一句论语里仁4.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荀卿庠视频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孔子语录(有关《两小儿辩日》)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孟子写的孔子语录)(。。。快啦)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关于孔子的名言有哪些比较有名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里仁篇第四 论语目录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的原文(江苏)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要全部孔子曰经典句子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凤山县18723254642: 《论语·里仁》全文 -
烛仁心可: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凤山县18723254642: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论语的哪一章 -
烛仁心可: 《论语》第四篇《里仁》记载,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高寿当然令人高兴,可是年纪大了总是让人担心的.更何况高寿也意味着来日无多,做儿女的怎能不惧!

凤山县18723254642: “一则以喜 一则一惧”是什么意思??? -
烛仁心可: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发音 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释义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原文】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评析】 春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臣弑君、子弑父的犯上作乱之事时有发生.为了维护宗法家族制度,孔子就特别强调“孝”.所以这一章还是谈“孝”,要求子女从内心深处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绝对服从父母,这是要给予批评的.

凤山县18723254642: 不远游的上一句是什么 -
烛仁心可: “不远游”的上一句是父母在.“不远游”的出处是春秋孔子的《论语·里仁篇》,完整句子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远游外地,即使要出远门,也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论语·里仁篇》又...

凤山县18723254642: 论语里仁篇中 -
烛仁心可: 《论语.里仁》中这段话是这样的,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比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里“去”的宾语是“...

凤山县18723254642: 德不孤 必有邻告诉我们的道理 -
烛仁心可: “德不孤,必有邻”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者相伴. 这句话出自《论语》:“弟子问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邻.'”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

凤山县18723254642: 有关我们爱父母的名言
烛仁心可: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处:《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一方面又因其高寿而有所恐惧.

凤山县18723254642: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现泛指什么意思呢?
烛仁心可: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见《论语•里仁》. 年:年纪.一则:一方面.这几句大意是: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喜欢,另一方面又因(其寿高)而有所恐惧. 现在人们在谈到自己年事已高的父母,表示喜悦欣慰而不无忧虑的心情时,常引用这几句话.“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可用以泛指喜忧交加的复杂心情.

凤山县18723254642: 古人所说过的关于孝顺的名言锦句 -
烛仁心可:[答案]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