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们都误解孔子和孟子了

作者&投稿:店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们经常在古装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节:高高在上的皇帝怒发冲冠,指着刚才振振有词冒犯自己的臣子,大呼一声:来人,把他拖出去斩了!

这个时候,但凡有气节的臣子,都会说出一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句话已经成为我们认识古代封建专制社会的一面镜子,君权是绝对的,大臣永远处于弱势。

而这种君臣关系脱胎于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于是,作为儒家思想开创者的“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也就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代言人。

可是,孔子和孟子表示,“这口锅我们背不得啊!”

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荒谬的理论也算在孔孟之道当中,是典型的冤假错案。

当然,孔子说过,君君臣臣,意思是君要有君要的样子,君要有君的义务,君要有君的责任,反过来臣也一样。 但孔子从来没有倡导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晏子春秋》里面有两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孔子理想中的君臣关系。

有一年冬天,齐景公和国相晏婴讨论国事,天太冷了。齐景公对晏婴提出个要求,你帮我把那碗热汤端过来,晏婴当场拒绝,说,我不是给你端热汤的臣子。

过一会,齐景公更冷了,再对齐景公提个要求,你帮我把那件皮衣递过来。晏婴再次拒绝,说,我不是给你拿衣服的臣子。

齐景公非常生气,说那你觉得你是什么样的臣子?

晏婴说,我是社稷之臣,社稷之臣是跟你讨论国家大事的。

用今天的话说,你只有不以对待老妈子对待小丫头的态度对待我,那么我在跟你讨论国事的时候,才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才不至于唯唯诺诺,你说什么我就点头哈腰称是什么, 才能尽到我社稷之臣的责任。

他说的很对,齐景公只好认了。

又是一年冬天,趁晏婴到邻国去访问了,逮着这个机会,齐景公把好不容易农闲时候的老百姓全召集起来,给他自己修建一个游乐用的大台。

天那么冷,干的完全是可以不干的活,老百姓个个怨声载道,他们编了歌谣,说在这样的气候下,让我们干这样的活,生在这样的国家真是没法活。

晏婴在回国的路上,就听到了这个歌谣,见到齐景公,汇报完外交事务,接着说,我听到我们的百姓新创作的歌谣了。

接着他把这个歌谣学唱了一遍。

齐景公当然聪明,说:你指的是给我造大台的事吧,我立刻下令停工。

晏婴领了圣旨,出了宫门,直奔工地,先用棍棒挥向那些老百姓,并恶言相向,说我们的国君让每个百姓都有房子住,现在他要造个大台你们就如此怨声载道。

百姓于是都恨晏婴助纣为虐。

而正在这时,齐景公停工的命令到了。老百姓都说还是我们的国君好,自己知道错了,自己就能改正。 

这两个故事的后一个故事,说的是 臣事君以忠 。当面直言进谏上级的决策错误,但出了宫门之后,最高的威望,最后的荣誉,仍然归于君主,而不是炫耀自己,归功于自己。

而前一个故事说的是 君使臣以礼 , 如果不符合礼,端一碗热汤递一件衣服都不行,更不要说为所欲为的杀戮了。

孔子听到这两个故事,专门表扬说,这样的君臣关系才是合格的君臣关系。

到了孟子,就更不得了。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提倡仁政, 要求国君都必须是有崇高道德的仁君。

可天底下哪来那么多仁君?你碰上了昏君,乃至于暴君怎么办?孟子明确提出, 君主之位,并非神圣永恒的,它是可以改变的,君主个人的品行就是君位去留的标准。

君主如果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臣子,臣子才能成为他的心腹,君主如果对狗对马一样对待臣子,臣子就视他为陌生人,而君主如果像对待土颗粒像芥草这种最不值钱的东西的态度,来对待臣子,那么臣子看你,就像敌寇就像仇人一样,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个实在太刺激了,终于把一个皇帝给整惹毛了。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

朱元璋当了皇帝才读《孟子》,读着读着勃然大怒,说这老头要是活在现在,我是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但孟子的地位早已确定,怎么办呢?朱元璋先下令,把国家孔庙中孔子边上的孟子的像给搬走,然后再明确指示,有敢上朝替孟子说情的人,我用乱箭射死他。

朱元璋还专门找人做一本《孟子节本》,把孟子这本书里他看不惯的上面的这些话,加上我们的中学时代都背过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他看不顺眼的话,统统删光。

他把这个《孟子节文》颁布到到全国,让以后中国的读书人只允许读经过他政治审查的节本。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诸子百家在日本受到不同程度的欢迎,但孟子学说在日本长期遭到禁止,因为孟子说可以废掉坏的君主,改立好的君主,这跟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制是严重冲突的。

视天皇为性命的日本人,无法理解孟子的无法无天。

明代一位著名学者就在书里记录过,当时的日本人来中国买很多古书,而且出的价格很高。

但他们买这买那,就是不买《孟子》,还扬言,谁要了买了孟子,回日本的船就会在海上翻掉。

那时候没有飞机,中日航行都是靠海,把孟子的书看成了会招灾的不祥之物,而且变成了一种耸人听闻的神话到处传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孟子的畏惧与憎恨。

而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孟子独具的思想光芒。


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臣不想死有什么招数?
在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如果臣子不想死,那么可以有三种方案尝试一下。第一,直接逃命,从此亡命天涯。第二,找人替代自己接受惩罚。第三,拼命地求饶。首先我们来说一说第一个方案,直接逃命,从此亡命天涯。古代社会是一个追求三纲五常的封建社会。所以,古代的君王,可以没有任何理由的处死自己...

古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观点,这个是儒家提倡吗?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就是为了寻求明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不是愚忠于本国的君主。他认为作为人臣的本分不在于奉承君王,而是能够正言直谏,指出君主的错误和过失,只有如此方为忠臣。按照孔子“君君、臣臣”的原则,是君先为君,臣才能为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显然与其观点是矛盾的。君不为...

君让臣死,臣得死。父叫子亡,子得亡。父不义,子奔他乡中那句是什么_百度...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父不义,子奔他乡。君不正,臣投外国

古时皇权至上,有“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之说,那皇帝赐死,违抗圣旨的后 ...
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代皇帝乃九五之尊,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们在影视剧中也能经常看到,皇帝赐死大臣,大臣领旨后还要大呼“谢主隆恩”,他们在说这话的时候内心真的是谢皇帝吗?首先说古代的刑罚,赐死已经算是非常体面的死法了,残酷的刑罚还有腰斩、砍头、凌迟...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年魏征为什么敢直谏李世民?
首先跟魏征的性格有关系,要知道魏征之前跟着李建成的时候,就是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并且在魏征的眼里面容不得半点沙子,就比如说当李建成和李世民刚开始斗的时候,魏征就直言不讳地对着李建成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你不早一点把李世民除去的话,他终将会成为你的心腹大患。要知道在那个时间点说这句话...

古时皇权至上,有“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之说,那皇帝赐死,违抗圣旨的后 ...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权至上,但是往往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么一句话导致很多人都不是特别的理解。这是“国王让他的臣民,他们必须死”。即使是强大的不服也只能是顺从和服从那么,“送终制度”是如何发展的呢。河云之死就是这样,有人说,既然我们是正派的人,自然死了就应该正派。首先,在古代,这是...

岳飞死前疾呼我没有罪,狱卒说了什么后,他就自己承认有罪了?
狱卒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后,岳飞就承认有罪了。据说岳飞死前对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一无所知,特别坚定自己没有犯错,但是自从听了狱卒的这句话,他就立马认罪,然后签字画押。在皇帝一言定生死的年代,这句话简直是真谛,岳飞是一个聪明人,忠君爱国,终于明白了自己是什么罪,因为自己是个臣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惜此君非彼君,而彼臣非此臣?是什么意思
你(君)要我(臣)死,我(臣)不得不死,可惜这个让我死的人不是你,而那个为你死的人不是我……

中国历史上,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君要我死,就一定要死吗?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说白了,就是当时董仲舒为了汉武帝的统治和自己的儒家的利益,而“发展”孔孟的理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董仲舒的杰作。真正的事实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古代臣子被帝王赐死的时候,为什么还会磕头感谢帝王?
01.帝王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般帝王刺死多为赐剑、赐毒酒、赐白巾,不管内心戏多么足,你也只能跪下,还要感谢一下帝王。古代刑法那么多,有的用绳索将人吊在半空中让人吊死。有的用廷杖打个几十棍,皮开肉绽活活痛死。有的把犯人扔到大锅里面,煮动物一样把人煮了。现在都能总结出几大残酷...

金乡县15210258736: 如何理解“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这句话? -
呼背同仁: 可不可以想想这句话是在什么场合说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说明这个臣对君王的绝对忠心,封建社会作为臣子这是必要的,但好多时候我们听到的这句话都是忠臣说出来的,他们是在晋见过程中说的,可能是君王的反对,他用这句话实际上是个伎俩.

金乡县15210258736: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的思想是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观点? -
呼背同仁: 我想发表我的观点. 其实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宋儒的观点,并不是孔子的观点. 孔子只是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大家都作好自己的事,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不能犯上作乱. 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把君的权利绝对化了只提出了臣对君的义务,好像都没君什么事了. 宋儒这样是仁变的不仁了. 您既然说的是诸子百家,那么我根据我的观点觉得宋儒根本不佩称为儒.他们,连本都忘了怎么可以被称为儒.所以,也不是真的意义上的儒者. 所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宋儒的观点,并不是孔子的观点.

金乡县15210258736: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汉族对儒家理念的曲解,还是异族统治者的奴化逻辑? -
呼背同仁: 《左氏·成公十七年》中记载,晋厉公将要灭“三郤(郤锜、郤犨、郤至)”,郤锜想要反抗,郤至说:“人所以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失兹三者,其谁与我?死而多怨,将安用之?君实有臣而杀之,其谓君何?...

金乡县15210258736: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句话出自哪呢,是?
呼背同仁: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出处是旧戏里面,古代里的经典著作里面是查不到这句话的.下面来分析一下这句话:一、古时的老百姓很少读正史和...

金乡县15210258736: 君要臣死下句是什么? -
呼背同仁: 1.“君要臣死,臣欲仙欲死” 2.“君要臣死,臣回家带孩子” 3.“君要臣死,臣多没面子” 4.“君要臣死,皇后不让臣死” 5.“君要臣死,臣怀了你孩子” 6.“君要臣死,臣等下再死” 7.“君要臣死,臣脱你裤子” 带评价的参考回答: 1、君要...

金乡县15210258736: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是谁说的? -
呼背同仁: 董仲舒 原文是这样的: 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 不死就是不忠

金乡县15210258736: “君让臣死臣不死不中”和“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哪个欠揍的人说的?
呼背同仁: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属于封建修社会中所谓的“三纲”之一,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妻. 汉朝董仲舒 古时孔子有言:“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后来就被孔后(孔子之弟子或后人)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早记载(出处)这句话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具体内容了.

金乡县15210258736: 读原著的意义 -
呼背同仁: 同样的信仰,有人信成了宿命论——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有人信成了——命由己作,相由心生,自己积极努力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截然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读点原著,读点经典,不要...

金乡县15210258736: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反意咋说 -
呼背同仁: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身不由己,反意的话,可以用 心甘情愿 来表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