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领悟】《道德经》里的父母之道01‖如何与孩子相处

作者&投稿:俎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道德经》里,道对待万物的方式,是圣人与百姓的相处之道,亦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如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所说:

道如何对待万物,能为天下父母对待孩子提供借鉴。

孩子在呵护中成长着,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父母习惯安排生活、学习、玩耍的方方面面。孩子渐渐长大后,矛盾冲突日增,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带孩问题。

“同一道题讲解十遍都不会”、“画书画墙的习惯怎么纠正都改不掉”、“乱扔乱撕的毛病如何教育都防不住”,父母日渐焦虑、越来越想不明白孩子到底怎么了。《道德经》第十章告诉我们怎样和孩子相处才是合乎道的方式。

这是父母对待孩子的基本原则。前几年,一位母亲生下孩子后,因患有抑郁症,又对家人不满,写下遗书,抱着孩子从十一楼跳下。

网上舆论大多数指向对她不好的那个家庭,如果这位母亲没有带着孩子走向灭亡,我也会同情她。可她是孩子悲剧的直接造就者,很显然她把孩子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孩子从母亲肚子里出来,视为自己身上的一块肉,婴儿的时候,无法靠自身能力养活自己,父母全天养育、庇护成长。久而久之,给她产生了错觉,“孩子属于我”,或者“孩子的未来由她决定”。

上面的例子比较极端,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孩子当成附属品的例子。

孩子习得技能后,父母忘记他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孩子有探索欲求时,父母因保护之责阻止孩子的成长。孩子不敢挑战时,父母替他承担挫折,忘记孩子只属于他自己。

只有父母排除拥有孩子的错觉,孩子才能从探索和挫折中触摸到他自己的“德”,即潜能。 孩子不仅能更早触摸到潜能,还能更顺利地度过“内在力量建设期”,这一过渡期正是父母最头疼的叛逆时期。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这句话误导多少父母,贻害多少孩子。许多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对孩子的加以期望。

正常父母为孩子竭尽所能付出关爱、精力、财物。有付出就会想着要有回报,这是人之常情。父母想要的回报是什么呢?

有些会说,只要孩子健康、阳光、幸福就行。有些认为,这样的收获太基本、太空洞,总觉得要有实在的成果,才不枉几十年的全心付出,比如,有杰出的一技之长,有突出的学识成就,有前途光明的事业。

他们既希望孩子健康、平安、幸福,又有财富、能力、事业。如果没有这么实在期盼的父母,要么被理想化教育洗脑,要么刚做父母不久,还沉浸在惊叹生命伟大又奇妙之中、要么孩子不是亲生的。

做父母的几十年一直持续着这种期盼和愿景,就会在心里形成惯性错觉,“只要孩子有成就了,就是我的成就”。等到孩子达到期望那天,父母就像自己实现了目标,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心理落差马上形成,恨铁不成钢,内心充斥着抱怨。

做到“为而不恃”,不是要人们放低期望,而是要人们警惕在内心今年累月形成的错觉高墙。 保持期望前提下,从一开始抱着“孩子路是为他自己走的”这一观念,才有可能跳出惯性错觉。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不是人生的延续。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目标要靠自己实现,这适用于每个人。

父母教育职责是启发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德”。这种启发和引导,太轻没有效果,太重变成控制。因此,父母不仅要学习怎样引导孩子,还要学习怎么把握这个度。

控制实际是不了解造成的 。不了解孩子的能力、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不懂得怎样引导。学习、生活、习惯引导不了,只能强制了。

不了解又是懒惰造成的 。父母既是角色,又是种能力,每个人不是生来就有做父母的天赋,后天努力必不可少。

如果不想花精力学习孩子心理、学习育孩技能,不想花时间观察孩子行为,不想花耐心反思琢磨与孩子相处之道,就学不会引导孩子,更不知道如何为孩子指明自身潜能,发展自身能力的方向,成为孩子选择自己的路,提升自己的意志,努力向上的后盾。

做到“长而不宰”,不仅要刻意控制自己的“度”,更要培养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从不同方面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国学十大经典
国学十大经典有《史记》、《诗经》、《道德经》、《资治通鉴》、《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庄子》、《古文观止》、《论语》、《曾国藩家书》。1、《史记》《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国学经典《道德经》真的被蓄意篡改过吗?
至于各家注解,可以参考,但不必盲从,包括那些大师级的人物,注解的也就那么回事,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都是一家之言。学《道德经》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体会和领悟,并结合自身,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我在上面已经说过,《道德经》不是道,它只是给你指明方向,那么道究竟在哪里?不用找了,道就...

关于道德经第一章
司马光、王安石、苏辙等人以“常无”、“常有”为句,如此两者俱为“欲”,反而否定了“无欲”,证之帛书,老子本意正是以“无欲”、“有欲”相对待来说的。【注】因此,常常没有欲念啊!来观察道的奥妙。恒,常的意思。妙,《辞海》:“神妙也。”王弼说:“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

刘笑敢:《道德经》智慧100讲
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优秀教学奖,这些都是对他教学成就的极高肯定。一课在手,智慧无穷 想要一窥《道德经》的智慧精华?只需点击,《道德经》智慧100讲的宝典将为你揭示古老的哲理与现代社会的交汇点。这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场哲学与生活深度对话的盛宴,等待着你的探索和领悟。

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该如何解释。
《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意思是同之又同,是认识天地万物的方法。何谓之“玄”呢?“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读道德经有什么好处?
读道德经的好处:1、修身养性:当人遇到烦恼事,或者有什么委屈想不通的时候,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一下《道德经》,老子的智慧言语会让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药。2、全身放松,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紧张,这里不疼那里疼,难受得很。静下来背诵《道德经》一段时间后,身体放松了,该疼的地方也不疼...

读道德经的感悟。高分
国学大师误读“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对“绝圣弃智”和“不上贤”,普遍的解释都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或许违背了老子的本意。甚至还有 “智者”试图为老子“平反”,而将简本“绝圣弃智”篡改成““绝智弃辩”等。---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是在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

对国学经典的感悟(4)
“笔锋中常带感情”,堪称国学中的精华。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为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所著。全书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后人并称为《道德经》。《道德经》对中国古代哲学、科学、政治、塞教等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被誉为《万经之王》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记述...

以《周易》,《道德经》,《坛经》为例,谈谈你对国学智慧的理解和认识...
先说周易和道德经论语,孟子,止学等等,它们讲的都是宇宙或人生的最基础规律,真正的学到其中的精华,人们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处事,按照其中来做,就不会出错,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利益。不过学国学可和学数理化,文言文不一样。因为学数理化、语文文言文是为了学知识。而学国学是为了开智慧(注意是开...

关于《道德经》
如果你决心研究国学 你可以去看 但请恕我直言 如果你是高中生 你的水准是不适合读的 《道德经》与其说是国学的东西 不如说是 哲学 古哲学 大学里专门搞哲学的 可以去研究 而且道家的东西 如果不是专门做学问的人 是没有必要太深接触的 很脱离现实和实际 是研究宇宙高层次东西的 如果你还要...

石嘴山市17385943101: 论语孔子讲过孝父母 道德经老子讲过吗 要是有的话 是哪几句呢?谁能讲讲 谢谢你 -
魏斩康力: 老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也就是说,出现家庭不和,六亲不和的病症,用孝和慈的一剂良药就能治好病根.何谓慈,或许我们可以联想到儒家的“仁慈...

石嘴山市17385943101: 道德经里面的道怎样解释 -
魏斩康力: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下文略).其中“道”可解释为“道可以用语言来表述,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那个道.”(第一章是《道德经》的导语,老子所讲的道,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道路之意的道,也不是和他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所经常标榜的那个道,而是一种新的理念.) 不知这样解释你认可不?

石嘴山市17385943101: 道德经全文中写父母的爱或者是孝顺父母的是哪章?求道德经中描述父母
魏斩康力: 道德经讲的是天地之道 道家讲的是无为而无不为 庄周丧妻,尚且击缶而歌 刻意引用此经做有为之论,只能缘木求鱼 个人建议你不如去 孝经里找找

石嘴山市17385943101: 十条论语中关于孝的 -
魏斩康力: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石嘴山市17385943101: 国学经典中与父母的相处之道的诗句 -
魏斩康力: 与父母相处之道,《弟子规》里面讲得比较系统: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石嘴山市17385943101: 请同学和家长一起摘抄一句国学的关于敬老,孝道的名句 -
魏斩康力: 1.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2.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孝,何以别乎?3.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 行也.4.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 庶人,孝无终始,而 患不及者,未之有也.5.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6.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7.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8.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9.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石嘴山市1738594310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什么意思!?? -
魏斩康力: “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 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故意用某...

石嘴山市17385943101: 国学经典中教育我们如何与父母老师相处 -
魏斩康力: 弟子规中太多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与老师,几乎相近,关键在一个敬字.《论语》中也有很多关于孝和敬的.

石嘴山市17385943101: 关于孝道的资料 -
魏斩康力: 摘要:“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