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的感悟。高分

作者&投稿:毓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道德经其中一章的感受~

我们对老子的道已经有了几点基本的了解。这一章,老子描述了道的存在和运行,这是《道德经》里很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物混成”,用以说明道是浑朴状态的,它是圆满和谐的整体,并非由不同因素组合而成。道无声无形,先天地而存在,循环运动不息,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母。道是一个绝对体。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对而存在的,而惟有道是独一人、天、地这四个存在。其中,道是第一位的,它不会随着变动动转而消失。它经过变动动转回到原始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事物得以产生的最基本、最根源的地方。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种东西浑然天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它无声无息、又无形无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水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权且称之为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问原状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评析

关于道的性质和规律,其基本点在第一、四、十四二十一和本章里都看到了,即道是物质性的、最先存在的宴体,这个存在是耳不闻目不见,又寂静又空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永远存在,无所不至地运行而永不停止。任继愈说:“道不是来自天上,恰恰是来自人问,来自人们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道路。比起希腊古代唯物论者所讲的‘无限’来似乎更实际些,一点也不虚玄,可能人们受后来的神秘化了的‘道’的观念的影响,才认为它是状态的物体,包括有和无两种性质 由极微小的粒子在寥廓的虚空中运动所组成。它是独王存在的,也不依靠外力推动。宗教迷信的说法,认为上帝是世界的主宰者,但老子说的‘道’在上帝之前已经出现;传统观念认为世界的主宰者是‘天’,老子把天还原为天空,而道是先天地而生的。道产生万物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宇宙的起源。”汤一介说:“老子讲的道是先天于地存在,只是说在时间上先于天地存在,而不是在逻辑上先天于地府在。老子讲的道虽是无形无象,但不是超空间的,而是没有固定的具体的形象,这样的道才可以变化成为有固定具体形象的天地万物。”这种观点是很中肯的。老子曾说“道在物先”,又说“物在道中”,这种判断是把天地作为物质的同义语了。

上善若水。。。。

怎样才能读懂老子,《道德经》解读方法

木子: 您认为《道德经》是一部讲述什么内容的书?

草树先生: 如果你问一百个研究道德经的人会有一百个答案。因为绝大部分人对道德经的研究方式都好比是盲人摸象。

《道德经》其实是一个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是修道、修德、做学问、做领导的方法论,是启发我们看问题的思考方式。

所以,道德经不会使人变得更聪明,但可以开发你的大智慧。佛家讲“聪明于尘境发,究竟愚痴;智慧自本心生,终归正觉”

木子: 在不少《道德经》的翻译解读中,我看到不少“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的理解,不同程度的曲解了老子的本意。

草树先生: 的确如此。对于修道也好、做学问也好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见解,要敢于怀疑,独立思考。

木子: 历史上,被认为读懂《道德经》的人几乎只有庄子一个人?

草树先生: 在有历史记载的人中,庄子对道德经的理解最接近老子本义,但这也是相对而言的。庄子还是带有自己的一些角度,还没有完全站在大“道”的角度,所以还不是究竟。后世对《道德经》的消极见解与庄子不无关系。

当年释迦穆尼如果看到道德经的话,我相信他将是有史以来最懂得道德经内涵的人。

木子:为什么这样说呢?

草树先生: 如果您对金刚经和道德经又较为全面的认知的话就会发现,佛的主张都是对“道”的进一步注解和展开。可以说,释迦穆尼的佛理与老子的道德见解几乎没有任何冲突的地方。

木子: 请问,以你的见解,怎样才能最有效的读懂《道德经》呢?

草树先生: 《道德经》这部哲学体系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而总章“道可道,非恒道......”则是这棵树的种子(本体),其它八十章都是由这粒种子生长出来的。

所以,要真正读懂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就要从“道德”总章开始,尤其要对此章的内容进行定性化分解(分类)。理解了总章,再来解读其它章节也就好比顺藤摸瓜——顺理成章了。

木子: 一般认为,现《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是道经总章。
草树先生:然而,我的研究则认为它是“道德”总章——道经和德经的总章。

何谓“德”?老子是如何定义德的?在《道德经》里面,有人能指出来具体的回答来。
木子: 好象是找不到。

草树先生: 其实是有的,但老子没有直接用德字。它就在第一章里面,与 “道”交替进行了论述,还指出了两者的关系——“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研究道德经其实并不难。只是研究《道德经》的人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学术研究常识,那就是对研究对象的从大类到小类的定性化分解和结构研究——分类、归类。

比如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物种,那么他们首先会根据这个物种的体貌、习性、饮食等明显的大特征将它与其它物种进行比较,从而将此物种归入某种大的类别,然后再按照某些小特征在大类别里面一层一层的归入更小的类别里面去,并最终实现对这个新物种的全面了解。

然而,《道德经》的研究者们往往习惯了儒家横向思考问题为主的简单逻辑方式,而不能按照整体逻辑的思考方式去思考问题。所以才导致了你前面提到的对道德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盲人摸象式的七零八散、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的文本解读。

--------------------------2009年9月3日于广州白云山

国学大师误读“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对“绝圣弃智”和“不上贤”,普遍的解释都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或许违背了老子的本意。甚至还有 “智者”试图为老子“平反”,而将简本“绝圣弃智”篡改成““绝智弃辩”等。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是在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的根本措施。

-----我认为,老子所言“不上贤”的意思是:不要象制造偶像、明星一样把那些较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在某些方面才能突出,有较大成就,或名气、地位较高的人,塑造成在民众心目中高高在上的个人价值的普遍典范。

如何理解 “不上贤,使民不争”?
草树先生
何谓“不上贤,使民不争”?老子为什么提出“不上贤”的主张?
不崇尚有才能的人并不代表社会不需要有才能的人。
事实上,人人都是天才,个个都是圣贤。这是真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由自然创造,都有自己潜在的,独一无二的才能和特长,就象山上山下的各种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一样,在保持社会自然生态方面都有各自不可或缺的价值。
然而,一旦这个社会将个别人的才能、特长,作为普世价值观的做法时,就必将导致个人自性的自然需要与内心欲望不一致,以及实际能力与预期能力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必然个人内心的冲突,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斗争的产生,而这又必然导致生社会生态的失衡。
有矛盾和斗争就必然会导致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虚荣、欺世盗名等现象的出现。
所以,不崇尚有才能的人——即人与人之间互不将对方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时,自身的潜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内心的冲突也才会降至最低。这样,人类的矛盾与纷争自然也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消解,自然、和谐、安定,富足的社会就会实现。
因此,老子所言“不上贤,使民不争”的意思是:不要象制造偶像、明星一样把那些较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在某些方面才能突出,有较大成就, 或名气、地位较高的人,塑造成在民众心目中高高在上的个人价值的普遍典范,这样就能够消除个人内心的冲突,从而最终避免了社会的矛盾与纷争。
-----草树先生 a13725218091@163.com

何谓“执大象”“天下往”往哪里?
《道德经》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对于“执大象”,一般的解释都是把握规律或法则,我以为此解释不够准确。

---------因为,掌握了规律、法则只代表掌握了理论,理论只有在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时才会产生价值。

---------譬如,按照社会的自然发展规律,下一阶段(未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将会产生怎样不可逆转的变化,政府如能及时的顺应这种变化,自然也就能够得到国民的拥戴,政权也就可以稳固。

---------然而,理论与实际如何才能结合,准确的预测道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呢?这就需要对象和数的准确把握了。

---------所谓的“象”也就是现象,而“数”则是对现象的数据化测量、归纳、分析的结果。

---------南怀瑾老先生说,《易经》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揭示世界上一切奥秘的方法,总结起来也就是五个字:理、象、数、通、变。这其中理、象、数是解开宇宙万物奥妙的方法,而“通”和“变”则是宇宙的特点。

---------所以,掌握了事物发展变化的“理”——规律、法则,再通过“数”——对过去和现在的大现象的数据化分析,就能够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前作好准备,从而能够从容应对社会的变化,和满足大多数人们的愿望,并得到大多数人们的拥戴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古今中外掌握社会发展之“道”——理、象、数、通、变的人大都是专家学者,而不是统治者。但“天下往”,归顺的肯定是统治者,而不是专家学者。

---------老子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开明的统治者只是按照专家学者的意见来治理国家。所以说,统治者“执”的“大象”不可能是指“大道”——自然规律和法则,而是指大自然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

---------因此,对于“执大象,天下往”,可以理解为统治者只要尊重人才、重视人才、重用人才、为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那么制定出来的国家发展和管理政策、方针就能够顺应社会、民心的发展变化需要,也因而能够得到人们的拥护和爱戴。

{草树先生a13725218091@163.com}

何为德?《道德经》老子如何定义德?
【草树先生试解】
道、德、仁、义者。
道乃德之因;
德乃仁之因;
仁乃义之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在自然界,道创造万物潜在本体内涵,德使万物潜在本体演化为物理世界具体存在的各种事物。
《庄子》:“物得于生,谓之德”。
“有,名万物之母”
就人事而言,
研究人和社会一切方面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并规划人事目标、方向者为“道人”。
古代三公(司徒、司马、司空)是朝廷最大的官,就是为国家发展做战略规划的。
而“大德”则是掌握、组织社会资源,最大限度的使社会发展按照自然规律、民意进行的最高领导人,也包括帮助他人实现生命和人格完善的人。
“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
以古今观之,知慧者受人尊重,就连帝王也对有大学问的人恭敬有加。而拥有最高权力的人,则拥有或掌管着最多的资源,因此称为“贵”。
道者尊,而尊者未必道;德者贵,贵者未必德。

【提示】:对形而上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可以参考别人的研究方法,但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见解。

我的体验就是:对一般人而言,主要明白开篇2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要迷信权威的解释!
大道是可以达到的,但是不是通过普通的方法;名利是可以去博取的,但是不是像通常那样去争夺。
以往种种解释,开篇即为陷入不可知论,皆落入儒家学说的对老子批判观点上,认为消极避世。岂知其根本就在开篇读老子落入了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巨大障碍中。。。。。
老子思想的精髓就是追求极致极限之后的本质与返璞归真。治理国家,应当民主,和谐只要在位者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即可,不应当强调什么普世价值观,不应当去过度宣扬什么。国家社会政府如果过度强调金钱,强调利润,那么老百姓民间自然会去为钱不择手段。。。

我是做程序开发的,在程序开发中,很多所谓国外的思想模式和设计理念基本没出老子的思想范围之外。
任何计算机语言,都包括定义赋值,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计算机模型描述现实世界,比如一个人,那么先要定义一个名称为“人”且类型为“人”的变量。同样,对于要描述整个世界,则可以定义一个“世界”的变量。这,就是程序的天地,天地之始,乃是一片虚无。虚无,在计算机中,就指整个程序运行的底层环境。任何的变量语言都在环境之中运行,而不可脱离其中。就好比人在世界中生活,世界就相当于底层环境,而人不过是运行其中的变量。

有道才有德,德只是表象,道才是根本。
如果一个人表现出缺德,你叫他改正是改不了的。只有从修养,从意识形态,从人生感悟去入手。修养提高了,德自然就表现出来。
服务工作的便捷、高效,这只是表象。关键要抓人的基本素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关键是提高觉悟。
就好比理解善是不够的,还要行善,
懂得孝是不够的,还要行孝。
其实道德经就是讲道和德。
讲什么是道。讲通过道来提高修养,所表现出来就是品德高尚。
所以无,是指道,有,是指品德。
品德高尚,自然什么都有了,这就是,有生于无。

声明:这里觉得是我参考书上,再加了自己的话写的.
”道”是不可描述的(道可道,非常道),永恒的,无时空之限,是万物的总规.
道德经的无为,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无不为”,即道德经全文的最后一句:为而不争..
道德经提醒人们:文明社会对人类的遮蔽是严重的.比如:现在人们更注重的是人的外表和物品的包装.古有谚语:买珠还椟.今有事例:你到高档店去买东西都包装很好.古今通用的是:社会提倡心地善良,但如果一个心地一般的美女和一个心地善良的丑女,差不多都选择美女.更广义的有:人类社会的话语权都在权利者手里,但他们的话真的是真理吗?值得商讨..
还有很多,但太多了,不打了,你有兴趣留言

反反复复地读,反反复复地看。会有感悟的。
这个一时半会说的不会明白,因为牵扯很多。有时候我自己能一个人说一两个小时。
道德经的第一句就很多说法,道可道非常道(道的路子常人都可以走,只是不是我们通俗的方式罢了)因为老子有说:吾道甚易知,甚易行。名可名非常名(道可以给它命名,只不过不是我们命名天下万物那种方法罢了)老子有说:强其名曰道。
天下万物都是阴阳主题的相互关系,我们人就是处于无数个太极之中。当我们能够看清身边的太极关系后,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控它,以为我所用。而他们之间就是以达到一个平衡而作的。比如,自己和上,下,左,右,前,后,上司,下属,亲戚,朋友,当我们处于一个阳位时,我们就要做到阳性的特点(比如天道,行乾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当我们处于关系中的阴道时,我们就要有阴性的特点(比如地道,地行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此,反复于我们的生活角角落落,能够看清楚了,分清楚了,那么照着天道来做,就顺天生,万事大吉了。
打字太累,不想说了。


读道德经感悟人生
道德经读后感3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珍宝,包含了丰厚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分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分还不晓得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义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固然还是不能完整了解,但是至少有一些些本人的感受。道德经读后感4 人们常说:...

《道德经》的感悟有哪些?
《道德经》的感悟如下: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道德经》这部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第四句话:“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里的甚爱,就是过分喜爱,“大费”就是巨大的耗费。“多藏”,就是大量地聚敛财物。“厚亡”,就是沉重的损失。意思就是你的追求过甚,损毁或消耗的就比较多;你的财物过多,就会遭受大的损失。所以,对老子的名利观,我的感悟是:知足方可常乐,才能...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 怎么写道德经的感悟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适当的示弱,才能够以退为进,成为最后的赢家。8、柔弱胜刚强,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哲理,仔细品读《道德经》,你可以感受到老子的思想穿越时空,直达我们的心灵。收起你的锋芒,保存你的实力,卧薪尝胆,以柔克刚,在合适的时候主动作为,必将成就一份伟大的事业。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范文,读罢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都需要我们去发现,读后感是一个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读后感里包含的是一个人的感触,下面是道德经读后感800字范文的范文。 道德经读后感800字1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

道德经感悟分享怎么写
道德经感悟分享如下:《道德经》中,教导谦下、守弱和不争的章节很多,例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还有很多。不过,感悟很深的是,天道和符合天道的...

自己对道德经的感悟有哪些?
探寻宇宙真理,挖掘生命实相,让自己跳出自己的生活,站于更高处,锻炼俯瞰之力,提升觉知之力,把自己的良心、道心、爱心、慈悲心,以及责任感等充分激发出来,让生命品质得以提升,使自己的心灵回归真正的自由,时刻走在幸福和谐快乐之路上,才是一个真正的师者。通过学习《道德经》第四章、第五章,...

《道德经》感悟1-3
《道德经》感悟1-3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能说出来的,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能叫出来的,它就不是永恒的名。“无名”是天地的原始...

学习道德经感悟75字
《道德经》用简单的辩证方法论审视世界和生活,多次强调,做而不犹豫,生而无有,行而不依靠,行而不生。一个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求华丽的辞藻,不能居功自傲。《道德经》主题思想是道法自然。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

道德经感想感悟怎么写?
一、修身——正确的处世态度 老子就讲了正确的处世态度是功成身退。不要富贵而骄,持才傲物,锋芒毕露。要淡泊名利和地位,才能功成身退。事物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相反的一面,福祸相随,因此在这里奉劝大家见好就收,不要贪图名利,要收敛。第十章,也是讲的修身,这一段用了六句疑问,其实疑问...

海拉尔区15641924077: 《道德经》读后感 -
乘育丙氨:[答案] 《道德经》读后感很多人认为,我这种年纪不适合读这本书,其实不然,道德经的阅读对象可以是任何年龄段.而根据自己的阅历与人生经历,会有不同的感悟.因其有一种深邃的、独特的哲学视角,于是,我被深深吸引……《...

海拉尔区15641924077: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
乘育丙氨: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

海拉尔区15641924077: 道德经的启示 -
乘育丙氨: 对于年轻人来说,道德经的启示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想清楚,自己这辈子究竟应该干什么,才能不虚此生,这就是你毕生的“道”,毕生的“无”.道德经开篇就说,“无,名天地之始';道德经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形的东西,永远比有形的东西更加有力,更加可靠,更加逼近本质.很多人其实都是稀里糊涂地过一生,全受命运播弄,走到哪里算哪里,并没有自己的”道“,也意识不到应该有自己的”道“.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海拉尔区15641924077: 《道德经》的读后感 -
乘育丙氨: 道德经是万经之王,哲学之王.学习道德经,可以让你掌握宇宙、人生的规律,让你学会按规律行事,建功立业,让生活更幸福,人生更精彩. 道德经主要讲的是天道.但神奇的地方在于,在老子那里,天道和人道是统一的,这就使道德经里面...

海拉尔区15641924077: 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 -
乘育丙氨:[答案] [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事物总有对立的一面,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有喜才会有悲,有欢才会有愁,有希望才会害怕失望.欢喜、悲愁、害怕都是因为心中有“欲”.“欲”既然能带来欢喜、悲愁、使人畏惧.那么无“欲”当是无悲、无喜、无欢、无愁、...

海拉尔区15641924077: 《道德经》读后感?(3000字) -
乘育丙氨: 《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 《老子》的文体,不像是《论语》那样的语录集,也不像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书约五千字,是...

海拉尔区15641924077: 《道德经》读后感(500字) -
乘育丙氨: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

海拉尔区15641924077: 道德经读后感600字 -
乘育丙氨: 道德经读后感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道德经》,看完后虽然觉得不能完全地读懂老子的思想,但是心中还是感觉一片坦荡,觉得此书对我们深有益处.《道德经》这部著作是老子所写,但不是介绍老子生平事迹,而是讲道论德,所以叫做《道德...

海拉尔区15641924077: 道德经读后感600字急急急 -
乘育丙氨: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灰常好的中华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还记得小时候跟着他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时候还不知道这是出自何处,更别说是什么意思了.时过几载,再次看这部道家代表巨作,虽然还是不能完全...

海拉尔区15641924077: 请大家谈谈《道德经》的感悟.谢谢! -
乘育丙氨: 看《道德经》 思如何做人 如果观察中国古代的众多经典,大家就能发现一个现象,很多经典中都提到了行善事、积善报的好处.比如《周易》中就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点说白了就是教育我们做一个好人或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